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大員島

第257章 大員島

方若蘭帶着蘇澤又跑了兩家鋪子,不過這兩家鋪子的問題倒不算大,敲打了掌櫃和夥計,兩人就返回了宅子。

。。。

等到第二天方若蘭再次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日上三竿了。

被侍女翠屏服侍起牀,看到貼身侍女憋笑的表情,已經升級爲蘇夫人的方大小姐用力擰了一下面巾,到現在她的身子還是酥酥的。

“夫君呢?”

“姑爺已經出門了,說是要去看什麼雕版畫稿。”

聽說蘇澤已經出門,方若蘭覺得又是輕鬆,但是心中又有些失落。

不過她也清楚,男人是不可能天天待在家裡的,就像是她爹方望海從中進士做官之後,家裡就隨着父親到處遷徙,以前才做官的時候更是每天都忙公事到半夜。

“小姐是想姑爺了?”

方若蘭臉一紅說道:“誰想他了,趁着他不在家,我可要好好辦辦正事!”

翠屏用帕子掩住嘴角的笑容,如今府裡都知道姑爺和小姐恩愛,八卦傳的滿天飛。

作爲貼身侍女翠屏,只覺得那些八卦都沒有現實誇張!只不過翠屏嘴緊才保住了秘密。

方若蘭如今一副榮華煥發的樣子,舉手投足之間都多了幾分爲人婦的風情,這自然都是姑爺的功勞。

“發什麼呆,去把宅子的地圖拿來。”

這座宅子是蘇澤爲了結婚,從南平一名富商手上買來的。

宅子雖然不小,但因爲是商人的宅子,所以裡裡外外總有些小氣。

這倒不是因爲富商沒錢修建宅子,而是因爲大明朝對於宅子的樣式規格也有嚴格的規定,商人雖然有錢但是房子也不能逾制。

畢竟房屋和衣服不同,如果有人檢舉衣服逾制,大不了脫下來燒了。

但如果是房子逾制,總不能當場砸了吧。

蘇澤已經是舉人了,而且是一省解元,這宅子的大門自然要改造一下。

方若蘭拿起筆,在地圖上勾畫了幾筆說道:

“拿着夫君的帖子,去請縣衙的顯揚小叔看看,請縣衙工房派個大工,出一張圖紙來。”

這種事情並非是官宦人家的特權,而是在吏員收入不足的大明朝,大部分吏員都會出來“兼職”。

雖然說盤剝百姓是最省事的,但也不是所有的吏員都有資格去盤剝百姓。

工房這一類的房頭能夠撈油水的機會不多,反而這種出圖紙的外快比較多。

翠屏連忙應下,方若蘭又看着主屋前的花園皺起眉。

這宅子的原主人也是下了本錢的,主屋前的花園也是有些設計在的,但是造景實在是太俗。

方若蘭想到自己泉州祖宅中的枇杷樹,又對翠屏說道:

“你讓人去街上買棵枇杷樹苗來,我要在這裡種棵樹。”

等到蘇澤返回家裡的時候,方若蘭正在親自剷土,看到翠屏扶着的枇杷樹苗,蘇澤立刻走過去說道:

“娘子怎麼種起樹來了?”

“想起來泉州家中也有一顆枇杷樹,小時候經常吃上面的果子,所以也想在家裡種一棵。”

蘇澤扶着樹幹說道:“別種了,不吉利。”

方若蘭疑惑的說道:“我可不曾聽說種枇杷樹有什麼不吉利的?”

蘇澤立刻說道:“就是不吉利,若是娘子想要種,我們在茶園開一片山頭種就是了。”

“方愛竹,把這棵琵琶樹送到茶莊去種。”

說完這些,蘇澤不由分說的抱起方若蘭說道:

“娘子想要種什麼樹都行,就是別種這枇杷樹。”

方若蘭看到蘇澤認真的樣子,只好說道:“不種就不種,翠屏明日買一棵月桂樹回來好了。”

看到方若蘭終於改了主意,蘇澤抱着她向臥房走去。

方若蘭見勢不妙,卻被蘇澤死死的抱住。

翠屏和方愛竹對視了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無奈。

兩人各司其職,遣退了臥房附近的僕役。

翠屏還要去準備兩人“休戰”時候的飲品和瓜果糕點,方愛竹又喊來了侍女守門。

。。。

就這樣到了十一月,方若蘭總算是等來了“休戰”的日子,她得意洋洋的推開蘇澤,這都讓蘇澤好不鬱悶。

與其看得到摸到的吃不着,摟摟抱抱不能動。

蘇澤決定還是取忙起了正事。

方愛竹傳來印刷坊的消息,很顯然皮埃爾神父的寫實派畫風很有震撼力,嚇得幾個雕版工人不敢動刻刀,都怕被官府以“有傷風化”的罪名抓起來。

不過老神父的人物還是太西方了點,蘇澤也只能讓師傅先做雕版印刷,然後將插畫原稿裝訂起來寄給汪道昆,這插畫還是要原作者來決定。

聽說江南地區有精通刺繡的繡娘,能夠在絲綢上繡出惟妙惟肖的圖像,蘇澤準備到了江南再想辦法制造更加精品的版本。

陶公公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經過琉球使者從中串聯,市舶司還真的聯繫上了佛郎機人。

沒想到佛郎機人手上還真的有“麒麟”!

原來這是葡萄牙人從非洲運到印度的,他們本來準備進獻給臥莫爾帝國的胡馬雍大帝的。

只不過今年胡馬雍大帝暴斃而亡,帝位傳給了他年僅十三歲的兒子。

臥莫爾帝國進入到了權臣執政的時期,對外政策更爲保守,拒絕了葡萄牙人覲見和獻祥瑞的請求,於是這隻可憐的長頸鹿就留在了果阿的總督府動物園中。

如今的琉球人是大明朝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各種外國貨物只要在琉球貼個牌子,就能成爲琉球貨物送入大明朝交易。

葡萄牙人做夢也想要和大明合法貿易,當琉球使臣提起“麒麟”之後,浪白沙的葡萄牙大船東立刻拍胸脯表示,一定將“麒麟”安好的從果阿拉到福州港!

不過陶公公也是穩重人,他在信裡說要等到“麒麟”到港養定了之後,再向皇帝報告這件祥瑞。

這年頭海運牲口的死亡率極高,要是“麒麟”死在半路上那就不是天降祥瑞了,而是天降不祥了。

蘇澤自然也是很贊同陶公公的穩重。

陶公公在來信中又說起了另外一件事,從福州府出發北上前往上海的第一批糧食商人,在江南高價出售糧食,又換來了蘇州府的絲綢返回了福州港。

陶公公看到了商機,收購了這些商人手裡的絲綢,又將這些絲綢“賣”給琉球人,狠狠的賺了一大筆!

從海洋貿易中賺到了甜頭的陶公公,已經不滿足從商人手裡購買了,他直接讓福州市舶司抽調商船,準備自己做這個買賣。

不得不說陶公公還是仗義的,他寫信給蘇澤就是問他要不要入股,同時也請蘇澤提供一些海貿的建議,主要是如何規避被言官彈劾的風險。

蘇澤不由的感慨,沒想到陶公公在經濟上有這份才能,無師自通的發現了東亞最賺錢的航線。

蘇澤再次提起筆,向陶公公寫信,鼓勵他發掘這條航線,又說了江南的情況,富庶的魚米之鄉江南缺乏糧食,低廉的南洋糧食運到江南肯定能大賺一筆。

不知不覺的已經到了十一月了,馬上就要過年了,今年蘇澤需要送上禮物的人更多了,看着送禮的清單他不由的頭大起來。

這些事情還可以交給方若蘭處理。

但是想到過年還要帶着方若蘭回長寧衛,蘇澤又想起來了百戶府中那道人影,沒由來的又覺得心虛起來。

但是最近林默珺的來信中提到了移民開發的事情,蘇澤不得不提前返回長寧衛一趟。

與此同時,林默珺也在爲過年前做最後的準備。

這些日子,林默珺都在穿梭於東奧島和長寧衛之間。

按照蘇澤的吩咐,林默珺一直在蒐集願意出海的移民。

在福州和琉球的貿易正式開始之後,林默珺也按照蘇澤的吩咐,以琉球使臣的口吻,向大明朝請求在澎湖地區“曬貨”。

在如今大明版圖中,澎湖地區是泛指的一片區域,是包括澎湖列島和大員島(某島)兩塊地區的。

大明朝在曾經在泉州設立了巡檢司,專門負責巡邏大員海峽,阻止沿途百姓登陸澎湖列島和大員島。

其實從宋代開始,就已經有不少東南地區的百姓自發的登陸澎湖列島和大員島,在明初的時候大員島上就已經有百姓上萬人了。

但是在洪武年執行禁海令之後,朱元璋強行將已經在島上拓荒的百姓遷回福建廣州,同時嚴令任何百姓出海。

後來禁海令執行完畢,澎湖巡檢司荒置。

但是在嘉靖年間,因爲倭寇入侵的原因,嘉靖二十年重新設立澎湖巡檢司,這一次巡檢司被設在了金門島和澎湖列島上,主要任務就是防備倭寇,同時也打擊沿海的走私。

在巡檢司設立之初,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到了今天,十幾年過去了之後,巡檢司的職能也在飛快的下降,特別是對出海拓荒的百姓,巡檢司基本上也都是睜一隻閉一隻眼了。

很多在本地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偷渡澎湖列島和大員島。

在林默珺第一次登陸澎湖列島的時候,竟然發現了在距離澎湖巡檢司駐地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座小型漁村。

因爲倭寇頻繁,所以澎湖巡檢司也基本上不再巡海,林默珺和澎湖島上的漁民取得了聯繫之後,在澎湖漁民的帶領下,還偷偷的登上了大員島。

如今聚集在大員島上的大部分都是福建人和廣東人,而他們聚集的是今天被稱之爲“臺南”的大員島東南地區。

林默珺在當地漁民的帶領下,從一片小海口入港,很快就發現了這座天然的良港。

如果蘇澤在,肯定能認出這座港口的名字,這就是後來荷蘭人佔據大員島之後設立的要塞城市,也是後來鄭成功收復大員島之後設立的都城——安平城,也叫做熱蘭遮城。

不過現在這裡不過是一個福建移民自然建設的小型港口和漁村罷了。

林默珺向本地嚮導打探消息,這座小漁港名叫“小泉州”,應該是用來紀念他們是從泉州離開故鄉而命名的。

林默珺詳細考察了“小泉州”,這座漁村大概有五百戶百姓,不到三千人的樣子。

除了出海打魚之外,他們也在港口附近拓荒種田,小泉州自然沒有官府,島上的百姓聚集城鄉社,推舉了一家姓邵的大家族族長來領導。

林默珺甚至還在小泉州見到了一座福建風格的媽祖廟,廟裡還有一名和九姑婆年紀差不多大的瞎眼廟祝。

對於林默珺這樣的外鄉人,小泉州的百姓還是相當的警惕的,不過作爲一名成熟的水師將領,林默珺還是看出來這座港口的得天獨厚條件的。

出海口狹窄,只需要設立要塞就能扼守艦隊。

沿海暗礁衆多,峭壁也多,大艦隊也不容易從這附近登陸,能夠保護縱深地區的安全。

唯一的缺點大概是這裡太過於炎熱,導致這裡經常發生疫病,用當地的話說就是“瘴氣”多,當地百姓也沒有醫生,遇到病只能找媽祖廟的瞎眼廟祝治療。

林默珺讓人帶信給蘇澤,講述了大員島上的見聞,果然蘇澤接到了林默珺的信之後就坐不住了,辭別了新婚燕爾的方若蘭,返回了長寧衛。

(本章完)

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258章 藥,種子第569章 算瘋子第043章 筆架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569章 算瘋子第257章 大員島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158章 冤案第651章 新火槍推一本朋友的書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51章 僭主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550章 授權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241章 朕的錢!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45章 李時珍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635章 軍功章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030章 鬼市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79章 雨將軍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667章 政治仗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634章 爭陝西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
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258章 藥,種子第569章 算瘋子第043章 筆架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569章 算瘋子第257章 大員島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158章 冤案第651章 新火槍推一本朋友的書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51章 僭主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550章 授權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241章 朕的錢!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45章 李時珍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635章 軍功章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030章 鬼市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79章 雨將軍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667章 政治仗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634章 爭陝西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