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

想通了這一點,羣臣紛紛感到背後颼颼的直竄冷風——從此以後,世界上又多出了一種高效率的攻城戰術了。

要求嚴格管控火藥生產和運送的奏摺從這一刻起堆滿了整個通政司,讓朱翊鈞也小小的得意了一下,讓這些文臣感到驚恐不安是他最高興的事情,當然,他也不會忘掉他最該做的事情——封鎖火藥製造之所的一切訊息,以錦衣衛入駐各地製造火藥之所嚴格管控,不使一兩火藥有失。

除此之外,最讓他們感到不安和震動的,就是他們的萬曆陛下交付內閣的聖旨。

要封蕭如薰的爵位,更直接一點來說,就是要封伯。

有明一代不封子男,只封公侯伯,所以明代爵位難取,但是一旦取得,基本上都能得到世襲罔替的爵位,而且都是軍功封爵,文臣要封爵也只能靠軍功,如王陽明此人,所以,這才更讓文臣們感到驚訝。

蕭如薰的功勞的確大,比如斬了著力兔所部套虜三千,斬了哱拜本人和其養子哱雲,是平定寧夏之亂的首功等等,但是他才二十二歲,一個二十二歲的世襲罔替的伯爵,難道不是太早了一點嗎?

封爵不是小事,武將憑軍功封爵更是近百年來罕見的事情,就算要封那也是文官以軍功封爵,而不是武將封爵,於是禮部職官們聚在了一起,開始商量這件事情。

“蕭如薰是何許人也?”

“查過了,延安蕭氏,將門,祖父蕭漢爲涼州副總兵,父蕭文奎在京營……和各家勳貴有密切來往,蕭文奎四個兒子,蕭如薰排行第四。”

“蕭如薰,不就是前薊遼總督、兵部尚書楊兆的女婿嗎?”

“就是那個迎娶了書香之女的莽漢武夫?”

文官們的面色變得不太好了——武將本來就不討喜,而一個文將的女婿則更加不討喜。

有明一代,文將的下場一般都不是太好,致仕回家善終者不多,因爲這些本來是進士的傢伙在當了統兵之人以後,身上也多出了文官所不喜歡“唯結果論”,即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作風。

自漢以來,文官和武將最大的爭論和分歧,其實就在儒家一統思想界之後出現的到底是“仁”好還是殺光以絕後患比較好,文人當然選擇仁,要以聖人教化教導蠻夷,使之歸順華夏,而武將則認爲別那麼麻煩,還費時費力,直接一刀殺了乾乾淨淨,絕了後患,多好。

總而言之,武將領兵作戰,和文官的施政原則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大多數文官以中庸之道爲處世原則,而武將則注重取得實效而不避極端,長年的戎馬生涯已使這些文將養成與文官截然不同的氣質,因此文將集團與文官集團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文將集團身上也有文人特有的清高孤傲的氣質,看不起文化素養普遍不高的武將,因此在武將集團抱團以求生存的時候也得不到武將集團的幫助,從而成爲了裡外不是人的典範。

再加上文將往往功高,使得很多人嫉妒,也不注意處理關係,所以就造成了往往孤立無援的境地,急流勇退已經是好結局之一了。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蕭如薰自己都很清楚的問題——楊兆的人際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在京城文官集團裡的關係並不好,所以把女兒嫁給同爲延安老鄉的延安蕭氏做個土財主土皇帝的媳婦兒反而更好。

總體來說,楊兆並不是多看重蕭如薰的才華,期待蕭如薰光耀門楣之類的,武將在這個時代無法光耀門楣是社會的共識,楊兆自然也明白。

然而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下,唯有靠攏武將集團,把女兒嫁給武將,得到武將集團的友誼,從而得以安然在南京養老致仕,還抽空助學,養養名望,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幫助自己的女婿和女兒。

事實上他也是那麼做的,原本的歷史裡,楊兆真的幫到了蕭如薰。

然而就目前看來,蕭如薰的處境不好,雖然老爹蕭文奎在京營爲將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按照京營的那個程度,老爹估計也就是和僅存的武將勳貴集團一起同流合污罷了,否則老爹也幹不了多久。

現如今,京營的腐敗程度大概已經不下於宋代的禁軍了,但是他們的勢力還在,以成國公爲首的武將勳貴集團的最後力量就盤踞在這裡,在文官的威懾之下苟延殘喘,但是文官也奈何不了他們就是。

打個比方,武將勳貴集團就是京師的極品地頭蛇,文官們則是強龍。

所以蕭如薰不是孤立無援,而是有着這一些人的幫助,取得爵位的蕭如薰,已經是武將勳貴集團裡的一員了——而且比老爹更正統!

更何況武將勳貴集團也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來穩定自己的地位和實力,不至於連這一畝三分地都要丟掉,只要蕭如薰表現出善意,他們一定會接納,並且結成利益共同體,一起當極品地頭蛇。

所以此次入京,不在於如何和文官集團處關係,而在於和京營的這幫子吃空餉的傢伙們打好關係,雖然的確有些沒節操,但是一個有節操的人想在官場混是不可能的,大家比的就是節操的下限和智商的上限,有節操的人註定要去地方避難或者乾脆致仕,眼不見心不煩。

末世風雨十三年,蕭如薰和很多滅絕人性的傢伙打過交道,也和很多心狠手黑的人打過交道,乃至於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對於這種手段,蕭如薰不陌生,但是對於政治鬥爭,蕭如薰尚且還嫩了一點兒。

是以,他當然決定避開和文官正面交鋒,避開和文官們玩政治,而要和武將勳貴集團靠攏,文人雖然看不起武將,但是也不會輕易地撩撥武將,尤其是京師的這羣世襲罔替的傢伙,真要動手,怕是隻能步張居正的後塵,惹得一身腥。

再強的龍也壓不住這羣世襲罔替的極品地頭蛇,首輔張居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你都把人家逼到了這個地步,還好意思繼續欺負人家嗎?

而且很快朝鮮之役就要展開了,如果自己的上書請戰不被接受,那麼等到祖承訓第一次兵敗平壤,明廷瞭解了日軍鐵炮的威力之後,也必然會想起自己這個十分擅長使用火器和訓練火器部隊的名將。

總而言之,這一次,蕭如薰參加朝鮮之役的決定絕對不會更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

而朝臣們並不清楚,出於對文將的惡感以及對武將的蔑視,雖然皇帝強力要求,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辦法,噁心人是他們最擅長的手段之一,不管怎樣,就算整不到你,也要噁心你一下,叫你別忘了大明朝到底是誰當家作主,年輕人容易氣盛,所以我們幫你泄泄火。

這就是這個時候文官們的基本心理——一個小武將,就算能打能封伯,但是還遠遠沒到可以和他們分庭抗禮的地步,遠遠得不到重視。

更別說他已經是武將勳貴集團的一員,還和京城裡的那羣極品地頭蛇有聯繫,不能過度打壓以免引起地頭蛇們的不滿,到時候鬧騰起來,大家容易丟掉一部分利益,而且面子上不好看。

“那,究竟擬定一個什麼樣的爵位比較好呢?”

禮部的官員們開始傷腦筋了,把目光一齊投向了禮部尚書羅萬化,其實對羅萬化來說,他並不想參合這種事情,可是坐到他的這個位置上,只差一步就能登堂入閣拜相,無論如何,開罪現在的閣老們,都不是好事。

頓了頓,羅萬化下定了決心,提筆寫下三個字——平虜伯。

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六百八十五 廢人(上)十五 哱雲勸降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三百三十五 戰象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九百三十五 沈一貫還真是一個鬥士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九百六十五 命運線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嚴寒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九百六十六 後路六百八十五 廢人(上)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一千零九十七 斥責毛文龍一千零九十一 他們被皇帝打敗了一千二百五十五 簡單易懂的指令九百八十二 土司攻略(下)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五百四十九 焦頭爛額的王世揚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四百七十 部落的聯合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三百八十二 該死的政治啊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結束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三十六 八成把握九百一十三 趙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三百五十二 納瑞宣不能等待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一千一百八十 武一千零八十四 傳奇的毛文龍一千零八十四 傳奇的毛文龍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開國封賞三十八 許朝欲降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勵原則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動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四百三十九 混亂的總督府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一百四十一 戰後五百八十二 背叛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二百四十八 這個人已經簡在帝心八百五十七 第二輪北伐開始八百 絕不反悔!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一千零三十二 努爾哈赤成功了三百七十九 圖窮匕見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九十 最後的準備四百五十二 船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戰死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七百二十四 迎刃而解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惡的秦國!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二百九十 父子兄弟終團聚四百四十 準備戰爭吧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三百七十八 拜見提督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
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六百八十五 廢人(上)十五 哱雲勸降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三百三十五 戰象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九百三十五 沈一貫還真是一個鬥士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九百六十五 命運線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嚴寒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九百六十六 後路六百八十五 廢人(上)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一千零九十七 斥責毛文龍一千零九十一 他們被皇帝打敗了一千二百五十五 簡單易懂的指令九百八十二 土司攻略(下)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五百四十九 焦頭爛額的王世揚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四百七十 部落的聯合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三百八十二 該死的政治啊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結束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三十六 八成把握九百一十三 趙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三百五十二 納瑞宣不能等待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一千一百八十 武一千零八十四 傳奇的毛文龍一千零八十四 傳奇的毛文龍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開國封賞三十八 許朝欲降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勵原則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動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四百三十九 混亂的總督府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一百四十一 戰後五百八十二 背叛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二百四十八 這個人已經簡在帝心八百五十七 第二輪北伐開始八百 絕不反悔!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一千零三十二 努爾哈赤成功了三百七十九 圖窮匕見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九十 最後的準備四百五十二 船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戰死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七百二十四 迎刃而解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惡的秦國!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二百九十 父子兄弟終團聚四百四十 準備戰爭吧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三百七十八 拜見提督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