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武臣入閣

第76章 武臣入閣

“閣臣是幫皇帝處理政務的,自然要挑選文官入閣,怎麼可能讓武臣入閣?”

朱高熾臉紅脖子粗的向朱瞻壑爭辯道。

“武臣怎麼了,一國之君,文武並重纔是長久之道!”

朱瞻壑也是絲毫不讓,大聲駁斥道。

內閣可不僅僅只管行政,軍國大事也同樣要處理,這時就需要武臣給出更加專業的建議,而不是讓不通軍事的文臣去瞎搞。

朱棣要改革內閣,第一步就是要廢除現有的內閣,然後再設立一個似無實有的內閣,至少從大明的行政機構來看,根本沒有內閣這個機構。

而接下來就是對內閣人員的挑選,朱高熾堅持內閣只是個行政機構,自然只能挑選文官入閣,但朱瞻壑卻堅持文武並重,因此兩人也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說起來這還是他們兩人認識以來,第一次因政見不同發生這麼大的矛盾。

“以文御武本就是傳統,若是讓武臣入閣,那成何體統?”

朱高熾再次激動的道。

“屁個傳統,大唐強盛時,從來就沒有什麼以文御武,李靖是武將,可也官拜尚書右僕射,與房玄齡並稱宰相,長孫無忌是文臣,可人家照樣能率兵擊退突厥大軍,那時文武間根本沒有什麼明顯的界線。”

朱瞻壑說到這裡喘了口粗氣,隨即一臉鄙夷的道。

“要說傳統,那不過是宋朝才立下的規矩,結果呢,終宋一朝,打不過北遼也就罷了,竟然連一個小小的西夏,都能壓着他們打,最後連皇帝都被女真人捉去跳舞了,好不容易南宋出了個嶽武穆,卻又以‘莫須有’之罪誅殺,最終亡國更是活該!”

“你……”

朱高熾被朱瞻壑懟的啞口無言,一時不知該怎麼反駁?

“大伯,我今天說話可能有點難聽,但您信不信,若是讓文官把持內閣,百年之後,我大明軍政將敗壞殆盡,就算空有數十萬大軍,面對敵人也將形同虛設!”

朱瞻壑這時也感覺自己的語氣有些激烈,於是冷靜了一下這才苦口婆心的勸道。

這可不是朱瞻壑危言聳聽,歷史上土木堡之敗後,明朝勳貴死傷慘重,朝政也徹底被文官把持,武將的地位一落千丈,連帶着就是整個軍事方面的敗壞。

等到了嘉靖年間,幾十名倭寇竟然可以在南方攻城掠地,甚至打到南京城下。

要知道整個南方几乎有十幾萬駐軍,光是南京城就有上萬軍隊,可這些軍隊面對幾十名倭寇,竟然無人願意出戰,可見當時的軍政敗壞到何種地步?

最後崇禎亡國時,對外無法抵禦小小的女真人,對內無法剿滅各地的流寇反賊,根源也是軍政敗壞所致。

朱高熾喘了幾口粗氣,最後還是搖了搖頭道:“我不管你怎麼說,但我依然堅持我的看法,武臣只需要聽從朝廷的指揮即可,絕不可參與政務!”

“那看來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能將各自的意見寫下來,交給皇爺爺裁決了!”

朱瞻壑雙手一攤不再爭辯。

朱高熾點頭,於是兩人各自柄筆,將自己的想法寫成奏本,然後由朱瞻壑帶走,來到武英殿面見朱棣。

朱棣看過兩人的奏本後,閉上眼睛沉思良久,最後這才睜開眼睛道:“瞻壑你爲何覺得武臣必須入閣?”

“軍隊是一國之根基,萬千將士捨生忘死,必須有人爲他們在朝堂上發聲!”

朱瞻壑十分簡短的回答道。

有些話其實不用說的太多,朱棣本來就是武將出身,他肯定比朱瞻壑更能理解。

“說的不錯,伱大伯其它方面都好,就是對軍隊這方面不太重視,有時我真希望他能和你爹互補一下!”

朱棣嘆了口氣,說着拿起朱高熾的奏本,隨手扔到了旁邊的火盆裡。

“皇爺爺英明!”

朱瞻壑看到朱棣的舉動也是心中大喜,這說明朱棣贊同武臣入閣的事了。

“你先別急着高興!”

沒想到朱棣這時一擡手,臉上也帶着幾分愁容。

“讓武臣入閣沒問題,朕現在心中就有幾個人選,張輔不用說了,武能開疆,文能治理一方,另外還有泰寧侯陳珪、武安侯鄭亨,也都是不錯的人選。”

朱瞻壑聽到這裡連連點頭,張輔肯定沒問題,就是得讓人接替他鎮守交趾。

陳珪在軍中的資歷最老,曾經跟隨徐達打下北京城,後來又參加靖難,可以說打了一輩子仗,深受朱棣的信任。

至於武安侯鄭亨,人品也相當穩重,這兩人都是老成持重之人,進入內閣也不用擔心出什麼亂子。

“這三人都是跟隨我靖難起兵的心腹,人品、才能都沒得說,可是我擔心軍中後繼無人,朕的子孫就算想讓武臣入閣,恐怕也挑不出合適的人啊!”

朱棣皺着眉頭繼續道。

靖難功臣的確不少,但許多人的年紀都不小了,比如陳珪,今年都八十了,雖然身體很好,可也撐不了幾年。

至於那些勳貴子弟,看看張忠和朱勇,整天走馬鬥雞,就這,他們在勳貴子弟中已經算是好的了,至少沒有欺男霸女、胡作非爲。

這主要是靖難功臣一般出身不高,大都是當年朱棣手下的百戶、千戶,打仗的能力倒是鍛煉出來了,但卻不會教兒子,因此勳貴子弟大多驕縱。

這些勳貴子弟日後繼承他們父輩的爵位,在軍中亨有高位,若是讓他們入閣,恐怕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倒是個問題,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朱瞻壑沉思片刻忽然再次道。

“你有解決的辦法?”

朱棣十分驚訝,這段時間以來,自己這個孫子給他的驚喜實在太多了。

“皇爺爺不要心急,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把內閣搭建起來,至於勳貴們的事,可以放在後面慢慢解決。”

朱瞻壑卻沒有說出自己的辦法,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一次做的事情太多,反而會貪多嚼不爛。

“哈哈~,這倒也是,朕的確有點心急了,總想把所有事情一次全都做好!”

朱棣聞言也大笑一聲,事情要分清主次,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內閣。

“對了,上次你說的那個票擬和批紅,朕也覺得相當不錯,閣臣對奏本寫下建議,由朕來決定是否施行,如此一來,倒也讓朕省了不少的事。”

朱棣這時拍着朱瞻壑的肩膀再次讚歎道。

“多謝皇爺爺誇讚,只是票擬和批紅雖好,但後面還有一條備註,那就是必須嚴禁宮中的宦官識字!”

朱瞻壑說到最後時,神情也十分凝重。

歷史上明朝的皇帝重用宦官,主要是爲了牽制文官集團,以防他們將皇權架空。

但現在朱瞻壑建議的內閣卻大變樣,不但有武臣入閣,內閣也成爲皇帝的附庸,再無法威脅到皇權,如此一來,也就沒必要再培養宦官了。

現在反而要擔心皇帝批紅的權力,落到宦官手中,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因爲大明初期,宮中本來就禁止宦官識字,只要將這一規定貫徹下去就行了。

“我懂你的意思,當初靖難功成,我身邊能用的人不多,因此用了不少的宦官,其中也出了像鄭和這樣的人才,但對於他們這羣人,還是不得不防!”

朱棣深表贊同的點了點頭道。

宦官專權,這是歷朝歷代的取亂之道,當初朱元璋就對宦官極爲提防,朱棣雖然用了不少宦官,但也沒有放鬆對宦官的警惕。

直到朱瞻基當政時,纔開始讓宦官識字,從而開啓了司禮監太監與內閣分庭抗禮的道路。

接下來朱棣又和朱瞻壑聊了一下內閣組建的事,相比於朱高熾,朱棣與朱瞻壑的政見有更多的相同點,就算偶有分歧,問題也不大。

最後朱瞻壑又陪朱棣吃了晚飯,不過就在他準備離開時,朱棣卻叫住他道:“對了,你今天去看你爹了嗎?”

“早上去過了,當時我爹正在忙,所以我也沒有打擾,在殿外看了幾眼就離開了。”

朱瞻壑老實回答道。

“那你最好再去一趟,我估計你爹那邊快要頂不住了。”

朱棣說到最後呵呵一笑,等了這麼久,終於要有結果了。

“我爹那邊怎麼了,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朱瞻壑心中一驚,急忙向朱棣打聽道。

這段時間下來,朱高煦越來越瘦,脾氣也越來越暴跌,連高廣這個心腹宦官,昨天都被朱高煦臭罵了一頓,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朱瞻壑也十分擔心朱高煦的情況。

“嘿嘿,三兩句話說不清楚,你去看一下自然就知道了!”

朱棣卻故意賣了個關子道。

“孫兒告退!”

朱瞻壑心中擔憂,也不再耽誤時間,當即快步離開了武英殿。

不一會的功夫,朱瞻壑就來到文華殿外,還沒進大殿,就聽殿裡傳出“嘩嘩譁~”的甲葉撞擊聲,以及“呼呼呼~”的破風之聲。

朱瞻壑心中疑惑,沒敢直接進門,而是趴在窗口向裡面看了一下,結果也是嚇了一跳。

只見朱高煦頂盔貫甲,手持一杆長柄大刀,在空曠的大殿裡舞的正疾,刀鋒閃爍着道道寒光,雖只一人,卻讓整個文華殿中殺氣騰騰,宛若戰場一般。

今日三更。

(本章完)

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288.第288章 別羅裡之戰(中)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經濟命脈第67章 爹孃吵架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502.第502章 朱棣的處罰321.第321章 禁止販賣武器第2章 大明“李世民”666.第666章 鐵關城第177章 谷王落下帷幕888.第888章 宦官王振(下)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衝突391.第391章 懸山島第276章 壽宴(下)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900.第900章 七年(上)532.第532章 阿岱汗之死第143章 討公道(下)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657.第657章 十一歲的孩子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777.第777章 簡單粗暴第253章 工匠提供的線索第272章 準備禮物682.第682章 買人質338.第338章 菊池氏891.第891章 搭配着賣第38章 木秀於林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第13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第99章 老孃出馬第18章 “沒安好心”朱高燧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598.第598章 瞞不住第222章 百萬倉第276章 壽宴(下)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799.第799章 大漢與威尼斯559.第559章 回大明探親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第128章 朱高熾也中毒了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702.第702章 亂成一鍋粥的交趾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431.第431章 橄欖枝441.第441章 流放天竺939.第939章 戰前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76章 武臣入閣第29章 養成系青梅竹馬第244章 開銀行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387.第387章 共同調查第111章 一舉兩得(到)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745.第745章 寧安公主798.第798章 海倫懷孕了第163章 合歡樹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655.第655章 私塾關門第136章 珠釵會825.第825章 面談?第28章 狐朋狗友718.第718章 家事(下)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邊(上)541.第541章 選址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396.第396章 抵達獅子城第158章 密本制度第269章 表示一下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第274章 香水是我的了760.第760章 羅娑斯洲664.第664章 作坊(下)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第106章 僕從軍第76章 武臣入閣第175章 沒有開始就已結束
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288.第288章 別羅裡之戰(中)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經濟命脈第67章 爹孃吵架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502.第502章 朱棣的處罰321.第321章 禁止販賣武器第2章 大明“李世民”666.第666章 鐵關城第177章 谷王落下帷幕888.第888章 宦官王振(下)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衝突391.第391章 懸山島第276章 壽宴(下)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900.第900章 七年(上)532.第532章 阿岱汗之死第143章 討公道(下)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657.第657章 十一歲的孩子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777.第777章 簡單粗暴第253章 工匠提供的線索第272章 準備禮物682.第682章 買人質338.第338章 菊池氏891.第891章 搭配着賣第38章 木秀於林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第13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第99章 老孃出馬第18章 “沒安好心”朱高燧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598.第598章 瞞不住第222章 百萬倉第276章 壽宴(下)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799.第799章 大漢與威尼斯559.第559章 回大明探親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第128章 朱高熾也中毒了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702.第702章 亂成一鍋粥的交趾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431.第431章 橄欖枝441.第441章 流放天竺939.第939章 戰前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第76章 武臣入閣第29章 養成系青梅竹馬第244章 開銀行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387.第387章 共同調查第111章 一舉兩得(到)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745.第745章 寧安公主798.第798章 海倫懷孕了第163章 合歡樹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655.第655章 私塾關門第136章 珠釵會825.第825章 面談?第28章 狐朋狗友718.第718章 家事(下)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邊(上)541.第541章 選址296.第296章 海禁與倭寇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396.第396章 抵達獅子城第158章 密本制度第269章 表示一下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第274章 香水是我的了760.第760章 羅娑斯洲664.第664章 作坊(下)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第106章 僕從軍第76章 武臣入閣第175章 沒有開始就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