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

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

站在船頭,林默珺拿起尺規查看太陽的方位,疑惑的看向蘇澤道:“這不是回長寧衛的航線。”

蘇澤笑了笑,握緊了船舵,和之前一樣沒有迴應林默珺的問題。

林默珺拳頭癢了,想打人!

返航的時候,蘇澤請阿方索船長教授他航海的技巧,這一路上都是蘇澤在掌舵。

【掌舵,航海技能經驗+5,Lv2,24/200】

林默珺很疑惑,在浪白澳蘇澤將所有的紅茶賣出,卻從港口採購了一批武器和鎧甲。

在林默珺看來,這批武器要比長寧衛以前那些武器還垃圾。

這些亂七八糟的鎧甲,也不知道是佛郎機人從哪裡收來的。

蘇澤還饒有興致的對這批鎧甲進行了估價,這批鎧甲真的來自五湖四海,從東南亞一直到印度產的都有。

蘇澤從制式和紋章判斷,最古老的鎧甲甚至能追溯到黑衣大食時期。

蘇澤的【估價】技能靠着鑑定這批鎧甲硬生生的提升了Lv4,25/400。

武器更是五花八門,從馬來土著的異種武器,到大馬士革鋼打造的匕首,蘇澤幾乎是照單全收,都一口氣買了下來。

反而是鳥銃和佛郎機炮,這一次蘇澤一點都沒有購買。

蘇澤南下澳門,不就是爲了買武器嗎?怎麼買了這麼一批武器?

返航的時候蘇澤提出要駕船,林默珺讓出了掌舵的位置。

可新世界號穿過了澎湖海峽,並沒有沿着海岸線向西靠岸返回福建,而是向東而行駛向了外海。

海上辨認方向的方法還是蘇澤教授自己的,沒理由他會走錯航線啊?

而且阿方索船長也是老船長了,這些日子蘇澤和阿方索老是在海圖周圍寫寫畫畫,他們肯定是知道自己的航行目的地的。

可是好幾次詢問,蘇澤都打哈哈的岔開了話題,沒有正面迴應林默珺的詢問。

就很氣!

林默珺別過頭去,她家傳的海圖只有福建沿海地區的海域,雖然目前判斷不出蘇澤的航向,但是也能看出蘇澤也沒有去泉州。

這是唯一讓林默珺覺得欣慰的地方,反正新世界號上的淡水和補給充足,最近海上的天氣也很好,就由着蘇澤折騰去了吧。

林默珺擡頭一看,兩隻白色的海鳥掠過天空。

海鷗?

要靠近陸地了?

海鷗這種海鳥必須要在陸地上建造巢穴,它們不可能在海上長時間航行,所以在航行的時候看到海鷗是非常吉利的事情,東方和西方的海員都禁止傷害這種海鳥。

看見海鷗,陸地就不遠了。

林默珺拿起望遠鏡,果然看到了遠處有一個尖尖的陸地,這是一座海島?

瞭望手發出吶喊聲,船員們也走到甲板上。

雖然從浪白奧出發纔過去十天,但是在海上航行能看到陸地,都是讓人興奮的事情。

林默珺看向蘇澤,露出虎牙說道:“現在可以告訴我,我們到底去哪裡了吧?”

看到林默珺冰冷的語氣,蘇澤露出一個笑容說道:“我們快要到琉球了。”

琉球?

林默珺拿起望遠鏡,剛剛還是小點的陸地果然變成了一座島嶼,在這些小島嶼後方,依稀可以看到幾個大一點的島嶼。

聯想到了蘇澤航行的方向,林默珺知道他這次說道沒錯,真的是來琉球了。

林默珺自然是聽說過琉球,她曾經聽父親說起這個大明的藩屬國,因爲當年琉球就是通過福建入貢大明的。

大明朝雖然禁海,但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不可以和大明貿易。

這其中的一個特例就是朝貢貿易。

朝貢貿易雖然被後世叫做貿易,但是在大明看來並不是貿易,重點是朝貢。

藩屬國向大明進獻貢品,大明皇帝賜下獎勵,這怎麼能叫貿易呢!明明是萬邦來朝嘛!

可是對於向大明朝貢的國家而言,朝貢就是一門生意。

向大明皇帝進獻貢品,大明皇帝就會賜下賞賜,這是相當划算的買賣。

倭寇之亂的起因,就是當時已經分裂的倭國內部,大內氏和細川氏的使臣“爭貢”,也就是爭奪朝貢的貿易資格,引發了雙方互殺的暴亂,還禍及了趕過來阻止暴亂的大明將領,這些大明將領也被倭國貢使殺死。

當時剛剛繼位的嘉靖皇帝大怒,下令停止倭國進貢的資格,從此之後大明和倭國的合法貿易渠道就被斷絕,走私開始猖獗氾濫,逐漸形成了倭寇之亂。

葡萄牙人當年也想要走朝貢貿易這條路,但是葡萄牙並不在《大明會典》這份“祖宗之法”的目錄上,無法被封爲朝貢國。

葡萄牙人自己朝貢不行,於是又想出了“借殼上市”的想法。

他們自稱是滿剌加的使者,行賄太監獲得了朝貢的資格,還曾經去京師見過正德皇帝。

當時隨着葡萄牙使者前往京師的明人翻譯名叫“火者亞三”,還曾經和正德皇帝建立了友誼,正德皇帝還向他學習佛郎機語言。

只不過這個“火者亞三”聯合了江斌,捲入了大明宮廷鬥爭,在正德皇帝駕崩後被誅殺,而佛郎機使者也被勒令離開中國。

從這之後,佛郎機人也斷了朝貢貿易的正常途徑。

無法朝貢的葡萄牙人心心念唸的,就是獲得和中國貿易的港口,這纔有了之後的雙嶼島和現在的澳門。

林默珺看着周圍的島嶼,向蘇澤問道:“爲什麼是琉球?你的那些武器鎧甲是要和琉球貿易嗎?這裡能賣出去嗎?”

大明朝不僅僅規定了朝貢的國家,確定了朝貢的頻率,還規定了不同國家朝貢進入大明的港口。

琉球在大明的朝貢國中非常特殊,大部分國家是五年一貢,但是琉球偏偏可以兩年一貢。

也就是說琉球可以兩年就來大明朝貢一次,而實際上琉球經常一年一貢,大明朝廷也從沒驅趕過琉球使節,每次都還給很高的賞賜。

以至於如今大明的好大兒,最忠心耿耿的藩屬國朝鮮都非常嫉妒琉球的使者,曾經抱怨“中國亦賤待我使臣,不得與琉球使臣爲比。”

琉球朝貢的港口,就是福建的福州城,林默珺的父親就曾見過琉球使者進貢的盛況。

林默珺說道:“我爹曾經見過琉球的使團,每一次琉球使者到港都是福州府的大事,浩大的使團登陸後前往京師,然後滿載着朝廷賞賜的金銀返回琉球。”

林默珺回憶父親講過的琉球進貢盛世,突然發現似乎琉球已經不貢很久了。

蘇澤說道:“就和佛郎機人冒充滿剌加人一樣,在倭國停貢之後,倭國人也想要借琉球的使團名義貢我大明,後來被朝廷發現,也一併減了琉球貢團的規模,禁止他們貢倭貨,從此琉球朝貢貿易一蹶不振,逐漸就不再朝貢了。”

林默珺看着蘇澤問道:“你也是想要藉着琉球使團的名義朝貢嗎?”

蘇澤沒想到林默珺竟然這麼敏銳,竟然一下子就猜到了蘇澤的計劃。

不過還是要狡辯一下的,蘇澤說道:“當然不是,琉球也是人口十萬的大國,我們這麼一船人就想要控制琉球,怎麼可能!”

林默珺冷冷的說道:“那裡的意思就是這次人不夠多,等到下次帶更多人過來?”

蘇澤沒想到林默珺一下子揭穿了自己意圖,他訕訕的說道:“這麼明顯的嘛?”

林默珺說道:“明顯。”

“好吧,不過我們這次來真的不是來爲難琉球的,是真的來幫琉球的。”

林默珺還是有些不信,就在這個時候,瞭望手突然喊道:

“有倭寇!”

林默珺拿起望遠鏡,果然看到了海上有兩艘倭船正在向新世界號駛來。

蘇澤果斷的讓開了位置說道:“林百戶,該您來指揮了。”

林默珺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她還是站到了船長的位置上,接過了整艘船的指揮權。

林默珺可不是蘇澤這樣的新手船長,她接過指揮權之後,整個新世界號立刻變了樣子,負責航海的船員和負責戰鬥的船員井然有序的分成兩撥。

蘇澤不由的讚歎,有的人就是天生吃這碗飯的,在海上林默珺就是這無冕之王。

偷偷看向正在認真指揮的林默珺的側臉,蘇澤莫名的感覺到一點寒氣,還好這一路上都沒有提過泉州,要不然自己會不會被沉入大海?

蘇澤搖了搖頭,自己和林默珺是親密戰友關係,絕對是自己想多了!

這場突然起來的戰鬥開始的很突然,結束的也很突然。

連鹿大王都不是林默珺的對手,這兩艘倭船隻是一個照面就落敗下來。

爲了誘敵靠近,林默珺連船上的大炮都沒有使用,一次接舷作戰就滅了一艘倭船,另外一艘倭船想要逃跑,直接被新世界號的撞角給撞爛了。

對於倭船上的倭寇,林默珺按照海上的規矩讓他們綁了石頭跳甲板餵了鯊魚,在兩艘倭船上林默珺還解救了五名琉球人。

拉着兩艘倭船,林默珺甚至懶得搜尋戰利品,在其中一個琉球人的引航下,向着琉球人的港口而去。

蘇澤打量這個負責引航的琉球人問道:“你是我中華移民?”

這個琉球人的樣貌和其他琉球人稍有些區別,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回先生的話,我是閩人三十六姓的後代,和林將軍都姓林,漢人名字是林長靖。”

沒想到得來全不費工夫,蘇澤高興的說道:“我還準備登島之後搜尋你們的,如今閩人三十六姓怎麼樣了?”

林長靖沮喪的說道:“自從大明朝廷停貢,我們閩人三十六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林默珺湊過來問道:“閩人三十六姓是什麼?”

蘇澤說道:“當年洪武建制,琉球是最先朝貢的國家,但是那時候琉球國小民弱,沒有能力進行航海,太祖爺就命令我們福建善於操舟的閩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幫助琉球航海朝貢,他就是閩人三十六姓的後代。”

蘇澤這麼一說,林默珺看向林長靖,果然和福建人的長相類似,原來是移居海外的福建人後代啊。

蘇澤問道:“你們閩人三十六姓不是在琉球國各有官職,怎麼會這麼落魄,還有你怎麼會被倭寇俘虜?”

林長靖說道:“我們閩人三十六姓自從前往琉球,多是內部通婚,琉球國主以前需要我們協助海貿,還能敬而用之,近些年逐漸斷了和大明往來,國主日益疏遠了我們。”

“而且這些年來因爲斷了朝貢,琉球上下日益窮困,我這次出海本來是爲了在琉球幾個島嶼之間找些商路,卻沒想到遇到倭寇。”

林默珺插嘴問道:“琉球附近的倭寇多嗎?”

林長靖嘆息道:“多,何止多,簡直是倭寇猖獗。琉球附近島嶼衆多,倭寇經常侵佔島嶼,當做入寇南洋或者閩廣的跳板,光是這片海域就有大大小小倭寇三十六夥。”

“南方海域還只是還是流寇,北方奄美大島更是直接被倭國支持的叛軍侵佔了。”

林默珺看向了蘇澤,這一切也都在你的預料之中嗎?

蘇澤問道:“倭寇如此猖獗,難道琉球國主要臣服倭寇嗎?”

林長靖搖頭說道:“當今國主雖然疏遠我們閩人三十六姓,但還是心念大明的,希望能重開朝貢貿易,上一次倭國大名島津貴久派遣使者,要國主朝貢倭國,尚國主殺了倭國使者,表示自己忠心大明的態度。”

林默珺點頭說道:“這國主還算是有氣節!”

蘇澤也點點頭,琉球國主算是周圍藩屬國中最有骨氣的了,只可惜夾在了大明和倭國之間,而且距離倭國更近。

倭國一旦強勢,就會對琉球展露出野心,等到了近代琉球也免不了被倭國吞併。

不過現在一切還有機會,蘇澤對着林長靖問道:

“你能求見琉球國主嗎?”

林長靖點頭說道:“琉球國小,我們閩人三十六姓雖然現在被國主不喜,但是還是有出入王庭的權利的。”

“那就好,等靠岸之後就說我們是大明商人,是來琉球幫助國主的。”

“我船上有一批武器鎧甲想要賣給國主,此外我還想要和國主談一筆大買賣。”

月初求票!

щщщ ¤ttκa n ¤¢ Ο

真不是水字數啊,打仗也要先造宣稱(不是)

(本章完)

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061章 淨海王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430章 鐵路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231章 當家難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043章 筆架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663章 神聖感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069章 縣令第540章 挖人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65章 海參崴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495章 陽謀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012章 煙薯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198章 解元!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131章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416章 政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609章 做空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63章 紅丸第007章 軍籍第四卷總結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158章 冤案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043章 筆架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257章 大員島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78章 銃炮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51章 發鈔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63章 紅丸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
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061章 淨海王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430章 鐵路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231章 當家難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043章 筆架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663章 神聖感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069章 縣令第540章 挖人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65章 海參崴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495章 陽謀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012章 煙薯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198章 解元!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131章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416章 政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609章 做空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63章 紅丸第007章 軍籍第四卷總結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158章 冤案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043章 筆架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257章 大員島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78章 銃炮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51章 發鈔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63章 紅丸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