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丹姆比照片上看起來黑一些,烏黑髮亮的頭髮在腦後紮成馬尾。
藍色條紋外套裡面是件白色襯衣,開口到第三個釦子,胸膛颳得很乾淨。
他手上戴着戒指,時髦的眼鏡上鑲着耀眼的寶石,袖口的銀釦子閃閃發光,腳上穿着菱形花紋的襪子,皮鞋鋥亮。
這些東西金光閃閃得讓人有些眩暈和發慌,不過年輕的阿林丹姆很健談,倒是讓周圍的學生和員工輕鬆自在很多。
他三十歲,比羅恩大不了多少。尤其是挖苦批評家和競爭對手時,特別有年輕人的朝氣,還經常說“哇!”
羅恩和他是在學校的會議室裡見面的,會議室一頭通往辦公室,另外一頭通往教室。
辦公設備都是紅色和藍色的明亮色調,牆上的投影儀閃着白光。
房間裡大約有五十張椅子,都推到一邊,羅恩和阿林丹姆坐在另一邊的長條桌旁,椅子相互對着。
空調開得很大,會讓你感到明顯的涼意。
“蘇爾先生,你看!”他指了指會議室的屋角。
那是蘇爾電器新推出不久的空調,真正的空調。
自從和NEC確定冰箱技術合作後,順帶着還把空調折騰出來了。
都是壓縮機技術,吃透了,一通百通。
蘇爾電器本就在水空調領域造詣頗深,拿到壓縮機後,很快就搞定了設計,比冰箱可快的多。
“沒想到新德里這邊已經上市了。”羅恩眼睛一亮。
“效果非常好,我準備在辦公室也加裝幾臺。哦對了,學生們的教室,用的是水空調。”
阿林丹姆此刻無比爲當初的決定感到慶幸,他當初選擇蘇爾電器完全是出於成本考慮。
便宜嘛,口碑又不錯,沒道理去買進口貨。
蘇爾電器的水空調到現在都長興不衰,原因就在於很多機構在大批量的採購。
“今天來管理學院我很開心。”羅恩滿意的點頭。
“我們都在爲印度的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阿林丹姆彷彿得到了誇獎,腦袋頻頻擺動。
他開始滔滔不絕的介紹這座學院的歷史,只是當員工送來紙碟盛着的三明治和幾杯可樂時,他才稍微放慢了些語速。
他說自己原本要去美國念大學的,但是他的父親要求他在該學院學習研究生課程。
在阿林丹姆還沒畢業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學院裡講課了。
“我佔了個便宜,因爲我是校長的兒子。”阿林丹姆笑着說,接着強調,他已經完全有資格教他的同學了。
三年之後他取得了碩士學位,並開始辦諮詢公司。
諮詢公司的工作之一是爲其他公司僱人,在與客戶交流的同時,阿林丹姆也是在給學院的畢業生找工作。
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儘管阿林丹姆本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但這仍然是他成功後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
在早些年,阿林丹姆的能力與資歷還不足以支撐他的野心。
一開始他創建了雜誌社和研究部門,但是雜誌社很快就倒閉了,投資的電影也沒能開拍,本錢也賠完了。
“年初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培訓高級管理人員的領導人俱樂部正式成立,取名爲‘成爲偉大的領導者”,我的想法是如果他們來聽我的課,就會給我帶來生意。
結果他們來了,從照片上看他們根本想不到我有這麼年輕。不過後來證明這不是個問題,這個俱樂部轟動一時,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他音調上揚,有些驕做地擡起下巴,看着羅恩的眼睛說道,“這就是我建立自己品脾的過程。”
羅恩聽的有些古怪,似乎這位大亨的所有學歷,都是在自家的學校取得的,包括碩士學位。
不過他沒深究,只是讓阿林丹姆帶他參觀一下校園。
學校的教學樓分爲上下兩層,大部分教室是在地下一層,裡面的學生在喋喋不休地聊着天,有些學生穿着西裝,他們是準備去上“高管溝通”課的。
地上一層包括學校機房、小型圖書館和幾間教室。另外一邊設有圓形的會議室和開放式的辦公室,辦公室裡是普蘭曼公司的員工。
他們守着電腦和電話,大約都二三十歲,儘管他們看上去很忙,但沒有給人在跨國公司上班的感覺。
阿林丹姆和部門的負責人把辦公桌旁的這些人稱爲“管理人員”,經理是個有點兒禿頂的中年男子,他邊打電話邊從數據庫裡查找數據,問其他人對召開管理研討會是否感興趣。
普蘭曼公司90%的員工都畢業於阿林丹姆的學院,這個數據是確鑿的。
只要一畢業,他們都會盡快在這裡實現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
比如說羅西特,他個子比較矮,穿上西裝,如果不穿跟高一點兒的鞋,就會顯得更矮。
他是負責廣告宣傳的,是普蘭曼廣告代理機構的領導。
學院的院長是馬宗達,他留着時髦的山羊鬍,同時也是普蘭曼旗下雜誌的經濟學類刊物主編。
也有些員工是阿林丹姆的家族成員,也畢業於這座學院。
比如阿林丹姆的妻子拉吉塔,她身材矯小,開着一輛保時捷,結婚之前曾經是阿林丹姆的學生,現在是高管溝通課程的老師。
阿林丹姆的妹夫,留着披肩長髮。他敞着襯衣,手裡拿着本《雜食者的困境》。
他以前也是這所學院的學生,現在是普蘭曼旗下雜誌生活欄目的主編。
阿林丹姆會見各個部門的主任時,他們相互開着玩笑,聊着天。就這樣過了一個小時纔開始做手頭的工作,因爲他們以前都是同班同學。
羅恩總有一種錯覺,他們似乎是在有意炫耀大學裡的快樂時光,想讓他知道他們之間有多親密。
“我們就像是一羣黑手黨。”阿林丹姆說。
這座學院,這家公司,完全是個整體。
他們就像黑手黨一樣對外部事物充滿懷疑,他們又像是狂熱的教徒,對由阿林丹姆的個人經歷管理理念、公司特有的運營方式構成的神秘宗教堅信不疑。
但也可以換一種說法:他們是一個商業團體,堅定不移地信奉着老闆的一言一行。
媽的,絕了!
敢情學校的畢業生都自己內部消化了,要麼成爲學院的老師,要麼成爲所謂的“普蘭曼諮詢公司”的員工。
完美的內循環,沒有向社會輸出任何一個他們口中的“管理人才”。
原因是什麼呢?這就值得耐人尋味了。
不過可以肯定,阿林丹姆是個奇才。
他精力充沛,野心十足,精明幹練,同時也不乏弱點。
他是時代的佼佼者,他的個性與行爲方式迅速爲他積聚了印度各方面的力量。
這裡的所有事物都充滿活力,每個人都激情澎湃,團結一致。
“爲什麼這裡的學生,不去其他地方上班呢?”羅恩問。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先培養MBA人才,等到在普蘭曼歷練後,纔會向需要他們技術的印度機構推薦。”
“是嘛?”羅恩挑眉。
“當然,而且我們的就業安置服務正在提高,外國公司正在和我接洽。”阿林丹姆辯解道。
事實是有大批的學院畢業生,都留在了阿林丹姆自己的公司裡。
羅恩猜他們的薪水不高,不過阿林丹姆卻說自己給了畢業生足夠的待遇。
他把旗下員工的薪水分爲三個等級:第一級起薪2.5萬盧比,第二級起薪5萬盧比,第三級起薪7.5萬盧比。
剛上管理學院的學生屬於第一級,月薪2.5萬盧比,或者年薪30萬盧比,相當於已經畢業學生工資的三分之一,相當不錯。
羅恩聽了非常驚訝,現在那些知名大學的畢業生,薪資也就六千到一萬盧比左右。
結果阿林丹姆給自己學生的待遇,幾乎是外面的兩倍。
他們做的工作無非就是在辦公桌前打打電話,類似於電話服務中心的工作,用不到所謂的MBA課程。
“普蘭曼公司的利潤來自哪兒?”羅恩好奇的問道。
“呃,我們的業務主要來自,爲其他公司提供高端的人力資源服務。另外還會推銷管理學課程,幫助其他公司的員工進行深造。”阿林丹姆回答的磕磕絆絆。
羅恩神情變得微妙,果然他就知道。
聽對方的意思,普蘭曼公司提供的是人力資源服務。
但這話聽起來很滑稽,如果他們的業務真的盈利,或者說真的掌握這種渠道。
那爲什麼不把自家的學生推銷出去呢,反而全部塞進了普蘭曼公司?
阿林丹姆不可能不明白,這種自產自銷的方式,非常危險,除非他別無選擇。
說白了,就是管理學院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最後只能由他來兜底。
那麼問題來了?阿林丹姆憑什麼給學生髮幾萬盧比的薪資。
他的普蘭曼公司業務平平無奇,除了幾本雜誌有點存在感,其他看起來都沒什麼成效。
他的錢從哪兒來?羅恩想到了,學生的學費!
馬爾雅曾說來這裡上學的學生,每年學費高達40萬盧比,而古爾岡校區就有上千人!
學院光是每年籌集的學費就有四五億盧比,這確實是一筆了不得的鉅款。
來這裡的學生大多是全印度各地小老闆的子女,他們考不上真正的印度管理學院,也沒法出國留學,最後只能來山寨的學院混張文憑。
研究生!碩士!聽聽這名頭多響亮!
他們完全不知道這學院的真假,也不知道該如何分辨真僞。
阿林丹姆心安理得的收下一筆筆學費,然後再用這些錢作爲薪資,發給從這裡畢業的學生。
難怪外面查不到他名下生意的具體細節,因爲根本沒法公之於衆。
這座學院學生的未來成敗,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普蘭曼公司的發展,而普蘭曼公司又依賴於阿林丹姆。
至於今後阿林丹姆將會如何發展,這取決於是否還會有學生源源不斷地來。
如果商業學院爲公司創造更多收益並且僱用大多數畢業生,只要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願意出這麼大筆錢來上學,那麼這種模式就可以有效地發展下去。
這個機制熟悉嗎?
沒錯,就是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