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十一 千兩

開元元年五月,各地的夏糧已開始徵收了,大乾朝的稅收政策延用明朝“新政”之後的辦法,依然使用一年兩次徵收的法子,分秋夏兩季。一到這個時候,無數的官吏就會絞盡腦汁想出最隱秘的方法公報私囊。

大部分文官雖然以道德清廉標榜自己,但貪官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其中有個姓王的鹽都轉運使被御林軍的密探查獲了證據,被逮捕下獄,這位王大人的事兒傳出來之後在京師流行了好一陣:說是三司法問案,問他“你知道貪墨是犯法的,卻如此明目張膽知法犯法,難道你不怕律法治罪麼”,那王大人的回答十分搞笑,說“我什麼都不怕,就怕窮”。

一時那句“我什麼都不怕就怕窮”成了京師民間的流行語……

不過每個漢人王朝,還真不缺那種不怕窮的官,這種人是打心眼裡信仰他讀的聖賢書,以濟世爲民爲人生目標,自己卻窮得叮噹響。目前乾朝名氣最大的這種清官,當屬吳兆興,明朝萬曆時的進士,幹過知縣、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職,一直克己奉公甚得民心,有人密查過他的家當,基本是家無餘資。

永曆年間,吳兆興出任過廣西佈政兼視鹺政,管着官鹽那實在是個肥缺,不料幹了幾年他竟然沒撈一文錢,張問聽說之後便調他到中央擔任都察院都御史一職,一直到現在。

五月初十這天,吳兆興得到了一份太監李朝欽收受戶部官員龔鼎茲賄賂的材料,其中細節十分詳盡。送密文的人把東西交給了吳兆興的管家,也沒留下名字便走了,管家只好把東西轉交給了吳兆興。

吳兆興打開一看內容,想了想,對同樣窮得叮噹響的管家說道:“龔鼎茲不過送了一千兩銀子,這在咱們朝廷真是小巫見大巫,就算老夫以此爲憑彈劾二人,皇上也不會真拿他們怎麼樣。”

這個老管家身上穿的衣服還有補丁,如此境況在乾朝真是窮到家了,因爲蒸汽機投入到紡織業之後,布匹價格早已低得不成樣子,就算是百姓家三餐都有些困難的,一身衣服仍然置辦得起,可見吳兆興這個管家有幾分資產了。他跟了吳兆興幾十年,十分了解他的爲人,便順着話說道:“老爺既然拿到了不法證據,不管怎樣也會上書彈劾的。”

吳兆興點點頭,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仰起頭吸了口氣,他那張清瘦的臉陷入了沉思,一邊沉吟道:“給老夫證據的人,正是看中了老夫這一點……雖然老夫明知上書彈劾是受人利用,但身在其位不得不爲。”

“老爺,有人想利用咱們?”

吳兆興道:“這份證據明面上是彈劾行賄受賄,實則是提醒皇上內外勾結的跡象,他們把證據給老夫,定然是朝臣或者內廷爲了達到傾軋的目的……”

被人當槍使,吳兆興自然心裡不甚痛快,但轉念一想,老夫是明朝的舊臣,又非張黨的成員,卻坐到今天這個位置,不就是因爲老夫從來不結黨不謀私,秉公處事麼?就算明知被利用仍然上書彈劾,別人也不會怪他吳兆興,因爲他就是這樣的人;如果自己把證據扣下不報,反而會捲入其中。

他想罷便回身走進書房,拿出硯臺開始磨墨。

大乾朝初立,張問現在也算勤政,所以言路是比較暢通的,吳兆興的摺子很快就到了乾清宮,被張問拿到了手裡。他一看是彈劾戶部官員龔鼎茲送了太監李朝欽一千兩銀子的事,而且說證據詳盡絕無差錯,這讓張問有些納悶了。

自明朝永曆年間以來,工部和沈氏財閥將新技術大量使用於民間,工商業的繁榮加上海貿的興旺,七八年來,官府收入是逐年增加,到現在全國歲入已達兩億兩之巨,官僚從中公飽私囊貪墨受賄者更是不可勝算,一千兩算什麼?要在地方小縣一千兩還算鉅款,在京師政治中心,李朝欽和龔鼎茲一個是內廷大太監,一個是部裡的官員,這點錢還真不下不起治他們。

水至清則無魚,張問自己就是從官僚出身,知道要杜絕官員貪污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想那麼幹,要讓他們得到好處才能實心擁護中央政權不是,只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就是了,那種一心只想貪銀子的主當然要懲處以儆效尤。

張問遂放下硃筆,仔細尋思了一陣。乾清宮西暖閣內很安靜,幾乎一點聲音都沒有,周圍侍奉的太監宮女都竊手竊腳的,生怕驚擾了皇帝,就像在夜裡偷東西一樣。

御案上的茶杯敞着,茶香慢慢地飄蕩出來,這都是貢茶啊。就在這時,安靜的暖閣裡響起了“沙沙”細微的聲音,張問輕輕回頭一看,原來是太監馮西樓正在磨墨。張問處理奏章的時候,都會叫一兩個懂文墨的太監在身邊侍候,磨墨或者偶爾閒談兩句,今兒來當值的人正好是馮西樓,李芳新收的小弟。

張問看到馮西樓,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李芳;這時他心裡一激靈,想到摺子上的李朝欽,頓時又想到了王體乾……

他的臉上很快露出了會心的一笑,便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馮西樓說道:“吳兆興這人也真是太較真了,龔鼎茲不過是送了一千兩銀子而已,來往禮金也當得這個數目啊,吳兆興竟然正兒八經地上了摺子,大臣們以爲朕真的那麼閒麼?”

麪糰似的馮西樓忙小心翼翼地說道:“皇爺,奴婢倒覺得吳大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哦?怎麼個醉翁之意不在酒,你倒是給朕說說。”張問面帶微笑饒有興致地看着馮西樓。

馮西樓躬身道:“有氣節的文臣一向看不起大臣與內侍太監內外勾結,稱那些勾結太監的大臣爲閹黨,吳大人恐怕是想說這麼回事兒。”

“哦!”張問佯作恍然大悟狀。

過了一會,張問繼續埋頭看奏章,馮西樓便叫其他太監看着添茶倒水,然後悄悄溜出了西暖閣,剛出來便抓住過路的太監詢問李芳在哪裡,總算在日精|門附近找到了李芳,馮西樓便迫不及待地表功道:“那事有眉目了。”

李芳那張圓胖的臉上頓時露出喜色,忙問道:“如何?”

馮西樓道:“吳兆興已經上摺子了,剛纔皇上看到之後還問小的吳兆興怎麼彈劾這樣的小事呢。”

“那你怎麼說的?”

馮西樓頗有些得意地說道:“小的自然說文臣看不起那些與太監勾結的閹黨官員,這麼說才能不露痕跡。小的沒直接說李朝欽乃至王體乾勾結外臣,只拿文臣的氣節說事兒,但話都說到這個地步,皇爺還能不明白王體乾和外臣有勾結麼?”

李芳大喜道:“不錯,這差事你幹得真不錯,咱家要是有你這樣的兒子就好了。”

馮西樓愣了一愣,立刻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道:“乾爹,兒子以後就認您做爹,老家吃不起飯,把兒子賣於宮中,兒子便沒有家了,以後乾爹就是兒子的親爹。”

李芳忙扶起馮西樓:“都是可憐人家出身,不然也咱們也不會自|殘不是。以後你就跟着咱家,咱家有口飯吃,絕不會讓你沒湯喝。”

馮西樓道:“以後兒子一定實心辦事。”

李芳點點頭:“我還得再誇你一句,咦,你的心思倒真是活絡,怎麼就瞧出吳兆興那老傢伙一定會上書彈劾呢?”

馮西樓笑道:“小的就看準了吳兆興這點,他就算能猜出自個被利用,也會秉公直辦。”

就在這時,一個小太監急急忙忙地向這邊走了過來,李芳和馮西樓便暫停了談話。待那小太監走進,馮西樓便仗着李芳的威勢拿起架子道:“幹什麼,趕着投胎啊?”

那小太監忙跪倒道:“稟二祖宗,小的來報信,皇爺傳諭李朝欽去西暖閣了。”

馮西樓便趁機說道:“乾爹,他是兒子放在西暖閣的人,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來稟報。”他迫不及待地要在下邊的人面前稱呼一句乾爹,也讓大家都知道。

那小太監一聽馮西樓喊起李芳乾爹來了,這可不可小視,以後他馮西樓不就真是李芳跟前的紅人了?小太監急忙又說道:“二祖宗、馮公公,看樣子皇爺很不高興呢,這下子可夠李朝欽喝一壺的。”

馮西樓笑了笑,說道:“你回去繼續盯着,聽聽皇爺說什麼。”

“是,小的這就去。”

乾清宮西暖閣內,天氣還不算太熱,窗子上還有風吹進來,深色的幔維在風中輕輕飄蕩着,可李朝欽的額頭上已是浸滿了汗水。

他伏在地上,腦袋碰着了地板,戰戰兢兢地一動都不敢動。對於皇帝來說,要收拾一個太監實在太容易了,李朝欽深明這個道理。要說王體乾起碼和張問還有點交情可言,他李朝欽和皇帝又不熟,皇帝不滿意了,一句話就能把他喀嚓掉。

張問坐在椅子上,看了一眼地上的李朝欽,卻並沒有發怒,周圍十分安靜。

段六六 輕騎段十六 懿旨段五八 飛石段二二 祈福段十二 後孃段十九 小計段四三 欺壓段六|四 活糧段三二 證詞段十五 菜市段四四 合作段三六 祝莊段四一 難過段二三 臘梅段十五 滅口段七七 牢籠段七 畫具段七十 金甲段七九 大車段五四 老李段三二 小心段五九 公平段二一 變徵段二七 紅丸段十一 千兩段七八 大劍段三二 槐花段三五 黃雀段三十 葉楓段六六 輕騎段六七 王師段四六 派系段八 八氣段七六 萬馬段十九 麪粉段十八 貝勒段十九 突襲段十八 普世段十三 劉鋌段十八 遺詔段二十 磨鏡段七 目的段七三 暈血段六八 皇宮段二四 大刀段八六 閨秀段三二 小心段八 應泰段二九 需要段二九 西山段十三 街燈段五十 殺戮段十一 皇子段七九 大車段三五 黃雀段五九 公平段六十 寶璽段六二 出發段十一 東廠段二七 杖刑段三八 梢間段二一 變徵段七六 滄桑段十 鐵鏈段八二 敗績段二三 看茶段三一 溫州段二三 預謀段六 白衫段八四 對決段二八 禁城段八三 老宅段二九 西山段一 回首段六十 寶璽段五十 血雨段四五 冷熱段九 茶濃段二 賣笑段二一 停手段十五 歌聲段二十 特產段三 折枝段十七 大風段三四 笑聲段十六 大樹段二九 得勝段六九 遭罪段二八 老寨段十九 巷戰段三六 活着段八 應泰段十七 歡心段十七 歡心段三十 奶孃段三九 成仁段三 湖畔段五三 平陽段三二 槐花段三六 借題
段六六 輕騎段十六 懿旨段五八 飛石段二二 祈福段十二 後孃段十九 小計段四三 欺壓段六|四 活糧段三二 證詞段十五 菜市段四四 合作段三六 祝莊段四一 難過段二三 臘梅段十五 滅口段七七 牢籠段七 畫具段七十 金甲段七九 大車段五四 老李段三二 小心段五九 公平段二一 變徵段二七 紅丸段十一 千兩段七八 大劍段三二 槐花段三五 黃雀段三十 葉楓段六六 輕騎段六七 王師段四六 派系段八 八氣段七六 萬馬段十九 麪粉段十八 貝勒段十九 突襲段十八 普世段十三 劉鋌段十八 遺詔段二十 磨鏡段七 目的段七三 暈血段六八 皇宮段二四 大刀段八六 閨秀段三二 小心段八 應泰段二九 需要段二九 西山段十三 街燈段五十 殺戮段十一 皇子段七九 大車段三五 黃雀段五九 公平段六十 寶璽段六二 出發段十一 東廠段二七 杖刑段三八 梢間段二一 變徵段七六 滄桑段十 鐵鏈段八二 敗績段二三 看茶段三一 溫州段二三 預謀段六 白衫段八四 對決段二八 禁城段八三 老宅段二九 西山段一 回首段六十 寶璽段五十 血雨段四五 冷熱段九 茶濃段二 賣笑段二一 停手段十五 歌聲段二十 特產段三 折枝段十七 大風段三四 笑聲段十六 大樹段二九 得勝段六九 遭罪段二八 老寨段十九 巷戰段三六 活着段八 應泰段十七 歡心段十七 歡心段三十 奶孃段三九 成仁段三 湖畔段五三 平陽段三二 槐花段三六 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