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

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

福寧殿後御花園。

趙煦陪着向太后漫步其中,欣賞着五月份御花園中,奼紫嫣紅的美景。

蝴蝶飛舞,蜜蜂環繞。

母子兩人,並肩而走,說着些宮裡面的事情。

左右不過是些妃嬪們,想給自己家裡謀些好處,又或者是哪家的外戚,近來準備嫁娶了,想要宮裡面賜點什麼。

都是瑣事,趙煦聽着,也只是附和一二。

這些事情他興趣不大,也懶得去關注。

說着說着,向太后就談起了國事——這些日子,趙煦刻意的避免了自己參與國事朝政,一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樣子。

向太后便時常來福寧殿,陪趙煦說話,也陪趙煦讀書,順便將一些國事,和趙煦通氣。

“六哥,吐蕃的阿里骨,遣使來上書,乞令熙河種樸等人,勿過境招蕃人……”

“朝堂之中,議論不休,有不少大臣以爲,當詔誡種樸等人,更當嚴令守臣趙卨,約束種樸等,勿起邊畔……”

“六哥以爲呢?”說着,向太后就看着趙煦。

趙煦聽着,輕聲笑了笑,道:“母后,此事兒臣聽向國舅密報過……”

“言是那河州、湟州的吐蕃大首領青宜結鬼章,凌虐治下百姓,迫其等無有生計,知我德政,於是紛紛來投……”

“此乃聖人仁義之教的勝利!”

“那青宜結鬼章,不用仁義,不施禮法,不能安民,百姓自然來投我朝。他們還有臉面,來汴京告狀?”

向太后愕然:“向宗回一直有與六哥報熙河之事?”

趙煦嗯了一聲:“國舅自去熙河,時常以急腳馬遞入京,或與兒臣問安,或和兒臣言熙河風土人情,只說是:臣在邊關,見百姓疾苦,士民多艱,略具一二,願陛下詳查……”

“兒臣因此知曉了不少遠方之事……”

熙河路那邊的底細,其實趙煦大概能知道一些。

向宗回、高公紀,隔三差五就會通過馬遞或者急腳馬遞的方式,向他上書彙報有關棉田、熙河地方情況以及買馬場買馬的事情。

除此之外,李憲留在熙河的那幾個內臣,也會定期和他彙報。

趙卨等熙河方面的文武大臣,也會按照制度定期上報朝堂一些事情。

雖然這些人,未必會和趙煦、朝堂說出當地真正的實情——欺上瞞下,這是官僚的傳統作風,報喜不報憂,更是官場的常規操作。

可你一嘴,我一語,多少還是可以勾勒出了一些東西。

加上趙煦身邊,現在有着李憲、甘昭吉這樣的老邊臣輔佐,擔任顧問、參謀,協助趙煦理解熙河、鄜延、涇原等地的情況。

於是,讓趙煦得以雖然身在汴京,還是能知曉數千裡外的事情。

以趙煦現在所知道的情況,熙河那邊,現在應該是勞動力開始緊缺了。

主要是棉花田的開墾、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

好多人,儘管趕不上今年的棉田了。

可他們看到向宗回他們的棉田,聽說了可能的預期收益後,也都開始了墾荒工作。

熙河那邊,別的不多。

就是無主的荒地多!

於是,隨着熙河的文武大臣和地方上的蕃漢豪強,都開始投入墾荒建設。

熙河的人力緊缺的問題開始凸顯了。

特別是廉價勞動力,開始稀缺。

但活人還能被尿憋死不成?

熙河那邊的文武大臣,乃至於地方上的蕃漢豪強,開始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雖然不知道,他們具體做了那些操作?

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他們瘋狂的開始向外引進勞動力。

根據李憲的那幾個舊部報告的情況來看,他們最初似乎是通過朝聖的吐蕃、党項以及漢人隊伍,招徠勞動力。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這樣的招工速度太慢了,不得勁。

所以,他們開始主動起來。

這些人主動起來的後果,就是熙河周邊的党項、羌人、吐蕃人,都被大量吸引,前往熙河路。

熙河宋軍,可能開展過幾次武裝護送的行動——甚至可能還和溫溪心、溫巴心這樣不服阿里骨的吐蕃大首領,聯手做過一些可能不方便讓朝堂知道的行動,從青宜結鬼章那邊,‘帶走’了不少人。

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即使有差別,大概也差不到哪裡去。

那麼,吐蕃人和党項人,會坐視熙河方面這麼吸血嗎?

不可能的!

現在,吐蕃人跑來汴京告狀,很可能就是他們內部的主和派在做最後的嘗試。

一旦,汴京這邊答覆不合他們的心意。

趙煦感覺,戰爭很可能就要提前了。

因爲,今年的旱災,還在繼續,甚至有擴大的可能。

旱情正在從淮南路,向北方蔓延,京西那邊也出現了旱情。

在全球性的小冰期氣候影響下,位於降水線內的中原都在乾旱。

青唐河湟靈夏河西呢?

恐怕災情只會更嚴重。

而旱災之下,活不下的人,會越來越多。

爲了活命,逃亡大宋的吐蕃人、党項人、羌人也肯定會越來越多。

這些人逃亡大宋境內,是很方便的。

熙河那邊沒有長城,那邊也沒有什麼邊境概念。

尤其是遊牧民族,隨着季節變化,逐水草而居。

特別是那些小部落,真的是隨意往來。

党項那邊可能還好點,管的嚴一些。

青唐吐蕃那個鬆散的政權,就別想管住下面的那些小部落了。

人家活不下去,潤到大宋這邊逃難,不費吹灰之力。

過去的話,熙河可能會嫌棄這些人。

河湟的窮鬼,跑大宋要飯來了!

滾!

現在嘛……

恐怕是歡迎都來不及。

這來的哪裡是什麼要飯的?

分明是財神爺的童子。

所以啊,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而且,這還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戰爭。

趙煦從向宗回、高公紀的密報,以及趙卨、王文鬱、李浩等人的奏報文字裡,能看到這些傢伙潛藏的躍躍欲試。

他們是故意的。

他們在挑釁!

他們巴不得打起來!

這是趙煦上上輩子的經驗——大臣們是敢打還是不敢打,是可以從文字裡看出來的。

而吐蕃人、党項人,就算是沒有這些事情。

在旱災的脅迫下,也會做出同樣出兵南下的選擇的。

上上輩子,大宋這邊退讓了那麼多,司馬光甚至割地來祈求和平,可最後戰爭還是爆發了。

何況如今,大宋這邊強硬的很,熙河方面甚至還在主動的挑釁、激化矛盾。

雙向奔赴之下,趙煦知道,戰爭一定會提前爆發。

所以前些天他才起意安排種建中、种師中兄弟去熙河,先佔個坑,刷一波經驗。

向太后那裡知道這些彎彎繞?

她一聽趙煦的話,心裡面就美滋滋的。

對向宗回的恭謹、小心、爲國着想、深明大義等表現非常滿意。

在她看來,向家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富貴,纔是福澤子孫,懋衍家族的正確選擇。

於是笑着道:“向宗回雖不太成器,可終究還是知道公忠體國,知道要和六哥說地方情弊的……這纔是外戚該有的樣子!”

趙煦聽着就開心的笑起來:“母后,國舅是兒的親舅!自然會幫着兒臣的!”

向太后微笑着點頭:“這是自然!”

“向家人,自會向着六哥!”

母子兩正說着話,馮景就來報:“太后娘娘、大家,慶壽宮的老宗元來了,說是慶壽宮有請娘娘、大家前去商議。”

“哦?”向太后聽完,皺起眉頭:“可知出了甚事?” 馮景拜道:“奏知娘娘,老宗元言,是文太師似乎發了脾氣……慶壽宮震怒,請娘娘、大家前去商議……”

向太后頓時就深深的籲出一口氣。

文太師?!

文彥博!

他怎發脾氣了?誰敢得罪他?

那可是四朝元老,有定策擁立之功的宰相。

更是當朝的平章軍國重事——位在宰相之上,可以君前減一拜的重臣。

便連忙帶着趙煦,前往慶壽宮。

……

向太后帶着趙煦,到了慶壽宮,給太皇太后問了安。

太皇太后,便和向太后道:“太后啊,這朝中的御史們,也不知怎的,竟有人在上月彈劾太師。”

“此事,連老身也不知曉。”

“今日,卻忽然在京中傳開了。”

“現在文太師已經閉門謝客了……”

說着,她的臉色就越發的鐵青起來。

這個事情,最讓她惱火的,不是有人彈劾文彥博,也不是文彥博又開始倚老賣老了。

而是——有人彈劾文彥博,她卻不知道。

直到事情傳開來,她才知道有這麼一個事情。

這讓這位權力慾和控制慾,素來強盛的太皇太后,實在不能忍。

同時,也讓她難免在心裡面嘀咕——能瞞着她,把御史的彈章,私下裡扣下來的人。

除了她的孫子皇帝,就是保慈宮的向太后了。

向太后聽完,便起身謝罪:“娘娘息怒,此事卻是新婦的不是……”

她看了一眼趙煦。

在來慶壽宮的路上,趙煦已經和她解釋過了。

留下御史們彈劾文太師的奏疏,乃是爲了保護那幾位御史,更是爲了給太師體面。

很合情合理的解釋。

也符合六哥的性子。

就是……

向太后對太皇太后這個姑後的性子是瞭解的。

先帝在的時候,姑後的掌控欲就非常強。

二王十九年,都不能搬出禁中,就是明證——須知,四大王,在那十九年裡,可是上表數十次,乞遷居宮外。

外廷的宰執,累表乞二王遷居,不知道多少次。

先帝更是答允了不下十來次。

咸宜坊裡的親賢宅,都建好了六七年了。

可二王,依然留居禁中。

原因就出在這位姑後身上。

先帝篤孝,只能順從生母。

於是,在先帝去年正月以後病重的時候,竟橫生枝節,宮中宮外,都出現了異動。

向太后作爲親歷者,自是記憶猶新。

她可不會忘記,那些時日裡,她在坤寧殿裡,日夜向神佛禱告的日子。

更不會忘記,四大王、安仁保佑夫人以及蔡確等宰臣,多次向她發出的預警。

也是幸虧菩薩保佑,祖宗有靈,才讓六哥有驚無險,順利即位。

不然……

如今的汴京,究竟是誰坐朝堂,誰爲太后,誰又被軟禁,還真的說不清楚。

這些事情,向太后雖知道,她必須永遠埋在心裡面,永遠不能和別人說。

以免傷及天家和睦,影響國家社稷安穩。

但這些事情,還是像一根根刺,紮在她心裡面。

讓她總是會下意識的留幾手,做些預防,也做些準備。

所以……

向太后自不會將真正的實情,和她的姑後說。

她輕聲道:“娘娘,御史們彈劾太師的奏疏,是新婦讓六哥留中的。”

“卻是忘了與娘娘分說,此新婦的罪過,乞娘娘恕罪。”

趙煦見着,也跟着拜道:“孫臣乞太母恕罪。”

太皇太后,看着這母子,在自己面前,規規矩矩的請罪。

心中念頭泛起無數,但終究卻只能露出笑容來,親自起身扶起向太后,也扶起趙煦,道:“太后、官家,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她心裡面,很清楚的。

只要向太后母子,保持一個步調,她這個太母是完全可以被架空的。

她也明白,好多事情,其實向太后是清清楚楚的。

不然,當初向太后也不會派嚴守懃去大相國寺用官家的名義,給先帝祈禱了。

還好,這個媳婦做事是有分寸的。

不然的話,不知道要生出多少波折了。

便拉着向太后和趙煦坐下來,和煦的說道:“老身知道,太后是爲了朝堂安穩着想。”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她看着趙煦乖巧的模樣,溫柔的伸手,摸了摸趙煦頭,繼續道:“老身也沒有怪罪的意思,只是往後類似的事情,太后還是派人來與老身說一聲吧。”

“新婦明白!”向太后點點頭。

太皇太后點點頭,一副理解的模樣。可她心裡面到底在想什麼?卻只有她自己清楚了。

“娘娘……”向太后問道:“此事,新婦和六哥,都沒有對外說過……”

在來的路上,她已經問過了。

六哥沒有對外透露過,可這個事情還是被外面的人知道了。

這再次證明了,大內的保密,就是一個笑話!

太皇太后聽着,輕輕點頭,這個她是相信的。

“此事卻是須得嚴查!”太皇太后嚴肅的道:“大內機密,屢屢爲外人所知,長此以往,天家還有什麼威嚴?”

“嗯!”向太后頷首。

儘管,兩宮其實都知道,這個事情是無解的。

可還是得去做。

哪怕做做樣子,抓幾個倒黴蛋殺雞駭猴也好。

總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任由下面的人,到處亂嚼舌頭!

“那太師那邊?”太皇太后憂心忡忡的道:“該如何處置?”

文彥博現在已經閉門謝客了。

若不能趕快把這個四朝元老安撫好,他要是繼續耍脾氣,萬一傳到遼國,友邦驚詫,以爲大宋不尊重老臣,如何是好?

遼人再在自己的史書記上一筆,這大宋朝野就都要顏面盡失了。

趙煦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開口,道:“太母、母后,不然臣去太師府邸,登門慰勉如何?”

“正好,臣本也打算今歲太師大壽,親臨太師府邸道賀。”

兩宮對視一眼,然後都笑起來。

“官家這個主意不錯。”太皇太后首先說道。

現在能把文彥博哄回來的,估計也就只有天子親臨慰勉了。

而文彥博也確實夠資格,讓天子親臨慰勉了。

“只是這樣一來的話……”向太后道:“那幾個御史,卻是得處置了才行。”

太皇太后聽着,微微頷首,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國朝之制,雖然允許御史風聞奏事。

可若惹出了簍子,御史就得自己兜着。

(本章完)

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第1019章 報應第645章 宋夏交子第852章 官匪一體與狼狽爲奸第977章 平民與宗室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第715章 紡織浪潮(2)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第564章 太母車與聖母梭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第804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2)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1009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1)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第923章 蔡京的苦惱447.第424章 開戰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解釋一下熙河棉莊經濟的運作。第26章 曾布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62章 條貫第970章 名將如雲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第1004章 進擊的呂惠卿(2)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第987章 元祐革新(5)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個大計劃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第723章 財政(1)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第596章 西北狼煙(1)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517章 使者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996章 禮部試(2)481.感冒了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791章 漣漪第492章 朕愛叔叔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901章 宋遼交易(1)第803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1)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第770章 烏鴉: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第815章 曾布的情詩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第745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1)第702章 立規矩(1)第929章 扶持買辦(1)第859章 大宋最特殊的地區河北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第816章 蒲宗孟拜相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831章 部署第792章 正在變成績效機器的趙煦247.第235章 囑託第1028章 蘇軾回京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第890章 死人比活人有用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第854章 雙贏第28章 高太后:誤會了啊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481.感冒了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187.第178章 苗授435.第412章 登州魚風靡汴京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498.第472章 視察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第976章 錢勰:官家心裡有我第741章 旱災再起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1015章 放榜(1)376.第356章 大奧470.第446章 戰後(2)第9章 蔡確的野望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馬光第687章 尊號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第521章 汴京學府的商業邏輯第931章 扶持買辦(3)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第766章 漢家天子附體開演!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
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第1019章 報應第645章 宋夏交子第852章 官匪一體與狼狽爲奸第977章 平民與宗室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第715章 紡織浪潮(2)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第564章 太母車與聖母梭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第804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2)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1009章 資本主義發芽了(1)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第923章 蔡京的苦惱447.第424章 開戰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解釋一下熙河棉莊經濟的運作。第26章 曾布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62章 條貫第970章 名將如雲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第1004章 進擊的呂惠卿(2)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第987章 元祐革新(5)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個大計劃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第723章 財政(1)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第596章 西北狼煙(1)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517章 使者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996章 禮部試(2)481.感冒了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791章 漣漪第492章 朕愛叔叔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901章 宋遼交易(1)第803章 給呂惠卿的任務(1)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第770章 烏鴉: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第815章 曾布的情詩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第745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1)第702章 立規矩(1)第929章 扶持買辦(1)第859章 大宋最特殊的地區河北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第816章 蒲宗孟拜相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831章 部署第792章 正在變成績效機器的趙煦247.第235章 囑託第1028章 蘇軾回京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第890章 死人比活人有用第746章 遼國水師威脅論(2)第809章 西夏的擔心第854章 雙贏第28章 高太后:誤會了啊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481.感冒了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187.第178章 苗授435.第412章 登州魚風靡汴京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498.第472章 視察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來了第976章 錢勰:官家心裡有我第741章 旱災再起第880章 趙煦的和平提議第1015章 放榜(1)376.第356章 大奧470.第446章 戰後(2)第9章 蔡確的野望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馬光第687章 尊號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第521章 汴京學府的商業邏輯第931章 扶持買辦(3)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第766章 漢家天子附體開演!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