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朝堂爭鋒

自從徐王府的次子趙孝錫回到京城,很多街頭百姓都發現,京城的治安似乎好了不少。那些平日遊手好閒的王公子弟,最近都很少出門。就算出來閒逛,也不敢跟以前那些橫行霸道。就連京兆府尹,這段時間都覺得這官好當了不少。

隨着前次由趙孝錫充當兩宮的調解人,讓這對原本對立的祖孫情勢緩和,在接下來上朝時。一些細心的大臣就發現,那位垂簾聽政強勢的太皇太后。竟開始有意將一些簡單的政事,全權交給這位少年皇帝處理,似乎有準備歸還政權的趨勢。

以至那些離高太后近的官員,也不敢再向以前那樣,太過反駁這位少年皇帝做出來的決定。被高太后提拔官員壓制的改革派,似乎也意識到春天離他們不遠,內心欣喜之餘也不敢太過放肆,在這位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還在世,就推翻她制定的國策方針。

在這種有些詭異卻充滿波瀾的政局之下,以往守舊跟改革派針鋒相對的場面,反倒奇蹟般的很少看見。讓兩宮覺得這是國家振興預兆的同時,兩宮都清楚是誰在背後造就這一切。而這位功臣,如今正老實待在家裡淋浴吃齋,等待去祖廟行冠禮。

相比往年皇族子弟行冠禮,一般都由宗室幾位閒散王爺主持,此次趙孝錫的冠禮卻得到了兩宮親臨。甚至令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身爲當今皇帝的趙煦,更是親自給趙孝錫授冠,並當即冊封趙孝錫爲巴蜀郡王。

這個郡王封號,某種程度只比其父親徐王略低,卻也是其餘幾位冠禮的皇族子弟所沒享受到的恩典。一時間,再也不會有人懷疑,當今聖上對這位堂兄,比對他那些還年幼弟妹都親的傳言。

至於原本應該在授禮冊封爵位時,一併宣佈對其的官職任命,那怕是衆多外放王孫都享受的閒職。這位真正可稱爲王爺的趙孝錫,卻沒得到任何官職任命。

就在很多文武官員覺得這種情況有些詭異時,初次跟着父親上朝的趙孝錫,終於開始在朝廷中初露鋒芒。而在趙孝錫參加的這次朝會當中,趙孝錫提出整頓武備的奏摺,當場得到兩宮的認可,並宣佈由他親自主持。對現有王公子弟,還有那些武勳子弟的武技考覈。

武技考覈的本朝官勳子弟,勝出者都將得到當今聖上親授軍職,享有真正的實職兵權。這種令文官集團有些震驚跟擔心的提議,自然得到了他們的強烈抗議。說此舉有注漲武人之風,也不符合本朝文官主理軍政的慣例。

可這個提議,卻得到了上朝議政很少有資格插嘴,在場所有武官的一致同意。就連近期很少開口做訓示的高太后,在看到文官集團反對聲音太大時,也明確開口發話說此次比武選拔武勳子弟,也是考慮到邊境戰事頻發,本朝武將都年紀偏大。

一旦發生大的戰事,會讓外族有機可趁的風險。所以趁機提前培養一些武勳世家忠於朝廷的年青武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等到這些年青武將成長起來,他們將接替長輩手中的刀槍,繼續替大宋朝開彊拓土震懾四方。

連這位文官們視若靠山的太皇太后都開口,同意這種類似武科舉的事情,其它文官又能再說什麼呢?何況,真惹惱這些家世顯赫的武人,他們以後也別想有好日子過。說到底,他們怕武人奪權的同時,何嘗不知道武力也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所在呢?

就在文官們知道這件事情不可挽回時,身任臣相之職的範純仁,開始將矛頭對向趙孝錫這位欽命主考官。因爲在他心中,這件事情幕後推手,肯定是這位皇族另類要求的。所以他直言趙孝錫的資歷甚淺,不足以擔當主考之職。

面對這位‘布衣宰相’將矛頭對準自己,趙孝錫自然不會有絲毫客氣的反駁道:“範相,我趙雲應該沒得罪過你吧?爲何你偏要將矛頭指向我,是覺得我趙雲好欺負?還是覺得聖上跟太皇太后識人不明,將這種替朝廷選拔忠良的大事,交到我手裡太過兒戲?

就憑範相一句資歷不足,就剝奪了小王的權利,是不是有些太過份了?記住,我已經是宋朝巴蜀郡王,聖上親點的郡王,按祖制在戰時也可擔任從一品武官之職。我資歷不足,那範相倒說說,在場誰的資歷夠?

是範相,還是你們這些,整天就知道祖制不可違。卻從來不知沙場何其兇險,一味歌頌天下太平,卻不知此刻我大宋朝邊境。每年有多少百姓,被那些外族之人奴役,成爲對方碗中食湯中肉。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太平盛世,所謂的忠君報國。

自古有言‘文官治國,武官護國’,如果真如範相所言。現在大宋朝用不着,再選拔新武官護國。那麼請問範相,難道你打算靠你們的之乎者也,跑去跟遼國那些蠻人說,讓他們將我大宋燕雲十六州還回來。只要你們誰有這個本事,那讓小王替你們做牛做馬都行,你們有這本事嗎?”

堂堂一國宰相,被趙孝錫諷刺的幾乎暈厥,原本只是不甘心讓趙孝錫這麼容易得到這個職務。卻從來沒想到,趙孝錫的言語如刀,將他的話放到如此危言聳聽的地步。

不過,聽到趙孝錫提及燕雲十六州,在場的文官武將都忍不住眼神一暗,清楚這是所有大宋君臣心中的痛!

不忍看到這位也算盡忠報國的老臣相,被自家兒子頂撞的下不了臺,徐王趙顥心中暗爽這位,平時仗着有母親撐腰,連他這位皇叔都不放在眼裡。臉上卻陰着臉道:“雲兒,不得放肆,趕緊給範臣相賠禮道歉。”

結果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位新晉的巴蜀郡王卻很平靜的道:“徐王,現在是上朝議政,你我都是同殿而站的臣子,還請徐王以後稱呼巴蜀郡王。下去之後,我給徐王磕頭謝罪都可,但在這種場合下,必須公事公辦。

如果範相覺得小王剛纔話音中不敬,那小王下朝可上門負荊請罪。可現在既然是朝堂議政,那就應該把道理說清楚。如果因爲職務高,就不讓職務低的官員說話。那以後直接讓兩位宰相上朝好了,要我們這些文武官員上朝做什麼呢?

今天是小王第一次上朝,也許我的行爲你們很多人看不慣,那小王在這先向大家賠個不是,也請聖上跟太皇太后原諒。身爲朝廷郡王,食君俸祿就須替君分憂。不然,國家花錢就養着一個浪費稅賦的廢物嗎?

據小王所知,朝廷目前看似兵多強廣,但真正可戰之兵有多少。在場只要稍懂兵事的大人都清楚,我只想說一個事情。如果大家聽完這個事情,還覺得朝廷加強軍備是誤國之舉,那就當小王先前的話白說了。

如今在我國與遼國、吐蕃、西夏接壤的邊境地區,每年冰雪消融時,三國的遊騎兵就會肆虐我國境內,搶奪我百姓財物生畜,掠奪邊境地區的人口。到了進入冬季之前,爲了儲備過冬所需的物資跟糧草,三國的遊騎兵會再次南下,再次進入我國境內肆虐。

他們統稱這爲打草谷,那小王請問諸位大人,你們都是擔任參政議政的文臣武將。誰告訴我,他們嘴中的所謂的‘草谷’是什麼?而我們目前邊境的守軍,面對那些來去如風的遊騎兵,真正敢出城作戰的有多少?這就是諸位大人所謂,大宋朝兵強馬壯?

小王沒讀什麼聖子書,卻也聽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那小王再次請教諸位食君祿的大人,這水指的又是什麼?”

你們不是喜歡開口‘聖子言、老子說’,那哥們就以子之予攻子之盾,看你們這幫天天站在這裡就知道耍嘴皮子的文官,如果反駁這些道理。敢在小爺面前炸刺,不把你們堵出內傷來,白瞎這回穿越跟這個王孫的身份了。

說完這番話向金鑾殿上那位悄悄伸大拇指的堂弟行禮歸隊的趙孝錫,其實也知道,要管理一個國家少不了文官的幫忙。可爲了所謂的文人治國,不顧國家利益一味打壓武人發展。這是會導致亡國滅種的後果,趙孝錫不發次飆,不白瞎混世魔王的外號了。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反駁這些話時,身爲一國之君的趙煦開口道:“對於朕先前的決定,範相跟諸位大臣有異議,朕可以理解。但朕不是昏君,朕雖年幼卻也知道能人善用。此次比武事情就這樣定了,如果比武時,有誰覺得雲郡王武技不足以擔任主考官。朕準其向雲郡王挑戰,勝者朕親授其遊擊將軍封號。”

望着這對堂兄弟一唱一和,那位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不吭聲,誰還敢招惹這位深得聖心的巴蜀郡王呢!

不過對於能在比武中戰勝這位郡王,就能一步提升到從四品遊擊將軍的承諾。不少在場的武勳將領都有些心動,覺得回去之後,真要好好操練那些子孫一下。若是能得到聖上親封遊擊將軍,未來在軍中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嗎?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縱連橫第六十九章 連夜抓捕第十八章 瓊州王的厚禮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秋水的憂慮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臨終送別第九十六章 賺錢金點子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一百零九章 酒樓結拜第一百七十五章 阿朱的悲喜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客萬劫谷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匪夜襲 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一百零三章 管好自己的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十九章 戰爭不是兒戲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丐幫的謀劃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狼隊與一陣風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色殺神第二章 家門前動武第一百九十六章 禁軍VS騎軍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五十六章 不普通的煙雨樓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騎軍大選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車弩破盾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胡令之威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第九十一章 離別前的探視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爲打贏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九十八章 籌備反攻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路遇跟蹤者第十三章 微服私訪移民村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百二十章 段延慶的醒悟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一百八十四章 阿紫的小盤算第一百六十三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新年不眠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二百六十八章 緣分早註定?第五十六章 不普通的煙雨樓第三章 久別重逢敘親情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醬油的劍神第一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相逢第一百零三章 艱難的抉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氣象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第九章 去河裡洗嘴巴第九十四章 復國之策 上第六十二章 搭救不留名第三百三十六章 豐厚的聘禮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八十六章 老兵的堅守第四十四章 神仙姐姐落凡塵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瓊州新政第二百三十九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十九章 中轉香灣島第二百二十章 段延慶的醒悟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騎兵交鋒第七十八章 惡人兄弟重逢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縱連橫第六十九章 連夜抓捕第十八章 瓊州王的厚禮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秋水的憂慮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騎約死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臨終送別第九十六章 賺錢金點子第三十六章 美人同行大理第一百五十三章 赫連鐵樹的猶豫第一百零二章 怎麼又是你?第一百零九章 酒樓結拜第一百七十五章 阿朱的悲喜第一百七十九章 做客萬劫谷第二百三十三章 百花叢中一點綠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匪夜襲 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林大會 完第一百零三章 管好自己的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理會喬峰第十九章 戰爭不是兒戲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原與番邦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都郡王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丐幫的謀劃第四十章 打造最強海軍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狼隊與一陣風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色殺神第二章 家門前動武第一百九十六章 禁軍VS騎軍第八十八章 曼陀山莊之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五十六章 不普通的煙雨樓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第五十八章 離島赴任瓊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騎軍大選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車弩破盾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胡令之威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第九十一章 離別前的探視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遼終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爲打贏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難逃第四十五章 不省心的段王爺第九十八章 籌備反攻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林大會 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路遇跟蹤者第十三章 微服私訪移民村第一百零八章 苦悶的喬峰 六章畢第二百七十九章 段譽的成長第二百零一章 百毒不侵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主動權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百二十章 段延慶的醒悟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要學着長大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二十章 離京踏征途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八十七章 宣戰李朝第九十三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一百八十四章 阿紫的小盤算第一百六十三章 是戰是和?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新年不眠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大布局第二百六十八章 緣分早註定?第五十六章 不普通的煙雨樓第三章 久別重逢敘親情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醬油的劍神第一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相逢第一百零三章 艱難的抉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氣象第一百章 英雄不好當第二百六十七章 月夜談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憚位歸隱 大結局第六十二章 搶錢與送錢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第九章 去河裡洗嘴巴第九十四章 復國之策 上第六十二章 搭救不留名第三百三十六章 豐厚的聘禮第九十章 後知後覺的李朝第八十六章 老兵的堅守第四十四章 神仙姐姐落凡塵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瓊州新政第二百三十九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變的命運第十九章 中轉香灣島第二百二十章 段延慶的醒悟第二十五章 除夕團圓夜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下的危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騎兵交鋒第七十八章 惡人兄弟重逢第一百九十四章 禍福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