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

這麼多年來,這是朝廷部門少有的幾次向皇帝妥協的經歷。

自從張居正死後皇帝親政開始,最開始幾年,文官們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皇帝覺得自己是聖君,那幾年裡面,朱翊鈞沉迷在聖君夢裡面,不知給這些文官開了多少方便之門。

直到錦衣衛和東廠的一些秘聞進到了朱翊鈞的耳朵裡面,朱翊鈞才恍然驚覺自己這個“聖君夢”是文官們粉飾出來的太平夢,自己被他們當槍使已經很久很久了,而自己還在洋洋自得的認爲自己是聖君!

然後朱翊鈞就開始和羣臣擰巴了,這一擰巴,自然就把之前幾年攢下來的『好名聲』給弄沒了,文官就開始不遺餘力的黑皇帝,反正皇帝拿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朝廷各部門的日常行政更是沒朱翊鈞什麼事兒,最早的申時行張四維等人繼承了張居正的作風,對朝政把控得很嚴格,專門挑一些精選過後的奏摺給朱翊鈞看,讓朱翊鈞覺得自己的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至於那些真正講述實情的……

反正皇帝住在北京城,住在紫禁城,就等於是被圈養起來的吉祥物,根本出不去,他看不到就意味着沒有,很簡單的換算法。

不過隨着皇帝和羣臣之間矛盾的加劇,隨着朱翊鈞開始重視東廠和錦衣衛的管控並且開始培養自己的耳目,有些事情就遮掩不住了。

羣臣意識到皇帝無法糊弄,只能開始耍無賴,用很無賴的手段不斷的讓皇帝的精力嚴重損耗。

所謂國本之爭,未嘗不是爲了讓皇帝消耗精力而難以關注國事的一種手段,是羣臣和皇權的一次激烈的戰鬥。

在這場戰鬥中,除了特務和太監,朱翊鈞往往是孤立無援的,羣臣的姿態都相當強硬,使得他幾乎無法對自己的國家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相當一部分事情,他只能通過太監和特務去做,確保自己的國家不至於徹底脫離自己的掌控,即使如此,還要遭受到大量的阻礙和罵名。

在輿論戰方面,明朝皇帝是輸的一塌糊塗,尤其是朱翊鈞,到底也沒能做到嘉靖皇帝做到的事情。

但是這一次,在文官們集體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朱翊鈞佔了上風,經過周密的準備,讓文官們不得不嚥下這枚苦果,接受這個既定事實,因爲無論如何,他們不能放任自己的生命被蒙古人損害。

蕭如薰看起來是堅定的皇帝一派,但是他的確能征善戰,並且有相當大的可能辦到李成樑如今辦不到的事情。

對於李成樑堅守半個月求援兩次的事情,他們是十分不滿意的,李成樑一次又一次的告急只會讓他們更加慌亂,更加覺得安全沒有保障,但是這個時候,誰敢逃離京城呢?

於是,蕭如薰就是最好的指望。

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蕭如薰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了強大的進攻慾望,和一直在困守的李成樑完全不同。

“一味防守沒有任何意義,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大戰至今已經快要兩個月,蒙古人依然沒有退卻,這足以證明蒙古人的目標不是簡單的搶了就走,而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持久作戰。

並且時至今日,雁門關之圍仍然沒有解決,這就說明他們的後勤補給並不是問題,我猜測,他們一定通過某種方式保證了自己的後勤。

如果蒙古人如果真的是按照情報上所說的有十萬人,那麼在進攻紫荊關的足有四萬,紫荊關防衛森嚴,有老將李成樑鎮守,想來堅守不難,可是一味防守期待蒙古人消耗完了糧食就後退,那是不現實的,誰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少糧?

必須要進攻,一定要主動出擊擊潰他們!解了紫荊關之圍,咱們才能說有足夠的兵力去對付其他地方的蒙古人,所以,臣抵達紫荊關之後,會立刻發起進攻,將正面的蒙古人擊潰,然後兵分兩路,一路支援雁門關,一路支援太原。”

幾名文官大佬頓時就感覺這個氛圍不一樣了,之前那叫一個死氣沉沉擔心憂慮,成天吃不好睡不好的,連政治鬥爭都沒什麼勁頭了,不知道多少官員已經收拾好了行囊隨時準備撤退了,哪還有心思政治鬥爭?

但是蕭如薰一來,什麼也不說,張口就是反攻,還要正面擊潰蒙古人,與之野戰,首先這個氣勢就完全不同,和李成樑的防守戰略完全不同,雖然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是氣勢就是有了。

就像是當年劉備任命魏延做漢中太守,魏延什麼不說,先說自己的目標,表現出自己的氣勢——曹操帶天下的兵馬來攻打,我會爲大王抵擋住他,曹操手下的將領帶十萬人來,我會爲大王把它給一口吃掉。

漢中歷來的鎮守部隊也就三萬人,無論是魏延時期還是王平時期都是一樣,但是魏延就是有這個氣勢,作爲武將,輸什麼都不能輸了氣勢,魏延這樣一說,對漢中太守有極大的執念的張飛也不好說什麼更大的目標了。

那時候,張飛剛剛打敗了張郃的部隊,解決了蜀中對劉備的信任危機,在劉備集團大漲面子和威望。

而且他又是最早跟隨劉備的兩員大將之一,之前關羽成了鎮守荊州的主將,現在大家都以爲張飛會成爲鎮守漢中的第二員封疆大吏。

結果勝出的不是老元勳張飛,而是劉備在豫州得到的親信部曲魏延,劉備將之破格提拔,魏延的資歷比張飛淺多了,自然會招惹張飛的不滿意。

但是魏延就是沒有給劉備抹黑,他不僅給自己漲氣勢,還給劉備長臉,深得劉備的支持,張飛就算心裡再不滿,也不能當衆給魏延難堪了,不然就是不給劉備面子,而後來的發展也證實了魏延的確不負劉備的託付。

眼下也是一樣,蕭如薰在資歷上遠遠不如數十年沙場老將李成樑。

說的難聽一點,李成樑剛剛在沙場上和蒙古人女真人拼死拼活的時候,蕭如薰的爸媽還沒有結婚,李成樑如日中天的時候,蕭如薰還在媽媽的懷裡吃奶。

你不能說打仗的功勞和實際戰果更高就說你比李成樑要強,李成樑的戰績和能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別的不講,軍功封爵就證明李成樑的確是大將。

有明一代軍功封爵之難和科舉之難是幾乎一樣的,尤其是在大致和平時代,軍功封爵就更難,狀元每三年就出一個,可是軍功爵位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

別的先不說,李成樑就是封爵了,甭管用什麼黑料去黑,他就是實打實的軍功封爵,這一點沒什麼可說的。

但是眼下的問題在於,李成樑這大半個月的表現讓朝廷很失望。

朝廷希望的是李成樑守住紫荊關的同時可以驅逐蒙古人,確保紫荊關的安全,而不是連着兩次求援,搞的京城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富商已經開始往南邊跑了。

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危機,也是政治上的失敗,在政治開道的大明朝,李成樑讓大家失望了,這一失望不要緊,就等於把最後一次輝煌的機會給丟掉了。

其實李成樑也是運氣不佳,或者說並沒有得到皇帝的信任,以至於皇帝把戰鬥力足夠的兩萬騎兵交給了蕭如薰,而不是令他們火速前去支援紫荊關。

如果皇帝真的對李成樑有信心,願意讓李成樑打一場勝仗,那麼讓李如鬆過去,上陣父子兵,未嘗不是一段佳話,但是皇帝的內心深處一直記恨着李成樑,打心眼兒裡不願意看到李成樑東山再起。

李成樑爲他十幾年前對皇帝的無視付出了代價。

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嗎?一千零三十三 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七十六 隱藏於歷史之中的細節八百五十三 京師大亂(上)六百三十一 煽動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一千零九十一 他們被皇帝打敗了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一千零七十七 大逃殺七百五十四 李如鬆做了一個決定四百六十四 菲律賓改姓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一千一百五十五 多麼美好的劇本三百零五 暹羅(上)一百二十五 冷卻三百三十五 戰象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六百零三 捉摸不透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八百三十八 他們還在叫喊着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七十四 大明劫一百四十一 戰後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四百零九 條件(下)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九百零七 衍聖公三百九十一 三年(上)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一百七十二 強襲對馬港(上)九百七十六 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楔子 秀吉的野望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九十九 平壤終焉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八百七十五 心臟(上)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六百零八 蕭如薰的目的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四十五 掀翻巨城,如揭紙片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六十四 戰與和(上)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聰明瞭二百三十八 手腕一千零二十六 炫耀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三百六十 一戰功成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三百六十一 雙雄爭鋒(下)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十 夜襲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二百九十 父子兄弟終團聚二百六十九 王錫爵的最後努力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一百七十八 水師的投名狀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
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嗎?一千零三十三 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七十六 隱藏於歷史之中的細節八百五十三 京師大亂(上)六百三十一 煽動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一千零九十一 他們被皇帝打敗了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一千零七十七 大逃殺七百五十四 李如鬆做了一個決定四百六十四 菲律賓改姓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一千一百五十五 多麼美好的劇本三百零五 暹羅(上)一百二十五 冷卻三百三十五 戰象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六百零三 捉摸不透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八百三十八 他們還在叫喊着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七十四 大明劫一百四十一 戰後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四百零九 條件(下)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九百零七 衍聖公三百九十一 三年(上)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一百七十二 強襲對馬港(上)九百七十六 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楔子 秀吉的野望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九十九 平壤終焉三百一十四 出征(上)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八百七十五 心臟(上)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六百零八 蕭如薰的目的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四十五 掀翻巨城,如揭紙片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六十四 戰與和(上)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聰明瞭二百三十八 手腕一千零二十六 炫耀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三百六十 一戰功成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三百六十一 雙雄爭鋒(下)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十 夜襲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二百九十 父子兄弟終團聚二百六十九 王錫爵的最後努力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一百七十八 水師的投名狀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