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

“什麼事情?”

朱瞻壑看到楊士奇的神情這麼凝重,也不禁好奇的追問道。

“銀行!我們必須儘快建立自己的銀行,但對銀行我們沒有任何的經驗,幸好世子您來了!”

楊士奇神色鄭重的說道。

“銀行?爲什麼忽然要建立銀行了?”

朱瞻壑還是有些不明白的問道。

“世子你有所不知,現在天竺這邊的海貿興盛,各種交易十分頻繁,以前天竺這邊的貨幣很混亂,後來我們來了之後,開始鑄造一些銅錢,另外還印刷了寶鈔,但使用的範圍很小,最近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隨着楊士奇的講述,朱瞻壑也終於明白了對方爲什麼這麼着急建立銀行的原因了。

原來隨着大明的開海,海貿興盛起來之後,大明的商人也經常來天竺交易,而自從大明的銀行建立起來後,寶鈔的發行已經比以前規範多了,寶鈔的幣值也保持穩定,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貶值了。

最重要的是,銀行發行了小面值的紙幣,這些紙幣屬於銀行獨立發行,不會超額濫發,所以幣值十分穩定,很快就用於商業交易之中。

而隨着大明商人的到來,也帶來了銀行發生的紙幣,剛開始各國商人還不認可,但後來他們發現,紙幣真的可以從大明商人手中買到貨物後,於是也開始接受紙幣。

要知道紙幣相對於金屬貨幣,簡直是降維打擊,它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易於保存,最重要的面值固定,更便於交易和流通。

所以短短几年時間,大明的紙幣就開始在海外流行起來,天竺這邊的更是如此,畢竟這邊的漢人移民本就來自於大明,他們對紙幣的接受度更高,甚至在德里的集市上,拿着大明紙幣比漢王府發生的寶鈔更受人歡迎。

“世子,雖然我不像夏尚書那麼擅長理財,但若是我國境內,通行的卻全都是大明的貨幣,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咱們也必須建立自己的銀行,發行屬於咱們的紙幣!”

楊士奇最後再次鄭重的道。

雖然王府發行了寶鈔,但接受度不高,至於銀行,他也只聞其名,卻不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幸好朱瞻壑來了,當初銀行就是他和夏元吉一手建立的,所以楊士奇相信,朱瞻壑能在天竺重建一座銀行。

“原來如此,楊長史你還真說對了,讓別國的錢幣取代本國的錢幣,的確是一個大問題,若是日後他們濫發紙幣,豈不是直接拿白紙就能換回我們辛苦生產出來的糧食和貨物?”

朱瞻壑十分贊同的點頭道。

他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國貨幣如果被別人控制的後果,特別是紙幣出現後,造幣的成本很低,如果掌握貨幣的一方針對性的濫發紙幣,很可能會導致一國的經濟崩潰。

“世子說的極是,所以建立銀行在我看來,必須馬上提上日程,發行我們自己的紙幣後,再慢慢的把大明的紙幣給擠出去!”

楊士奇神情堅定的道。“沒問題,這件事就交給我吧,剛巧我父王也準備登基稱帝,等到稱帝之後,咱們就可以正式發行紙幣,這幾天我仔細的謀劃一下,到時還需要楊長史你多加協助!”

朱瞻壑拍着胸脯保證道。

“世子您只管吩咐!”

楊士奇看到朱瞻壑答應,當即也十分欣喜的道。

第二天一早,朱高煦召集文武官員議事,然後着當着所有人的面,宣佈自己準備登基稱帝的準定,這件事也立刻得到所有大臣的擁護,因爲他們早就盼着這一天呢。

於是經過幾天的準備後,朱高煦在王宮裡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登基典禮,同時冊封漢王妃爲皇后,朱瞻壑爲太子,常思寧爲太子妃。

甚至連朱瞻壑的兒子朱祁銘,也被冊封爲太孫,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朱高煦真是事事都向朱棣學習。

朱高煦稱帝,按照規矩,以自己漢王的封號爲國號,於是海外的大漢帝國建立,原本的王都德里,改名爲西京,成爲大漢的國都。

另外對於文武百官也有封賞,比如楊士奇做爲文官之首,加封爲太子少師,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同時加封爲越國公。

不過文官只有楊士奇一人加封爲國公,倒是武將有四個,分別是張興、常威、張忠,以及剛剛來到天竺的朱勇。

朱勇雖然沒有爲天竺立下功勞,但他爲了迎朱高煦入北京,把爵位和家產都丟掉了,因此朱高煦特意恢復了朱勇成國公的爵位,另外還加封他兒子朱儀爲泰安侯,同時賞賜了大批的田產財物,算是對他的補償。

其它的文武官員也各有封賞,一時間整個朝堂上都是喜笑開顏,甚至當消息傳出去後,西京的漢人百姓也也是一片歡騰,雖然他們不清楚朱高煦稱帝的重大意義,但卻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都是朱高煦給的,現在朱高煦稱帝,他們也爲之高興。

除了西京外,德爾巴港也改名爲北征港,這個名字有兩個意義,第一是紀念朱棣多次北征,第二則是紀念當初朱高煦從獅子港北征時,就是從這裡登上天竺大陸的土地。

至於獅子港依然保持原名,其實除了西京和北征港,大漢國內的各個城市,大都保留了原來的名字,除非是一些城市的名字太長或太過拗口,纔會改成簡略一點的名字。

大漢國建立了,疆域包括整個天竺地區,再加上整個獅子島。

至於滿剌加港那邊,暫時還保持原樣,主要是滿剌加名義上還屬於大明的領土,現在沒必要因爲這塊土地與大明產生法理上的衝突,畢竟就算朱高煦和朱瞻基已經撕破臉了,但那只是私下裡,表面上的文章該做還是要做的。

朱高煦在海外建國的消息,也很快通過那些海商之口,飛速的向大明那邊傳播。

等到幾個月後,朱瞻基終於接到朱高煦在天竺建國稱帝的消息時,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這件事真的到來時,還是把他氣的掀了桌子。

 

第15章 朱高煦的弱點第65章 大驚喜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945.第945章 御駕親征420.第420章 三天933.第933章 瓦剌動向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765.第765章 自行車(上)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891.第891章 搭配着賣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972.第972章 身陷絕地902.第902章 七年(下)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739.第739章 女校(下)542.第542章 大戰在即第597章 對質朱高燧(下)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849.第849章 奧斯曼船隊第108章 吃着火鍋唱着小曲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401.第401章 牧民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第187章 遷都第156章 朱高煦在交趾(上)648.第648章 吳家寨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第267章 又見宋禮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第60章 慣偷朱瞻圻679.第679章 多國使團(上)739.第739章 女校(下)353.第353章 捷報頻傳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第54章 新的財路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858.第858章 重要人物816.第816章 新星號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345.第345章 大名的爭執424.第424章 泄壓口第106章 僕從軍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第234章 瘋狂的北京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第229章 舊港求援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459.第459章 報仇(中)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第217章 朱文奎被抓(中)431.第431章 橄欖枝936.第936章 救人(上)441.第441章 流放天竺第116章 什麼叫東廠?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929.第929章 正統十四年第16章 好弟弟(上)第260章 漲價的契機976.第976章 漢軍vs瓦剌第79章 餘孽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401.第401章 牧民419.第419章 被動的局面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594.第594章 宮中查案(上)809.第809章 新火器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675.第675章 初見兀魯伯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第120章 朱棣的決斷(下)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357.第357章 真正的以夷治夷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390.第390章 來歷不明的和尚第142章 討公道(中)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641.第641章 白銀運輸763.第763章 美洲圖志第110章 威與恩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第39章 中計了761.第761章 齊東港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936.第936章 救人(上)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303.第303章 定海衛
第15章 朱高煦的弱點第65章 大驚喜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945.第945章 御駕親征420.第420章 三天933.第933章 瓦剌動向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765.第765章 自行車(上)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891.第891章 搭配着賣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972.第972章 身陷絕地902.第902章 七年(下)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739.第739章 女校(下)542.第542章 大戰在即第597章 對質朱高燧(下)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849.第849章 奧斯曼船隊第108章 吃着火鍋唱着小曲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401.第401章 牧民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第187章 遷都第156章 朱高煦在交趾(上)648.第648章 吳家寨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第267章 又見宋禮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第60章 慣偷朱瞻圻679.第679章 多國使團(上)739.第739章 女校(下)353.第353章 捷報頻傳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第54章 新的財路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第125章 中山王之子858.第858章 重要人物816.第816章 新星號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345.第345章 大名的爭執424.第424章 泄壓口第106章 僕從軍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第234章 瘋狂的北京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第229章 舊港求援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459.第459章 報仇(中)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第217章 朱文奎被抓(中)431.第431章 橄欖枝936.第936章 救人(上)441.第441章 流放天竺第116章 什麼叫東廠?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929.第929章 正統十四年第16章 好弟弟(上)第260章 漲價的契機976.第976章 漢軍vs瓦剌第79章 餘孽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401.第401章 牧民419.第419章 被動的局面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594.第594章 宮中查案(上)809.第809章 新火器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675.第675章 初見兀魯伯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第120章 朱棣的決斷(下)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357.第357章 真正的以夷治夷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390.第390章 來歷不明的和尚第142章 討公道(中)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641.第641章 白銀運輸763.第763章 美洲圖志第110章 威與恩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第39章 中計了761.第761章 齊東港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936.第936章 救人(上)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303.第303章 定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