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

讓朝廷收不上稅的人都是些什麼人?

這個問題其實很值得商榷,但是要是現在詢問袁黃的話,他一定會給出一個大而化之的概念。

“貪官污吏層層剝削!”

袁黃給出的算是一個政治正確的標準答案,這個時代大多數文人墨客都會這樣回答,不管有沒有貪污過國帑,不管有沒有做過虧心事,他們都一定會這樣說。

所以蕭如薰就笑了,笑的頗有些嘲諷。

“袁公,現在你該知道我爲什麼什麼事情都不告訴你還要瞞着你了吧?”

袁黃十分不解。

“什麼意思?”

“讓朝廷收不上稅的不是貪官污吏,而是所有舉人進士和皇親國戚武勳,是咱們整個除了皇帝以外的官僚羣體,換而言之,就是整個大明朝的根基!包括袁公在內啊!整個大明朝的官員羣體們,全都爛了!”

袁黃愕然。

“根……基?包括我在內?”

“從太祖皇帝規定當朝官員包括秀才以上功名者可以享受一定限度的土地免賦稅政策開始,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的種子就已經埋下了,太祖皇帝想要把靠科舉起家的文官官僚變爲維護大明朝統治的根基,但是他卻沒料到正是這根基掐滅了大明朝的生機。

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規矩,但是歷朝歷代這樣的規矩都侷限於當朝官吏,只有大明朝把這樣的福利下放到了舉人身上,宋時舉人不過可免丁役,大明朝倒好,不僅是官員,就連舉人都能免稅。” Wωω✿ тTk Λn✿ ¢o

袁黃忙說道:“可是舉人免稅官員免稅都是有一定額度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袁公,自古以來中央朝廷做出的很多決策原本都是利民的,但是執行起來卻每每失之偏頗,別的不說,王安石的青苗法,原本是想用低息貸款幫助農民度過荒年,不使農民在荒年爲了一口糧食把土地賣給大戶。

可是實施起來呢?卻給變成了王安石最痛恨的高息貸款,利民變成了害民,這就是執行上的偏差,太祖是規定了額度,但是有多少人照着做?花點錢打通官府關係,直接就能把這些賦稅給免掉,免不掉的就攤到老百姓身上,反正他們不交稅。

他們佔有絕大多數的耕地,佔有絕大多數的糧食,不僅如此,還隱匿了大量的人口,讓朝廷掌握不了那些耕地糧食和人口,讓朝廷窮得叮噹響,他們卻富的流油。”

蕭如薰的話讓袁黃沉默。

“宋以前免稅侷限於當朝官員,人數不會太多,但是大明朝卻史無前例的把這個資格下放到了舉人身上,舉人有多少?進士出身的官員有多少?人數增加了數倍!

這些年天災人禍不斷,可農戶是靠天吃飯的,風調雨順還好,一旦遭災,他們沒有抗災的能力,一旦遭災遇到了禍事,他們有什麼路子可走?要麼借大戶家的錢和糧食度日,要麼就直接把土地賣掉,借的還是高息貸款。

荒年結束,該還貸了,一貧如洗的農民拿什麼還?只能拿自己的土地,這還是朝廷沒遇到的大的戰事,一旦發生大的戰事,朝廷財政吃緊,就有心思不純之人提出加稅。

百姓負擔本就沉重,一旦加稅,地方官吏橫徵暴斂,他們根本承擔不了,要麼家破人亡,要麼就舉家投入當地舉人士紳家中,把土地給他們,變成佃戶,向他們交稅,他們交的稅從此就和朝廷沒關係了,土地也和朝廷沒關係了。

更關鍵的是,這些人從此也和朝廷沒關係了,他們直接成爲隱匿戶口,根本不會計算入朝廷的戶籍當中,他們還活着還在吃飯還在生存,但是人卻沒了,大明朝根本統計不到!

如此惡性循環,朝廷能收到的稅越來越少,國庫越來越空虛,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少,打仗沒錢,賑災沒錢,工程沒錢,繼續加賦稅吧,越加越少,越加交稅的人就越少,最終,國庫空了,朝廷沒錢了,怎麼辦?”

袁黃算是明白了,蕭如薰是把自己的劍直接指向了整個攀附在明政府身上吸血吃肉的官僚免稅特權階層,所以纔會在東南三省大殺士紳!

他這是在挖所有士紳的命根子啊!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是古往今來第一次。

所以他纔會說要讓士紳成爲歷史,讓他們不復存在。

之前還以爲這是瘋話,結果這卻是蓄謀已久的實際行動,並且已經取得了初步勝利,在可以望見的未來當中,也沒有人可以阻止蕭如薰,放眼四海之內,沒有!

日本被打服了,倭寇之亂沒了,北虜被幹掉了三十萬,屁滾尿流的逃走了再也不敢來了,南邊洞武國也被幹掉了,整個南洋沒有敢挑戰大明的力量。

沒人能阻止蕭如薰了。

捫心自問,作爲官員,他家的土地也是不用交稅的,因爲這種優待政策,所以他的日子過得還可以,但若是有一天朝廷說他家的土地要交稅了。

他開心嗎?

袁黃不是聖人,他也會不開心的。

他是讀過聖賢書的人,憑什麼要和泥腿子老百姓一起交稅?

而事實上這也是讀書人們普遍的觀念,在那個讀書識字屬於特權的時代,掌握知識的任何不掌握知識的人就是不一樣,一個在天一個在地,連稅收都不同。

原來如此。

這樣一想,袁黃明白了,蕭如薰早就打算推行這樣的政策。

他也知道士紳們會強烈反彈,所以在政策推行之前先殺人,把阻礙的力量給除掉,然後在推行自自己的政策,沒有反抗力量的人除了接受就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可是即使如此,你除掉了士紳之後,你想怎麼做?你想打造一個萬世王朝的話,僅僅消滅士紳就可以了嗎?”

袁黃並不能想到這樣的未來。

“當然不僅僅是如此,我會確定土地國有,禁止買賣,農戶不能隨意買賣自己的土地,這一切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上。”

“這……這不是王莽做過的事情嗎?你不知道王莽後來怎麼樣了嗎?”

袁黃大吃一驚。

“知道啊,就是知道了,所以我才先下手爲強,幹掉了東南三省的士紳,往後,我還對其他省份動手,他們一個都跑不了,要麼交出多餘的土地向我臣服,要麼死,而我會掌握全天下的土地。”

蕭如薰面無表情的攤開手:“王莽錯就錯在沒認清楚自己的統治根基是什麼,大明太祖把靠科舉起家的讀書人視作自己的根基,希望這些人可以最終維護他的王朝,所以他放心的大殺功臣。

他殺了功臣以後還有科舉官員給他治理天下,天下亂不了,但是王莽卻不知道,先漢末年地方豪強力量已經十分強大,他的王朝的根基其實就是那些地主豪強。

他這樣做,是和整個天下的豪強作對,和自己的根基作對,於是他被推翻了,豪強們的領袖劉秀上位,建立了後漢。”

四十三 地道挖成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八百零六 如火如荼二十五 進擊的麻貴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六十七 最後一關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一千一百九十 永遠懷疑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上)四百六十九 拿回來一千三百七十二 親上加親七百六十七 沈一貫!你想造反是不是?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九百七十一 貳臣石星一千一百二十五 鬼門關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四百零九 條件(下)二百九十二 特務國家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七百五十三 緊急協議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六百八十七 抄家進行時(上)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二百一十七 明軍總攻六十七 最後一關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六百六十四 戰前日常(下)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一千一百四十二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一千三百二十一 養鴨治蝗楔子 秀吉的野望九百七十七 遼東巡撫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八百一十 心虛一千一百五十三 飛鳳關告急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一百七十八 水師的投名狀九百九十八 天子之怒一千零八十 哀兵與百戰之士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職位二百六十二 王荊石誤國誤君啊!一百四十 碧蹄館終焉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四百七十七 局勢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一千零四十三 我還能說什麼六百六十六 拉攏五百七十八 趙志皋最後的努力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五百八十三 皇權危機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百二十七 穩渡臨津江二十二 他是怎麼做到的?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七百二十一 皇帝與秦國公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八百六十六 封妻廕子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九百二十 臨界點九百一十 怎麼就輸了呢?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
四十三 地道挖成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八百零六 如火如荼二十五 進擊的麻貴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六十七 最後一關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一千一百九十 永遠懷疑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上)四百六十九 拿回來一千三百七十二 親上加親七百六十七 沈一貫!你想造反是不是?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九百七十一 貳臣石星一千一百二十五 鬼門關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四百零九 條件(下)二百九十二 特務國家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七百五十三 緊急協議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六百八十七 抄家進行時(上)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二百一十七 明軍總攻六十七 最後一關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六百六十四 戰前日常(下)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一千一百四十二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一千三百二十一 養鴨治蝗楔子 秀吉的野望九百七十七 遼東巡撫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八百一十 心虛一千一百五十三 飛鳳關告急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一百七十八 水師的投名狀九百九十八 天子之怒一千零八十 哀兵與百戰之士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職位二百六十二 王荊石誤國誤君啊!一百四十 碧蹄館終焉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四百七十七 局勢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一千零四十三 我還能說什麼六百六十六 拉攏五百七十八 趙志皋最後的努力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五百八十三 皇權危機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百二十七 穩渡臨津江二十二 他是怎麼做到的?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七百二十一 皇帝與秦國公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八百六十六 封妻廕子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九百二十 臨界點九百一十 怎麼就輸了呢?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