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

讓拜裡米蘇拉想象一萬次,他也不能想到。這位大明的太孫殿下,來到麻喇迦,竟然是要拿麻喇迦的語言好文字作爲大變的開端。

他想過這位太孫殿下年輕氣盛,讓家人在他面前一定要畢恭畢敬。

他也想過這位太孫殿下虛懷如谷,對他這個老朽的親王禮遇有加。

他更想過這位太孫殿下盛氣凌人,讓全國的國民一定要百般忍讓。

這位殿下的“豐功偉績”,早就隨着東瀛的王室一股腦被抓到應天府,傳遍了整個南洋地區。

他各方打聽過這位殿下的爲人,經歷,興趣,愛好,還從各國尋來了多位年幼的美少女,就是想要討好這位殿下。

但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位殿下並非只愛好武事,他到南洋的第一把火,竟然是要挖整個南洋的根基。

從此以後不得習他國語言,不得寫他國文字,只是要把整個南洋都變成真正的大明啊!

南洋地區除了土人,就是來自西亞的阿拉伯人。他們從唐朝開始,開始向南洋的各個島嶼遷移,至今已經五百年了。

這五百年來,原本還有一些學習梵文,信仰佛教的小國,全部都被綠教徒和印度教徒消滅。

從滿者伯夷滅掉三佛齊之後,現在大半個南洋都是以綠教爲國教,只有少數還信仰印度教的小國在艱難生存。

但是這位大明皇太孫,竟然首先就是要挖各國的根基。

朱瞻基一隻手輕扶住了拜裡米蘇拉,依舊露出着似笑非笑的笑容。在拜裡米蘇拉的眼裡,這是惡魔的微笑。

“王爺何須如此,究竟爲何使不得?”

拜裡米蘇拉暗吸了一口氣,冷靜了下來,說道:“南洋各國都是大食人後裔,土人爲主,大多信仰綠教和印度教……”

朱瞻基平靜地說道:“孤並不會干涉你們的信仰,這一點大可放心。”

朱瞻基當然知道,宗教信仰在後世都是一個火藥桶,更別說現在這個時代了。

這一點靠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想在這方面動手,只會讓有同樣信仰的人聯合起來,堅決反對大明。

拜裡米蘇拉很想直接反駁,如果杜絕了所有人的學習渠道,這宗教信仰就是不變又有何用?人們連經書都看不懂了,誰還會信它?

可是他不知道這樣說出來,會不會得罪朱瞻基,所以腦子裡飛快地轉着,想着對策。

跟隨在龍輦旁的張勇這個時候說道:“殿下,到了下榻之處。”

雖然麻喇迦是大明在南方最重要的港口,物資轉運地,但是面積也並不是很大。從港口到爲朱瞻基準備的下榻之所,也不到兩裡地。

朱瞻基率先站起身來,向拜裡米蘇拉伸出了手。“王爺不必多慮,我大明之文字,文學,纔是這個世界上一等一的知識,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相比。今後貴國民衆都學成大儒,就是到我大明爲官,也無不可。這個話題我們稍後再說。請……”

拜裡米蘇拉明知道這話是扯淡,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總不能說大明的知識體系不行吧!

他像吃了一團屎一樣鬱悶,這個時候也只能伸出手,扶着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來,暫時不提這個話題。

不過他的內心裡還在謀劃着,該如何勸說朱瞻基放棄這個“餿主意”。

他也不能確定,朱瞻基到底是偶然起興,還是有備而來。

他在心裡暗歎,不管是什麼樣,這日子要難過了啊……

因爲心裡有了憂慮,這頓飯他都吃的不是滋味。看着朱瞻基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他還只能壓抑住內心的擔憂,來奉承對方。

他並沒有注意到,在宴會大廳裡有不少內侍都在密切注意着他,他的任何一點小動作,都沒有逃過這些久經訓練的諮情司的人員的眼睛。

雖然大明現在並沒有心理學的課程,但是對通政司,錦衣衛,諮情司這些間諜機構,或者說偵查機構來說,任何反應也都能分析出大致的輪廓。

這裡錦衣衛的人不好露面,但是諮情司的內侍們並沒有人在意,在這些南洋人看來,認爲內侍全部都是侍候朱瞻基的。

孫林就坐在朱瞻基與拜裡米蘇拉兩人的側後方,大廳裡杯觥交錯,卻似與他無關,他那張死板的臉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表情。

像他一樣的人還有不少,這些都是朱瞻基護衛,所以孫林一點也不引人注意。

而他的視線幾乎一直落在拜裡米蘇拉的身上,只是因爲拜裡米蘇拉跟朱瞻基在一個角度,所以就連拜裡米蘇拉也不認爲這個內侍是在盯着自己。

與此同時,隨着艦隊過來的錦衣衛,通政司和諮情司的人員,在當地的士兵的帶領下,騎馬巡閱了整個內城,包括麻喇迦港口附近的各個村落。

既然要拿麻喇迦來開刀,朱瞻基當然不會打無把握之仗。最少每個村子的人口組成,民族信仰,要全部都調查的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做到精確動刀。

他不願意因爲這件事鬧的不可開交,這對正在積極籌備西征的大明會有重要的影響。

更主要的是,朱棣這個戰爭狂正在籌備攻打帖木兒國,在自己要是把沿途各個補給國搞的怨聲載道,會降低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所以在這兩年,他也只會在麻喇迦,舊港這兩個地區進行儒家推廣。舊港現在就是華人當政,推廣儒學是理所應該。

而麻喇迦完全依靠大明發展起來的,光享受大明帶來的好處,卻一點也不想付出,怎麼可能呢?

除了推廣漢語,漢字,朱瞻基還有一個釜底抽薪的計劃,那就是建設新加坡。

麻喇迦的位置雖然重要,但是相比新加坡來說,其實是說不上好。

如今的新加坡經歷了屠殺,那裡簡直變成了一個鬼地。麻喇迦的勢力還沒有發展到那裡去,而在本地勢力最大的暹羅,對這個最偏僻的地方,根本也不重視。

那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又是亞洲大陸的最南端。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纔是東南亞的中心,不管是向東南西北,都不用繞路。

麻喇迦現在的發展完全的依靠大明在這裡設立了倉儲基地,在這裡轉運物資,所以這裡纔會發展起來。

只要拜裡米蘇拉敢反對這個計劃,大明就會撤出麻喇迦。並且會跟暹羅聯合起來,好好地給麻喇迦上上課,教育他們一番。

按照長遠計劃來看,哪怕麻喇迦全面漢化,大明的主力艦隊基地還是會放在新加坡。

只不過到時候,大明會看在人口稀少的份上,帶上他們一起發展。

而這個時候,右路軍的艦隊也已經抵達了新加坡與主力艦隊匯合。他們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只抽調了一部分貨船前往麻喇迦,大部分艦隊都駐紮在了新加坡,等候朱瞻基他們的回返。

鄭和與朱真他們已經乘坐着兩艘旗艦,率領着一部分戰艦,焦急地向麻喇迦航行。

不過位於赤道的位置,風力小的可憐,艦隊航行的速度也非常緩慢。按照這樣的速度,他們要比原計劃晚一天才能抵達麻喇迦。

天氣熱的厲害,鄭和坐在頂層的甲板上,那寬大的船帆擋住了落下的夕陽,讓他在陰影裡面能稍微感受到一些涼爽。

在他的身旁,還有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揮王衡,林子宣,少監胡俊,哈同等人。

他們的行程比較近,原本計劃是要在太孫抵達麻喇迦之前爲太孫駕到做好接待準備。

但是現在,他們卻落在了太孫的後面,所以每個人都顯得有些急躁。

特別是哈三,他上一次就隨着鄭和一同下西洋,並且專程前往聖城祭拜了。這一次,他是聽說了太孫會親自下西洋,所以主動要求前來,想要跟太孫拉拉近乎。

卻不曾想,他根本沒有機會登上太孫的旗艦。原本還想等出海以後,日子寂寞,會找到一些相處的機會,卻跟太孫分路揚鑣了!

自明朝建立,漢人興起,大食人等異族在大明就再也享受不到元朝時期的優待了。

朱元璋對商人格外歧視,而大食人更多是以貿易爲生,所以遭到的打壓也是最爲嚴厲。

幾十年間,有無數大食人退出了中原,返回了西域,但是也有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在大明的生活,不敢再冒險離開。

作爲一個教徒,哈三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打壓,但是他一直想要爲改善自己的民族的人在大明的地位而努力。

大明朝經歷的三任皇帝,對商人都不太友善,但是唯獨這個太孫一直在宣揚貿易興國。

不僅僅是貿易,這位太孫還大力改進工業,加速了大明製造業的興起。

當他從西洋返回,看到應天府西北,江邊一帶那如同水車森林一般的景緻,他完全被震驚了。

他去過許多國家,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像大明一樣,在短短的幾年間,就形成如此大規模的工業區。

特別是聽說了那種一個水車就能帶動幾十架紡車,能帶動幾千斤的壓鑄機的時候,還能生產火槍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似乎已經落伍了。

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神奇的機器,更沒有想過會出現這樣的機器。

可惜的是,那裡重兵防衛,外人根本不能靠近,特別是針對異族人,有着非常嚴格的管理措施。

他找了很多關係,都沒有人能帶他進去,也不能親眼見識到那種神奇的機器究竟是怎麼運作的。

但是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來,這位太孫殿下的確不輕視商人,他們大食人的春天似乎來了。

所以他更想靠近朱瞻基,希望能獲得他的好感,學到這些先進的技術,教會他們的族人。

不過太孫又搞了一個什麼專利法,似乎想學這些技術還要花錢。

不過沒關係,他們大食人中間,有錢人還是不少的,願意花錢學這些技術的人也不會少。

會有人爲了學這些新技術,而捨得花錢的。

除了哈三,其他人也大多是各級官員,所有人不管是爲了什麼目的,都想跟太孫拉近關係。

而鄭和因爲朱瞻基有些疏遠了他,所以也想彌補一下兩人之間的關係,所以跟他們有許多共同語言,也能談得到一起來。

“總監大人,殿下如今讓大軍駐紮淡馬錫這個小村子,而不是前往麻喇迦,是否想要重建淡馬錫?”

自從朱瞻基爲鄭和封了一個海軍總監之職,這總監就成爲了了所有人稱呼鄭和的特稱。

他原本就是皇宮七大太監之一,又曾被朱棣封爲艦隊總兵官。但是不論太監還是總兵官,都沒有總監這個名號喊起來更響亮。

總監,太監之總,從字面上理解相當於太監總管,而不是原本的總監理之意。

這個名字一下子就把鄭和的身份凸顯了許多,所以現在大多人都以總監一職稱呼鄭和。

鄭和搖了搖頭說道:“吾也不知殿下真實之想法,不過艦隊太大,麻喇迦港口根本無法停靠上千條船,在淡馬錫設立一個新的停靠點也是必須的。淡馬錫有天然深水港,這裡前往舊港便利,省了艦隊來回奔波之苦。”

監臣哈同抱拳說道:“總監大人,下官曾參與建設並管理麻喇迦港口。若殿下有意建設淡馬錫港口,還望總監大人多美言幾句,下官定當不負所托。”

鄭和點了點頭,卻又嘆了口氣說道:“殿下心懷天下,就連我也不能揣測到他之所想。若有機會,吾定當向殿下舉薦。”

哈三笑問:“總監大人,殿下此行西洋,會否前往聖城祭拜?”

少監胡俊格外瞧不起哈三這個神棍,聞言嗤笑道:“我大明太孫乃是龍子龍孫,天潢貴胄。你大食一個唐朝時期的才建立的宗教,所謂的神至今不過六百年,還想讓我大明太孫去祭拜,豈不是癡心妄想?”

哈同與胡俊的關係格外好,兩人相交多年,聞言苦笑道:“胡少監,慎言。我曾多次說過,你可以不信我們的宗教,但是請不要侮辱我們的信仰。”

胡俊反問道:“我何來侮辱?諸位都是朝廷重臣,卻與一阿訇來往密切。他何德何能,值得我尊重?總監大人,哈監臣,我知道兩位與哈三乃是同族,卻不可因私交而誤國事啊!”

哈三臉色有些難堪,但是他不過是一寺廟主教,拿胡俊這個內監的少監卻是毫無辦法。

鄭和聽到他們的爭吵,心中突然一動。殿下以往對我信任有加,多有褒揚,可是從蒲日和之事之後就轉爲冷淡,是否也是因爲我與大食人交往太密,才引發了他的忌諱呢?

越想他越覺得是因爲這個原因,身爲海軍總監,朝廷重臣,自己卻似乎與朝廷之外的人交往過密了。

雖然他自認這是爲了下西洋的便利,因爲這些人在西洋都有各種關係,並沒有摻雜太多的私人感情。

可是在旁人看來,自己有些是非,輕重不分了。

身爲自己的下屬,胡俊這個時候卻毫無顧忌,當着自己的面直接痛斥哈三,這顯然也是忍無可忍了。

他突然感到一股刺骨的寒冷,自己的路似乎走錯了。

哈三原本還想等着鄭和幫他轉圜一二,這個時候卻見鄭和神遊天外,似乎沒有聽見他們的爭吵。

他的面子有些拉不下來了,站起身來,向衆人微微鞠了一躬,說道:“禱告時間快到了,請恕我暫時先行告退。”

鄭和這個時候回過神來,抱拳說道:“阿訇請勿惱,我方纔卻是想到了殿下曾經提到我大食在西洋建立的一個摩爾國,所以一時走神……”

哈三雖然見多識廣,但是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摩爾國這個名字。他一時也顧不得惱怒,問道:“這摩爾國究竟在何處?”

大明的地球儀和詳略地圖是最大的機密,不允許給外人觀看,即便是現在發放出來的一些地圖,大部分也都是區域圖。

鄭和很難直接跟哈三直接點明摩爾國的位置,只能說道:“據說在天方以西五千裡,還要穿過我們知道的馬穆魯克國,或者從海上才能抵達。”

其他人也都大感興趣,因爲如今的大明最遠只是抵達了西亞和東非,對其他地區都瞭解甚少。

哈三問道:“這摩爾國也是我族人所立?”

鄭和點了點頭說道:“據傳在天方以西數千裡,都是我族人佔據。”

哈三又問:“那總監大人此時提起此地,究竟是何意圖?”

鄭和笑道:“我族鼎盛時期,東到蘇祿國,西到摩爾國,東西疆域達兩萬裡有餘。可數百年間,從來沒有一個大一統的政權。這究竟是何緣故?”

哈三楞了一下,纔不確定地說道:“是因爲我族以商立國,內爭不休。”

鄭和道:“以史爲鏡,可以明是非。我族以教派爲基,商業爲本,這條路看來是走的錯了。相反,中原大地以儒家爲基,農業爲本,才形成一個大一統的政權,縱使千年來朝代更迭,但是百姓都有大一統之願。”

哈三更有些摸不着頭腦了,問道:“總監大人想要告誡我等何事?”

鄭和抱拳說道:“和以爲,殿下心懷天下,乃不世之明君。縱觀殿下所爲,儒家爲本,算學爲用;農業爲本,商業爲用;以聖道爲本,以王道爲用。此乃一代帝王之統管天下之心境,阿訇心念族人,和欽佩不已。但阿訇的眼界比之殿下,還是窄了些。還望阿訇即便有緣與殿下座談,也請不要急功近利,逆了殿下。”

對哈三的意圖,鄭和是很清楚的,以前他也認爲哈三這樣做沒錯。

但是朱瞻基雖然沒有表現出對異族的鄙視,卻因爲鄭和跟他們走的太近而惱了鄭和。所以鄭和這個時候也故意在衆人面前大大誇讚了朱瞻基一番,同時勸慰哈三,不要一葉障目,一意孤行。

他很清楚,自己跟他們說的話,肯定會傳到朱瞻基的耳中。他讚了朱瞻基,勸了哈三,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可謂是一舉三得。

不管哈三聽不聽,自己的態度已經表明了,也不怕朱瞻基會因爲哈三惱了自己。

哈三聽到鄭和的話,忍不住笑道:“總監大人多慮了。哈三雖然生於巴格達,卻長於大明,也將自己視爲大明人。縱使鄙人想要爲族人多做些事,也不會損了大明的利益。”

不是不會,而是根本不敢。

大明皇室對宗教的態度一直是大力打壓,光是清算佛教搜出的金銀,田地,就讓大明度過了最開始的艱難階段。佛教現在已經沒落,但是道教,綠教也都不敢大肆擴張,只敢在皇室圈定的範圍內發展。

雖然道教現在是大明的國教,但是道教又有什麼權力呢?沒有!

道教不過的皇室擡出來的臉面,一點實際權力都沒有。

綠教身爲外來的宗教,更不敢猖狂了。

聽了哈三的回答,鄭和知道他並沒有完全聽懂自己的話。他更想表達的是對大明統一天下的支持,以宗教信仰作爲國本,事實已經證明是沒有前途的。

不過哈三既然沒有聽懂,他也不想再解釋。

他知道,太孫一定是聽得懂的。只要他能聽懂,自己的目的就達到了。

想想如果大明能統一天下,這該是多麼大的壯舉啊!

而自己堅定地跟着殿下走下去,也定當名垂千古。

但是鄭和卻疏忽了一點,那就是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希望用大明的制度來惠濟天下,只是一廂情願。

不管是任何人,都不會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而朱瞻基也並不是跟他一樣,兼愛天下萬族。

這種思想的碰撞,融合的矛盾,會讓他的目的從一開始就偏離軌道,也會給他本人帶來巨大的痛苦。

不過這個時候,他並沒有想到這一點。

他自認爲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並且願意爲此奮鬥一生。

夜已深,鄭和依舊在案前奮筆疾書,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計劃,用更詳實的文字來表達出來。

感謝額吐你哦,竹籤子,連連有餘,燈火見人家,書友20170517195328260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三章 克太子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五章 天才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三章 皇宮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十章 曙光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十章 林家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十六章 隕石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十四章 爵位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百章 北上第七十章 工匠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
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三章 克太子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五章 天才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三章 皇宮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十章 曙光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十章 林家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十六章 隕石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十四章 爵位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百章 北上第七十章 工匠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