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

同一時間,六月十五日,在京師,沈一貫政府的頭頭腦腦們還在爲被燒死的那個到底是不是蕭如薰進行爭論,而與此同時,京師戒嚴的政策早就已經無法維持了。

早在六月初十,京師被迫宣佈不再戒嚴,因爲戒嚴時間過長而影響到百姓的生活,讓他們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百姓怨氣極大,文人也士子怨聲載道。

爲了平息民憤,沈一貫不得不妥協,開放了京城戒嚴,但是對城門的嚴加看管依然進行,百姓進出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審查。

唯一算是好消息的是,薊鎮總兵柴國柱和遼東總兵李成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紛紛表示出了順從的態度,表示堅決支持朝廷的決策,效忠新任皇帝,並無任何異議。

他們收下了朝廷賞賜的物資,接受了安撫,表示會繼續盡職盡責效忠朝廷。

反正回來覆命的人是這樣說的。

加上新一批的江南漕糧運到,京師的糧價也終於恢復了正常,沈一貫政府算是初步穩定了京師附近的局面。

只是在沈一貫的心裡,蕭如薰的生死之謎依然是個問題。

他不太相信那個被燒死的人真的是蕭如薰,即使徐作搜到了那塊玉佩,他依然有深深的懷疑。

四具屍體被燒的殘缺不全,有些地方甚至已經被燒焦,不過幾個極富經驗的老仵作在驗屍的時候發現了些許疑點,所以沈一貫疑心更重。

對於大肆搜捕四五天卻依然找不到蕭如薰的蹤跡這件事情,沈一貫非常擔憂,他甚至已經無法確定蕭如薰是否還在京師,抑或是通過某種秘密的方式已經逃出了京師。

爲此,他已經開始在京師周邊展開搜查行動,讓錦衣衛加大搜查力度,並且下令京師周邊各大關卡嚴查路引,下令各級軍官人手一張蕭如薰的畫像,寧可錯抓一百,不能放過一個。

但是如果蕭如薰已經逃出了京師,那將是最壞的局面,雖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蕭如薰還有緬甸這個基本盤,在緬甸還有三萬精銳的鎮南軍,雖然不能稱之爲大患,但是這支軍隊要是不能妥善處理的話,也將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不過好在此時雲南巡撫是一個知兵的巡撫,之前數年曾屢次和洞武國的蠻夷交戰,戰績還算可以,而朝鮮之役以後輾轉擔任雲南總兵的鄧子龍是一員百戰老將,也很是優秀。

這兩人聯合起來,對付緬甸這個蠻荒之地應該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所以沈一貫猶豫了幾天之後,又從朱常洛的內帑裡拿了二十萬兩銀子送去雲南給陳用賓做軍費,還允許陳用賓調動四川的精銳部隊南下助戰,讓四川提供糧草給陳用賓,力求一舉平定緬甸鎮。

他可不知道,京師的消息傳到雲南的時候,陳用賓是何等的震驚,鄧子龍又是何等的震驚,兩人對於這種突發事件可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新帝登基?

蕭如薰造反?

他們要出兵征討緬甸鎮?

兩人心裡各有各的想法。

陳用賓巡撫雲南已經快六年了,對雲南算是知根知底,對雲南在蕭如薰率軍平定洞武國之前的數年戰爭也有很深刻的瞭解。

他知道那將近十年的鏖戰給雲南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基本上可以說雲南的全部精華都在那十年間被消耗一空了。

那十年間,雲南又是出兵又是出錢出糧,本來就不是很富庶的地方,損耗極大,戰爭結束之後,雲南也筋疲力盡了,這纔剛剛休養生息三年多,纔剛剛有點起色,結果朝廷一聲令下,雲南又要出兵?

錢呢?糧呢?兵呢?

緬甸被當作南部屏障之後,陳用賓是比較信任蕭如薰的統兵之能的,所以竭盡全力恢復雲南的經濟和民生,對軍事則相對不是那麼關注,等鄧子龍接任雲南總兵之後,陳用賓才把軍事交給鄧子龍。

鄧子龍接手整頓軍務也就一年多的時間,整頓了七八千可戰之兵,但是蕭如薰的緬甸鎮手底下可有三萬精銳,那是全大明最會練兵打仗的蕭如薰一首帶出來的部隊啊!

雖然你說蕭如薰不在了,伏法了,但是那支部隊要是拼命抵抗的話,這七八千人也不夠看的吧?

沈一貫爲了穩定人心,對外都說蕭如薰伏法了,陳用賓遠在彩雲之南,當然不知道京城裡發生了什麼,自然就相信了,只是這並不能給他帶來多少底氣。

至於鄧子龍。

與他曾有過合作親密無間的蕭如薰造反了?死了?緬甸成了叛鎮了?他的家人要被殺掉了?

這到底是怎麼了?

年逾七十的老將陷入了迷茫之中。

使者走後,兩人面對面相互坐着,氣氛十分詭異。

“撫臺,這個事情未免也太突然了一點吧?”

鄧子龍還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蕭鎮南爲國征戰那麼多年,怎麼就造反了呢?陛下爲何要退位?新帝怎麼就登基了?只是一道詔書就結束了?沒別的東西了?”

陳用賓隱隱有些不太好的猜測,但是在鄧子龍面前,他不能說的太多。

“老將軍,這件事情雖然我也覺得很疑惑,但是這畢竟是朝廷的命令,是蓋了國璽的正式命令,合理合法,你我若是不做,就是抗旨不尊,就是在給別人留下話柄,值此危急時刻,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鄧子龍相當無奈。

“這個……這個末將自然知道,但是朝廷辦事也不能不講道理吧?只有命令沒有解釋,這……”

陳用賓還能怎麼說呢?

朝廷辦事本來就是不講道理的,大明天下可不是靠講道理拿下來的,那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誰的拳頭大誰的手腕硬,那就聽誰的。

“總而言之,朝廷交代的事情咱們要做,至於具體怎麼去做,咱們可以再商量,首先,咱們現在可以出動多少人馬?”

鄧子龍頓了一會兒,面帶憂色說道:“整備過的,能立刻出動的,最多不會超過一萬戰兵。”

“不夠,一萬人怎麼夠?若要進剿緬甸鎮,除非鎮南軍束手就擒……雲南早已疲敝,這才三年休養生息,剛剛見了點起色,結果又要打仗!唉!”

陳用賓搖了搖頭:“老將軍,你再拼湊拼湊,最起碼,也要湊個一萬五千人,不然連最起碼的震懾都做不到,我給緬甸鎮發一道文書,讓他們繳械投降,他們若願意投降,就可以免死,也省得征戰。”

鄧子龍左思右想無可奈何,只能忍氣答應。

陳用賓和鄧子龍分頭行動,結果三天以後,新的命令傳來,准許陳用賓調動四川之兵協助進攻,令陳用賓一月之內務必出兵進剿緬甸,並撥付軍費二十萬備用。

陳用賓這纔算有點底氣,下令四川總兵劉綎領川兵一萬南下助戰。

這下子,當初對付洞武國的西南兩大將再次聚首,但是這一次的進攻目標卻顯得相當諷刺。

無論是劉綎還是鄧子龍都感覺心中膈應的慌。

不誇張的說,這兩人都是在朝鮮受到了蕭如薰的照顧和恩惠,不僅獲取了很多的戰功,而且蕭如薰願意幫他們在兵部尚書面前說話,他們才能在戰後以污點身份重新立足於地方,得到重用。

這份恩惠兩人一直記在心裡,蕭如薰在緬甸的時候,逢年過節也不忘給他們送去一點禮品,他們也不忘回禮,平時也基本保持信件交流,關係一直保持的還不錯。

劉綎和鄧子龍還想着把自己家裡看好的後生送到鎮南軍裡面去歷練歷練,學點真本事回來,蕭如薰也答應了。

可是這一夜之間,恩人成反賊,還死了,他們又要被逼着南下進攻緬甸鎮,你讓他們怎麼想?

兩人別提多難受了。

七百四十九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八百八十五 沈一貫的請帖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一千一百一十七 我可沒得罪您吧?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六十五 戰與和(下)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二百零五 斬!!九百五十三 修天下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六百一十一 一將難求二百二十 定鼎勝局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八百三十四 亡國之根八 難行之路一千一百七十 無法迴避的陽謀四十九 封爵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八百五十六 朱賡憂心忡忡九百七十二 隆武一千二百一十 事出反常必有妖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二百七十一 李太后駕到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一千三百七十九 歷史的機密九百零七 衍聖公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八十二 嚴峻的形勢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一千二百一十五 並沒有什麼卵用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一千二百一十二 駱尚志率軍進擊一百八十九 帶路黨玄蘇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一千一百二十六 這本就是大秦的國土吧?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四百零八 條件(上)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百四十一 戰後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一百四十八 水師要出動一百二十五 冷卻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三百三十五 戰象一千二百二十八 難以接受的破衣服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一千零三十三 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四百九十一 張閣老誤國一千三百二十五 羣體滅螺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四百一十九 事辦成了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五百二十一 大明第一猛男二百零五 斬!!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二十六 晴天霹靂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九百四十 反派與正派
七百四十九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八百八十五 沈一貫的請帖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一千一百一十七 我可沒得罪您吧?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六十五 戰與和(下)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二百零五 斬!!九百五十三 修天下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六百一十一 一將難求二百二十 定鼎勝局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八百三十四 亡國之根八 難行之路一千一百七十 無法迴避的陽謀四十九 封爵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八百五十六 朱賡憂心忡忡九百七十二 隆武一千二百一十 事出反常必有妖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二百七十一 李太后駕到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一千三百七十九 歷史的機密九百零七 衍聖公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八十二 嚴峻的形勢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一千二百一十五 並沒有什麼卵用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一千二百一十二 駱尚志率軍進擊一百八十九 帶路黨玄蘇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一千一百二十六 這本就是大秦的國土吧?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四百零八 條件(上)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百四十一 戰後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一百四十八 水師要出動一百二十五 冷卻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三百三十五 戰象一千二百二十八 難以接受的破衣服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一千零三十三 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四百九十一 張閣老誤國一千三百二十五 羣體滅螺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四百一十九 事辦成了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五百二十一 大明第一猛男二百零五 斬!!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二十六 晴天霹靂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九百四十 反派與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