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

等到不彥臺吉戰敗,三千騎兵只逃回一千人的消息傳到板升城的時候,已經到了十二月份了。

此時北方草原的天氣已經變得寒冷起來,牧民已經將牲畜和戰馬都趕到帳篷中準備過冬了。

這時候已經無法再組織對五原城的進攻了。

俺達汗是一個聰明的統治者,他能夠和大明議和開貢市,就說明他對自己的實力有着清晰的認識。

就和俞大猷所預料的那樣,此時已經不可能再出徵五原了。

而五原之戰的結果,更是讓俞大猷這個五原城主的名號在草原上傳播開來,不少漢人奴隸都想盡辦法逃到五原城,甚至連板升城的漢人都出現了逃亡。

三千騎兵的損失,對於俺達汗來說只能算是心疼。

可五原城這麼一個漢人的城市在草原上建立起來,纔是俺達汗的心頭大患。

俺達汗在他的金帳召開了金帳會議,這一次會議不僅僅蒙古的軍事貴族都參加,連丘富這樣的漢人掌印官也被邀請參加。

俺達汗首先讓一個逃回來的千戶長講述了戰爭的情況,當聽到在五原城遭遇的“神雷”和“神火”之後,騎兵大敗被俞大猷追殺的消息,在場的蒙古將領全都錯愕不已。

等這個千戶長說完,俺達汗說道:

“你不能保護你的少主,是爲不忠。”

“你從戰場上逃回來,是爲不勇。”

“念在你帶回來了重要的消息,就只殺你一人,但是你的妻和子都要貶爲奴隸。”

說完就有兩個蒙古武士衝進王帳,將這個哭喊着的千夫長拖出去。

不一會兒,一個帶血的頭顱出現在金帳中。

在場的漢人官員都打了一個哆嗦,而那些蒙古將領則對這血腥的場景沒有任何反應,就連坐在俺達汗身邊的三娘子也沒有眨眼睛。

“丘掌印,五原城用的是什麼武器?是什麼邪術嗎?”

被點到名字,丘富立刻說道:“這應該是大明新式的火器,不是什麼法術。”

“火器?就是鳥銃火炮這些嗎?”

蒙古人對於火器並不陌生,明廷在九邊也安排了很多火器,甚至再追溯的早一點,朱元璋的軍隊就有不少火器,將蒙古人趕出中原火器就立了不小的功勞。

丘富說道:“正是火器,根據最近從關內逃來的漢人講,和明廷交戰的東南,擁有一種強大的火器,能炸開數丈的城牆,還有一炮能夠糜爛數米的火炮,很是強大。”

“明廷的遼陽精騎,就被這樣的火器全滅了。”

“現在明廷正在學習東南,研發和製造火器。”

俺達汗皺眉說道:“這樣的火器,怎麼會出現在草原上?”

丘富也想不明白。

這時候黃臺吉說道:

“父汗!這五原城主背後肯定有大明的支持!這些火器就是大明支援的!”

在場的漢人官僚都打了一個哆嗦,黃臺吉反漢的立場最強烈,封貢的時候他就明確反對。

俺達汗看了長子一眼說道:

“既然這樣,你就帶着我的旗幟和大印,向大明責問五原城的事情!”

“若真的是大明支持的,你就向大明討要賠償,若是大明不從,你就以撕毀封貢要挾!”

黃臺吉立刻激動的領命,俺達汗對着自己年輕的妻子說道:

“漢人的白蓮教在牧民中傳播甚快,我蒙古的薩滿教教義野蠻,又無典籍,若是長久以往漢官坐大,奇喇古特你向來有智慧,可有什麼辦法教我?”

三娘子立刻躬身行禮說道:

“偉大的可汗,您是黃金家族的繼承者,難道忘了薛禪汗的事蹟了嗎?”

薛禪汗,就是忽必烈,俺達汗從小就將忽必烈視爲偶像,對於忽必烈的事蹟自然非常清楚。

他立刻說道:“你說的是薛禪汗和國師八思巴的舊事?”

三娘子立刻說道:“正是,妾聽聞在藏地又出了一位可比八思巴的賢才,年僅二十歲就有轉世宿慧,被奉爲色拉寺堪布。”

俺達汗立刻說道:“如此賢才,可願意來我草原傳教?”

三娘子說道:“可汗忘記了,這些大喇嘛都將傳教當做最崇高的事業,只要可汗相邀,他定然欣然前來。”

三娘子出身於蒙古西部的部落,也就是青海西域這一帶的部落,和藏地聯繫緊密。

她出身的部落就信奉黃教,很自然的就向俺達汗建議用藏傳佛教來壓制白蓮教。

“不知道這位大喇嘛的尊號,我這就去派人請他來草原,本汗必當以薛禪汗對國師八思巴的禮儀來供奉他!”

三娘子說道:“索南加措。”

俺達汗不顧已經入冬,依然派遣使者前往藏地,請求索南加措前往草原弘法。

與此同時,在喜馬拉雅山的另一端,俺達汗的遠房親戚,自稱是帖木兒帝國繼承人的德里國王阿克巴,終於開始了親征。

阿克巴的父親胡馬雍從巴布爾那裡繼承了一個龐大的、極不穩固的軍事帝國。

這個帝國的名字叫做莫臥兒帝國。

阿克巴繼承帝位的時候年僅十三歲,他父親死後,帝國分崩離析,阿克巴在手下猛安謀克們的幫助下,一步步站穩腳跟。

阿克巴收復了首都德里,緊接着又拔除權臣,讓曾經幫助過他的舅汗巴伊拉姆汗在麥加隱退。

如今阿克巴終於親政,掌握了權力。

阿克巴讓自己的舅汗巴伊拉姆汗退隱,同時也掌控了巴伊拉姆汗的領地,中亞最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

在獲得了這塊號稱中亞十字路口的富饒地區之後,阿克巴更看到了一條財富之路。

那就是早已經斷絕許久的絲綢之路。

費爾幹納盆地,在漢代這裡曾經興起過一個政權,名字就叫做大宛。

葡萄牙人佔據的果阿,控制了通往東方的航線,果阿的財富讓阿克巴都嫉妒。

但是果阿在南印度,還不是莫臥兒帝國的掌控範圍,阿克巴鞭長莫及。

就算是控制果阿,以莫臥兒帝國拉胯的造船能力和航海能力,也無法從海上絲綢之路上分一杯羹。

海上商路不行,那陸地上呢?

費爾幹納盆地是十字路口,莫臥兒帝國更是十字路口。

莫臥兒帝國往西,是波斯人建立的薩法維王朝,此時也正是這個王朝興盛的時期。

薩法維王朝再往西,則是著名的奧斯曼帝國,現在奧斯曼帝國正在和法國結盟,盯着哈布斯堡家族核心地區的維也納胖揍,國力強盛可見一斑。能不能重啓路上絲綢之路呢?

阿克巴決定向東方派出使者,看看能不能打通這條黃金商路。

北方的局勢,因爲俞大猷這一個小小的變數,引起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此時的東南,已經進入十二月份,往年這個時候都是農閒的時候,可現在遍地的工坊還在不停的轉動着,根本沒有過年休息的意思。

蘇澤將方若蘭和兒子接到了南京城中,但是方望海剛剛完成福建的鈔關建設,又馬不停蹄的南下廣州設立鈔關。

這一年蘇澤一家總是聚少離多,等見到長大了不少的兒子,蘇澤也忍不住唏噓起來。

臨近過年,大都督府的事務少了一些,蘇澤沒事做的時候就帶着兒子在府內玩,或者陪着方若蘭在南京城遊玩。

而徐渭這個南直隸巡撫,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蘇澤還將一部分大都督府的政務也推給他。

徐渭徹底忍不住了,帶着文件就殺到了大都督府。

蘇澤逗着兒子,畢竟是血脈親情,這幾天父子二人熟悉起來,小傢伙咧着嘴笑着。

“文長,你不是說南直隸巡撫衙門事情忙,今天怎麼有空來見我的?”

徐渭氣不打一處來,他這麼忙還不是因爲蘇澤!

徐渭忍住氣說道:“大都督,廣西的事情還是要麻煩您看一下。”

蘇澤說道:“我那房師終於撐不住了,降了就降了唄,不是已經安排第四旅進入廣西平定瑤亂了嗎?”

“瑤亂容易平定,但是廣西的漢蠻問題可是大問題,明廷兩百年都沒能解決。”

“而且除了廣西之外,雲貴的漢蠻問題更嚴重,大都督有什麼良策嗎?”

邊疆三省,廣西的問題算是最輕的。

雲南、貴州的漢蠻對立更嚴重,而貴州土司要比廣西還多,更是三天兩頭的鬧事。

蘇澤當然知道西南問題的嚴重性,在他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貴州的播州之亂,促成了萬曆年三大徵之一的,萬曆朝廷幾乎調集了半個天下的餉銀和兵馬平亂,終於平定了播州之亂。

播州之亂雖然起於西南,但是它的影響力覆蓋全國,牽動整個南方的經濟。

萬曆三大徵幾乎打光了明廷的財政,也因爲南方的叛亂而讓北方各族有了發展空間,也是很多歷史學家認爲明亡於萬曆的原因。

西南問題的棘手,徐渭才放下手裡的事情過來求助於蘇澤。

蘇澤將兒子交給方若蘭,等到妻子和兒子離開,這才說道:

“改土歸流是一定要做的,土官制度遺禍無窮,必須用以流官來治西南。”

徐渭點頭,這已經大都督府的共識了。

“推行儒學,在西南增加學校,對西南科舉單獨取士,並且在西南開設武舉。”

徐渭大驚說道:“大都督,若是西南單獨取士,其他地方豈不是不滿?這樣豈不是對其他省的士子不公平?”

蘇澤說道:“西南三省,雲南,貴州,廣西,爲何雲南的蠻亂最少?”

徐渭愣了一下說道:“雲南沐王府?”

蘇澤點頭又搖頭說道:“雲南科舉最盛,本地人才有晉升之階,那自然就去鑽研學問了。”

“而科舉又將頂級的人才從雲南抽走,沒有領頭的人才在本地帶領造反,自然就亂不起來了。”

蘇澤說道:“等到第四旅平定廣西之後,就在廣西單獨開科,錄用精通儒學的漢人瑤人擔任流官。”

“此外在瑤人各部中召開武舉,能通漢文者,並且成績優秀者入軍校學習。”

蘇澤又說道:“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只不過我不想用。”

“什麼辦法?”

“藏地佛教。”

“?”

“吐蕃,曾經能和盛唐一爭長短,但是在唐後迅速衰落,此後一直安居高原之上,再也沒掀起什麼水花,文長你想過是爲什麼嗎?”

徐渭愣了一下。

蘇澤說道:“自從中唐,蓮華生入藏傳教之後,藏地佛教在高原開始興起,如今藏地更是遍地佛寺。”

“藏地人人供佛,有些百姓連自己飯都吃不飽,都要供奉這些僧人,吐蕃也隨之衰落。”

蘇澤還有半句話沒說,在他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俺達汗引索南加措入草原,黃教在草原興盛之後,蒙古也就迅速衰落下去。

在明清兩代,蒙古都非常的安穩。

黃教讓整個草原除了要供養貴族之外,還要再額外供養僧侶,大大增加了普通牧民的負擔。

而黃教是一種有利於統治者的宗教,清廷通過金瓶摯籤,控制住宗教高層之後,藏地和北方草原幾乎沒出過什麼亂子。(準格爾除外)

蘇澤話鋒一轉說道:“但是我不願意用這個方法。”

“這些僧人不事生產,還要騎在百姓頭上,那些寺院更是藏污納垢,實在愚民之策也。”

“西南蠻亂,還是漢蠻問題,最終還是生存問題。”

“西南生活條件不好,吃不飽飯,再有野心家挑唆自然會造反。”

“無論是漢人還是蠻人,百姓過不好就會反,這不是民族問題,而是統治者自己的問題。”

廣西也是老造反基地了,清代最著名的太平天國,就是從廣西開始的,而洪秀全也都是漢人。

“改土歸流,開發西南,要是能吃飽飯穿暖衣服,誰還會造反?”

“只要能發展,西南問題用五年,用十年,用二十年總能治理好。”

蘇澤又說道:“此外,在大都督府下設立僧道院,各省分設,從南直隸開始清查僧產道產,沒有度牒的僧人道士一律不得住在寺院道院,寺院道院侵佔的田產全部收歸官府統一再授田。”

“改子孫觀爲叢林觀,寺院道院的主持不能世襲,必須要由僧道院批准從外寺選調派任,選拔必須要公開考試競爭。”

“家廟村廟不得侵佔收獻田產,更沒有免稅免役特權,各地僧道院清查淫祀,凡有惡行的妖神邪神祭祀一律搗毀,祖宗神,民間神,不得公開舉辦法事,要在僧道院登記。”

蘇澤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條,徐渭連忙記下。

蘇澤站起來說道:“我們東南不是限制宗教,而是不用宗教愚民,民智開則國強,民智愚則國弱!”

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444章 陽謀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97章 再破題第623章 教亂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043章 筆架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79章 雨將軍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36章 售鹽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四卷總結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186章 大買賣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322章 震驚!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四卷總結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021章 開蒙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9章 良配第547章 破蜀道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55章 關稅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071章 破題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540章 挖人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240章 緝私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023章 蘆田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535章 伐蜀準備
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444章 陽謀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97章 再破題第623章 教亂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043章 筆架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79章 雨將軍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36章 售鹽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四卷總結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186章 大買賣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322章 震驚!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四卷總結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021章 開蒙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9章 良配第547章 破蜀道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55章 關稅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071章 破題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540章 挖人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240章 緝私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023章 蘆田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535章 伐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