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氣象

當張亭光帶領騎軍班師回朝,趙孝錫親率大宋文武百官,出城五里迎接。這待遇,對於軍伍一生的張亭光而言,也是他畢生值得自豪的榮譽。

想着當年差點被問罪下獄的往事,看着如今貴爲皇帝的趙孝錫。這位統兵多年的騎兵統領,也忍不住熱淚盈眶。若沒這位皇帝,那有今日的他呢?

在山呼的萬歲聲中,趙孝錫命人宣讀了旨意,張亭光因開拓彊土有功,並正式賜封爲定邊侯。這意味着,他是自喬峰之後,第二個皇帝親封的侯爺。

有了這個爵位,張亭光便能在京城開府。只要他能一直享受君恩,那麼他的家族,也將跟楊家一樣,成爲大宋一個新的武勳世家,這也算一步登天。

跪領謝恩的張亭光,將大遼玉璽還有契丹戰旗,一併交到趙孝錫手上之時。圍觀的百姓,也顯得跟過年節一樣興奮。畢竟,這是大宋建國以來,第一次真正的大勝啊!

將玉璽跟戰旗,交給身邊的太監保管,趙孝錫便道:“亭光,朕先前交待的事情,你可準備好了?如果準備好了,便讓那些爲國盡忠的將士,首先入城吧!”

‘末將領旨!’

說着話,張亭光很快將,走到隊伍中間的一羣,需要士兵攙扶的傷殘士兵。當着圍觀人羣的面,讓他們享受得見對顏,享受第一個入城的隆重待遇。

望着這些激動的淚流滿面的傷殘士兵。趙孝錫顯得異常認真的道:“衆將士,對於你們的付出,朕跟大宋的百姓都會記着。此次首入城。也是你們應得的榮譽。

朕早年便說過,不能讓我們的爲國貢獻將士流血又流淚。朕在此鄭重承諾,只要你們活着一天,朕便會交待專人,膳養你們一天。那怕你們迴歸故里,相應的撫卹一樣不少。”

儘管早就知道,他們此次負傷。不用跟以前的傷殘老兵那樣,最終落的無人管理的下場。可眼下聽到趙孝錫親口承諾這些。傷兵們自然感激涕零。

隨着趙孝錫做出的承諾,同樣令百姓也看到,這位新皇上任之後。對於武事的提倡,似乎比歷朝都要高調許多。這重文抑武的傳統。到趙孝錫手裡似乎被打破。

誰都清楚,隨着今天趙孝錫的話傳出去,大宋的將士未來作戰,必將勇往直前。好男不當兵的話,或許應該被掃進歷史的塵埃中。

如今改變軍制的宋軍,儘管人數精減了不少。可相應的待遇,跟相應的訓練都提升了許多。一些貧寒百姓家的子弟,想出人頭地,從軍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伴隨着趙孝錫親自走路。帶着這些傷殘榮歸的將士進城,那山呼的萬歲之聲便沒斷過。最近這段時間,大宋也因爲大勝遼國的事情。可謂陷入一片歡騰的氣氛之中。

就算有所準備的西夏跟吐蕃,面對這場大宋舉國歡騰的大勝,也覺得非常意外跟震驚。相比西夏顯得長鬆一口氣,覺得他們最終站對了隊伍。

吐蕃方面,則真心覺得雪上加霜。面對大理跟大宋邊軍,越發高漲的士氣。他們的士氣則越發的低迷。很多人都覺得,中原又出現一個諸番敬服的大唐王朝了。

吞併了大遼的大宋。如今實力無疑最爲強大。如果他們再有軍事動作,目標在吐蕃國君臣看來,除了他們根本沒有第二個。西夏同樣心有忐忑,不知趙孝錫會如何對待他們。

西夏能建國,更多也是佔據了水美莫肥的河西平原。對於這塊寶地,只怕大宋也不可能拱手讓人。如果大宋來襲,他們又應該做何選擇呢?

總之,在趙孝錫大宴羣臣跟有功將領,犒賞衆軍將士的時候。這些番邦諸國的皇帝,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迫。就連勉強保留下來的高麗,同樣覺得膽戰心驚。

原本還覺得,欠的銀子能拖便拖。現在看起來,想讓大宋找不到吞併他們的藉口,這筆賠償銀還是儘早償還。可怎麼儘早償還呢?

爲了保證國統,高麗的皇帝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提高稅賦。實在不行,就是找一些國內的肥羊,做出抄家滅族的事情,儘快籌備這筆銀子還債。

卻不知道,這種事情正是趙孝錫希望看到的。假以時日,這個高麗王朝,不用大宋派兵都會自動滅亡。等高麗王朝覆滅,大宋再順勢平亂將其吞下。

在很多人覺得,士氣正旺的大宋,應該會再次興兵。攻打前番拉攏大遼,意圖抗拒大宋的吐蕃時。趙孝錫卻下旨,撤回佈置在吐蕃邊境的部隊。

這樣的舉動,別說大宋的百姓看不明白,那怕吐蕃的百姓同樣看不明白。可趙孝錫根本沒想過,需要他們想明白,撤軍更多也是出於國內建設考慮。

此次徵遼之戰勝利,大宋自然民心凝聚,軍心民心都高漲。可趙孝錫清楚,好戰必亡的道理。眼下朝廷更多的,還是要整頓民生,恢復戰區的破爛不堪的局面。

管理這麼大一個國家,跟管理瓊州還有琉球不同。存在於大宋的南北貧富差距,讓趙孝錫同樣清楚,北方之所以貧窮,更多也是飽受戰亂與威脅。

那怕大宋立都北方,除了皇城周邊諸城,百姓的日子好過一些。其它邊境地區的百姓,生活過的可謂苦不堪言。不治理一下,何談明君二字呢?

大遼滅了,那位未來金朝的開國皇帝被砍了。壓抑在趙孝錫心頭,那擔心的亡國之禍,也算告一段落。現在他要做的,便是帶領大宋走向富興強盛。

大批邊軍轉變成屯邊軍,參與訓練的同時,也開始建設邊彊。針對這些邊軍將士駐守邊關,趙孝錫同樣給予大力的資金扶持,遷居關內百姓赴邊開墾。

與此同時,趙孝錫的民族融合政策,也開始在大宋管轄下的彊域中展開。在琉球跟瓊州推廣的漢語拼音,隨着一批批書生,開始陸續開赴邊境教書育人。

爲了讓這些年青書生,甘願遠赴邊陲傳授大宋文化,趙孝錫特意制定。類似後世,支邊教學的獎勵措施。這種獎勵,將體現在他們將來考取功名時。

如果同樣中到進士榜,參加過支邊育人的書生,將優先安排官職上任。這便意味着,將來想在朝廷開科取仕中佔的先機,參加這種至少兩年一次的支邊很有必要。

除此之外,趙孝錫漸漸減少獨尊儒家的觀念,在皇城另開一家工學院。原來的天子書院,趙孝錫反倒不怎麼看重,更多器重這個新開的工學院。

在趙孝錫看來,大宋會八股文的書生太多。而能工巧匠,懂得發明創造的人太少。這種觀念必須轉變過來,讓大宋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創造帶給生活的改變。

面對不斷進言的文官御史,趙孝錫根本不與他們爭議。將他們帶到,遷移到皇城郊區的火器工坊裡。讓這些文官御史,看一看什麼叫科技的力量。

望着這些震天般炮聲,還有水力機車的力量,這些之乎者也的文臣書生。也第一次覺得,他們除了明禮識體之外,學的東西里根本沒有這些。

當儒家文化遇上先進科技,他們也知道,這位皇帝以這種方式告訴他們。從今往後,大宋將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死讀書,讀死書的文弱書生,便是不那麼吃香了。

對於一些讀不起書的寒門子弟而言,進入各府城開設的工學部學習,同樣是個改變人生的機會。最不濟,他們從工學部畢業,也能拿到一份不比當官差的薪水。

那怕普通的百姓,也開始發現他們身邊,不斷改變的一些東西。那些府城的官道,現在全部鋪上堅硬的水泥路,開始有專門的大馬車接送行客來往各地。

城裡店鋪中的東西,也一樣比一樣新鮮,很多都是他們從未看到過的。而大量製作出來的棉布,讓百姓覺得給家人置辦一身衣服,似乎沒以前那樣貴。

只要願意幹活的百姓,前往府城都能找到工作。不管工錢多少,幹上一段時間,都能給家裡帶回些糧食跟銀子補貼家用。這種日子開始變好,百姓都是親身有體會的。

真正變化迅速的,則是大宋的沿海各城。隨着一座座碼頭,還有碼頭旁邊的港口城市建立。以前靠海吃飯的漁民,發現他們爛大街的漁貨,也比以前值錢了。

每天到港口收貨的商人,通過海運冰凍的方式,將這些食材不斷送到內陸之地。商人賺到錢的同時,內陸的百姓也嚐到海鮮的味道,漁民自然受利不少。

除了投入重金,改善大宋各府城官道路況。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趙孝錫自然清楚。這種水泥工藝已經成熟,只要多開幾個水泥廠,便能供應全國各地修路所需。

至於修路所需要的石料人工,由各府城召集青壯修建,朝廷補貼一部分銀子。這路自然很快便修通,官府落了好處的同時,各地的百姓同樣得了好處。

面對這種各城大修路的局面,先前大臣們還覺得,這有點勞民傷財。可隨着路修通,他們才真正發現,路通便商通,各城的商稅也比以前增加了幾倍。

望着這種有點意想不到的局面,大臣們也開始學聰明。只要趙孝錫力主推行的政策,不再向以前那樣阻撓。因爲下場,大多都是過段時間被打臉!(未完待續)r752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被坑了!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二百五十六章 武林大會 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趙蔦遇襲中箭第二百零二章 丐幫危局第八十九章 用炮彈勸降第三十三章 避世的結果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匪夜襲 下第十二章 小魔王的手段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誰是誰的戰利品第二百九十八章 暗潮涌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銀要人頭!第五十章 給皇帝的回禮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三百一十章 沒證據的懷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禪位第二百四十四章 少寺山下葉二孃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九十一章 應戰總動員第四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金懸賞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繼位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七十四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後宮中的相見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癡情師姐妹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禪位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一百五十章 打錯算盤的完顏第一百章 槍盾如林決生死第三十九章 誰在算計誰第八十七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四十五章 上少林見神僧第三十一章 考查新移民基地近期更新說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一章 共同期盼的天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九十章 言語如機鋒第三十三章 避世的結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深夜‘迷路人’第三十二章 先唐遺民村落第六章 裝傻充愣謀封地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皇位不擇手段第十三章 御花園中吃狗肉第三十章 皇帝的反省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六十七章 秘密抵達的援軍第二百六十章 武林大會 八第六十二章 搭救不留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第九章 去河裡洗嘴巴第八十章 蘇軾赴任瓊州第一百三十章 勢均力敵第一百八十章 人生悲喜劇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騎軍再現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三十九章 誰在算計誰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前排兵佈陣第二百三十六章 慕容家的**煩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銀要人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家將使命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討海島三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敵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客萬劫谷第二百三十章 夢想與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一百九十八章 有**終成眷屬第二十九章 凶神惡煞嶽老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緊急集結號第二百零四章 抓個現形第三百二十章 誰是幕後真兇第十六章 海盜團的新任務第一章 化裝入王府第一百零六章 雙喜臨門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被坑了!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二百五十六章 武林大會 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趙蔦遇襲中箭第二百零二章 丐幫危局第八十九章 用炮彈勸降第三十三章 避世的結果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匪夜襲 下第十二章 小魔王的手段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誰是誰的戰利品第二百九十八章 暗潮涌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銀要人頭!第五十章 給皇帝的回禮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三百一十章 沒證據的懷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禪位第二百四十四章 少寺山下葉二孃第六十一章 遊船燕子塢第九十一章 應戰總動員第四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金懸賞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繼位第五十二章 改變,教育先行!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七十四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後宮中的相見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坡攻防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癡情師姐妹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禪位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才多藝第一百五十章 打錯算盤的完顏第一百章 槍盾如林決生死第三十九章 誰在算計誰第八十七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第五十三章 換衣後的驚豔第二百四十五章 上少林見神僧第三十一章 考查新移民基地近期更新說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一章 共同期盼的天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三十八章 王妃回城第九十章 言語如機鋒第三十三章 避世的結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深夜‘迷路人’第三十二章 先唐遺民村落第六章 裝傻充愣謀封地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皇位不擇手段第十三章 御花園中吃狗肉第三十章 皇帝的反省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六十七章 秘密抵達的援軍第二百六十章 武林大會 八第六十二章 搭救不留名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三十五章 皇祖母病危第九章 去河裡洗嘴巴第八十章 蘇軾赴任瓊州第一百三十章 勢均力敵第一百八十章 人生悲喜劇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騎軍再現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三十九章 誰在算計誰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選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前排兵佈陣第二百三十六章 慕容家的**煩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要金銀要人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家將使命第十四章 兄弟情祖孫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滅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討海島三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敵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客萬劫谷第二百三十章 夢想與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第四章 你不敢殺我!第一百九十八章 有**終成眷屬第二十九章 凶神惡煞嶽老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緊急集結號第二百零四章 抓個現形第三百二十章 誰是幕後真兇第十六章 海盜團的新任務第一章 化裝入王府第一百零六章 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