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伐蜀準備

“旅長,是南京的命令嗎?”

熊況走入漢中城外設立的旅部大帳,急匆匆的向林德陽問道。

自從攻佔漢中後,熊況就向旅部提出,要在四川還沒有完成工事之前,迅速南下入川。

但是對於熊況的建議,無論是旅長林德陽還是南京的大都督府,都對此保持了沉默。

熊況有些失望,不過林德陽也給了他在漢中募兵的權利,將他的獨立團繼續擴編。

今天林德陽突然召見了熊況,可讓熊況激動壞了,他立刻衝到林德陽的旅長大帳。

林德陽看着熊況,這小子是自己麾下猛將,也如今南京軍事學院提及最多的前線將領。

他的進攻學說,將被火槍手送進了歷史垃圾堆的騎兵重新翻出了歷史舞臺,如今整個南京軍事學院都在重新討論騎兵的價值。

特別是熊況的幾場戰役,漢陽之戰和漢中的幾場騎兵作戰,都被寫成了詳細的作戰報告,每天都在南京軍事學院中被教官學員們反覆討論。

而熊況急匆匆的要攻打四川,也是因爲這段日子被他繁重的戰後總結工作給弄瘋了。

大都督府親自向第五旅下令,要求熊況總結騎兵作戰的經驗,將幾場戰鬥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作爲後方軍事學院討論學習的材料。

爲了這個,熊況不僅僅要從自己指揮作戰的角度,還要基層指揮官,基層士兵的視角出發,形成多方面的彙報材料。

可就算是這樣,南京方面也不斷的發函,詢問熊況作戰中的細節。

比如騎兵需要穿戴鎧甲還是不穿戴鎧甲?

這個問題熊況是做了詳細的分析的,在騎兵穿戴鎧甲的時候,犧牲的是機動作戰的能力和持續作戰的能力,而鎧甲並不能抵擋近距離火槍射擊造成的致命傷。

而這個時代騎兵作戰,主要是衝擊火槍方陣的側翼和後方陣地,說白了就是騎着馬的近戰步兵。

在這種情況下,鎧甲在作戰中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反倒是不穿重甲以獲得機動性更有價值。

熊況也統計了幾次作戰中騎兵的傷亡數據,在快速衝鋒中,大部分明廷的火槍手很容易在慌亂中胡亂開火射擊,只要不能形成齊射,那隻要騎兵衝鋒到火槍兵方陣中,那就是騎兵屠殺火槍兵了。

但是熊況也發現,明廷的火槍兵方陣,也開始在側翼增加近戰步兵的防禦,甚至有的明廷指揮官會在側翼佈置火槍兵方陣,或者組成半圓形或者方型的方陣,來阻止騎兵從側翼突襲。

對於戰場上的這種變化,熊況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熊況提出也要給騎兵增加遠程武器,特別是火器。

熊況的方案是,每一個騎兵要配備三枚手榴彈,日常操練中增加騎馬擲彈的訓練,在面對有步兵防禦的火槍兵方陣的時候,可以使用手榴彈來破壞敵軍的陣營。

除此之外,熊況認爲騎兵應該裝備最先進的火器。

如今南京兵工廠生產的擊發式短銃,使用彈簧擊發的方式點燃火藥,短槍管比正常火槍要輕,可以在馬上操作。

熊況也增加了馬上火槍射擊的訓練,他認爲先進的短髮火槍,可以讓騎兵成爲火槍兵火力的延伸,在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騎兵之外,熊況也提出了增加炮兵,特別是野戰炮兵在作戰中的作用。

俞諮皋在廣西使用的輕型火炮,這種攜帶方便的火炮,可以在火槍兵陣地後方形成火力壓制,利用火炮齊射來遠程打擊地方的火槍兵陣型。

熊況認爲這種先發制人的火炮打擊,也是符合他的進攻學說的,既利用進攻造成敵方陣營的混亂,從而製造進攻的機會。

這就是熊況的戰略思想,戰場上只有發動進攻,纔會出現變局,而掌握進攻一方的人,則擁有戰場的主動權。

對於熊況的進攻論,南京這邊軍事學院中對他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認爲,進攻確實要比防禦好,進攻可以讓地方露出破綻,從而針對性的制定更有利的戰術。

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爲,在現在的戰爭中,進攻並不是一件收益高的事情,特別是敵人如果躲在防禦工事中,那進攻就失去了意義。

這部分人則認爲,防禦是比進攻更重要的事情,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沽炮臺了。

自從大沽炮臺設立之後,就依靠防禦卡着了北方最重要的戰略節點,給東南提供了巨大的戰略價值。

雙方可以說是爭論不休,但是依然不妨礙熊況成爲了軍校學生崇拜的偶像。

林德陽拿着一份文件說道:“大都督府同意了你的武裝偵查的想法,允許你們獨立團嘗試打通南下入川的通道。”

“但是除了獨立團之外,第五旅的其他軍隊不能動,你明白了嗎?”

熊況先是狂喜,緊接着又是一陣鬱悶,獨立團雖然比普通團的人數多,但是也只是團這個級別的兵力,想要奪取被四川明軍重兵防守的劍閣,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四川巡撫江東臣也不是傻子,在東南新軍佔領漢中之後,迅速在劍閣附近部署了大軍,修建了堡壘,安置了火炮,建立了堅固的防線。

這也是林德陽頭疼的地方,劍閣是入蜀的重要通道,就和防禦學說所說的那樣,劍閣就是戰爭中必須要進攻的戰略要地。

只要守住這些戰略要地,那麼地方就要付出十倍乃至於百倍的力量來攻打。

東南的軍隊從成立以來,就很少打硬仗,林德陽其實也沒有把握,如果在劍閣損失過大,第五旅會不會崩潰。

所以他才支持了熊況火力偵查的請求,尋找入川的其他道路。

如果能繞過劍閣,以東南新軍的火力優勢和機動力,就可以迅速攻佔成都,逼迫蜀中投降。

熊況想了想說道:“那旅長可以出兵劍閣嗎?牽制住劍閣的明軍。”

林德陽想了想說道:“這個可以,等到秋收之後,我部就出兵劍閣和明軍對峙。”

熊況這才領命而去,返回到自己的團部。

熊況很快召集自己的屬下開會。

“團長,旅長同意我們出兵了?”

熊況點頭說道:“但是隻有我們獨立團能動。”

衆營長有些沮喪,熊況的獨立團和其他團不同,經過幾次補充擴編已經有了近三千人。

但是三千人想要攻打劍閣,這點兵力還是太少了。

江東臣爲了防禦東南大軍,在劍閣一線就安置了兩萬明軍,還拆毀了劍閣的棧道,在山路上修建碉堡和火力點。

甚至江東臣把四川巡撫衙門從成都搬到了距離劍閣更近的閬中,就是爲了更靠近劍閣督戰。

熊況繼續說道:“旅長會帶兵出漢中,牽制明廷軍隊,我們要找到一條入蜀通道。”

聽到第五旅會牽制劍閣的明廷兵馬,衆人也激動起來。

其中一個營長說道:“團長,我老家是漢中人,我們可以走陰平古道!”

熊況擡起頭看向這個營長,他叫做金湛,是自己在湖廣招募的第一批騎兵指揮官。

衆人紛紛發出鬨笑道:“金營長,伱不是湖廣人嗎?怎麼變成漢中人了?”

金湛漲紅了臉說道:“我祖上就是漢中的!聽我爺爺說,我們是當年明太祖填湖廣的時候,才從漢中搬到湖廣的!”

金湛又說道:“不開玩笑,我小時候,就聽我爺爺說過當年鄧艾走陰平古道入蜀的故事。”

三國演義的故事已經很普及了,鄧艾翻過陰平古道,神兵天降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

林德陽也曾經派人尋找過陰平古道,根據古籍和當地人的傳說,第五旅參謀也考證過鄧艾走陰平古道的舊事。

當年鍾會滅蜀的時候,但是因爲四川和漢中的地勢,鍾會所率領的主力軍久久不能攻破。

鄧艾攻打姜維軍也攻打不下,鍾會看到這種情況已經萌生了退意。

鄧艾向鍾會提出迂迴包抄之計,自己率領少部分人馬從陰平,越過700多裡的無人區,奇襲了江油,神兵天降,綿陽打破諸葛瞻,最後攻佔涪城,兵臨成都,後主投降。

《三國志》中對鄧艾偷渡陰平道、滅取蜀漢一段寫得極爲生動,說鄧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爲艱險”,“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可見陰平道之兇險。

《三國演義》中,更是描寫生動,說鄧艾在陰平古道中行軍,到了摩天嶺後沒有出路,鄧艾自己裹上了毛毯,從山上帶頭滾下山,用這種方式強行越過了陰平古道。

但是居住在附近人都說這附近山路崎嶇,根本沒辦法通過大軍。

而林德陽派人入山中,勘探過摩天嶺,摩天嶺足足有兩千多米,如果從山中滾下來,根本滾不到江油,而是直接滾到地府了。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於陰平古道的記錄都語焉不詳,根本沒有具體路線。

鄧艾之後,也沒有經過陰平古道伐蜀的成功案例。

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17章 打老虎第673章 定草原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431章 蒸汽機第79章 亡於洪武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618章 捨不得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172章 榜一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95章 重注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018章 船塢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409章 廣築城?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11章 從“賊”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75章 宣傳戰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22章 震驚!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029章 凱旋第123章 打擂臺第675章 宣傳戰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495章 陽謀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34章 爭陝西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
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17章 打老虎第673章 定草原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431章 蒸汽機第79章 亡於洪武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618章 捨不得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172章 榜一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95章 重注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018章 船塢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409章 廣築城?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311章 從“賊”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75章 宣傳戰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322章 震驚!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029章 凱旋第123章 打擂臺第675章 宣傳戰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495章 陽謀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634章 爭陝西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