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驚喜

他這個專家從從九品到六品高位,帶來不僅僅是榮耀,還有巨大的壓力。

爲了保持自己的優勢,爲了馬家的榮耀,他不敢懈怠,這幾年一直都衝在各種機械改進的前線。

從第一臺車牀,第一臺磨牀,第一臺聯動車牀,第一臺重型壓鑄機,他都一直參與其中。

在朱瞻基前往西洋的三年間,他與工部的一衆工匠,通過對蒸汽機的改進,已經能夠讓蒸汽機發揮比水車更加平順的動力。

只是沒有得到朱瞻基的允許,如今的蒸汽機技術依舊停留在研究院,就連內監的壓鑄廠裡面,也只是安裝了一臺試驗性質的蒸汽機。

蒸汽機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利用水燒開之後水蒸汽排放產生的動力來帶動機械的運轉,知道了原理,想要設計出聯動裝置並不困難。

困難是給蒸汽輸送管道密封,還有建立關一套可靠的聯動裝置,能夠把蒸汽機的動力利用起來。

在水車聯動機械裝置逐漸完善起來的時候,其實這套聯動裝置也不難了。

但是,僅僅是利用銅管來完善蒸汽的壓力的輸送,就耗費了幾十個工匠經過三年的潛心研究。

他們利用銅管,銅皮夾上木屑凝結的墊片來進行密封,加上如今已經開始大量應用的螺絲,螺母,才終於讓蒸汽機的動能得到充分利用。

朱瞻基進入研究院的這個大倉庫的時候,加熱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壓力逐漸上升,蒸汽機罐體上方的幾個減壓閥依次開始跳了起來。

雖然有朱瞻基的提醒,但是現在工匠根據朱瞻基的提示,做出了常溫水銀溫度計,卻還不能做出高壓測試計。

但是不能因此就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他們雖然不能製作出精密的壓力錶,但是卻能通過不同的減壓閥來測試壓力。

在罐體的上方,有五個重量不同的減壓閥,在第四個減壓閥跳起來之後,就說明壓力已經夠了,可以保持火力。

如果第五個跳了起來,就必須開始滅火,減小火力,不要讓壓力倉的壓力過高。

因爲一開始沒有掌握好分寸,雖然有朱瞻基的提醒,還是爆炸過一次,當場死了兩個人。

要是在中國古代的正常情況下,蒸汽機的研發肯定就停了。但是這是朱瞻基要求的,不要說死兩個人,就是死兩百人,兩千人,這件事也會繼續研發下去。

朱瞻基對蒸汽機也不熟悉,這個設備雖然簡單,但是如何將氣壓變成動力,絕不是一個外行靠幻想就能實現的。

相比之下,他對單缸柴油機還更熟悉一些,因爲他小時候,家裡還有一臺手扶拖拉機,他經常幫他父親維修過,知道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但是他沒有想到,蒸汽機竟然也跟汽缸有關係,而且必須通過汽缸才能實現氣壓的動力轉換。

在沒有見過蒸汽機的動力轉換之前,朱瞻基偶爾想到這個發明,還一直在想蒸汽機如何將氣壓轉換爲動力,卻一直想不通。

但是現在看到實物,他徹底明白了過來。

所謂蒸汽機的工作原理,跟內燃機差不多,內燃機的缸體,活塞,進氣口,排氣口,蒸汽機同樣有。

通過氣壓衝壓活塞,帶動連桿,曲軸,然後才能將能量轉化爲動力。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他絲毫不懷疑內燃機的出現,其實就是根據蒸汽機的原理來的。

只不過,後世在工藝水平達到了成熟之後,自然而然就出現了內燃機。

眼前的蒸汽機將氣體通過銅管,連接在了兩個簡易汽缸上面,通過活塞的往復運動,兩個活塞不同時的上下,帶動機械的運轉。

由於蒸汽機具有恆扭矩、可逆轉、運行可靠的有點,它比水車的動力更加可靠,而且,還不會因爲水力的影響,影響到機械的運轉。

更讓朱瞻基驚訝的是,馬致才他們根據車牀的工作原理,給蒸汽機增加了一個離合裝置,還利用不同的齒輪配比,給蒸汽機的動力提供了不同速度和扭矩力的不同選擇。

這等於是裝上輪子,就直接能變成汽車了啊!

這真是太讓朱瞻基驚訝了,他根本沒有想到他們這些工匠能達到這一步。

不過轉過頭來在想想也能理解,因爲大明不是一點一點摸索,而是在朱瞻基的指導下,先出現了車牀,機械紡織機,衝壓機之後,纔有發明的蒸汽機。

既然是用蒸汽機來取代水車的,那麼他們這些人自然會考慮到蒸汽機的應用性。

車牀,鑽牀,磨牀需要快速,紡織機需要慢速,衝壓機也需要慢速,還需要大扭矩。

所以爲了取代水車,他們自然會考慮蒸汽機的實際應用。

那麼現在,朱瞻基也在考慮要不要在應天府建設一條小火車線路了。

火車的應用也需要不停的摸索,車廂的大小,壓力,重力,減震,包括剎車等等,都需要一點點的完善。

如今大明與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還是以大明的主動爲主,蒸汽機的技術只要蒙上一層神秘的外衣,並不怕很快就會被其他國家偷學了去。

有幾年的緩衝時間,大明的蒸汽火車技術逐漸完善,等他們會製作蒸汽機的時候,大明的火車已經能跑了。

而且,還有專利這個武器可以用。

這蒸汽機是我大明發明的,你們想製造,來跟我大明學。你敢自己造,就別怪我的大軍直接開上門去打你。

想到這裡,朱瞻基原本還想暫時對蒸汽機技術保密,現在也不在乎了。

“馬愛卿,這蒸汽機的技術是否已經成熟?”

馬致才並沒有因爲侄女嫁給朱瞻基就變的張揚,依舊保持着原本的低級技術官的本色。“殿下,這蒸汽機的動力大小與自身的大小有關,與氣壓罐的管壁厚薄,出氣管的大小有關。

不同的規格,可以有不同的動力,並且力道比水壓的更穩定。唯一比不上水車,就是耗費泥炭,還有一些部件容易損壞。”

這些缺點朱瞻基當然也知道,但是蒸汽機相比水車的優勢實在太大了。水車只能建在水邊,還要有足夠的水力。但是蒸汽機隨便哪裡都可以使用……

朱瞻基問過之後才知道,因爲沒有得到授意,如今蒸汽機仍然還在驗證階段,並沒有推出。

但是在內監的紡織作坊,鑄壓場,淮北的煤礦,還有繅絲廠都各有一臺不同大小的蒸汽機在使用。

有了蒸汽機,煤礦的積水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煤井的出煤量也大增。

不過,在大明,一切技術仍然是爲政治服務,在沒有得到朱瞻基的同意之前,哪怕淮北煤礦想要出高價買幾臺蒸汽機,工部也沒有同意。

去年夏天,鄭亨回到了應天府,見到了蒸汽機,立刻認識到了蒸汽機能在銅礦石的傳送上,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哪怕他這個武安侯出面,工部依舊沒有給他面子。

實際上,工部也想早點推出蒸汽機啊,這跟水車技術不同,可是能給工部帶來巨大利益的。

看到工部在場的官員們的迫切神色,朱瞻基卻嘆了口氣。

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必須要把工部的官員們進行劃分了,總不能讓大明的官員,一個個變成官商吧。

既當運動員,自己又當裁判員,這樣只會把工業市場搞成一團糟。

但是這個市場朱瞻基是絕對不會放開的,他要讓整個國家的發展技術,全部控制在國家的手裡,或者說是皇室的手裡。

而且,工部現在已經有了水泥這個大財路,修路這個肥差,還有專利這個斂財利器,勢必會變得越來越大。

趁早劃分好官員和官商之間的界限,也能讓以後的管理更加順暢。

想通了這個思路之後,朱瞻基召集所有人來到了大殿。

首先,他當然也是毫不吝嗇讚揚,將所有人都誇獎了一番,並且承諾給所有參與蒸汽機研發的人員,官升一級。

然後,他向工部的兩位尚書,吳中和宋禮說道:“蒸汽機經過了三年的效驗,如今已經能推廣開來。但是,除了朝廷控制的礦山,和工場,短期內不能賣給商戶。”

宋禮點頭說道:“僅僅是朝廷的紡織作坊和機械廠,已經足夠工部的工匠們生產好幾年的了。”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說的太保守了,僅靠工部的工匠是遠遠不夠的,因爲真正需要用到蒸汽機的地方,遠不止這些礦山和工場,還有船隻……”

一個年輕的九品官員忍不住激動地站了起來,想要說什麼,但是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冒失,不敢開口,紅着臉站在了那裡。

工部侍郎李慶斥道:“放肆,如今殿下和諸位大人議事,怎有你說話的餘地?”

那年輕所副長揖到底,躬身說道:“請恕屬下見到殿下心喜,一時失儀。”

李慶還欲再說,朱瞻基笑道:“今日本就是暢所欲言,尋一萬全之計,這位所副既然有話要說,股也給你一個說話的機會。”

那官員看了看李慶板着的臉,等他微微點了點頭,他纔敢開口說道:“殿下,微臣兩年前就有將蒸汽機裝在船上的想法,並且爲平底船和尖底船設計了不同的傳動。方纔聽到殿下說要將蒸汽機裝上船,所以微臣一時失態。”

朱瞻基看了一眼依舊板着臉的李慶,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李愛卿,今日不是朝會,本就是希望諸位臣工能各抒己意,取長補短,如此嚴厲,卻讓他們都不敢開口了。”

李慶乃是北方人士,身材高大。他在國子監求學期間就鋒芒畢露,得到朱元璋的重視,以國子監學生代理右僉都御史,後來被授予刑部員外郎,又升爲紹興府知府。

永樂元年,他升任刑部侍郎,當時勳貴武臣多令子弟和家人經商販鹽,成爲百姓的禍害。

他剛正不阿,連續查處忻成伯趙彝擅自殺死運夫,盜賣軍餉;都督譚青、朱崇貪婪放縱,貪墨。此後,他又彈劾都督費王獻欺罔、樑銘貪婪殘暴、鎮守德州都督曹得貪財等等,經他手處置的高級官員有數十人。

在左副都御史位上,因與紀綱私交莫逆,他遭到官員聯合彈劾,但是朱棣仍然捨不得懲治他,只是將他遷任工部侍郎。

以前的工部侍郎當然比不上左副都御史,但是如今的工部油水豐厚,也需要他這樣一個黑臉大臣來震懾官員。

原本朱棣想要將他升任工部尚書,但是因爲吳中被趕回了工部,所以他依舊在侍郎的位置上。

李慶長揖道:“殿下,縱然允許各級官員各抒己見,也不能荒廢了規矩。衆位官員可將條陳陳上,若殿下屬意,可喚他們回話,卻不能自作主張。朝廷如今剛實行新的議事法則,連各位大人們都要按規矩來,豈容……”

朱瞻基連忙打斷他的話說道:“李愛卿所言甚是……”

李慶感受到了朱瞻基的維護之意,也不再廢話了,再次長揖。“殿下請繼續……”

看到他端坐如鐘,眼神犀利地看着下方,衆人都不敢再發出聲音。

朱瞻基這才又繼續說道:“將蒸汽機裝在船上,只要有泥炭,哪怕是沒有風,逆風,船隻也可以航行無阻。除此之外,孤還有意將蒸汽機裝在軌道車上,今後從淮北運煤就不用百姓一車一車地拉過來。”

下面一陣譁然,吳中問道:“殿下,這蒸汽機如此巨大,車輪如何承受得起?”

朱瞻基笑問:“如果是用鋼鐵的車輪呢?”

“那道路……”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孤早已考慮了這個問題,如果在下面以木軌做路,木軌上面鑲嵌鐵皮,鐵製車輪沿固定軌道行駛,可能行?”

一衆官員都沉吟起來,考慮其可能性。

如今鋼鐵產量不足,用完全的鐵軌有些不實際。最早的鐵軌其實也是木製的,上面鑲嵌一層薄鐵皮,也不影響使用,只是需要經常更換損壞的鐵軌。

朱瞻基又說道:“孤欲在應天府修建一條環城的軌道,以蒸汽車爲動力,可以供全城百姓乘坐。諸位愛卿可仔細參詳,這軌道需要建多寬,建多大的車。孤只要求,一節一節的車廂連接起來,能夠容納兩百人以上。”

朱瞻基的這段話可不是商議,而是命令了。

這樣的時候,沒有人再懷疑朱瞻基的決心,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也就變了。

從這樣的軌道,這樣的車子能不能建,變成了一定要建出來。

佈置完了新的任務,朱瞻基讓李亮收下了讓他們每個人的寫的各項應用建議,他就要準備離開了。

機械研究院只是他視察的一個研究院,還有其他研究院都要一一走到。

當然,李慶他們也都是一一作陪,但是中層一下管理人員,是沒有資格陪朱瞻基到處看的,因爲他們沒有資格瞭解各個研究院的研究不同,只能知道自己研究的一些事。

每個人不同的思路,寫出來的奏摺都是偏向於自己的研究和發明,這也是他們每個人共同的工作任務。

朱瞻基儘量保證每個人的建議都是親自看,他需要用這種方式瞭解所有人的研究進度,研究有沒有意義,有沒有作用。

通過這種方式,他就能掌握整個研究院的發展方向。

而且,許多這個時代的人的奇思妙想,也能觸發他將一些遺忘的記憶想起來。

化學研究院裡,受益於顯微鏡的發明,許多化學染料,包括硫酸和硝石的研究,都能突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關口。

但是,沒有理論的支持,許多知識都不能形成系統的學問。

比如染料的研究,大部分人還只是靠經驗來發明,根本不知道爲什麼不同的物質混在一起們就能變成不同的顏色。

現在他們通過顯微鏡的觀察,對染料的性質更瞭解了,但是對如何從分子,原子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本質,他們還不會。

朱瞻基也不會,所以他也拿不出好的主意。

他當然知道三酸兩鹼的重要性,但是如何造出三酸兩鹼,他自己都沒有概念,又如何能指導別人?

他聽說過諾貝爾用硝化甘油和硅藻土合成了安全炸藥,但是連硝化甘油是怎麼做的都不知道,硅藻土是什麼他都不知道,又怎麼知道現代炸藥如何生產?

所以,來到這裡,他也就只能看看,鼓勵衆人一番。

因爲三年前的空氣試驗,如今的化學研究院成了稀奇古怪的實驗基地,衆人癡迷於空氣的分離,還研究出了不少附產品。

比如鋁合金就被他們研發了出來,但是這種實驗室裡出來的產品,根本沒有形成有效的加工工藝,想要實現鋁的量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在這一天最後的時間裡,他來到了格物研究院。

因爲機械,鋼鐵,紡織,造船,這些格物類的分類都被劃分了出去,所以格物研究院的主要作用不是發明創造,而是進行物理理論知識的整理。

在朱瞻基出海之前,馬迪就整理出來了一套物理基礎教材,但是當時朱瞻基要出海,這些知識還沒有普及出去。

在出海期間,朱瞻基將馬迪編寫的一套基礎知識教材也看了一遍。雖然這些知識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卻已經有了一個框架。

在這本書裡面,馬迪提出了許多未知的問題,並且把這些問題全部寫進了書裡面。

(頭昏腦漲,後面會寫一些基礎物理的東西,寫的不盡人意,全部刪了,明天再寫。這樣的內容不會很多,下一章馬上就要轉向查案。)

感謝燈火見人家,連連有餘,書友161020153743515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六十章 佈局第十章 囚禁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三十章 總攻第十四章 爵位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五十章 交戰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十章 林家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六章 東洲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
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六十章 佈局第十章 囚禁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三十章 總攻第十四章 爵位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五十章 交戰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十章 林家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六章 東洲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