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

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

回到大內,趙煦立刻就被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帶到了保慈宮的寢殿。

“六哥是怎知道衙前役的事情的?”向太后待趙煦坐下來後,就拉着他的手問道。

太皇太后也看了過來。

趙煦早有準備,他微笑着道:“兒只是將父皇曾經的教誨全部記下來了而已!”

然後他就‘興奮’的看着向太后:“母后,兒今天在兩位元老面前表現如何?”

向太后頓時就看着太皇太后,道:“娘娘,我說了吧,這定是大行皇帝的囑託,您還不信!”

太皇太后頓時籲出一口氣。

她和向太后別的不擔心,擔心的就是有人在私底下教壞了官家!

若是那樣,不僅僅危險,而且還是對她和向太后的直接挑釁!

官家,是她的孫子,向太后的兒子。

除了她們兩個,其他任何人,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和官家講朝政、國事。

無論他們本意如何,都是藐視兩宮,包藏禍心。

如今,看着官家的模樣和神色。

太皇太后終於放心。

小官家才八歲,素來純孝、純良,不會騙人。

不過,爲了以防萬一,太皇太后還是問道:“六哥怎記得這麼清楚?”

趙煦睜着一雙孩子特有的清澈眼睛,滿臉認真的道:“此乃聖人教誨也!”

“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趙煦認認真真的背起了孝經。

然後說道:“所以,父皇叮囑之事,我不敢忘一字也!”

“早晚晨昏,皆在心中默唸一遍……”

嘶……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這孩子居然是這樣的嗎?

趙煦卻繼續說道:“父皇升暇後,太母和母后的叮囑、教誨,兒同樣不敢或忘依舊熟記於心……”

說着,趙煦就認真的各背了一個,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曾對他的教誨和叮囑之事。

兩宮聽完,深感欣慰,內心再無疑問。

尤其是向太后,立刻抱住了趙煦:“好孩子!真是母后的好孩子!”

有此佳兒,更復何求?

太皇太后也無比滿意,看着趙煦的神色,充滿了讚賞。

她覺得,再也不擔心自己百年後,高家富貴沒有保證了。

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孫子。

高氏不說與國同休吧,起碼,再富貴一百年沒有問題!

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孫子,她百年後也必可得青史稱頌!

大宋的太任!

比起那天司馬光在她面前稱頌她是女中堯舜。

現在的太皇太后更喜歡當大宋太任!

太任撫育文王教導武王,青史之上,歷代帝后無出其右者。

想到這裡,這位太皇太后就變得無比慈祥,於是她柔聲問着:“大行皇帝,果要拜太師爲平章軍國重事?”

趙煦點點頭,說道:“是的,太母,父皇叮囑兒言:進拜太師爲平章軍國重事,乃是爲保大宋社稷長治久安之策……”

“亦是祖宗之法,大小相制也!”

“兒不懂,只能牢記於心!”

“太母、母后……”趙煦用着天真的語氣問道:“爲何拜太師爲平章軍國重事,就可保社稷長治久安?”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對視了一眼。

兩人都想起了些什麼。

文彥博文潞公,平章軍國重事?

文潞公已經八十歲了,早就致仕了!

大行皇帝卻叮囑六哥,要在他入朝後,將他留在朝堂,還要進拜‘平章軍國重事’。

這個官職,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大行皇帝的謀略和設置。

因爲大宋過去的宰相,官方稱呼是:中書門下平章事。

現在,進拜文潞公爲平章軍國重事,就是要將其地位擡到宰相之上。

可文潞公已經八十歲了。

八十歲的四朝元老,身體再健康,也絕對不可能再承擔任何政務。

身體上不可能,精神上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大小相制……”兩宮在這個時候,都明白了什麼。

擡高文彥博的地位,恐怕,是爲了制衡和約束……

司馬光、呂公著!

雖然兩宮沒有說話,但都從對方眼睛中讀出了這兩個名字。

爲何?

因爲,司馬光、呂公著,是大行皇帝點名的少主師保。

必然入朝爲宰執,輔佐少主執政。

可這兩個人萬一胡鬧,甚至做出些憑持威靈,竊弄權柄的事情怎麼辦?

文彥博的作用就在這裡了。

四朝元老坐鎮,就是制衡他們的。

不獨如此!

文彥博不僅僅可以制衡、壓制司馬光、呂公著,同樣可以壓制、制衡如今朝中新黨大臣。

這樣一想,兩宮的思路就完全被打開了。

也都察覺到了大行皇帝這一手安排的微妙之處。

往後,只要有什麼事情,兩宮覺得棘手了,不好處置了,或者朝堂上的宰執做事有了問題,兩宮不好直接斥責了。

好辦!

老臣出馬,四朝元老入殿,當殿斥責。

無論司馬光、呂公著,還是蔡確、章惇、李清臣……

在文彥博的訓斥面前,他們只能低頭認錯。

不僅僅是因爲文彥博的地位身份資歷。

也因爲,文彥博背後站着的是兩宮。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越想,越琢磨,就越覺得大行皇帝這個安排,實在是太貼心,也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像文彥博這樣的四朝元老,就該如此使用!

趙煦此時腦海中回憶起了在現代時,他的老師在和他一起研究元祐時代的文獻,談到了司馬光舉薦文彥博入朝,擔任高於宰相之上的平章軍國重事一職時,那位研究了一輩子宋史的老教授說的話。

“司馬光舉薦文彥博入朝爲平章軍國重事……肯定不是司馬光能想出來的辦法!”

“只能是呂公著這樣老於政務之人的安排!”

“也是一筆元祐初年,最漂亮的政治交易!”

“爲什麼?”

“因爲文彥博,其實和司馬光,從來都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不然富韓公死後,耆英會就不會停辦那麼多年!”

“現在,司馬光舉薦文彥博重新入朝,擔任平章軍國重事,地位在宰相之上……可文彥博當時已經八十歲了,史書上說他在這個時候,每天都需要禪坐、冥想……甚至開始需要人攙扶……所以文彥博幾乎不可能阻礙司馬光的施政!”

“反倒是可以得到文彥博的背書,成爲整個舊黨事實上的領袖和絕對核心!”

“更能進一步贏得宣仁太后的信任!”

回憶着這些,趙煦就知道。

他已經打斷了關鍵的銜接。

沒有文彥博的背書,司馬光的光環就要黯淡許多。

最妙的是……適才在殿中趙煦已經通過語言暗示了文彥博和韓絳。

其實,免役法是你們二位首倡發動,然後由大行皇帝實施的。

所以,對文彥博來說,最大的心理障礙,已經沒有了。

王安石免役法不行!

文彥博-韓絳-先帝免役法可以!

只是換個名字而已,多大的事情?

趙煦相信,即使是江寧的王安石知道了,也不會有反對的意見。

存名失政,名政皆亡,存政失名,名政皆存。

思路只要打開,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多的是變通的辦法。

現在,趙煦開始期待,司馬光回京後,面對韓絳和文彥博免役法的展開時,會如何應對?

是堅持到底,誓與惡法作鬥爭?

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做沒有這個事情?

……

文彥博和韓絳步出內東門。

兩位元老,相對看了一眼。

最終還是韓絳服軟了。

畢竟,是他要上臺執政,而不是文彥博文寬夫上臺執政!

有求於人,就得低頭,這是韓絳幾十年爲官的智慧和經驗。

於是,韓絳拱手拜道:“太師不愧是四朝元老,簡在四代官家聖心之中!”

“大行皇帝,對太師的安排和看重,實在是叫某拜服!”

“方纔殿中,少主待太師,幾如成王待周公一般,也是叫某豔羨不已!”

“來日,某八十歲之時,若能如太師一般,死可含笑也!”

文彥博捋了捋發白的鬍鬚,終於道:“子華言重了,老夫不過是年紀大,少主和大行皇帝敬重老臣而已……”

“倒是子華當年,首倡鄉戶五則法,仁廟亦以爲善!”

“治平中,又首先在大行皇帝御前,倡議變動役法,以助役錢活民……”

“將來青史之上,必有子華一筆!”

卻是完全將殿中他對韓絳的指責,統統忘掉了。

而這在大宋官場之上,乃是常態!

真要糾結那些在朝堂上的攻擊和互相扣的帽子。

那就別活了!

當年富韓公,還當殿指責過其泰山晏元獻公老邁昏聵,誤國誤民!

但下了朝堂,富韓公還不是帶着妻子,登門探望。

兩家人都沒把這個當回事。

韓絳自然是聞絃歌而知雅意。

立刻拱手拜道:“不敢,某舊年不過是竟習太師故智而已……”

“就連大行皇帝不也曾教導少主:免役法諸多條例,實乃太師舊年故智之中擇取……”

文彥博的老臉,一下子就變得紅潤起來。

“大行皇帝實在是繆贊、繆讚了……”文彥博嘆道:“老夫舊年,也不過是拾人牙慧,引韓忠獻公之故智而用罷了!”

韓絳一聽文彥博的話,馬上秒懂,也跟着道:“是啊……是啊,韓忠獻纔是首倡役法變動之人!”

死人,是不會再來爭奪主導權的。

死人也不會影響他們青史留名,更不會影響他們的政績。

注:其實我個人感覺和觀察啊,在熙寧初年的文彥博,很可能是神宗故意讓他在朝堂上當王安石的反對派的。

因爲太刻意了!

這也符合趙官家們慣用的政治手腕,大小相制,異論相攪。

只是文彥博自己入戲太深,回不來了……

(本章完)

第927章 金盃共汝飲(1)99.第96章 覲見432.第409章 宋誓(1)253.第240章 新約(2)第505章 招供498.第472章 視察第56章 韓絳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548章 聖天子(1)第836章 要聖眷,還是要名聲?467.第443章 決戰(1)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第849章 清清白白愛民如子的好官家第517章 使者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第495章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265.第251章 蘭州第521章 汴京學府的商業邏輯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698章 層層套娃(1)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596章 西北狼煙(1)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跡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470.第446章 戰後(2)第892章 諸部歸心第820章 爭寵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第721章 耶律洪基:朕只要銀子!第54章 仁恕天子342.第325章 預算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第941章 禁止無旨【風聞奏事】第715章 紡織浪潮(2)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866章 跳腳的孔家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133.第128章 趙煦:呂惠卿 蘇軾,現在爾等都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第959章 民心414.感冒了。第826章 張網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964章 臥龍鳳雛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第796章 召見(1)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456.第433章 山上沒有水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90章 開京第823章 御前會議(1)解釋一下熙河棉莊經濟的運作。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286.第272章 黨爭的味道第26章 曾布第710章 棉布風潮(2)第503章 斷尾求生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第992章 趙煦理解的中庸第594章 戰前(1)第993章 宋用臣回京203.第193章 兀卒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859章 大宋最特殊的地區河北第39章 太子(2)第1002章 相見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769章 皇恩浩蕩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876章 折磨趙顥的開始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第914章 諸蕃歸心115.第111章 呂惠卿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第818章 層層加碼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196.第186章第736章 冊封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500章 出幸文府(1)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
第927章 金盃共汝飲(1)99.第96章 覲見432.第409章 宋誓(1)253.第240章 新約(2)第505章 招供498.第472章 視察第56章 韓絳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548章 聖天子(1)第836章 要聖眷,還是要名聲?467.第443章 決戰(1)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第849章 清清白白愛民如子的好官家第517章 使者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第495章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265.第251章 蘭州第521章 汴京學府的商業邏輯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698章 層層套娃(1)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596章 西北狼煙(1)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跡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470.第446章 戰後(2)第892章 諸部歸心第820章 爭寵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第721章 耶律洪基:朕只要銀子!第54章 仁恕天子342.第325章 預算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第941章 禁止無旨【風聞奏事】第715章 紡織浪潮(2)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866章 跳腳的孔家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133.第128章 趙煦:呂惠卿 蘇軾,現在爾等都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第959章 民心414.感冒了。第826章 張網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964章 臥龍鳳雛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第796章 召見(1)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456.第433章 山上沒有水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90章 開京第823章 御前會議(1)解釋一下熙河棉莊經濟的運作。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286.第272章 黨爭的味道第26章 曾布第710章 棉布風潮(2)第503章 斷尾求生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第992章 趙煦理解的中庸第594章 戰前(1)第993章 宋用臣回京203.第193章 兀卒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859章 大宋最特殊的地區河北第39章 太子(2)第1002章 相見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769章 皇恩浩蕩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876章 折磨趙顥的開始第1011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3)第914章 諸蕃歸心115.第111章 呂惠卿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第818章 層層加碼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第813章 抑鬱的太皇太后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196.第186章第736章 冊封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500章 出幸文府(1)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