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

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

劉焉是劉宏最信任的宗親,而劉儉是目前劉宏最重視的皇弟,這兩個人同時將大漢朝自黃巾起義之後,所面臨的重大危機剖析開來,赤裸裸的擺在了劉宏的面前。

本來劉宏對於黃巾和涼州兩場戰亂就有些心神不寧,舉棋不定,如今被劉焉和劉儉一番攪和,他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被無限擴充了。

每一個人都有他內在的最深層次的恐懼,這份恐懼可能隨着他年齡的成長以及身份的變化而有所轉移,但絕對不會沒有。

每個人都有恐懼。

劉宏心中最深層次的恐懼是什麼?其實很好猜……

很快,劉備與董扶便被召到了劉宏的面前。

劉宏先問劉備。

因爲劉備是涿郡義軍的首領,在地方義軍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他最清楚不過。

劉備事前已經得到了劉儉的書信,同時也和劉虞有過通氣,因此早就有了一套說辭。

他委婉的告訴了劉宏,別的地方他不知道,至少在幽州邊郡,類似他這樣姓劉的宗親,在當地豪右的眼中屁都不是。

當初義軍之所以能夠組織起來,要是靠着當地豪右的支持,才能夠招募到足夠的人數,他們或許會認當地太守,也或許會認本土世家豪右,但絕不會有人認皇帝。

就算是義軍得到了朝廷的資助,那些物資也都是以太守個人的名義,亦或是以當地豪強資助,不管這份資助到底是誰,反正一般情況下是落不到朝廷的腦袋上的。

至於天子,那對於地方的黔首黎庶來說,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存在,地方有他們的一套給百信洗腦的方法,可以高效率的驅使百姓氓首爲其所用。

總之說來說去,劉備就是給劉宏灌輸了一個思想,那就是皇帝在地方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威望完全不足,只有當地望族或是地方首長才是天。

劉宏越聽,臉色越差,他的拳頭在不知不覺間攥住了,骨關節煞白。

劉備的這番話,算是讓劉宏對自己的在地方威信徹底有了一個明悟。

地方百姓,不認天子,只認當地太守與豪右!

其實仔細想想,現官不如現管,特別是地方諸族的勢力日漸強大,這也本也是無可厚非之事。

但在這個狀態下的劉宏,一時間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畢竟,十年的皇宮生活,讓他對地方的認知逐漸脫節,雖然知曉豪右勢大,但在劉宏心中,至少皇帝的聲望在地方應該還是有一定威懾的。

但實際上,是一點都沒有。

可按道理來說,不應該是這樣的,因爲大漢朝數百年來,自然有一套穩固皇威的辦法,而且還很是奏效。

在經過了一番自我心理疏導之後,劉宏又看向了董扶。

能夠爲劉宏解釋心中疑惑的,此刻也只有他了。

這位當代著名的讖緯大師的名望,劉宏多少也是知曉的。

“董卿啊,劉玄德適才所言,可是真話?”

董扶向着劉宏欠身,慢吞吞的道:“回陛下的話,老臣祖籍益州,和劉玄德的家鄉一樣,都是邊郡之地,中原繁富之地,老臣不知曉,但益州的情況,卻如玄德所言,正是如此,就是如今的邊郡中人,只認太守和豪右之主,不認陛下。”

這話說的很有水平,也很容易讓人相信。

董扶若是直接說劉備的話是對的,多少會讓劉宏心中有異,覺得他們是不是在危言聳聽。

但是董扶說的,偏偏是“邊郡”,是他自己的家鄉,至於中原什麼樣,他不知道。

這樣乍聽之下,就會自然而然的覺得他的話非常可信了。

劉宏似有些不敢相信的道:“爲何,爲何會這樣?我漢家官學,一直以來都是獨尊儒術的,今文學派的學說又一直輔之以讖緯,爲何還會出現這般情況?”

劉宏話中的深意,董扶很清楚,他明白劉宏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如今天下學術,古文經學派推陳出新,人才濟濟,佔據朝野之外的民間,聲名赫赫。

今文經官學腐朽不前,老派閥閱學生雖能佔據朝堂,雖是官學主流,但卻日薄西山,逐漸不敵古文經學在天下的權重。

但即使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古文經學依舊不能順利的擠壓掉今文經學派,成爲朝堂和官學的主流,這是爲什麼?

當然,很多人會覺得是因爲今文經學派中的人都是老牌閥閱,他們手中掌握了朝堂的主要位置和資源,讓古文經學擠不進來。

這確實是一個點。

但事實上,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爲今文經爲主流官學是歷代皇帝必須支持的。

不是“大力支持”,而是“必須支持。”

因爲這裡面牽扯到皇帝的利益鏈條已經固定,對皇帝而言,決不能輕易碰觸。

古文經再好,再標新立異,皇帝也不稀罕。

因爲皇帝不是搞治學的,皇帝搞的是政治。

今文經結合了讖緯之道,令很多古文經學子不齒其行,但存在即有其道理,讖緯之學在今文學派中大行其道,兩相配合無間,關鍵還是在於這種學術能夠佐證一個重要議題。

這個議題就是——《劉家人憑什麼能夠做皇帝》。

若是問後世的人,誰有資格做皇帝?

很多人的答案會是:成王敗寇,有德者居之,能夠讓百姓吃飽穿暖的人,百姓們最愛戴的人啊……等等。

但是在漢朝的現在,你問誰能做皇帝,一衆今文系的大儒名士們五花八門的答案最終都可以歸爲兩個字:

“天道。”

啥是天道?

就是天命!

蒼天的一切運轉都和人間的政治得失是有所契合的,劉氏天子乃是受天命眷顧的真命天子,只要天道沒變,“天命”就一直在漢家帝王身上。

今文經學爲何要吸納令古文經學子們所不齒的讖緯學,關鍵就是在這裡。

歷史上已經進爵爲王的曹操,曾經說過一句流傳千年的話——

шшш⊕тt kдn⊕C ○

“若天命在吾,吾其爲周文王!”

不論曹操當時是想當週文王,還是想當週武王,但是他所說之話的前綴中,必需要有一句“天命在吾!”

對於當時的皇帝而言,沒有“天命”作爲總基調總綱領,管你古文經學還是今文經學或是結合了古今文經優點的鄭學,所有的道理都是在耍流氓。

皇帝沒有治學的,皇帝只治人。

這樣就是爲什麼,東漢王朝一旦發生月食,發生災荒,發生天災,就必須要罷免一位三公!

因爲在“天命在吾”的皇權統治體系之下,天災人禍是一定要有背鍋俠的!

既然“天命都在你”了,爲什麼還會發生禍患?

“天命在吾”沒錯啊,沒毛病!

有毛病的是我用了誰家的小誰誰當三公,他是個德不配位的,惹惱了上天,只要罷免他才能平息上天的憤怒!

反正有災有難,肯定不是皇帝的天命問題就是了。

……

在劉宏心中,或者說在歷代漢朝皇帝們的心中,這套打法應該是百試百靈,屢試不爽的。

皇帝在百姓們的心中,就是天命所歸啊!

大漢王朝都給全國百姓洗腦洗這麼多年了,不可能會有紕漏的呀。

爲什們地方郡縣,還會有人將皇帝的存在感給抹殺呢?

望着劉宏不解的神色,董扶緩緩的開口說道:

“陛下,天人之說,昔年卻屬利器,但是所用多年,時至今日,已是帝王可用,旁人亦可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

這一番話,是劉儉寫在給劉焉的書信之中的。

這也是董扶和劉焉在讀了劉儉的書信之後,對他大爲驚歎讚賞的原因。

這小子抓住了一個實質性的關鍵!

特別是在眼下這個時局,這番話足矣對劉宏產生百萬點暴擊傷害。

眼見劉宏面露驚色,董扶慢悠悠的道:“陛下難道忘了,張角爲何能掀起如此大的陣勢,八州聯動,反叛陛下?”

“他不也是用了天命之說麼?”

劉宏如遭雷擊,愣在了當場。

董扶繼續道:“張角雖勢敗,但在用天命起兵這件事上,他成功了,蛾賊起勢,天下震動!這必然會給予天下所有有意想要叛漢的人一個警醒,以後只要有人想叛漢,或是有足夠的能力叛漢,就難保不會用和張角一般的手段了。”

劉焉在一旁忙道:“陛下,臣聽說益州巴郡有妖巫張修造反,自號五斗米師,他如今用的,便也是和張角一樣的手段,如今我朝國力空虛,因爲張角之事,反賊必然不斷驟起,更有地方豪強不尊王命,屯糧造械,當此時節,再用往昔之法安民已不可取,必須要有所動作了!”

劉宏看向劉焉,道:“皇叔以爲,朕當如何?”

“當此時節,不論是何人,都已不得爲陛下所信,唯有重用宗室,替陛下執掌一方,才能將皇權滲透,重立漢家天威,請陛下三思!”

(本章完)

第98章 張角高徒第27章 幷州刺史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135章 特來取張君首級第296章 都是人精第3章 兄友弟恭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18章 大青駹第380章 劉表的決心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請個假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98章 張角高徒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79章 劉儉,曹操,袁家兄弟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561章 紹,術,譚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293章 是戰是和?第665章 請董公入京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108章 劉儉的攻心戰術整理一下思路第427章 連失臂膀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288章 猛張飛設計牛輔,關雲長行舟抓毒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440章 折戟沉沙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187章 皇帝死前的最後佈局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309章 和談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請個假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474章 從軍師到掾吏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739章 大捷報第806章 歲如河第253章 關羽副手再請天假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
第98章 張角高徒第27章 幷州刺史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135章 特來取張君首級第296章 都是人精第3章 兄友弟恭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18章 大青駹第380章 劉表的決心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請個假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98章 張角高徒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79章 劉儉,曹操,袁家兄弟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561章 紹,術,譚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293章 是戰是和?第665章 請董公入京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108章 劉儉的攻心戰術整理一下思路第427章 連失臂膀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288章 猛張飛設計牛輔,關雲長行舟抓毒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440章 折戟沉沙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187章 皇帝死前的最後佈局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309章 和談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請個假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474章 從軍師到掾吏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739章 大捷報第806章 歲如河第253章 關羽副手再請天假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