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
一個和尚帶着刀,雖然佛門也有戒刀一說,但一般只是用來割裂衣服、紙張,不是用來殺生的,所以戒刀一般都不大,而這個僧人卻殺着一把長倭刀,所以朱瞻壑纔會問他,拿這種刀是不是想要殺人?
面對朱瞻壑的質問,年輕和尚卻微微一笑道:“將軍,我是京都人,以前在京都生活時,從來不用帶刀防身,可是前段時間剛來九州,我不得不準備了一柄刀帶在身上,您說是爲什麼?”
“你的意思是說,我治下的九州不如京都那邊安全了?”
朱瞻壑目光緊盯着對方問道。
“這是將軍自己說的,不是和尚說的。”
年輕僧人站直身子,一臉坦然的回答道。
“你真是好大的膽子,竟然敢諷刺本將軍,信不信我把你抓起來直接問斬?”
朱瞻壑忽然臉色板,厲聲呵斥道。
“不信,將軍身上並無殺氣,而且和尚也並沒有說什麼,何罪之有,若無罪還要被將軍處死,那就怪不得九州這裡比京城那邊的治安差這麼多了。”
青年僧人依然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你還真是個膽大的和尚。”
朱瞻壑忽然一笑,他剛纔並沒有生氣,而是試探一下這個和尚的反應。
“你叫什麼名字?”
朱瞻壑好奇的問道。
“和尚沒有名字,只有法號。”
年輕僧人糾正道。
“好吧,那你的法號叫什麼?”
“貧僧法號一休宗純。”
年輕僧人正色回答道。
“果然是他!”朱瞻壑心中暗道。
剛纔他就懷疑,這個膽大包天的和尚,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一休和尚,沒想到還真讓他猜中了。
“一休和尚,你帶刀出現在我的面前,到底所爲何事,難道是想刺殺本將軍?”
朱瞻壑再次質問道。
雖然他對一休這個人還是有些好感的,但如果對方是帶着敵意而來,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氣了。
“將軍不要誤會,我的刀看起來像是真刀,其實只是一柄木刀,我之所以想見將軍,也的確是事情想要求您!”
一休這時終於露出正經的表情道。
“什麼事情?”
朱瞻壑好奇的問道,據他所知,一休好像一直都在京都一帶活動,可是現在他竟然忽然來到九州,這可有點奇怪。
“正所謂遠來是客,難道將軍就不請我喝杯茶嗎?”
沒想到一休卻沒有回答,反而挑起朱瞻壑的理來了。
“哈哈~,好,帶他回府,備茶!”
朱瞻壑聞言大笑一聲,隨即對身邊的人吩咐道。
對於一休和尚,朱瞻壑最早的瞭解,肯定就是那部小時候十分有名的動畫片,但成年後他才知道,一休和尚可不僅僅只是聰明。
一休身世坎坷,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出身不明,有多種說法,他是天皇的私生子,從小在寺廟中長大,年輕時就因才華橫溢,成爲日本有名的僧人。
但一休的性格相當癲狂,甚至可以說是憤世嫉俗,自號狂雲子、夢閨、瞎驢,與唐朝時的普化和尚很像。
比如一休不受戒律,平時不但喝酒吃肉,甚至經常出入妓館,特別是在他七十八剛時,遇到目肓的妓女森,結果他毫不忌諱的與對方相愛,並且寫下不少表達兩人愛情的詩句,而森也一直陪伴到一休去世。
可以說一休絕對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大奇人,雖然倍受爭議,但在民間對他的評價卻頗高,所以纔有了朱瞻壑前世童年時看過的那部動畫片。
回到府中,朱瞻壑在一處庭院中的涼亭中招待對方,同時也讓人準備了上好的茶水和點心。
一休倒也不客氣,來到涼亭中先是品了口茶,隨後讚歎的點頭道:“好茶!中原不愧是茶的故鄉,這種好茶在日本根本喝不到。”
“這種茶你在大明同樣也喝不到,因爲這是進貢的貢茶,只供皇家享用。”
朱瞻壑笑着介紹道。
“咦?既然只供皇家享用,難道將軍你是皇家人?”
一休聞言驚訝的打量着朱瞻壑問道。
以一休的聰慧,在看到朱瞻壑這麼年輕,但卻掌管在大明軍中身居高位,出身肯定不一般,甚至出身皇家也並非不可能。
朱瞻壑則是微微一笑,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而是再次問道:“說吧,你在碼頭故意吸引我的注意,到底所爲何事?”
朱瞻壑早就看穿了一休的把戲,無論是木刀還是故意諷刺自己,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引起自己的注意,從而達到他的目的。
被人拆穿了把戲,一休卻是神情自若,只見他鄭重的坐直身子道:“將軍,我日本一向都是大明的屬國,聽說太祖皇帝更是將我國列爲不徵之國,爲何大明忽然興兵,侵佔我國的領土?”
“這件事我早就說過了,我們這次出兵,其實也是逼不得已,這些年你國之人不斷出海爲盜,騷擾我國沿海,被我大明稱之爲倭寇,而且在這些倭寇背後,還有不少九州大名支持,倭搶掠所得的財富,大半都落到這些大名手中!”
朱瞻壑說到這裡猛然一頓,接着這才繼續道。
“爲了防止倭國作亂,我大明在沿海修建無數衛所,甚至發佈海禁令,嚴禁百姓出海,連捕漁的漁船都不行,可以說倭寇之害,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大明的安全,因此我纔不得不出兵,直接將倭寇的源頭掐斷!”
聽到朱瞻壑的這些話,一休也露出沉默之色,過了好一會兒,他這才擡頭道:“倭寇之亂,我曾經聽人說過,卻沒想到竟然會如此嚴重,九州的大名縱容海盜,也的確該死,難怪大明要出兵九州!”
“你理解就好,爲了防止倭寇再生,所以九州島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
朱瞻壑再次強調道,免得一休說出什麼不切實際的請求。
沒想到一休這時微微一笑,說道:“將軍,我並不在意九州是屬於大明還是日本,但我希望將軍佔據九州後,能夠善待九州的百姓,畢竟支持倭寇的是權貴,而非那些百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