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李正濤的《秦》橫空出世,以恢弘的戰爭場面和東方美學震撼影壇,掀起國產古裝大片的商業狂潮。
那一年,作爲華夏三大導演之一的李正濤,繼好萊塢導演陳安華之後,成爲第二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人導演,令整個電影界爲之震動。
那一年,業內已默認他即將登頂“華夏五代導演”之巔,更是華夏導演領軍人物,風頭一時無兩……
那一年……
……
李正濤的成功對華夏電影市場產生了巨大震撼,幾乎整個行業都在讚頌:李正濤將帶領華夏電影邁入大片時代。
這種讚譽讓同屬“華夏三大導演“的另外兩位導演倍感壓力。
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同行,突然宣稱要衝向國際、引領時代,任誰心裡都不會好受。
陳凱就是其中之一,他野心勃勃地拍攝了《極》,試圖證明自己在電影圈的江湖地位,結果影片遭遇慘敗,至今都沒能緩過勁來。
然而《極》的失利並未澆滅其他導演對“大片“的追求。
他們一方面私下嘲諷陳凱不會講故事,另一方面又紛紛投身大製作電影的拍攝。
這其中,樑小剛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他的野心極大,他不僅要重現《秦》的輝煌成就,更要開闢一條全新的創作道路,誓要打造一部能夠比肩甚至超越《秦》的鴻篇鉅製
李正濤追求華麗視覺效果的風格不同,樑小剛認爲真正能讓國內外觀衆都認可的電影,關鍵在於實現“文化融合”。
他始終認爲這種融合必然是以東方美學爲外殼,融入西方藝術片的故事內核,他堅信這種獨特的創作理念,既能帶給觀衆震撼的視覺體驗,又能引發對人性的深刻思考,從而實現海內外票房大爆,從而一戰成名……
正是在這樣的想法下,在經歷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後,他最終啓動了《王之盛宴》項目……
……
7月2日。
辦公室裡。
死一般的寂靜。
助理推門而入,遞上了一份票房數據,緊接着,便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喘。
樑小剛默默地坐在椅子上,接過那份報告,只看了一眼便閉上了眼睛。
這部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電影,預售票房高達3400萬人民幣,創下了華夏電影預售新紀錄。
然而首映日票房卻僅有2800萬,遠低於預期水準,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當他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他的眼圈略微帶着血絲。
他猛地抓起電話,手指顫抖着撥通了院線經理的號碼:“是不是周陽在排片上動手腳了?爲什麼首日票房這麼差!”
電話那頭傳來無奈的回答:“樑導,根據市場調查,真沒做手腳,排片率75%已經很高了……我們幾乎將全部的資源都壓在這部電影上了,今天上午的時候,這部電影的上座率數據驚人,但下午,部分影院上座率只有四成,而且還有不少退票的……”
“確定不是周陽?”
“樑導,周陽就算再傻,也知道這部電影對華夏電影行業代表着什麼,有相關部門的囑託,他不可能會這麼幹的……”
“……”
電話那頭的迴應,令樑小剛微微一顫,隨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緊接着,打開了電腦。
掛斷電話後,他死死盯着電腦屏幕……
熱搜榜上#王之盛宴難看#的話題正在瘋狂發酵!
一條條觀衆評論像刀子般扎進眼底……
【劇情支離破碎,東西方元素硬湊】、【大場面堆砌得像暴發戶裝修】、【看到一半就想退票】……
他喉嚨微顫,盯着助理:“立刻去查!這些負面評論到底是不是周陽在背後操縱的!這個人,最喜歡做這些!”
助理點點頭,隨後低着頭離開了辦公室。
辦公室裡瞬間陷入一片死寂,這種令人窒息的安靜讓樑小剛感到莫名不安。
他下意識地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
心裡頭那是一絲煩躁的感覺,竟開始越來越強烈了起來。
直到凌晨四點鐘左右,他的電話響了起來。
“樑導,根據我們的調查,周陽方面不存在打壓這部電影的可能性,也沒有任何打壓的動機”
“畢竟我們電影的出品方是【華盛兄弟】,而周陽前段時間剛剛入股了20%的股份,從商業利益角度來說,這部電影大火他也能分到一部分收益。況且他們旗下的影院在七月份已經把排片資源全部空出來了,如果電影撲街,對他也沒有任何好處!”
“除非,他瘋了……”
掛掉電話後,樑小剛頹然跌坐在椅子上,這通電話反而讓他陷入了更深的絕望。
既然排除了周陽從中作梗的可能性,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
這部電影本身出了問題……
他繼續盯着互聯網上的評論!
……………………………………
七月份初……對於整個華夏電影,甚至對於華夏相關部門而言,都是極爲慘痛的一個月。
被整個華夏電影圈寄予厚望的電影《王之盛宴》並沒有和無數的資本,無數電影人想象中的那樣,首映票房突破4000萬,隨後一路長虹,轟向華夏電影票房之巔,緊接着衝出國門,衝向海外……
首映票房僅2800萬人民幣,第二天,票房跌至2100萬,第三天票房跌下1400萬……
……
一幕幕近乎墜崖式的票房數據,令【華盛兄弟】上下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淵中……
這部電影,要虧本了!
當《王之盛宴》首周票房最終定格在1億人民幣,日票房已經破800萬的時候……
所有人終於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
這部耗資2.3億的“東方史詩”,徹底悲劇了!
電影試圖復刻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悲劇內核,卻將故事背景生硬嫁接至五代十國的宮廷。
章怡飾演的皇后在權謀與情慾間掙扎,葛輝的帝王咆哮着西方戲劇腔的臺詞,而華麗的宮殿佈景下,角色們披着唐制服飾跳起現代舞。
這種“中西合璧”的野心最終淪爲一場美學災難——影評人辛辣嘲諷:“像用華夏著名瓷器裝牛排,既糟蹋了青花,又冷落了牛肉。”
更致命的是電影對商業與藝術的撕裂。爲凸顯“思想深度”,樑小剛刪改了原劇本中所有直白的衝突戲份,導致權謀線支離破碎;
而爲討好市場,又強塞進香豔沐浴戲和慢鏡頭打鬥。
觀衆在豆瓣打出5.8分:“以爲要看大片升級版的《秦》,結果端上來一鍋《秦》混《哈姆雷特》的夾生飯。”
首周後,院線緊急將排片從75%砍至35%。【華盛兄弟】股價應聲暴跌,張忠雷在董事會上暴怒摔杯:“2.3億拍出個四不像!早知不如投給周總的《惡魔騎士》!”
而樑小剛面對媒體追問時,仍固執宣稱“觀衆需要時間理解先鋒美學”,卻被網友扒出電影中“原創”鏡頭大量“借鑑”日本著名導演澤明《亂世》的構圖……
這場潰敗像一面照妖鏡,暴露出華夏大片時代的虛火,當資本迷信“大導演+大投資=大票房”的公式時,卻忘了電影最樸素的真理:再貴的龍袍,也裹不住空洞的故事……
第二週過後,《王之盛宴》僅收穫3500萬人民幣票房,總票房勉強達到1.35億。
這部影片的慘敗徹底打亂了三大院線乃至整個華夏院線市場的佈局——原本院線方預留優質檔期期待《王之盛宴》創造佳績,再爲8月重頭戲《菊花臺》鋪路,以此奠定華夏電影工業化的基礎。
然而現實遠比預期殘酷,影片上座率已暴跌至25%,市場表現徹底崩盤……
而僅僅才過半個月!
院線方徹底坐不住了。
暑期檔過半,《王之盛宴》的慘敗讓整個市場陷入低迷,各大影院經理的電話被打爆,股東們盯着每日暴跌的票房報表,急得火燒眉毛。
“李導,《菊花臺》必須提前上!現在市場需要救場!”【華影國際】的副總親自飛到【天娛】獨立辦公室裡,近乎懇求地攔住李正濤。
“對啊李導,再拖下去暑期檔就廢了!”【天娛】的鄧百川也罕見下場施壓,甚至暗示可以追加千萬宣傳費。
然而,李正濤只是搖頭。
他盯着剪輯臺上的膠片,聲音平靜卻不容置疑:“八月上映,一天都不能提前。”
“可市場等不了啊!”
“市場需要的是好電影,不是急救藥。”李正濤推開會議室窗戶,指着樓下《王之盛宴》的巨幅海報——那上面“東方史詩”四個燙金大字正在烈日下剝落,“宣傳沒到位,觀衆沒準備好,倉促上映只會重蹈覆轍。”
他轉身盯着所有人,眼神銳利:“要麼等,要麼換檔,但我的電影,絕不將就。”
“但是暑期檔正是賺錢的黃金時期啊,這個時候.”
“我不同意提前上映!這部電影的檔期已經和投資方達成共識,我有最終決定權。如果強行提前上映,我將拒絕參與所有宣傳活動!”
“……”
………………………………
因李正濤的拒絕,院線方沒有任何辦法。
7月15日,院線方緊急調整排片策略,將《王之盛宴》的場次大幅縮減,轉而推出《夏日戀歌》《江湖夜雨》等五部國產電影填補檔期空白。然而這些倉促上馬的影片要麼是積壓多年的文藝片,要麼是低成本喜劇,宣傳幾乎爲零。
首日上座率不足三成,《夏日戀歌》導演在路演現場面沒多少人的影廳當場悵然若失。
短短一週內,五部新片總票房不足2000萬,最慘的《北漂往事》單日票房僅17萬元。
影院經理們看着冷清的暑期檔,終於意識到這個七月,華夏電影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
海外電影倒是不少,但問題是,現在是【國產電影保護月】,雖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明文規定,但你若是敢上映海外電影,這不是打相關部門的臉嗎?
而就在這個時候……
急得團團轉的院線方,聽到了【炫世娛樂】傳出來的消息。
一部名爲《功夫籃球》,由周陽提過一嘴創意的青春電影,似乎剛剛剪輯完……
這一刻,他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第一時間撥通了周陽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