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

這場持續了五天才宣告結束的比武競技,被後來研究宋朝歷史的專家公認爲,趙孝錫這位武帝在宋朝的崛起,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正式打下了後世宋朝王圖霸業的基礎。讓原本重文輕武的宋朝,在這一刻開始有了文武並行思想的萌芽。

但在此刻卻只是幾家歡喜幾家仇,無數最終取得了勝利的武勳子弟們,終於有機會重振家族武威,替君主開彊拓土。卻並不知道,這只不過是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真正艱難的考驗還在後面,能否堅持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

不過對於趙孝錫而言,此次的武官選撥最重要的,並非選拔出來的這一百名武官。他的真正用意,是讓本朝的王公貴族跟百官,清楚知道他們一直認爲強大的武備,鬆懈到何種地步。未來靠這些武勳後代,能否抵擋住軍力越來越強的外族。

只有讓他們瞭解到事實的殘酷,這些整天之乎者也的傢伙們,纔會明白過於壓制武人的後果,將是未來軍隊出現無將可用的地步。

同時還有一個用意,就是通過此次考覈,展現他的武力跟統帥力。爲最後哲宗皇帝趙煦,任命他爲成都道節度使,打下一個人脈基礎。讓他們知道,家族這些後輩子弟未來能不能發展,成爲家族又一個振興的希望,一切都要看趙孝錫這位新軍統帥給不給機會。

這一石几鳥的計劃,讓趙煦得於順利的在武將跟百官面前,真正意義上享受了一把皇帝的待遇跟崇拜後,也讓他看到了未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至於趙孝錫也同樣收穫了不少好處,最大的收穫無疑就是這個節度成都府路軍政要務的職務。

得到正式的賜封跟官職,意味着趙孝錫待在京城的時間也不多。而最終趙孝錫選擇離開的時間,則是替這位最近忙着準備婚事的大哥,辦完這場終生大事離開。

也許是知道,這位郡王就算離開了京城,他在未來宋朝的朝堂之上也必然有其一席之地。很多文武百官跟王公貴族,也知道除了那一百名聖上親授的武官外。競技之後,趙孝錫又給不少五場考覈,進前一百名最終落選的武人子弟遞上了從九品的武官帽子。

雖然這頂帽子很多人生下來,得到的武職就比這個高,但面對這種有機會成爲未來宋朝功臣武將的希望。那些淘汰下來的武人,沒有一個拒絕這種邀請的。而實在不甘心失去這種機會的百官們,自然希望走走後門,讓趙孝錫也給他們家族子弟一個機會。

面對這些都心思各異,卻都望子成龍的大臣上門,不想給這些百官留下太不好印象的趙孝錫。也表示接受他們家族的子弟參加新軍,倒也不是問題。只是他不需要半途而廢的人,也不喜歡吃不了苦,將來會鬧着吵回家的公子哥。

要想跟着他去成都府軍營,趙孝錫可以給他們的子孫一個機會,但選擇加入就不得反悔。未來他們的子孫,除非家中發生什麼大事,不然一律在未成軍前回家。這也意味着,將他們送到趙孝錫這裡,不成材絕不返朝。

聽到趙孝錫很明確的表示,這支新軍是爲將來收復燕雲十六州所準備的先鋒軍,訓練將會異常的艱苦。如果沒做好吃苦的準備,他還是建議這些上門的官員,把這種決定未來命運的機會,交給他們的子孫自己選擇。一旦選擇做出,那就不會有後悔的機會。

就此一些捨不得將子孫送到這種,很有可能丟命甚至於幾個看不到的趙孝錫新軍中,那自然不會再有第二次上門。而一些清楚這是家族振興希望的官員,則很痛快的表示。只要趙孝錫接收他們的子孫進入新軍,那他們的生死都託付給趙孝錫。

有了這些官員當着他們子孫的面,明確告訴他們進入新軍之後,必須服從趙孝錫的指揮。得不到趙孝錫認可讓他們回家,那他們也別想踏進家門一步。這意味着,一些懶漢型的百官子孫,徹底的被家族掃地出門。

不成才不歸!

這就是趙孝錫給予這些理智的官員做出的承諾,而這些官員同樣清楚。如果不狠下心來,這些從小養尊處優的子孫,未來也將成爲廢話。甚至等到他們不在位或不在人世時,這些只知道**作樂的子孫後代,將徹底敗盡他們這一代人創下的基業。

只要能答應趙孝錫條件的官員子孫,年滿十六歲且不超過三十歲,趙孝錫也是來者不拒。反正成立新軍他也要招兵買馬,這些出身官宦之家的年青人。雖然很多都不成氣候,但在識文斷字上面,至少比現在普通軍隊裡的兵卒強上不少。

至於不少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到了軍營他們就會明白,什麼都魔鬼訓練。等到在軍營摸爬滾打幾年,再無能的世家子弟,都應該能成爲一位合格的兵源。更何況,等到他們意識到,訓練是爲了將來上戰場保命,他們會更明白強者的意義對於他們有多重要。

就在這種迎來送往之中,趙孝錫離京的追隨者,也接受五百人的規模。這些即將跟着趙孝錫,離開這個熱鬧繁華京城的官宦子弟們,也開始爲離別做着一切準備。

等到徐王府世子成婚,騎着一匹高頭大馬,帶領着轎伕來到劉府門前。將那位也急不可待,想要嫁爲人婦的劉家長孫女劉棋接上花轎,這場令京城老百姓也爲之一談的喜慶事也正式上演。

婚禮當天,很少出宮的太皇太后,以奶奶的身份親自送了這位世子妃一對手鐲。這種恩寵,對於如今每天走路都笑容滿面的徐王趙顥而言。他心裡很清楚,無論是這位母親,還是那位侄子對他的恩寵,都是緣於他這位今天又變成孩子般的次子。

相比以往京城百官教訓子孫後代,老拿趙孝錫這個在百官心目中爛大街的小王爺做反而教材。這次封王跟封將,則成爲所有百官教導子孫,一定要向趙孝錫學習。尤其那些令百官跟王公貴族們頭疼的子孫後代,趙孝錫更是成爲他們教訓的子孫時,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代表。

君不見,現在皇城大街不少老百姓都在傳,‘生子當如雲郡王’的俗話嘛!

有了百官對次子未來前途的看好,加上兩宮的恩寵,徐顥突然覺得。當個閒散王爺似乎也沒什麼不好,只要兒孫爭氣,他這位王爺同樣能成爲真正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人物。那當不當皇帝,確實沒多大的遺憾了。

此次婚禮結束之後第三天,趙孝錫身着銀色鎧甲,跨坐同樣披甲的白馬,手持一杆皇帝趙煦特意令工匠打造的銀槍。一身英姿颯爽的模樣,跟替他送行的兩宮,以及父母跪別。跟他一道離開的,還有將隨他而遠赴成都府路的近五百名,同樣官兵打扮的官宦子弟。

因爲趙孝錫有要求,此去成都府路途遙遠,那些七七八八的零散的東西全部不要帶。每人配上一匹馬跟一些乾糧,帶着他們熟練使用武器離開。當然,要是他們覺得不放心,帶點錢財離開,趙孝錫也不會多說什麼。

不過在趙孝錫看來,等到了成都府的新軍營,他們應該會知道。錢到了那裡,恐怕真的沒多大作用。但他了解兒行千里母擔憂,不管是自己爭取到這個追隨的機會,還是被長輩逼迫着追隨的官宦子弟。離開時總會讓人覺得傷心!

等到趙孝錫有些大膽般,跟當今聖上提出抱一下離開的要求時,這位明白這是兄弟之間最親近信任動作的當今聖上。也沒理會衆人的驚訝,跟這位回來之後,讓他漸漸開始找到做皇帝感覺的堂兄擁抱了一下。

做完這一切,趙孝錫望着淚如雨下的母親跟小妹,交待這位成婚不久的大哥。替他好好孝敬父母之後,趙孝錫也顯得有些離愁般,吩咐此行跟隨他上任的武人跟官宦子弟上馬。

隨着由趙孝錫從王府帶出的幾位充當親兵的護衛,打起龍旗跟郡王旗開路之後,這行隊伍也開始漸漸離開這座繁華的汴梁城。下次他們在回來時,將是他們真正馬踏山河征討四方之時。只不過,當他們回來時再看這座皇城,也許又會是另外一個感受。

相比趙孝錫前世從汴梁到成都,坐飛機就兩小時左右,坐火車也就一天左右。但在如今這個年代,單憑一雙腿行路,沒三五個月怕是都做不到。就算他們一行人都是騎馬代步,每天能行進的路程也就百里左右。

這意味着要抵達千里之外的成都府,單單路上就要行走近月的時間。爲此,清楚這些追隨者,都將是未來新軍中的骨幹力量。趙孝錫在每天的行進跟紮營時,都會對他們進行一些軍事行軍教育,讓他們儘快適應身爲軍人的生活方式。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四十六章 新城落成與洞房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一百零三章 管好自己的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九十一章 離別前的探視第一百四十八章 千里鏡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師暗流涌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廷顏面何在第七十三章 孫不教,爺之過!第一百零六章 找死的舉動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百六十章 決死突圍第四十六章 良苦用心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返大理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騎VS重騎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下百姓是一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聽話的後果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六十五章 安心做小女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傳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二章 家門前動武第七章 完美非好事第一百六十章 決死突圍第二百一十二章 知足常樂的虛竹第五十七章 王子配公主第二百八十章 巴天石的謀劃第一百零七章 無懼流言蜚語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匪夜襲 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第二百八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匪夜襲 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有心機的談判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三百二十章 誰是幕後真兇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來之不易第九十八章 籌備反攻第三百零三章 徵選駙馬的用意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前排兵佈陣第三十章 皇帝的反省第一百七十四章 冒充神棍第二十五章 要錢還是要命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章 小王爺回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清理門戶第一百章 槍盾如林決生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消失的千人隊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一百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二十一章 路遇跟蹤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姐妹起爭執第二十一章 衆女終至第二百三十章 夢想與目標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二十六章 大理無量行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二百零七章 天級武衛之威第三百零二章 後宮中的相見第三百三十六章 鳩摩智跑了!第八十章 蘇軾赴任瓊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慕容復獻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征的意義第四十八章 對未來的思考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四十六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三十章 夢想與目標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丐幫的謀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尋‘夫’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異的攻城戰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九十八章 籌備反攻第六十七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第二十九章 凶神惡煞嶽老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繼位第六十五章 僱賊殺王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二百八十章 巴天石的謀劃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異的攻城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千人將與五行營第二十七章 與民同樂慶除夕
第四十六章 新城落成與洞房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問玄慈第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一百零三章 管好自己的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解生死符的條件第九十一章 離別前的探視第一百四十八章 千里鏡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師暗流涌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廷顏面何在第七十三章 孫不教,爺之過!第一百零六章 找死的舉動第四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百六十章 決死突圍第四十六章 良苦用心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返大理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騎VS重騎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下百姓是一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聽話的後果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則滅族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六十五章 安心做小女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馬匪夜襲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傳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二章 家門前動武第七章 完美非好事第一百六十章 決死突圍第二百一十二章 知足常樂的虛竹第五十七章 王子配公主第二百八十章 巴天石的謀劃第一百零七章 無懼流言蜚語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匪夜襲 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第二百八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匪夜襲 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有心機的談判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三百二十章 誰是幕後真兇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來之不易第九十八章 籌備反攻第三百零三章 徵選駙馬的用意第一百零七章 以一敵二激戰 第五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前排兵佈陣第三十章 皇帝的反省第一百七十四章 冒充神棍第二十五章 要錢還是要命第二十四章 軍營的不速之客第一章 小王爺回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清理門戶第一百章 槍盾如林決生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消失的千人隊第一百八十三章 管教小姨子第一百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二十一章 路遇跟蹤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姐妹起爭執第二十一章 衆女終至第二百三十章 夢想與目標第二十章 打造工業模型第二十六章 大理無量行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十章 組建六部一府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三百零八章 混亂的殺機第二百零七章 天級武衛之威第三百零二章 後宮中的相見第三百三十六章 鳩摩智跑了!第八十章 蘇軾赴任瓊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慕容復獻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征的意義第四十八章 對未來的思考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四十六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三十章 夢想與目標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理新蕭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丐幫的謀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千里尋‘夫’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異的攻城戰第二十三章 代天巡狩邊關第九十八章 籌備反攻第六十七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第二十一章 雁門關外的伏殺第一百四十章 夜襲之奪橋第二十九章 凶神惡煞嶽老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繼位第六十五章 僱賊殺王第五十五章 視察火器工坊第二百八十章 巴天石的謀劃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異的攻城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千人將與五行營第二十七章 與民同樂慶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