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太子(2)

第39章 太子(2)

羣臣既簽押已畢,便再次分列兩班,集體持芴而奏:“臣等敢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

“臣等今日,尚有國事,欲陳兩位殿下之前……”

此時,帷幕之中,向皇后已經在後殿之中,換上了皇后輿服。

皇后輿服和皇太后輿服,大體上相差無幾,只在具體形制和規格上,略減皇太后輿服五分之一。

依舊是兩博鬢,依然是四龍九鳳冠。

此時,兩後並坐於福寧殿內東、西兩側,在空間上,向皇后的位子,比高太后的位子,稍微靠後了半步。

而趙煦則站在了向皇后身旁。

這是他爭取來的——本來,他應該是被人抱着,放到帷幕旁。

就和他上上輩子那樣。

然後再被人抱着,放到宰臣面前,去接受宰臣禮拜和道賀。

但現在,趙煦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站到了向皇后身旁——很簡單,發揮小孩子的特色就可以了。

只要他一直跟着向皇后走,就沒有人能將他和向皇后分開。

而無論是高太后,還是向皇后,都沒有干涉他的行爲。

高太后是不願,向皇后則是歡喜都來不及!

聽着宰臣們的話,帷幕之中,高太后看了一眼向皇后,然後就問道:“諸位髃臣,還有何事?”

便聽羣臣奏道:“去歲之時,三省曾同奉陛下旨意:皇子延安郡王當明春出閣!”

“今,皇子延安郡王既移殿御前,臣等又聞,市井有言:皇子延安郡王純孝、篤禮、好學,可堪社稷!”

“臣等惶恐,敢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宜當皁建太子,以系天下!”

帷幕內,高太后微微頷首,看向向皇后:“皇后以爲呢?”

“新婦全聽娘娘慈旨!”向皇后起身,頭上沉重的鳳冠搖動着,盈盈一禮,無數珠飾搖晃。

“既如此……”高太后沉聲說道:“便請諸位髃臣,上劄子於御前,待皇帝批示!”

於是,高太后身旁的內臣粱惟簡,奉高太后旨意,出了帷幕,到了殿中,取來了羣臣簽押的劄子。

整個過程,趙煦只是站在向皇后身旁,靜靜的看着。

看着這和他上上輩子所見的完全不同的殿中氣氛和人物。

他微微扭頭,看到了在御榻上,緊閉着雙目的父皇。

他的母親朱德妃不在,國婆婆也不在這裡。

同樣的,雍王趙顥也不在這裡。

他不必再目睹,趙顥那聲嘶力竭的攀扯着帷幕的樣子。

也就不必再要嘉王趙覠,將趙顥從這裡拖出去。

於是,趙煦輕輕握着自己的手。

只有他知道,這一切,是他努力的結果。

……

羣臣的劄子,先被送到了高太后面前。

高太后看完,吩咐粱惟簡:“送去給皇后過目!”

現在,皇帝依然昏睡。

皇后可以代表皇帝,過目羣臣所請。

當然,最終,還是需要皇帝點頭首肯。

最重要的是:高太后已經知道,從現在開始,皇六子延安郡王就成爲了天下的新主人了。

而如何教育他,如何讓他走上正軌,如何讓他行正道。

就成爲了高太后,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她已經明白,皇子是極聰明的。

《春秋》之義,哪怕是她這個大人,尚且難以讀通,尚且難以闡發其中要義。

但皇子卻已經能夠對《春秋》的經義,發表一些看法和意見。

屢屢闡發‘仁聖’之問,屢屢提出‘聰哲’之見。

於是,連翰林學士曾布,也在她面前誇讚說:皇子聰俊仁聖,自古罕見,臣竊見皇子文字,雖漢明少時不過如此……”

高太后讀過史書,自然知道,曾布所指的漢明是誰?

那可是史書上的千古名君!

開一代文治之先河,垂爲百世之君。

其在位時,輕徭薄賦,撫卹百姓,安定天下,四夷賓服。

恰好,史書記載,漢明帝十歲通春秋!

如今,皇子虛歲十歲,亦能通春秋!

這讓高太后的內心,不由得升起期望來。

章獻明肅撫養仁廟珠玉在前,而仁廟爲政,高太后是親眼所見的。

真太平官家,社稷主也!

若她也能培養出一位大宋明帝,百年之後,到了永厚陵裡,見先帝於九泉之下,亦能無愧!

故而,如今的高太后,開始非常注重,她在趙煦面前的作爲和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是曾布的建議。

“皇子年幼,篤禮恭孝,實天下幸事也!娘娘垂爲皇子太母,臣竊以爲,更當以身作則,爲皇子榜樣!”

“詩云:雍雍在宮,肅肅在廟!”

“聖人之意,盡在其中矣!”

曾布的話,徹底說進了高太后心中。

於是,當時,高太后就命人賜給曾布一塊玉牌。

心裡面那點對曾布的意見,早就飛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向皇后卻是有些受寵若驚,誠惶誠恐的對高太后謝道:“新婦一切皆唯娘娘慈旨是從!”

她本想着,看也不看那劄子,直接讓人送還回去。

可擡頭看到了那個正眼巴巴的看着她,可憐、委屈的孩子。

向皇后頓時心中一軟。

終於是代替了這個孩子,看了一下那劄子的內容。

很簡單,很乾淨的文字。

正是如此,沒有留下任何空隙和可供人利用的地方。

而宰執簽押的花字,也都是規規矩矩,沒有任何錯漏。

向皇后放下心來,便命人將劄子,送歸高太后處。

高太后自然清楚的看到了這一切。

但她也沒有多想,更不願意去多想,也不可以多想——向皇后如今可不僅僅是皇后!

她還是皇子、以後的太子、將來的天子的嫡母!

不是有名無實的嫡母。

而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皇子孝篤、親暱,也得到了德妃朱氏當面親口交託皇后撫養、教育和照顧的嫡母!

自古以來,母以子貴,子以母貴!

皇子的地位,因向皇后而拔高。

而向皇后的地位,則將同樣因爲皇子變成太子、天子而不斷拔高。

於是,高太后接過粱惟簡遞回來的劄子,然後對帷幕外的宰臣們說道:“老身與皇后,已經大體贊同諸位髃臣的奏請,只待官家醒轉,便着人報與官家!”

“在官家未醒之前,還需請諸位髃臣,仿治平故事,留宿於此!”

帷幕外的羣臣,當即集體持芴而拜:“臣等同奉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旨意!”

便一個個如同木頭一樣,筆直的矗立在殿中。

高太后見了,連忙吩咐粱惟簡:“且去命人,給諸位髃臣賜座!”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君前做事,自當有坐。

羣臣紛紛稱謝,然後按着班次,分作東西兩府,各自持芴敬坐。

自然,高太后也不會讓他們安坐。

於是,對帷幕外的羣臣道:“卻是要叫諸位髃臣知道,皇子延安郡王,不僅純孝篤禮,自皇帝服藥後,便日抄佛經兩卷,日送福寧殿中,爲皇帝祈福,兼爲老身、皇后、德妃祈禱!”

“更是好學精俊,不止讀通《論語》、《孝經》,甚明聖人之義,更求學於老身之處,老身嘗命有司以《春秋》付之,不意皇子聰俊至極,不止嘗讀《春秋》聖人微言大義,猶能闡發仁聖聰哲之言!”

“老身嘗以皇子之言,付學士院曾學士,學士觀之,贊曰:皇子聰俊仁聖,自古罕見,臣竊見皇子文字,雖漢明少時不過如此!”

“老身婦孺之輩,不明聖人經義,然則皇子所爲,卻是需要告知諸位髃臣!”

說着,高太后就命人,將趙煦這些日子來,抄寫的佛經,一卷卷的從御前取來,送去與帷幕外的宰臣傳閱。

又命人去慶寧宮裡,取來趙煦所獻春秋經義文字。

宰執羣臣,先是傳閱了趙煦所抄佛經。

因爲趙煦這些天,每天都獻佛經兩卷於御前。

所以,羣臣得以人手分得一份還要多。

大家各自拿着經書,看着那一行行端正的館閣楷書,每個人都是讚歎連連。

王珪的襆頭下,汗如雨注。

他已經不敢想,他那日昏了頭做的蠢事,若是被人知道,會是個什麼下場了?

便是都堂上的那一句失語,恐怕也會被人拿來大做文章——皇子純孝篤禮好學如此,你王珪身爲左相,居然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往輕裡說,也是一個棗膏昏鈍、尸位素餐的評價。

若是上綱上線,一個陰持兩端、不顧大義的帽子,就能扣到他腦袋上。

司馬君實和文寬夫,肯定會拿他做文章。

邵伯溫說不定,會給他編排出一堆的醜事。

王珪聽着,羣臣在他左右的稱頌聲和讚歎聲。

內心的惶恐與忐忑不禁又重了一分。

好在,這個時候高太后命人來給羣臣賜茶。

王珪終於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一口熱茶湯下肚,他緊繃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一分。

可沒有多久,從慶寧宮取來的皇子經義圈注和文字,又給了他重重一擊!

市井傳說是真的!

看着那經書之上,和佛經上相同筆跡的小楷。

尤其是,皇子在鄭伯克段於鄢那一段旁,以紙條所貼,闡發的仁聖之見,聰哲之問,就像一道道雷擊,打向王珪。

王珪的身體,頓時搖搖欲墜。

一個踉蹌,他竟跌坐在了木墩上。

左右內臣,連忙上前,前去查看。

就連帷幕之中的高太后與向皇后也被驚動,紛紛問道:“究竟何事?”

當聽到是左相郇國公王珪不小心跌坐到了木墩上。

高太后和向皇后,當即關切的慰問了王珪,更命了國醫去給王珪察看身體。

左相,乃是髃臣之首,官家肱骨,當然要給體面,也必須體面。

不過,無論是高太后,還是向皇后,都已經察覺到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

王珪是三朝老臣!更在國朝大臣之中素以知禮明禮著名!

治平年間,濮議之爭,王珪就是皇伯派的領袖。

一個如此知禮著稱的大臣,怎麼就會在殿前失儀了?

不管是高太后,還是向皇后,都在心裡有了想法。

只是,如今最緊要的是立儲,是待皇帝醒來。

其他事情,以後再說!

感謝孔春申、終於有時間了打賞的1500點起點幣

感謝sdtwk、春分冬至立秋、安知魚子之樂打賞的100點起點幣

(本章完)

265.第251章 蘭州第766章 漢家天子附體開演!第812章 士大夫天生都有着愛人的能力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639章 伎術官的春天(2)第732章 呂公著:聖人作五兵,所以鎮暴誅邪!第902章 宋遼交易(2)第856章 孤家寡人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第510章 聖質深邃381.第361章 曹佾:想要命就趕緊還錢第793章 趙煦:不賺就是虧302.第287章 貶官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第729章 德教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第602章 開戰(2)第17章 母子(1)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432.第409章 宋誓(1)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176.第167章 第一次插手人事第858章 母子交心第954章 賜名幼子212.第202章 加一分第568章 見賢思齊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第919章 王大槍有後了第987章 元祐革新(5)第1019章 報應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469.第445章 戰後(1)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645章 宋夏交子259.第245章 黃金的呼喚(2)268.第254章 張茂則之死(2)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第906章 汴京城出了個新太陽(2)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第826章 張網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第548章 聖天子(1)第790章 開京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925章 菜單上的高麗第594章 戰前(1)第960章 宋遼會談(1)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觀察 【四更12000字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第14章 通風報信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第932章 扶持買辦(4)第740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1017章 放榜(3)104.兩宣麻大拜除。第771章 明州來的噩耗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第872章 對向太后暗示曾布不忠(新年快樂)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第823章 御前會議(1)第830章 新軍(2)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第555章 逆鱗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第877章 向太后:但願二大王從此以後安分守己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第570章 壽宴(2)第865章 耶律洪基:汴寇!睜開你們的眼睛看看,朕手裡拿的是什麼第21章 王珪的選擇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第529章 蠶鹽第923章 蔡京的苦惱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159.第150章 軟肋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
265.第251章 蘭州第766章 漢家天子附體開演!第812章 士大夫天生都有着愛人的能力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639章 伎術官的春天(2)第732章 呂公著:聖人作五兵,所以鎮暴誅邪!第902章 宋遼交易(2)第856章 孤家寡人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第510章 聖質深邃381.第361章 曹佾:想要命就趕緊還錢第793章 趙煦:不賺就是虧302.第287章 貶官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第729章 德教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第602章 開戰(2)第17章 母子(1)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432.第409章 宋誓(1)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176.第167章 第一次插手人事第858章 母子交心第954章 賜名幼子212.第202章 加一分第568章 見賢思齊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第919章 王大槍有後了第987章 元祐革新(5)第1019章 報應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469.第445章 戰後(1)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645章 宋夏交子259.第245章 黃金的呼喚(2)268.第254章 張茂則之死(2)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第906章 汴京城出了個新太陽(2)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第826章 張網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第548章 聖天子(1)第790章 開京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925章 菜單上的高麗第594章 戰前(1)第960章 宋遼會談(1)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觀察 【四更12000字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第14章 通風報信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第932章 扶持買辦(4)第740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1017章 放榜(3)104.兩宣麻大拜除。第771章 明州來的噩耗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第872章 對向太后暗示曾布不忠(新年快樂)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第823章 御前會議(1)第830章 新軍(2)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第555章 逆鱗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第877章 向太后:但願二大王從此以後安分守己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第570章 壽宴(2)第865章 耶律洪基:汴寇!睜開你們的眼睛看看,朕手裡拿的是什麼第21章 王珪的選擇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第529章 蠶鹽第923章 蔡京的苦惱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159.第150章 軟肋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