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

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

這場對外國策的討論,最後還是以大都督府的一封建議書終結。

蘇澤支持沈一貫提出的“通航自由”和“門戶開放”兩條國策,但是對“民族自決”持有保留態度。

按照蘇澤的說法,如果同意民族自決,反而會導致中原帝國對於周圍國家統治的正義性危機,在對外國家政策上,一定要做到內外一視同仁才行。

“通航自由”和“門戶開放”,東南自己也會維持,這樣做也是維護東南利益最大化的,通過自己切身能夠完成,而達到讓對方也接受的程度。

但是中原也面臨各種少數族羣的問題,提倡民族自決就變成了一件雙標的問題。

不過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也被蘇澤提出來,如今行人司的地位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下一次制憲會議上就有可能討論成立一個獨立的,負責宗藩關係和外交關係的部門了。

不過這兩條國策,也被蘇澤認定爲要求在所有東南已有朝貢體系內的國家,都必須要遵守的政策。

這場會議之後,蘇澤接見了暹羅的使者。

暹羅使者名爲鄭必諾,是一位年長的學者,也是如今暹羅國主的宮廷教師。

鄭必諾有一半的漢人血統,另一半據說來自於一位天竺的貴女。

鄭必諾熟讀經典,但是在這裡旅行中也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爲了將蔗糖和甘蔗酒運出去,安南發行了全民公債,購買新材料和東南的施工隊伍建設碼頭。

另一方面,他們又受到天竺文明的影響,在高棉的開創者血統中,也有一半來自於天竺的貴女,這也是他們文化基因的另一半。

在東南亞諸國中,鄭必諾這樣的人,幾乎就是東南亞國度本身的基因。

看到這些使用水泥和鋼筋快速建造的港口,鄭必諾感覺到了深深的危機感。

一方面他們受到中原大國的影響頗深,幾乎都會加入到朝貢體系中,也會學習中原的文化。

他從暹羅出發,先是停靠了幾個安南的港口。

安南一直都是中南半島的霸主,要不是安南南北分裂,自己經常內部爭鬥,暹羅和緬國就沒有爭霸的機會了。

如今安南成爲東南外省,消弭了南北的戰端,而隨着東南技術的輸入,安南原本優良的港口和農業基礎,爆發出了蓬勃的發展動力。

鄭必諾是一位對中原文明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所以才被暹羅國主委派朝覲這個新晉的中原霸主。

這些碼頭的建設速度之快讓人驚歎,剛讓鄭必諾驚歎的是停靠在安南碼頭上的商船實在太太多了,有的港口因爲航路正在清理,船需要依次進港,這些船都排到了港口外很遠的地方。

除了安南之外,沿途的國家都通過貿易得到了不少好處,有些島嶼建設了補給點,成爲南來北往船支停靠消費的地方,因此也得到了大量的紅利。

看到這場國際貿易的盛宴,鄭必諾也清楚中原的重要性,暹羅絕對不能在這場貿易盛宴中落後! 相比之下,高棉的位置比暹羅更好,因爲高棉在東西方貿易的航道上!

如果讓高棉發展起來,那暹羅怎麼辦?

鄭必諾見到了廣州、杭州和上海的港口後,已經徹底麻木了。

最後見到火車的時候,鄭必諾只有一個想法——中原天朝上國還是天朝上國,就是暹羅的爸爸!

必須要用侍奉父親的態度去對待中原,絕對不能有絲毫懈怠!

鄭必諾的態度非常謙恭,只不過他想要對蘇澤行跪拜禮儀的時候被蘇澤扶起來,這位傳奇的蘇大都督說道:

“我們東南不行跪拜禮了,只有叩拜父母的時候還用此禮,貴使還是起來吧。”

沒想到鄭必諾的態度非常堅決,他直接用非常流利的漢語說道:

“吾跪拜大都督,並非私禮,而是暹羅小國,以侍父之禮對待中原上朝,此爲暹羅叩拜上朝也!”

衆臣們都露出笑容,這位暹羅使者果然非常會說話,暹羅人果然和沈一貫說的,性格非常變通。

蘇澤哈哈一笑,還是將鄭必諾攙扶起來,他親切的說道:

“暹羅在前明的朝貢國裡也一向恭順,我中原對於暹羅並無惡意。”

聽到蘇澤這句話,這位暹羅使者終於放下心來。

接下來,蘇澤向暹羅使者提出了“自由航行”和“門戶開放”的政策,並且介紹了東南藩屬國的權利和義務。

這是禮部最新擬定的條例,接下來沈一貫要和南洋諸國都簽訂一份協議,明確宗主國和藩屬國的責權。

簡單的說,就是作爲宗主國,原則上東南並不干涉這些藩屬國的內部事務,東南要求的就是兩條。

自由航行,必須要保證商船自由航行,這些國家需要自發打擊周圍阻擋通航的叛軍或者海盜,如果他們無法自己動手,那來的就是東南的艦隊了。

門戶開放,這些國家不得設立阻礙東南貨物進入的機構和財政政策,也要確保東南商人在港口地區的安全,保障自由貿易的權力。

對這兩條,鄭必諾幾乎是一口答應,他甚至覺得這是好事情。

接下來就是藩屬國享有的好處了。

首先是所有加入朝貢體系,就等於加入了一個軍事同盟,以後對於任何藩屬國的進攻,就視同於對中原的進攻,東南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出兵保護自己的藩屬國。

鄭必諾自然大喜,有這個同盟,暹羅的軍事壓力就低了很多。

接着作爲宗主國,東南也會負責調停各個藩屬國內部的紛爭和矛盾,裁定這些國家內部的爭端。

鄭必諾雖然有些不甘心,但是既然高棉已經成爲中原藩屬國,那吞併高棉在武力上已經不可能了,但是自己安全也得到了保證,那還不如快點加入朝貢體系吃好處。

最後就是人才流通了,暹羅可以和高棉一樣,派遣一定數量的公費學生,參加東南的學院預科,通過考試之後就可以在各大書院學院中上學了,這些留學生可以回國,也可以參加東南的各種考試留在東南。

(本章完)

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四卷總結第409章 廣築城?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673章 定草原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021章 開蒙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451章 僭主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623章 教亂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057章 邀請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50章 授權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四卷總結第658章 少爺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84章 射擊技能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245章 李時珍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240章 緝私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251章 發鈔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31章 歌舞團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58章 少爺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10章 趕海第158章 冤案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388章 印花稅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33章 活該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30章 鐵路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51章 《治安疏》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525章 分產令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85章 去月港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
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四卷總結第409章 廣築城?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673章 定草原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021章 開蒙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451章 僭主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623章 教亂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057章 邀請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50章 授權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四卷總結第658章 少爺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84章 射擊技能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245章 李時珍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240章 緝私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251章 發鈔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31章 歌舞團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58章 少爺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10章 趕海第158章 冤案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388章 印花稅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33章 活該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30章 鐵路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51章 《治安疏》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525章 分產令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185章 去月港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