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

蘇澤一隻腳踩進了縣衙刑房,耳邊果然響起了系統的聲音:

【發現地點“縣衙”,可以學習技能“刑訟”,是否學習?】

“是!”

蘇澤連忙選擇是,然後迅速將腳收回來,離開刑房大門。

果然蹭到一個技能!竟然是“刑訟”的技能!

在《百景圖》這個遊戲裡,刑訟是個賺錢的隱藏技能。

刑訟,就是幫着人打官司的訟師,也就和現代社會的律師差不多。

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對於蒙元的訟師非常的痛恨,曾經一度禁止過訟師這個職業。

在蒙元時期,因爲元朝曾經廢除過科舉,導致很多讀書人無業可做,於是他們要麼進入官府爲吏,要麼就成爲訟師去幫着百姓打官司。

而爲了賺到更多的錢,一些無良訟師甚至會故意挑唆矛盾,勸說百姓打官司從中漁利,導致“州縣不寧,世風日下”。

建立大明之後,朱元璋曾經禁止給親人以外的人代理打官司,至今《大明律》中依然有這麼一個條款,教唆訴訟者、給訟詞添油加醋、增加罪情者,與犯人連坐。

這條法令和朱元璋諸多“祖宗之法”一樣,隨着時代發展逐步瓦解。

在大明朝商品經濟發展出來之後,更多的專業訴訟出現,職業訟師這個職業也重新出現。

如今這個時期,大明朝廷對於訟師已經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縣城裡大大小小的案子都會請訟師,南平縣城內有一位許大狀,甚至有人將他請到千里之外的江西去打官司。

不過訟師需求這麼大,想要做訟師還是不容易的,所以在《百景圖》裡刑訟是隱藏技能。

首先要讀書識字,這幾乎就篩掉了所有的普通百姓。

其次當訟師要熟讀《大明律》,這大明律也不是誰都能讀到的。

儒家對於訟師是非常厭惡的,認爲他們是爲了一己之力挑撥百姓爭訟的小人。

這些人日夜研究律法中的漏洞,這才讓百姓動輒上衙門打官司,所以普通人如果沒有縣衙的關係,想要看到大明律都不容易,更別提學律了。

能夠做訟師的,要麼那是家傳的訟師世家,家中本身就有大明律可以研習的。

要麼就是考不上科舉的讀書人,能夠進出縣衙借讀大明律的。

蘇澤蹭到了“刑訟”的技能,一些寫狀紙的注意事項,常見的律法條文進入他的腦中。

這縣衙門就是一座寶庫啊!

一會兒功夫,蘇澤從工房中蹭到“營造”這個技能,從渠房學到了“水利”這個技能。

大豐收啊!

在普通百姓視爲龍潭虎穴的縣衙,竟然讓蘇澤一下子收穫了四個技能!

營造包含了建造房屋和各種設施的圖紙和技巧,這也都是屬於古代家族秘傳的絕學,普通人是很難學到真功夫的。

水利更是罕見的技能,農業社會水利工程是頭等大事,如果水利技能等級高了,隨便修個什麼工程,千古能臣的稱號是絕對跑不了的。

大明朝吸取了元朝亡於黃河水患的經驗教訓,非常重視水利建設,凡是能治河治漕的官員是,升遷速度都是飛快。

等到蘇澤收穫了四個技能,林顯揚終於追上了他,他急的滿頭大汗說道:

“阿澤兄弟,這裡可是縣衙,切莫亂跑啊!”

說完這些,就拉着蘇澤到了承發司前,正好遇到了看完了邸報的海瑞。

海瑞的臉色有些難看,見到蘇澤已經辦完了事,就帶着他離開了縣衙。

一路上海瑞都臉色鐵青,嚇得林顯揚惴惴不安,生怕是自己做了什麼得罪了這位官老爺。

蘇澤倒是心情放鬆,海瑞應該是在承發司看了邸報,看到了朝廷的什麼騷操作才氣城這個樣子的。

果然等到海瑞返回縣學,他立刻說道:“奸臣當道啊!上個月朝廷派出三十路監察御史,分赴各省清查軍官祖上違法事,要將違法軍官後世子孫全部革職!”

蘇澤愣了一下,回憶了自己的明史知識,似乎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段,兵部尚書聶豹依附嚴嵩,提出御史清軍案,不過史書中對這件事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太多的描述。

蘇澤對於大明朝堂的情況雖然不瞭解,但是朝廷派下御史清軍,那肯定不是什麼好消息。

大明朝的監察御史在前期還好,中後期開始就是人憎狗嫌,每次朝廷派下御史,就是一次御史收割撈錢的狂歡。

得益於朱元璋“精妙”的官員制度設計,都察院負責督查天下各地的監察御史纔是正七品的小官。

而大明朝特色的“低薪養廉”,又讓這些七品監察御史的日子非常艱難,清流的“清”字除了有清廉的意思,也有清貧的意思。

都察院有110名監察御史,這其中可不都是清流,就算是清流也是要吃飯的,每次巡查地方的時候,就是這些御史敲詐地方的時候。

御史到地方,就是代表朝廷巡視天下,見官就要大三級,就算是一省的布政使見到都要小心招待。

地方各級官服,如何招待御史都已經有成規,蘇澤Lv1的“行賄”技能自動啓動,他腦中跳出了一套縣官行賄御史的標準。

如今東南正在鬧倭寇,嘉靖皇帝竟然派下御史來敲詐軍隊,蘇澤真不知道這位道君皇帝腦子是怎麼想的。

海瑞繼續說道:“竟然要以罰銀充太倉庫,這幫酷吏爲了討好陛下,到了地方肯定會爭寵媚上,擾亂軍衛,東南亂矣!”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原來嘉靖皇帝想法很簡單,就是撈錢。

太倉庫是皇帝的私人金庫,近些年皇帝日益沉迷於修道,大修宮觀。

嘉靖三十二年京西大災,竟然鬧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可是朝廷依然沒錢救災,最後將災民驅趕到城外,飢餓的災民在京師城外開設“人市”,易子易妻而食,將京西都變成了人間地獄。

可同樣是嘉靖三十二年,嘉靖皇帝從太倉庫拿出十五萬兩銀子購買金寶珍珠,緊接着又給老朱家的王府成員漲了薪,連不知道傳了多少代的皇室旁支,只要姓朱都能領到一年七十石的“口糧”。

這場饑荒的結果是,災民餓死大半纔算是解決了問題,到底餓死了多少人,史書上沒有記載,邸報上也沒有統計,皇帝唯一做的就是登壇做法,用他“忠孝帝君”的“法力”超度亡魂。

蘇澤想起後世族譜中記載的“禍事”:

“五月十七,欽差御史焉巡諸衛,縣書吏徐士盛訐告七祖,御史暫革七祖百戶軍職。衛所出孝敬銀子五百兩,七祖乃復原職,衛漸疲敝。”

從時間推算,族譜上的禍事,應該就是這次御史清軍時候發生的。

蘇澤越想越是可能,長寧衛是軍衛,這次御史巡視地方就是爲了敲詐軍官,上個月朝堂的命令,這個月御史應該就能到福建了。

長寧衛是自己的基本盤,一定要想辦法避過這次的禍事!

第021章 開蒙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139章 良配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008章 屬性點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40章 挖人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002章 家廟第224章 徐渭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679章 雨將軍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435章 髒東西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595章 重注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663章 神聖感第666章 棄遼第010章 趕海第466章 爭湖廣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634章 爭陝西第351章 《治安疏》第060章 吃飽飯第158章 冤案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004章 龍王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675章 宣傳戰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
第021章 開蒙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139章 良配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008章 屬性點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40章 挖人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002章 家廟第224章 徐渭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679章 雨將軍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435章 髒東西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595章 重注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663章 神聖感第666章 棄遼第010章 趕海第466章 爭湖廣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634章 爭陝西第351章 《治安疏》第060章 吃飽飯第158章 冤案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004章 龍王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第675章 宣傳戰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65章 購糖(週末三江,加更,晚上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