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抵達南京

第226章 抵達南京

徐渭看着高臺上的蘇澤,再看看被他鼓動起來的浙江士子們,心中嘆息一聲,這也算是另類達成目標?

其實蘇澤所講的“諸夏主義”,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漢儒講的“大公羊主義”就是這麼一回事。

到了唐代的邊塞體詩歌大行其道,曾經的儒家文化是充滿了擴張型和侵略性的。

只可惜到了大明的時候,儒學已經逐漸失去了這些特性。

不過蘇澤也算是幫了徐渭一把,挑起了浙江士子對倭寇作戰的熱情。

徐渭登臺,向蘇澤拱手說道:“浙江徐渭,見過蘇解元。”

徐渭在打量蘇澤,蘇澤也在打量徐渭。

在蘇澤那個時空,徐渭的命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

少年揚名,多年不第,三十歲協助胡宗憲抗倭,卻在功成名就之後被胡宗憲獄案連累下獄,在獄中多次自殺,被好友營救之後暫時出獄,卻因爲狂病發作將繼室殺死再次入獄。

後來遇到了大赦天下,又在好友辯護下出獄,出獄後周遊天下,最後潦倒而亡。

而此時的徐渭應該剛剛接收胡宗憲的邀請,成爲胡宗憲的幕僚協助他抗倭。

蘇澤在嘆息一聲,抗倭功臣最後不得善終,這其中或許有種種內幕,也或者有些人死的確實咎由自取。

但歷史是有記憶的,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人所做的事情,往往會給後世做決策的時候提供參考。

抗倭功臣不得善終,後世被委任一方的大臣又會怎麼想?

主持變法的張居正死後被清算,萬曆朝後期的首輔個個都變成不粘鍋,再也沒有大臣願意和張居正一樣挑起國家重任。

回過神來,蘇澤對徐渭見禮,徐渭對衆人說道:“本次衢州書院文會暫時休會,徐某有幾句話想要對蘇解元說。”

徐渭引着蘇澤來到衢州書院的後院,衢州書院後廂可以說是曲徑通幽,繞過一排校舍竟然還有一座精巧的花園。

徐渭帶着蘇澤走進花園,水榭中有一座小涼亭。

兩人在涼亭落座,徐渭說道:

“多謝蘇解元,這番諸夏蠻夷論若是能讓浙江上下一致抗倭,徐某也算是不負胡巡撫所託了。”

徐渭坦坦蕩蕩的說道:“不瞞蘇兄,本次文會徐某是應胡巡撫所託,目的就是讓浙中士子同仇敵愾抗倭,蘇解元剛剛一番話要比徐某準備的要更好,不愧是福建的解元郎。”

徐渭真誠的對蘇澤說道,反而讓蘇澤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史書上說徐渭雖通權術,知兵法,但是天性赤子,對人對事都非常真誠,現在看來果然是這樣的。

蘇澤拱手說道:“蘇某攪合了徐兄大事,實在有愧。”

徐渭笑了笑說道:“無妨無妨,文會辯論本來就是暢所欲言,蘇兄所說的徐某也覺得很有道理,只是光是爲了平定倭寇朝廷就已經竭盡全力了,想要反攻倭國本土,恐怕是力所未及啊。”

蘇澤只是笑笑,他當然沒有指望以大明的拉胯實力能夠進攻倭寇,重提“諸夏蠻夷論”,蘇澤只不過是爲了日後的事情打基礎。

見到蘇澤沒有繼續說話,徐渭說道:

“解元郎是要去南北二京入監嗎?”

蘇澤點頭說道:“我與好友準備去南京國子監入監,趕上這次衢州書院的文會也是恰逢其會。”

“解元公年輕輕輕就中舉人,日後前途遠大。”

徐渭還有半句話沒說,蘇澤如今一腔熱血,卻不知道朝堂的險惡,等他日後位列宰輔的時候,恐怕就沒有這番少年意氣了。

徐渭想到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也是如此意氣飛揚,可十年科場毫無寸進,蹉跎了大把光陰,這也是爲什麼徐渭接受胡宗憲的邀請,他太需要一次“人生的勝利”來肯定自己的價值了。

徐渭對蘇澤說道:“衢州文會後,徐某就會北上杭州協助胡巡撫抗倭,蘇兄呢?”

蘇澤說道:“我等準備先去南京國子監報道,等入監之後再遊歷一番。”

“那等蘇兄去到杭州,徐某就在杭州掃榻歡迎蘇兄了。”

徐渭又說道:

“這次文會是蘇兄獲勝,按照我們衢州書院的規矩,蘇兄要爲衢州書院留下一副墨寶,這座勤修亭上的對聯,就是陽明先生的墨寶。”

蘇澤走出亭子,只看到一副對聯,筆跡蒼勁有力:

“一等人無思無慾,力學可至;

兩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這算是一副勸學的對聯,內容是:

要做世間第一等人物,只要努力修身減少自己的慾望,不作非分之想,只要下功夫就能達到。

兩件事一定要做到,不違天理,存仁愛之心,日夜不輟,勤學苦練,才能達到。

蘇澤嘆息一聲說道:“知易行難,陽明先生所說這兩條雖然聽起來簡單,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徐渭也沉默,世人雖然好談心學,可如今的士林風氣下,還是空談的多,真正實踐的少,反而不是陽明先生當年提倡的那樣了。

可聖人已死,聖人的學說也就不是聖人自己的了。

“蘇兄可想好了留下什麼墨寶?”

蘇澤點頭說道:“已然想好了。”

徐渭驚訝於蘇澤的才思敏捷,他說道:“那就請蘇兄再登臺吧。”

兩人再次返回書院廣場的高臺之上,徐渭坦然的對衆人說道:

“本次文會,福建解元公蘇澤蘇汝霖第一,諸位可有異議?”

臺下的年輕士子中雖然有人不服氣,讓蘇澤這個福建人拿了文會第一,但是蘇澤所講的“諸夏蠻夷論”,又很對年輕人的胃口,更是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徐渭宣佈之後,沒有人登臺反對,徐渭宣佈蘇澤爲文會第一,臺下終於響起稀稀落落的掌聲。

文會第一!

其中鼓掌最激烈的就是李贄、黃懋沖和趙秉忠了,蘇澤能在浙江士子的文會中奪得第一,可是大大漲了福建人的臉。

只不過浙江士子們臉上似乎都不太好看,恐怕不會大肆宣傳這次文會了。

徐渭對蘇澤說道:“按照我們衢州書院的規矩,請解元郎留下墨寶。”

幾個年輕讀書人擡上桌子,又有人拿上筆墨紙硯,蘇澤鋪開紙拿起筆,徐渭親自給蘇澤研墨。

蘇澤拿起毛筆,等到徐渭研墨好墨汁之後,就立刻在紙上揮毫潑墨,隨着他一個一個字躍然紙上,徐渭的表情越發的精彩。

等到蘇澤寫完,徐渭對蘇澤重重行了一個禮說道:

“解元郎大才,徐某拜服!”

作爲越中十子,徐渭恃才傲物是浙江讀書人都知道的,大家紛紛好奇起來,到底能讓徐渭如此心悅誠服的,蘇澤到底寫了什麼?

要知道徐渭可是“詩文書畫”皆精通啊,到底什麼樣的墨寶能讓他如此心悅誠服?

這福建的解元還真的有點東西啊。

接下來的徐渭的一句話,更是震驚了書院中的浙中士子。

“蘇兄這幅對聯,可爲書院門聯!”

要知道書院的門聯就等於是書院的“校訓”,蘇澤的這幅對聯竟然能夠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兩名讀書人手持長杆登上臺,他們將蘇澤所寫的對聯掛在長杆上,高高的舉起,衆人看到了蘇澤所寫的對聯:

上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下聯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因爲是對聯,蘇澤這一次沒有像“難得糊塗”那些寫的那麼雜亂,而是每一字彷彿都要從對聯中跳出來,筆墨中充滿了飛揚之氣。

“好聯!”

如果說之前的諸夏蠻夷論,還有讀書人不服氣,蘇澤這幅對聯一出,在場的浙江讀書人就真的服氣了!

這幅對聯對仗精妙,更重要的是特別契合書院。

上聯的讀書聲,對應的就是書院讀書的場景,而蘇澤下聯的事事關心,又拔高了一個層次,指出讀書人要心懷天下家國事的情懷!

又有哪個讀書人能拒絕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呢!?

李贄更是說道:“衢州書院有此聯,可名揚天下也!”

衆多浙江士子對李贄怒目,但是仔細想想竟然有幾分道理。

衢州書院曾經是天下文宗,可是自從王陽明去世之後,心學曾經遭遇過一段時間的打壓。

心學聰王陽明死後也開始分裂,如今浙江學派的王畿雖然還在世,但是在大明文壇的影響力卻並不強,浙江主要靠着“越中十子”撐着。

甚至王學浙派的影響力,還不如在販夫走卒中講學的泰州學派。

衢州書院實際上已經從全國性的大書院,沒落成地方性的書院了。

而蘇澤這幅對聯一出,衢州書院反而要隨着這幅對面揚名了!

“好字!”

又有一名讀書人喊道,衆人再看蘇澤的字,才發現這幅字筆墨飛揚,竟然是一種從沒見過的字體。

可偏偏這幅字如其文,和這幅對聯相得益彰。

徐渭對於蘇澤的字也是嘖嘖稱奇,他心悅誠服的說道:“汝霖的字,可以開宗立派也!”

蘇澤謙虛了兩聲,突然說道:“徐兄,可否將那副字幡給我?”

徐渭擡頭看到飄在空中的“禁海平倭”字幡,點頭說道:“蘇兄若是喜歡,就贈於你好了。”

蘇澤看着這幅超大尺寸的字幡,暗道一定要讓後代子孫好好保存!

文會結束之後,蘇澤也隨着參加了南孔家廟的祭禮。

南孔一脈失去了衍聖公的爵位,人丁也不如北孔興旺,據說這一任家主身體不好,主祭的工作也讓給了嫡子。

古老的祭禮莊嚴肅穆,禱告大成至聖先師保佑文脈不絕,齊聚衢州的浙江士子就重新啓程,向南北二京而去。

衢州舉人範從明也打點行囊,他也準備去南京國子監入監,於是和蘇澤等人結伴而行。

有了範從明這個本地人同行,蘇澤等一行人乘坐水路繼續北上。

三月十五日,進入浙北之後水網變得密集,但是河流也變淺,浪船這樣的大船就無法行駛了,衆人改爲乘坐小船繼續北上。

浙江的地形是南方多山,而中北部則是丘陵和平原地貌,這裡也就是所謂的江南魚米之鄉了。

但是坐在船上,蘇澤卻看到兩邊上等的田地多有拋荒,還能見到不少損毀的房屋,一行人的心情又沉重起來。

範從明嘆息說道:“我們浙南山多地險可守,浙北可是被倭寇禍害慘了。”

“這裡已經是紹興縣界內了,從這裡開始就是倭亂最嚴重的地區了,從這裡儘量走大路,小心遇上倭寇。”

範從明提醒衆人,蘇澤讓林德陽下令提高警惕,隨時提防倭寇。

所幸的這一路有驚無險,只遇到一兩支水匪,也都被林德陽帶領部衆嚇跑了。

三月二十日,一行人抵達湖州,隔着陽澄湖就到江南地界了。

只可惜現在還是春季,沒有大閘蟹可以吃,進入水網通暢的江南地區後,再次換上大船而行。

沿途依然是蕭瑟的景象,和描述中的江南繁華景象完全不一樣。

江南是整個大明最富庶的膏腴之地,如今江南都這幅樣子,大明其他地方是什麼樣子可想而知。

蘇澤從沿途船驛看到的消息,關中地震死傷慘重,朝廷卻沒有足夠的糧食救災。

關中流民四處蔓延,更是導致北方疫病橫行,現在饑民大軍都已經抵達京師附近了。

可南方的情況也很糟糕,松江府和蘇南諸縣都被倭寇攻打過,如今已經快要到四月份了,零星倭亂不停,百姓也不敢下田幹活,夏糧眼看着就來不及播種了。

江南是財賦錢糧重鎮,江南的夏糧徵收不上來,幾年秋天京師就要餓肚子,據說朝廷在湖廣等地區加派了田稅,用於關中的救災。

科道言官再次上書,請求嘉靖皇帝暫停修建宮觀,將工部用於修建宮觀的費用拿去賑災。

但是皇帝依然不報,還找了理由將幾個帶頭上書的言官貶謫出京。

工部用來修建宮觀的經費一錢都不能減少,戶部還下令福建廣州繼續蒐集龍涎香,皇帝還要親自祭拜上蒼,祈禱國泰民安。

看着一路的慘狀,蘇澤心情更是低落,到了四月二日,一行人終於抵達南京,終於這裡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了。

(本章完)

第653章 滾雪球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002章 家廟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061章 淨海王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03章 占卜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435章 髒東西第628章 大赦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007章 軍籍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61章 淨海王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11章 沖繩第211章 沖繩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388章 印花稅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055章 算卦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
第653章 滾雪球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002章 家廟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061章 淨海王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03章 占卜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435章 髒東西第628章 大赦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007章 軍籍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61章 淨海王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11章 沖繩第211章 沖繩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388章 印花稅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055章 算卦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