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遭遇

四月二十五,位於中軍大營的朱棣接見了柳升送來的消息,當知道阿魯臺幾乎不打折扣地就答應了大明的條件,也是興奮無比。

天氣漸暖,他的舊疾也好了許多,最近一段時間,他也不坐車了,而是重新騎在了馬背上。

將柳升傳來的情報遞給了朱瞻基,他忍不住又考起了朱瞻基。“基兒是如何判斷出阿魯臺會答應我們的條件?他們真的不會在戰場上反叛嗎?”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在防備着他,他也在防備着我們。我們雙方都不會給對方反叛的機會。在有所準備之下,皇爺爺覺得他的一萬人,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而且,武力永遠不是征服的最佳手段,全方位的經濟和文化控制,纔是真正的征服。當北元人以說漢話,穿漢服爲榮,當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大明來供應,那個時候,即使讓他們反叛,他們也不會反叛。”

“但是這隻會助長他們恢復的時間啊!懷柔政策在過去可沒有少用。”

“皇爺爺,儒家的那一套懷柔政策,只能針對有道德良知的人,而不能對付狼一樣的北元人。我講的控制,並不是懷柔,而是利用戰爭以外的手段,來更好的控制他們。”

“所以你讓錦衣衛調查九邊軍衛跟北元人的貿易?水至清則無魚啊!”

朱瞻基嘿嘿笑道:“皇爺爺放心,我暫時不會在這個方面動手,我只是想要更好地瞭解,如今的北元人,最需要的是什麼物資而已。他們需要鐵器,我們就要控制好鐵器。他們需要工匠,一個工匠我們都不能給他們。讓他們打也打不過我們,只能向我們低頭的時候,纔是控制他們的第一步。”

朱棣也呵呵笑了起來,欣慰地說道:“基兒能有如此見識,不枉我對你的期望。”

朱瞻基心裡其實也在慶幸,他穿越在大明勢力最強的時代,同時也是草原勢力最弱的時代。

十幾年前的草原上,還沒有這麼弱,朱元璋雖然把蒙元趕到了嶺北,佔據了漠南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北元的軍事實力仍然在。

這十幾年來,北元已經換了好幾個皇帝,幾個民族之間也一直打的不可開交。

朱棣在他們之間一直左右搖擺,誰要被打垮的時候,大明就立即送上武器,讓他們有能力繼續打。

就是因爲這樣的削弱,所以四年前他才能乾淨利落地把本雅失裡趕到北海那邊,最後只剩下了七個人跟着本雅失裡,被瓦剌人幹掉。

而原本猖狂地叫囂要重新攻佔北平的阿魯臺,現在只能向朱棣低頭。

可以說,原本的歷史上,朱棣末期時候的北元,幾乎已經失去了任何反抗的能力。

還是朱瞻基上臺以後,爲了保護北平這個首都,把邊軍幾乎全部收攏到了北平四周,主動放棄了漠南的大部分區域,這纔給了北元死灰復燃的機會。

又經過了三十年的休養生息,瓦剌人恢復了元氣,但是跟大明的力量對比仍然很懸殊。

哪怕土木堡之變之後,北元也只有騷擾的能力,根本沒有進軍大明的能力。

現在是大明蒸蒸日上,北元逐漸衰落的關鍵時期。在蒙元帝國時代,他們繼承了漢人幾乎所有的工業技術,但是卻沒有給這些工匠發展的空間。

那些被虜獲到草原的工匠們已經幾乎死完了,現在的他們連鐵刀都打造不出來,如何能夠跟大明作對!

只要不給他們重新崛起的機會,一步步勒緊套在他們脖子上的枷鎖,現在就是解決草原大患最好的機會。

可以說,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現在,草原勢力從來沒有這麼虛弱過。

只要解決了草原問題,大明就沒有了心腹大患,而朱瞻基也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攻略其他地區上了。

而且他還擁有最佳的條件,那就是在他的前面,還有一個替他擋風遮雨的朱棣。

雖然不能直接掌權,不能肆無忌憚地施展自己的抱負,但是同樣,他也不需要直接面對社會各界的壓力。

不過,想要永久解決草原問題,這件事可急不來,欲速則不達,越急越要緩着來。

能夠用十年左右完全統一草原,五十年的時間徹底解決民族問題,他就心滿意足了。

雖然在現代他就已經成爲了一代梟雄,但是當皇帝,畢竟還是第一次啊!

而且在現代,他以商業聚勢,自由自在。但是現在,他感覺一張網套在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爲所欲爲了。

哪怕是以後做了皇帝。

因爲現代的時候,他手下的人都是爲了一個明確的目標聚在了他的手下。

那就是——錢。

可是現在呢?許多人根本不是爲了錢環繞在他的身邊。而他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只爲了協調各方的利益。

朱瞻基搖了搖頭,拋開了那些煩心的空想,向朱棣邀戰。“皇爺爺,要不要與孫兒比試一場?”

朱棣哈哈一笑,雙腿一夾馬腹。“想跟我比,你還要多練幾年!駕……”

五月十六日,中路軍七十萬大軍與柳升的二十萬東路軍在斡難河中游的一處窄堤處匯合。

斡難河也就是後世的克魯倫河,這裡是蒙古高原上最大的河流,但是因爲地質的原因,這條河雖然不會斷流,卻也小的可憐。

大軍的人馬可以直接過河,輔軍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在十幾米寬的河面上,搭建了五座木橋,方便運載輜重的軍車,大炮過河。

這處窄堤東距蒙元宗教聖地克魯倫四百里,西距蒙元第一座首都大翰耳朵兩百里。

兩百年前,成吉思汗就是在這裡出生,又在這裡建立起來最初的蒙元政權。

而現在,那裡被改名叫作忽蘭忽失溫,馬哈木率領三萬瓦剌騎兵正在那裡以逸待勞,虎視眈眈。

正月十六從應天府出發,今日已經是五月十六,爲了這場戰爭,大明的百萬大軍已經在路上走了整整四個月。

大戰終於要開幕了。

只有三萬精銳騎兵的馬哈木也不想與大明軍隊硬碰硬,即使他把瓦剌所有能打仗的人拉出來,也不到二十萬人,跟大明的兵力差距懸殊。

但是,他們已經不能再退,因爲再退,一百多萬瓦剌人失去了牧場,將會實力大損。

而且,在游擊戰方面,他相信自己有豐富的經驗,能夠讓大明軍隊損失慘重。

獲知馬哈木不再逃避,大明一方的上下都興奮無比。半年的準備,四個月的行軍,現在終於會有一個結果了。

朱瞻基也見到了給大明造成數十年傷害的阿魯臺,這個人朱瞻基在現代的時候從來沒有聽說過,但在這個時代,他卻是草原數得上的梟雄。

朱瞻基對這個時期的草原,唯一知道一點的就是瓦剌統一了草原,有個叫也先的瓦剌首領贏得了土木堡之變。

但是這幾十年裡面,草原上的權力變化他一點不知,就連這個也先是誰,朱瞻基也不知道。

來到這個時代以後,他也查了一下也先這個人,卻沒有在瓦剌當權者中,找到這個人。

朱瞻基猜測,如果不是他還沒有崛起的話,那就是他恐怕還沒有出生。

畢竟現在距離土木堡之變,還有三十多年。

阿魯臺相貌粗豪,身體強壯。雖然年紀看起來比朱棣還要大,但是這只是飽經風霜而已,論年紀,他比朱棣要小十歲。

中軍大營將領數百,阿魯臺雖然給朱瞻基還送了禮物。但是在這關乎到韃靼人生死存亡的關頭,他並沒有太在意朱瞻基這個皇孫。

這次戰爭如果僅僅是大明獲勝,對韃靼來說也是不夠的。如果不能達到削弱瓦剌人的目的,大明軍隊一撤,韃靼人就要面對瓦剌人的怒火和兀良哈部落的趁火打劫。

所以,韃靼人比大明更加重視這次戰爭的結果。

十六日抵達翰難河,第一日騎兵和步兵就越過了小河,開始在河兩岸安營紮寨,然後大軍休整。

十九日,火炮和糧草運過了翰難河,前鋒軍隊就開始向忽蘭忽失溫方向進軍,進行初步的試探。

五月二十二日,都督劉江、朱榮率領的前鋒營抵達忽蘭忽失溫,但是馬哈木卻放棄了忽蘭忽失溫這個祖宗之地,率領大軍躲進了北部的特勒吉山區。

劉江佔領了忽蘭忽失溫,並且以忽蘭忽失溫的土城爲基地,建立了大本營。

隨後,在朱棣率領中軍駐紮完結以後,一萬韃靼騎兵在神機營的監督下,沿着翰難河繼續向西挺進。

六月初三,劉江的前鋒營在挺進到康哈里孩的時候,才第一次遇到了瓦剌人的試探軍隊,斬首數十,自己的傷亡也超過了兩百。

忽蘭忽失溫就是後世的溫都爾汗首府成吉思市,而三河口位於後世的烏蘭巴托東南方。此時的烏蘭巴托還沒有建立,三河口就是北元中部的交通樞紐,這裡是兩條河的交叉口,距離忽蘭忽失溫四百里。

隨後,前鋒大營並沒有貿然前行,而是沿着河邊紮下了大營,與大本營前後呼應。

瓦剌人見大明軍隊穩步推進,他們無計可施,又不能讓大明軍隊肆無忌憚佔據草場。

在初五這一天,他們的大軍終於出現在了忽蘭忽失溫北郊的山崗上。

(母親做手術,在醫院陪牀,祝天下母親身體健康)

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四十二章 刀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十六章 隕石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二三三章 家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章 呂宋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百章 北上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九十六章 中秋
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四十二章 刀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十六章 隕石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二三三章 家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章 呂宋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百章 北上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九十六章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