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

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

劉儉也不知道爲什麼,當年自己的老師還有盧家其他人總是把自己與泥陽王家老二弄混。

因爲在相貌上來說,泥陽王家老二跟他一點兒也不像啊。

甚至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而且就經學傳承門第而言,自己的家族也遠遠比不上泥陽王家。

這次在雒陽相見,泥陽王家老二的外貌和當年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依舊是那個滿臉憨笑的大胖子。

王哀這個人沒什麼本事,不過爲人非常實誠,一臉憨憨的笑容,讓人感覺分外親切。

盧植也確實是老了,沒有了當年雷厲風行的做派,而且也比較念舊。

見到了王哀之後,已經辭去了雒陽太守職位變成了白身的盧植,一個勁兒的拉着王哀的手,問東問西,顯得非常關懷。

王哀也不敷衍,只要是盧植所詢問的事情,他都無一不到位的認真回答。

“王師弟這些年何處高就?”劉儉在旁邊一邊親自煮茶,一邊命人給王哀把熱茶湯遞送了過去。

“好香,好香……多謝兄長,我現在也沒什麼具體職務,就是被吾兄徵辟入府,給他打個下手,有事跑跑腿就是了。”

即使是這般冷的天氣,大胖子王哀喝茶也能喝的滿頭大汗,一看就是身體有點兒虛。

“師弟這麼多年了,還是和小時候一樣,多汗而入廁急。”

王哀被劉儉說了短處,神態卻也沒有絲毫的變化。

他笑呵呵的道:“師兄說的是,我自小身體不好,體弱多病,又常年生活在涼州苦寒之地,父母皆以爲我難以保全,故將全族資源用於家兄身上,實在是沒有想到,我居然能活下來,而且還長得這般……”

頓了一頓之後,王哀笑呵呵的繼續道:“長的這般胖大。”

盧植聽王哀說的有趣,不由捋着鬚子哈哈大笑。

這個門生還是這麼有意思,記得他小時候學經的時候,就是這個憨憨的狀態,雖然經學的不咋地,但甚是惹人喜歡。

“哎,師弟好歹也是泥陽王氏中人,而且並非庶出,汝兄當年師從劉文繞,名震天下,如今更是位居兩千石,掌管河東大郡……而你,如今卻只是混個白身……”

王哀笑呵呵的:“那可怎麼辦?我沒能耐唄。”

劉儉聞言,不由啼笑皆非。

“師弟,你這次到雒陽來,除了拜會師尊與吾,想來也是爲了河東之事吧?是因爲白波軍在河東騷擾,所以特意來求援兵的嗎?”

王哀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兄長呀……吾兄特讓我來求見師兄,希望兄長能夠出兵相助河東郡。”

說罷,王哀又轉頭看向了一旁的盧植。

“老師,您看……”

盧植一伸手,擋住了王哀的話頭。

“莫要將老夫牽扯進來啊,老夫如今已經是白身了,這軍政上的事兒,老夫不想管,有什麼安排調度,你們師兄弟自己商量。”

王哀笑道:“如此,就不勞煩老師指點了。”

劉儉嘆了一口氣:“實不相瞞,我的兵馬雖然屯駐在雒陽,但也不過是暫居而已,過了年之後,兵馬全部撤往河北,河東並非我的轄境,朝廷方面也沒有旨意讓我前往河東平叛,我若隨便率兵進駐河東……於理不合。”

王哀尋思了一下,道:“這倒也是。”

王哀如此說,反倒是讓劉儉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自己這個同窗師弟未免也太實在一些了,我說自己抽不開身,你就真當真吶?

連稍稍勸一勸,試圖挽回一下都不挽回嗎?

真是灑脫的很。

他兄長王邑若是知道他這態度來求援,非得一口老血鋪滿街道不可。

“河東現在的形勢怎麼樣了?”劉儉皺眉看着王哀。

雖說王哀的態度很是灑脫隨性,但畢竟河東是大漢的重鎮,那裡如今發生兵變,劉儉多少也要了解一下情況。

王哀支支吾吾的,說了半天,啥也也說不明白。

最終,他對劉儉說道:“具體的軍情,弟是不瞭解的,不過弟此行領來了我們河東的一位曲軍侯,他對戰事知曉,不如叫他前來與師兄一見,師兄有什麼想問的,一問便知。”

“好,就請那位徐軍侯過來見我吧。”

盧植似乎是對大漢朝的政軍之事不再想沾染,聽聞劉儉要找徐晃詢問,隨即起身告辭。

王哀也是緊隨其後,說是好久沒有見到老師了,要跟老師多敘敘舊。

身爲王邑派來的使者,王哀的態度卻極爲隨意,處理王邑派分派給他的這項任務,似乎也並不怎麼上心,多少有些名不副實。

而且從王哀的表現以及態度來看,這個人着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不過,劉儉卻多少覺得這個師弟有點大智若愚的感覺。

很多人,不能只看表面。

王哀和盧植走了之後,劉儉手下的侍衛將徐晃引到了他的面前。

徐晃比較年輕,國字臉,一臉的威嚴神態,身軀挺拔,很是威風,那股成熟勁與他的年紀頗有些不符。

渾身上下透着一股老成的勁,還一股正氣凌然的模樣,頗顯正直。

後世的史書上,對於徐晃歸順曹操之前的描述非常模糊,只知道他初爲河東小吏,後來歸順到了楊奉的麾下。

楊奉是白波賊,不過後來在李傕執掌大權的時候,楊奉曾歸了李傕,有了名正言順的官身,而身爲河東郡吏的徐晃,想來也就是在那個時間段歸於楊奉麾下。

即使楊奉跟隨李傕有了正規官身,但他畢竟是白波賊出身,河東郡本來就是高門雲集之地,若是出身較高的豪士,想來還是不屑於與楊奉爲伍的。

所以徐晃的出身應該並不是很好,他雖然是河東的郡吏,但想要出位怕是極難,非得抓住一切機會不可。

爲了證實自己的推斷,劉儉大概詢問了一下徐晃的身世。

身爲上官,特別是當世名將,詢問一下徐晃的出身並不算什麼大事,徐晃也有義務向劉儉稟明自己的出身。

但很顯然,徐晃對於自己的出身有些慚愧,他只是大略的向劉儉做了一下介紹,並未詳細闡述。

雖然介紹的非常粗糙,但劉儉多少也聽出了大概的名堂。

果然,徐晃的出身不高,別說是豪右之門,甚至連寒門都算不上。

屬於家道中落,頗爲寒酸的那種,只能靠着參軍出位。

徐晃很年輕又沒有什麼背景,但能夠在參軍之後被王邑賞識,提拔爲曲軍侯,足見其能力非常了得。

畢竟,三河之地遍地豪富,能夠不走後門而被一郡太守重視,非得有大能力不可。

當然,這也跟王邑的出身有關係,河東太守王邑雖然是高門士族,但卻是邊郡士門,而且還是出身涼州邊郡。

似王邑這樣地方出身的人,多少能夠體會徐晃這種人才的艱難和不易,所以他願意提拔徐晃這樣的真人才。

這次讓徐晃代表自己來請劉儉的兵馬,也足見其對徐晃的重視。

“公明,且將白波軍如今在河東的情況與我大概介紹一下。”

“諾!”

徐晃見自己報出了身世之後,劉儉並沒有輕視於他,心中隨即鬆了口氣,與他便大致爲劉儉講述了一下河東目下的情況。

河東原先的本地銳士駐軍,基本都被董卓收編到朝廷的正規軍去了,王邑到河東當太守之後,河東的軍事力量幾乎爲零,所以王邑只能組織新軍,用以應付亂世,並大膽起用河東本地的底層豪傑猛士,而徐晃就是其中之一。

但就算是王邑非常努力的組織河東軍,但和白波軍相比,戰力實在是相差太多,白波軍在三河之地的影響很大,歷史上的白波軍能夠與西涼軍爭的有來有往,甚至將牛輔打成敗績,足見白波軍在三河之地的勢力與影響力。

但往常的白波軍在河東之地打劫,也不過是爲了補充軍需,但是這一次,他們卻在河東攻略縣城,佔領城池,轉移根據地,且不斷集合兵力,大有將河東地區一舉囊括到其麾下之勢。

而根據白波軍打出的“陳留王當立”的口號來看,白波軍的最終目地,則是要攻入關中,與朝中的主力作對。

而且響應白波軍的另外兩大黃巾軍團,一個是黑山的張燕,一個是弘農的張白騎。

根據王邑的判斷,這三支黃巾同時起事,大有能掀半天下之勢,比起當年的張角,現在這三大黃巾賊寇的力量也算不遑多讓。

王邑知道,光靠他自己的微弱力量是守不住河東的。

所以他只能做兩手準備,一是向關中的朝廷請援,一是希望劉儉出兵剿滅賊寇。

但是王邑也知道,劉儉如今屯兵雒陽,似乎是在暗中和朝廷講條件,三大黃巾賊寇起事,與劉儉並無半點關係,劉儉完全沒有必要趟這渾水。

所以,他纔派自己的弟弟,與劉儉有同窗之誼的王哀前來。

但是,王哀對於能夠邀請到劉儉去剿滅白波軍,似乎並不上心。

聽徐晃說完之後,劉儉伸手指了指旁邊的位置,示意徐晃坐下。

徐晃道了聲謝,隨即跪坐在了劉儉側面的位置上。

“公明乃是河東郡的曲軍侯,擅於軍事,但劉某卻不知公明是否擅於時政……我想問你,如今關中方面,關於我劉儉的傳言,你是否知道一些?”

徐晃的臉上露出了幾分猶豫與無奈。

隨後,他還是說道:“晃雖是軍旅中人,不過賴王府君重用,平日裡又多教誨,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將軍與朝廷之間的事……”

劉儉笑道:“你知道些什麼?”

“晃知曉,朝中有人保奏將軍爲撫遠大將軍,有總領境外之權,只是朝廷久議未決,將軍屯兵於雒陽,與朝廷處於僵持階段。”

劉儉點了點頭,道:“看來,王府君對你,多有教導之心。”

“全賴府君不棄……”

“既如此,那你覺得,我在這個節骨眼,向河東出兵……合適嗎?”

“這……”徐晃聞言有些猶豫。

“你但說無妨,出汝之口,入吾之耳,無第三人知曉。”

徐晃拱手道:“其實……依照王府君度之,我等今日雖來邀請將軍出兵,但將軍只怕有九成不會出兵去助……”

“爲何?”

“朝廷不予將軍爲撫遠大將軍,蓋因恐將軍權柄過重,功高震主也,將軍若是打贏了白波軍,更是聲名冠絕天下,與朝廷之間的間隙,就更大了……”

“在一個,將軍乃是假節鉞冀,幽之地,總督河北,三河之地的戰事,就名義上與將軍無關。”

“三則將軍舟車勞頓,幾經戰事,兵馬疲憊,恐不宜再行征伐。”

劉儉笑道:“你既然都能說出這麼多我不應該出兵的理由,爲何還要代表王府君前來請我出兵呢?”

徐晃猶豫了一下,道:“其實,王府君和末吏,只是在賭……聽聞將軍德行遍佈海內,仁義無雙,愛民如子……如今河東勢危,我等只能抱着這一點期冀,來見將軍,希望將軍能夠……顧全大局。”

“啪!”

徐晃的話說完,就見劉儉突然伸手重重的一拍桌案。

徐晃嚇了一跳,急忙躬身禁言。

少時,方聽劉儉緩緩開口道:

“公明,你還真敢說啊,不過我想告訴你的是……你賭對了。”

徐晃見劉儉猛然拍打桌案,心中本來對劉儉派兵相助已經不抱期望。

但是峰迴路轉,突聽劉儉這般說,徐晃不由大爲吃驚。

他驚訝的擡起頭,看向坐在主位上,衝着他笑呵呵的劉儉。

“將軍,您……”

劉儉緩緩地站起身,道:“誠如你所言,若是依照政治,依照時勢,依照我最近所展示出的讓朝廷警惕的實力而言,我不應該派兵往河東平叛。”

“但是,白波軍禍亂天下,攻略州郡,欺壓良善,壞我大漢田地,置萬民於水火……讓我袖手旁觀,這卻是萬萬不能!”

“我劉某人,寧可被朝廷迫害冤死,卻也不能坐實賊寇擾民而不顧!”

“爲朝廷平叛,劉某人責無旁貸!”

“寧朝廷負我,我絕不負朝廷。”

“此事雖不利於吾,然爲了天下,爲了百姓,吾往矣!”

徐晃聽了劉儉的話,心中大爲震撼。

就見他站起身,來到了劉儉面前,單膝跪下,道:“久仰將軍仁義之名,今日一見,果是名不虛傳,晃佩服之至!”

(本章完)

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驚司州第631章 虎落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73章 坦誠待君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805章 善待舊君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504章 殺的就是你這小畜生!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312章 一對母子皆廢物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438章 天下第一步兵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46章 大饗諸士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06章 歲如河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787章 孔明的第一戰功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762章 左右,拿下孫策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731章 失陷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427章 連失臂膀第212章 劉備欲離京第716章 追取南陽再請天假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15章 家中豪飲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404章 關鍵的東西,要在自己手裡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737章 接班人今天母親出院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400章 太學生分裂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請個假第32章 關長生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58章 劉儉上雒第575章 昏聵的刺史第20章 詐!第703章 論袁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276章 各有佈局母親突然腦梗了第698章 夢第663章 扶風法正第665章 請董公入京第712章 赦俘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去醫院,請假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293章 是戰是和?第388章 漢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
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驚司州第631章 虎落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73章 坦誠待君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805章 善待舊君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504章 殺的就是你這小畜生!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312章 一對母子皆廢物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438章 天下第一步兵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46章 大饗諸士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06章 歲如河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787章 孔明的第一戰功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762章 左右,拿下孫策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731章 失陷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427章 連失臂膀第212章 劉備欲離京第716章 追取南陽再請天假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15章 家中豪飲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404章 關鍵的東西,要在自己手裡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737章 接班人今天母親出院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400章 太學生分裂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請個假第32章 關長生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58章 劉儉上雒第575章 昏聵的刺史第20章 詐!第703章 論袁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276章 各有佈局母親突然腦梗了第698章 夢第663章 扶風法正第665章 請董公入京第712章 赦俘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去醫院,請假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293章 是戰是和?第388章 漢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