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九 山頭

利瑪竇爲什麼求見蕭如薰,爲什麼那麼鍥而不捨,蕭如薰是一清二楚的,正是因爲如此,蕭如薰纔不見他。

他想要讓基督教在中國大地上廣爲傳播,而這是蕭如薰無論如何絕對不允許的,利瑪竇本質上來說是想要利用蕭如薰,但是那麼多年,利瑪竇已經漸漸模糊了自己的本意,可是放在蕭如薰這裡,蕭如薰從來沒有一秒鐘忘記自己是在利用利瑪竇。

他和利瑪竇之間遲早會有無法調和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卻不在此時。

他要和西班牙開戰爲的並不是基督教,而是爲了香料,和利瑪竇以爲的蕭如薰徹底不接受基督教這個理由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此時,蕭如薰需要敲打一下利瑪竇,讓他不要忘記了許可只是自己一句話的事兒。

利瑪竇還有利用價值,基督教也有利用價值,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所以蕭如薰才讓廚房給利瑪竇送去一份午飯,讓他以爲自己只是太生氣了,並不是真的對基督教失望和不信任。

給他一點希望,他才能繼續堅持下去。

不知從何時開始,蕭如薰玩政治手段是越玩越熟練了,不僅在行政上玩相互制衡相互監督,塑造了緬甸模式這樣一個目前運行的很流暢的模式,在軍中,蕭如薰也有自己的模式。

緬甸建軍之後,蕭如薰刻意將軍中掌握軍權的軍官分成了三派,彼此之間很好區分。

一派是自己的老班底,從平虜城就跟隨蕭如薰的老部下們,甚至還有幾人是蕭氏的老家將,比如趙虎陳燮他們,這一派都是跟着蕭如薰南征北戰的老班底,軍功大,戰績多,資歷深厚,深得蕭如薰的信任,所以多爲高級軍官,是平虜派,人數最少。

一派是蕭如薰征伐哱拜的途中加入到他的勢力當中、跟隨他打寧夏城打朝鮮打莽應裡的一派人,以麻家子弟爲首的西北邊鎮出身的人,是軍中的中堅派,多爲中高級軍官,號西北派,人數略多。

剩下來一派就是緬甸戰爭以後自願留下加入蕭如薰軍隊的少數南人和大量流民出身的新招募軍官,這些人都是在緬甸鎮立鎮以後的多次海上剿匪戰役中脫穎而出,靠的大多是海上戰功,因此稱爲海派,多爲中低級軍官,是軍中的少壯派,人數最多。

這三大派在軍中那是很好區分出來的,用說話的口音就很好分辨,彼此之間也多有顧忌,加上還有獨立於軍隊的五千警察部隊的警察派,緬甸的軍隊勢力彼此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平虜派的地位最高,但是人數最少,雖然都是高級軍官,可是臨陣指揮直接管轄軍隊的不是他們,西北派是中堅力量,以麻家子弟爲核心,多爲中高級軍官,雖然是某些平虜派大佬的副將,但是可以直接接觸到軍隊。

而對於組建最後的海派來說,他們的地位最低,可是人數最多,基本上基層軍官都是海派組成的,在海上剿匪戰役中脫穎而出,在陸上剿匪戰役中也有出色的發揮,直接掌握底層士兵,單個不突出,整體強大,隨着時間的推移,足以和其餘兩派抗衡一下。

這樣區分彼此之間的區別,那麼軍隊的核心領導權就在蕭如薰的手上,只有蕭如薰有足夠的威望和權力號令這支軍隊裡的每個人,他的靈魂就是這支軍隊的軍魂,他是鎮南侯,這支軍隊就是鎮南軍,爲大明鎮守南部邊疆海域的鎮南軍。

老實說,要是不讓軍隊有山頭,統治者還真就是不放心,生怕哪一派哪一個人威望太高,功高震主。

這是很可怕的,軍隊是單純的暴力機器,崇尚強者,誰最強他們就崇拜誰就跟隨誰,即使經過宋明兩代的打壓,軍隊還是軍隊,還是崇尚強者爲尊。

這就很可怕了,要是出現一個軍隊一致信服的超強者,這傢伙不就肯定要做皇帝了嗎?

事實上大明就是這樣一個模式,朱元璋設置勳貴領兵的世兵制度這樣的軍隊模式,所需要的一個基本的需求就是皇帝需要在軍隊中有威望,能夠號令軍隊,可以率兵出擊御駕親征。

朱元璋自己就不說了,朱棣也是個馬上皇帝,搶了朱允文的天下,仁宗朱高熾跟着朱棣打過天下,對兵務自然不陌生,明宣宗朱瞻基深受朱棣喜愛,數次跟隨朱棣出擊蒙古,是朱棣一手調教出來的好孫兒,也曾御駕親征評定漢王之亂。

到這裡爲止,明的帝王都是可以帶兵打仗的,壞事兒就壞事兒在了英宗朱祁鎮身上,要說膽子,他也有,御駕親征他爺爺他爸爸都做過,他沒有理由不敢做,就是水平實在是太臭,顯然朱瞻基沒有很好的教育過他的兒子如何帶兵打仗。

但是最起碼,朱祁鎮知道皇帝御駕親征在明朝軍事制度當中的重要性。

土木堡之後,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說了,後面除了朱厚照強行突破文官阻礙帶兵出征還被黑了個半死不活的之外,其他明朝皇帝都沒有御駕親征過,準確的說是文官不再允許皇帝直接接觸軍隊,連御林軍都不給。

蕭如薰深知明朝軍事制度的弊端何在,但是即使是現代軍事制度,也沒能杜絕軍隊山頭的現象,或者說這根本就是不需要杜絕的。

統治者不需要一個高度團結統一強悍的軍隊,這樣的軍隊是十分可怕的,戰爭時期能朝外面懟,和平時期關起門來也能窩裡鬥,這纔是統治者最期待的軍隊。

因此蕭如薰不但不阻止軍隊小山頭的發展,甚至還爲之推波助瀾,即使是趙虎陳燮王輝這些老人,他也不能允許他們完全掌握軍隊實權,這個權力,必須掌握在他自己手裡,底下人鬥,才需要他這個掌握仲裁權的最高權力者。

鎮南軍不會只有這樣一個規模,蕭如薰在把三萬軍隊當作三萬軍官來培養,走一戰之後德意志國防軍的路子,將三萬軍隊培養到極致。

等需要擴軍的時候,這些士兵立馬就能搖身一變成爲合格的伍長什長百夫長,一支數倍於己的軍隊就拉起來了。

也因此,蕭如薰需要戰爭,需要不斷的戰爭去磨練軍隊的意志和戰鬥力,讓三派之間互相的鬥爭形成一種良性競爭,而非是『非我見死不相救』的惡性競爭模式,到那種地步,國家也就要完蛋了。

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嗎?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一千零九十四 生機勃勃六百四十九 誘敵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三百三十四 大城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覺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四百五十三 江大海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三百六十 雙雄爭鋒(上)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二百五十 王錫爵請見朱翊鈞關於結尾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一千三百五十七 一路逃,一路死,一路血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四百九十 大帆船貿易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四百五十二 船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六十 必敗八百五十九 自信滿滿的將軍們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一百二十四 暗流涌動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二十五 進擊的麻貴九百零一 螳臂當車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千二百九十三 布延進獻傳國璽(下)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五百九十四 好黑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七百一十四 亂臣賊子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三百六十一 雙雄爭鋒(下)四百三十七 搞個大新聞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六百九十九 殺心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二百八十九 團聚難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二百三十八 手腕九 訓練鳥銃隊三十二 炸城牆?!二十五 進擊的麻貴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五百一十一 劉西投敵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千零五十七 建州兵崩潰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
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嗎?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一千零九十四 生機勃勃六百四十九 誘敵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三百三十四 大城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覺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四百五十三 江大海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三百六十 雙雄爭鋒(上)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二百五十 王錫爵請見朱翊鈞關於結尾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一千三百五十七 一路逃,一路死,一路血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四百九十 大帆船貿易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四百五十二 船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六十 必敗八百五十九 自信滿滿的將軍們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一百二十四 暗流涌動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二十五 進擊的麻貴九百零一 螳臂當車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千二百九十三 布延進獻傳國璽(下)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五百九十四 好黑一千三百四十一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上)七百一十四 亂臣賊子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三百六十一 雙雄爭鋒(下)四百三十七 搞個大新聞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六百九十九 殺心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二百八十九 團聚難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二百三十八 手腕九 訓練鳥銃隊三十二 炸城牆?!二十五 進擊的麻貴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五百一十一 劉西投敵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千零五十七 建州兵崩潰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