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

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

“皇爺爺,官員的俸祿不好增加,但您可以給官員設立一個獎賞制度,只要官員達到一定的要求,就給於金錢方面的獎勵,比如就叫……”

朱瞻壑說到這裡,本想用津貼或補貼的,但感覺不太合適,最後忽然靈光一閃,於是開口道:“不如就叫養廉銀吧!”

清朝的養廉銀幾乎一無是處,朱瞻壑只是借了個名字,反正又沒有人告他抄襲。

“養廉銀?你詳細說說!”

朱棣聞言也頗感興趣,當即向朱瞻壑再次道。

“所謂養廉銀,其實就是對官員的一個金錢補貼,比如官員每月點卯達到多少天,就給全勤獎勵,官員出差,也會有補貼……”

朱瞻壑把後世那套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制度全都抄了過來,套上一個養廉銀的名字,做爲大明官員俸祿的補充。

他的這套制度,可比歷史上的養廉銀強太多了。

歷史上清朝的養廉銀,與其說是養廉銀,還不如說是官員合法搶劫百姓的制度。

當時清朝的官員俸祿太低,導致腐敗橫行,雍正設立了養廉銀,但卻不肯出錢,而是規定養廉銀從各地的稅收和火耗等方面出錢。

換句話說,養廉銀的多少,其實就是看當官者的能把百姓盤剝到什麼程度,因爲稅收和火耗說白了還是由百姓出錢,所以養廉銀變相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導致官員對百姓的盤剝變本加厲,官員與百姓的對立也更加尖銳。

到了清朝後期,官員的養廉銀,甚至一度是自己薪俸的一百倍,所以清朝後期的官員一個個都是富的流油,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絕對沒有任何誇張。

朱瞻壑吸取歷史上的教訓,規定養廉銀由朝廷統一撥款,當然各地的經濟水平不同,官員得到養廉銀的數目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是由朝廷來調控分配,也與官員的政績掛鉤。

朱棣聽得十分認真,時不時還插嘴問上兩句,兩隻眼睛中也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最後朱瞻壑總結道:“養廉銀由朝廷統一分配,視官員的具體表現發放獎勵,即可以激勵官員,又能解決官員薪俸過低的問題,哪怕日後物價漲了,也可以增加養廉銀的數目,而不用擔心官員死守薪俸,導致連飯都吃不飽!”

歷史上以清廉著稱的海瑞,就是死守着自己的薪俸過活,結果有一次他母親生日,他去買了幾斤肉,竟然成爲朝中的一大新聞,引得百官震驚,由此可知明朝官員的薪俸低到何種程度。

“這個養廉銀的建議很不錯,但這些錢都由朝廷來出,每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

朱棣說到最後,又有些猶豫了,畢竟大明現在到處都在用錢,特別是他還想北征,更是花費無數,如果把錢用到別處,那北征怎麼辦?

“皇爺爺,養廉銀雖然花費不小,但用處也很大,對於絕大部分官員來說,只要保證了生活的富足,他們也沒膽子冒着砍頭的危險去貪污受賄,剩下那些貪心不足之輩,自然有都察院和錦衣衛去對付他們。”

朱瞻壑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着這纔再次道。

“吏治清了,大明各個機構的運轉也就更通暢了,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相比之下,區區一點錢財又算得了什麼?”

聽到朱瞻壑的這些話,朱棣再次沉思了片刻,隨即終於點頭道:“好嗎,等朕到了京城,會和內閣好好討論一下這件事,看看具體如何實施下去?”

“皇爺爺英明,我相信幾位內閣大臣肯定也會支持養廉銀的制度!”

朱瞻壑聞言大喜道。

養廉銀惠及整個官員體系,幾個內閣大臣雖然不缺錢,但也同屬於官員中的一員,若他們敢反對養廉銀,那就是與整個官員體系作對,日後恐怕會被人罵死。

所以朱瞻壑幾乎可以肯定,養廉銀肯定會得到內閣的支持,甚至還要大力推行下去,而且養廉銀的推行也會十分順利,畢竟關係到切身的利益,朝廷給自己發錢,這種好事傻子纔會拒絕。

朱棣的船在三岔河口休整了一下後,再次啓程離開了天津,很快就抵達了北京境內。

朱瞻基親自率領北京的官員前來迎接,他之前因爲受朱高燧的牽連,被朱棣派到北京,負責督造皇城,其實也就是爲了給遷都做準備。

朱瞻基見到朱瞻壑時,也表現的十分熱情,雖然兩人以前有過矛盾,但後來卻化解了矛盾,相處的還算愉快,更何況朱瞻壑還幾次救了朱高熾的性命。

看着兩個孫子相處愉快,朱棣也表現的十分高興,隨後他率領文武百官進入北京城。

這還是朱瞻壑穿越後,第一次來到北京,相比後世那個繁華的大都市,現在的北京就差得有點遠了。

雖然朱棣早就將北平改爲北京,但這裡畢竟臨近邊疆,無論是人口還是規模,別說和後世比了,就連與南京城相比,北京也差上許多。

不過沒關係,隨着遷都的事確定下來後,北京現在已經熱鬧了許多,特別是各家勳貴和一些富裕的官員,紛紛派人來京城買田產。

現在京城最受歡迎的,就是買賣田產的牙人,他們對北京最熟悉,哪裡有田產出售,他們也都是第一時間接到消息,有些大的牙行,甚至直接自己囤積田產,準備等日後大賺一筆。

皇城,也就是後世的紫禁城,雖然還沒有完全建好,但幾個主要的大殿都差不多完工了,勉強可經使用,因此朱棣來到北京後,也直接入住紫禁城。

北京這邊也有漢王府,雖然朱高煦去了天竺,但朱棣不捨得讓朱瞻壑離開,於是賞賜了一座漢王府,主要是讓朱瞻壑居住。

漢王妃還在南京,暫時還沒有動身,所以北京這邊的漢王府也只有朱瞻壑居住,雖然有馬安等一衆下人,但整個王府還是顯得空蕩蕩的。

不過就在朱瞻壑入住王府的當天下午,卻有不少人蜂擁而至,王府外都排出老長的隊伍,紛紛想要求見朱瞻壑。

(本章完)

867.第867章 一場舞會(下)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第85章 刻意抹掉的關鍵信息289.第289章 別羅裡之戰(下)第199章 明東陵832.第832章 還人情800.第800章 威尼斯商人的信譽第47章 計劃順利第277章 朱高熾進宮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415.第415章 贖金加倍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910.第910章 兒子(下)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第123章 紀綱死了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519.第519章 文爭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330.第330章 小管事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349.第349章 立足九州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第14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738.第738章 女校(上)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313.第313章 永平公主(上)433.第433章 又見唐賽兒760.第760章 羅娑斯洲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813.第813章 抵達威尼斯第250章 琉璃瓦與銅瓦(下)第191章 “謠言”514.第514章 賭徒羅儉616.第616章 談條件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327.第327章 對馬宗氏(上)629.第629章 荒島面談(上)822.第822章 奇蹟之船第103章 天賜之地天竺582.第582章 兩京制(下)485.第485章 大明情報網(下)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291.第291章 擴建港口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486.第486章 設局777.第777章 簡單粗暴第110章 威與恩511.第511章 儒報(中)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489.第489章 興和之戰(下)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851.第851章 依弗港之戰(下)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648.第648章 吳家寨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344.第344章 壹岐海戰(下)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711.第711章 打工掙路費801.第801章 西紅柿和辣椒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718.第718章 家事(下)第45章 錦衣衛接手662.第662章 朱瞻基的顧忌357.第357章 真正的以夷治夷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第88章 相依爲命的兄妹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364.第364章 歸程586.第586章 求情894.第894章 送給朱祁鎮的禮物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92章 打草的棍子986.第986章 二十年
867.第867章 一場舞會(下)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第85章 刻意抹掉的關鍵信息289.第289章 別羅裡之戰(下)第199章 明東陵832.第832章 還人情800.第800章 威尼斯商人的信譽第47章 計劃順利第277章 朱高熾進宮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415.第415章 贖金加倍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910.第910章 兒子(下)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第123章 紀綱死了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519.第519章 文爭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330.第330章 小管事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349.第349章 立足九州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第14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738.第738章 女校(上)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313.第313章 永平公主(上)433.第433章 又見唐賽兒760.第760章 羅娑斯洲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813.第813章 抵達威尼斯第250章 琉璃瓦與銅瓦(下)第191章 “謠言”514.第514章 賭徒羅儉616.第616章 談條件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327.第327章 對馬宗氏(上)629.第629章 荒島面談(上)822.第822章 奇蹟之船第103章 天賜之地天竺582.第582章 兩京制(下)485.第485章 大明情報網(下)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291.第291章 擴建港口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486.第486章 設局777.第777章 簡單粗暴第110章 威與恩511.第511章 儒報(中)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489.第489章 興和之戰(下)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851.第851章 依弗港之戰(下)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648.第648章 吳家寨523.第523章 朱勇回來了344.第344章 壹岐海戰(下)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711.第711章 打工掙路費801.第801章 西紅柿和辣椒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718.第718章 家事(下)第45章 錦衣衛接手662.第662章 朱瞻基的顧忌357.第357章 真正的以夷治夷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第88章 相依爲命的兄妹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364.第364章 歸程586.第586章 求情894.第894章 送給朱祁鎮的禮物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92章 打草的棍子986.第986章 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