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

太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堅硬城市之一,趙匡胤臨死之前派舉國兵馬北伐北漢,就在太原城下折戟沉沙,幾十萬人輪番攻打,愣是沒能把太原城攻下。

或許可能會攻下,但是趙匡胤就在那個關口死了,死因成謎,宋軍撤退。

等宋的內部問題處理完了,趙光義得了皇帝寶座之後,急於確立在軍中的位置,第二次率兵北伐太原,這一次終於拿下了,但是依舊拿的非常艱苦。

太原的堅韌讓趙光義撞得幾乎頭破血流,但是宋軍背後是統一的中原和江南,是一個國家的力量,而太原作爲北漢首府,沒有對抗宋的潛力,所以太原還是被拿下了。

趙光義爲巨大的損失惱火不已,同時也心有餘悸,遂下令火燒太原城。

然而太原城在宋邊疆防禦戰線配置上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於是火燒太原三年之後,趙光義下令潘美在太原故城東北三十里汾河對岸的唐明鎮新建城池。

現在的太原也就源於那個時候,然而這樣的太原已經遠遠沒有抵抗宋軍的時候那般強硬了。

太原的堅韌和強硬讓北伐幽雲失敗的趙光義心有餘悸,爲了防備太原,趙光義下令潘美對太原新城做了各種小動作,使得太原城本身的防禦效力大大下降,不可與北漢時期相提並論。

但是趙光義想不到,金兵南侵的時候,正是被他一直防備着的這樣相對弱小的太原城讓金兵遭遇到了幾乎是唯一的挫敗,太原城堅持不降,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之下,英勇頑強的太原城堅守了二百五十多天,最終失陷。

可諷刺的是,儘管大勢已去,太原守將王稟依然率領飢餓疲憊的士卒堅持巷戰,最後揹負着供奉於太原祠廟中的宋太宗御容突圍出城,金兵全力追趕,身中數十槍的王稟投汾河自盡。

趙光義大概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他一把火燒光的太原,卻成了守衛他的趙宋王朝的英勇戰士。

五代十國以後的太原雖然已經沒有當初那種影響全國的地位了,但是戰略地位依然重要,爲了防備蒙古,九邊就有兩個在山西境內,明代重建的太原城大有恢復當初壯觀氣勢的跡象,又因爲有晉王的駐紮,所以政治地位也有提升。

此番爲了防備蒙古人南下,王世揚提前一步將晉王一家子遷移到了南邊的祁縣,以免遭遇到當初寧夏城被攻破慶王一家子陷落的悲劇。

當初寧夏之亂平定之後,雖然慶王幼子被蕭如薰救了出來保住了血脈,但是當時那些沒盡到責任的大小官員可全都遭殃了,戰後,寧夏官員洗牌了,掉腦袋的不止一個。

王世揚嚴謹,不允許自己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所以先把晉王大寶貝給轉移了,然後才進行太原城的防禦工作,同時嚴格限制太原城內人員進出,就是害怕會有細作進入。

而眼下北虜潰敗,王世揚北上之前曾經告知太原守將,戰事沒有結束,戰事管制不能結束,雖然依然不準任何人隨意進出,但是可以允許城內居民每天定時定量的外出樵採,不過要他把好關。

路上安排士兵看守,不能隨便把細作放進來,每個出去的人回來都要通過點名驗證纔可以。

劉西深諳這個中關節,他告訴扯力克,憑太原的城防,如果讓他們關上城門,不管北虜有多少攻城武器,都別想迅速拿下太原,太原實在是非常的適合防守,他們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混入樵採的隊伍當中。

扯力克當時就大搖其頭。

“如果被發現了怎麼辦?本王手底下的勇士可沒幾個會說漢話的,很容易就暴露了,怎麼可能進得去?”

劉西真的很想罵人。

“咱們不是要進去,而是要接近城門,並且斬殺守門士兵,拿下城門,不讓明軍有發現之後立刻關閉城門的可能,同時在隱蔽的地方讓大軍潛藏起來,一旦開始搶奪城門,騎兵突擊隊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衝入城池!

明軍不知道咱們的存在,雖然有所防備,但是也沒有那麼防備,他們放人外出樵採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的防備也遠不如最開始幾天那麼嚴密,只要咱們的隊伍可以接近他們的城門,就能突然發難!

只要咱們的騎兵進去了,太原就完了!咱們可以直接將太原城突破,明軍就算要防守,也只能和咱們打巷戰,太原城外城牆的防禦設施就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了,太原就在事實上被咱們拿下了,接下來,大王便可爲所欲爲。”

扯力克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一巴掌拍了拍劉西的肩膀,差點沒把劉西拍到地上去。

“哈哈哈哈哈哈!軍師,你們漢人雖然很多蠢貨,但也有你這樣的聰明人在,本王十分的欣喜啊!哈哈哈哈哈!”

劉西腹誹了幾句,又在扯力克面前堆起了一副笑臉。

“在下只是希望大王攻破太原之後可以放過在下的祖父祖母和母親,在下的祖父祖母還有母親都在太原城中,在下實在是不希望他們受到傷害。”

扯力克怎會不答應呢?

“嗯!好!你是個孝子,孝順的孩子一般都很忠誠,本王希望看到你的忠誠,破城以後,本王給你一支人馬,你可以帶過去直接保護你的家人,本王也會告訴手下人不許傷害你的家人,如何?”

劉西大喜過望:“多謝大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離開房屋,劉西深深吸了一口充滿血腥味兒的空氣,突然覺得腿腳有點發軟。

爲了活命,自己害死了很多人,可以預見的是,爲了活命,自己還會害死更多的人,自己這樣的人,真的能繼續活下去嗎?一切結束之後,真的可以活着嗎?

不過,就算是不得好死,也要在死前,把那些把自己推到這一步的人一起帶走,爲此,不惜一切代價!

劉西開始謀劃了,以他作爲一個商幫的地區性領袖的敏銳,他觀察到了明軍安排太原城居民外出樵採的時候都是有安排專門路線和護送監視軍隊的,不過因爲樵採範圍比較廣,爲了避免視野盲區,就專門安排了好幾個樵採方向。

每個方向約莫有六百多人的樵採隊伍,安排一百名士兵護送監視,確保每一個樵採的居民都是站着出去站着回去,城內不會混入北虜的細作,還有十名騎兵做緊急應對,發現不好第一時間逃跑回來報信,立刻關閉城門準備守城戰,城外的人……

無所謂了。

爲了保證太原的安全,那些人被拋棄掉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樣的安排說實話是非常妥當的,如果不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思,劉西並不會冒險。

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八百九十五 僵局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九百四十七 我不改革了,我要重新制定規則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九百零五 黑鳩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七百七十 毒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四百二十三 蕭如薰的手工作坊三百零五 暹羅(上)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九百八十五 火器製造總局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九百一十四 赭黃色的絹布一百零九 強勢否決六百二十九 鳩佔鵲巢七十五 恩重如山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虜(上)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八百二十七 退而求其次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三十四 準!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一百二十一 本督親自爲將軍牽馬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十二 煩躁的哱雲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千一百一十七 我可沒得罪您吧?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四百一十一 合作(下)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四十六 寧夏亂平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一百五十八 過年(四更)三百六十三 洛猜之死(下)五百四十 糧食的疑雲(下)九百三十二 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四百零二 羅馬教廷的目的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一千零三十 生存戰爭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一百一十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上)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六百五十八 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四百四十九 山頭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一百 審判五百五十一 大亂驟起三百二十七 將軍也懂數學?一千零六十四 向大秦求援一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議和條款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四百六十一 巨大的鼓舞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三百一十七 華人的憂慮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一千零五十七 建州兵崩潰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
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八百九十五 僵局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九百四十七 我不改革了,我要重新制定規則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九百零五 黑鳩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七百七十 毒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四百二十三 蕭如薰的手工作坊三百零五 暹羅(上)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九百八十五 火器製造總局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九百一十四 赭黃色的絹布一百零九 強勢否決六百二十九 鳩佔鵲巢七十五 恩重如山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虜(上)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八百二十七 退而求其次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三十四 準!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一百二十一 本督親自爲將軍牽馬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十二 煩躁的哱雲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千一百一十七 我可沒得罪您吧?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四百一十一 合作(下)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四十六 寧夏亂平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一百五十八 過年(四更)三百六十三 洛猜之死(下)五百四十 糧食的疑雲(下)九百三十二 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二百七十四 決然的母子(下)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四百零二 羅馬教廷的目的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一千零三十 生存戰爭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一百一十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上)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六百五十八 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四百四十九 山頭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一百 審判五百五十一 大亂驟起三百二十七 將軍也懂數學?一千零六十四 向大秦求援一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議和條款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四百六十一 巨大的鼓舞八百六十八 難怪那麼能打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三百一十七 華人的憂慮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一千零五十七 建州兵崩潰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