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盡殲

入夏後天時早,拂曉時天就青濛濛的亮了起來,發白的半月浮在天際,靜寂的看着昏暝天地間的無邊殺戮。

兵戈肅殺之氣,充盈於四野。

那一座座掘土爲壕、編木爲柵的營盤,熊熊燃燒着大火,映照着流趟不盡的血泊,舉目所望,皆弓刀相加,傾耳所聞,皆人嘶馬鳴,似乎無一處不是殺戮,似乎無一處沒有伏屍。

陳漬執指揮刀站在土坡上,細鱗甲在昏濛的曦光裡閃耀着湖水一般的光澤,襯甲散發出汗臭跟血腥氣——陳漬將戰旗移到這邊,這邊戰場還沒有清理乾淨,失去戰馬的敵騎還有十數人在頑固,陳漬拔刀而上,濺了一身沸血,抹不乾淨。

身後一棵中間給鐵彈削出一大塊的老桑樹,翠綠的葉子震落了一起,樹下的十數具死屍這時候已經給清走,還留下凝固的血泊。

陳漬虎目皆是殺氣,注視着山坡前的戰場。

淮東軍有圍殲鳳河西岸殘敵之意,然而敵帥那赫烏孤執意不退,反而有意妄圖利用其騎兵優勢,要將分進合擊的數路淮東軍分割開來,專殺一路。

那赫烏孤在張家灣所率的殘部步騎就有一萬五千餘人,他好差不差,迎頭所擊的恰是登城虎陳漬所親率的登海鎮師第一、第四、第五旅及一個新編旅、一個後備旅。

一萬五千精銳步旅,收縮在一起,未必定能抗住相當數量的敵騎衝擊,而淮東軍在馬步軍戰術裡,則強調縱深跟梯隊的概念。陳漬當即使第五旅及新編旅、後備旅滯後收縮陣型,他則親率第一、第四旅六千精銳,迎着敵騎進擊的方向,以兩個錐形陣列突進。

接戰之初,雖說編入陣列之中的火炮無法及時的發揮作用,但登海鎮師的將卒,也不全是以傳統、戰械,以血與肉的搏殺,去硬扛住敵騎的衝鋒……

軍械監的開花彈由於技術不成熟,炸膛的概率過高,此次沒有用於實戰,但與開花彈道理相通的伏火雷,則給了敵軍不少的“驚喜”。

外殼用薄鐵所鑄,填以鉛丸與火藥,用旋塞封閉,有藥捻子引出,即爲淮東軍械監所造的伏火雷,可以說是手榴彈的雛形。只是軍械監謂之“伏火雷”,林縛也由得他們去。

雖說可以用蠍子弩,但接戰時,將藥捻子引燃的伏火雷,以人手在陣前擲入敵陣,使之爆炸噴射鉛丸及碎殼片射殺敵卒。

伏火雷的威力雖說要比近距離發射散彈要差多少,但投擲方便,特別是在倉促接敵以及複雜地形作戰時,實有着火炮所遠不及的便利。

只是這種伏火雷,軍械監也是新造,數量極爲有限,甚至軍部並沒有在北伐戰事裡有使用伏火雷的計劃。即使優先使用火器的登海鎮師,在戰前也只有一哨人馬進行過訓練,一直到拿下津海城之後,兩千枚火雷才隨補給船運來津海,第一批裝備到登海鎮師。

面臨敵精銳騎兵,步旅在突進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壓住己方的陣腳。

伏火雷對衝鋒而來的騎兵陣列之殺傷,平心而論,談不上有多強,一是騎兵衝鋒時的陣列相對分散,二是體形龐大的戰馬受彈面要比馬背上的騎兵大得多,三是伏火雷着地爆炸,鉛丸十之七八會射中馬腹,而較少會直接的射中敵卒。

但是,伏火雷在敵陣中爆炸,聲響驚天動地,彈丸四射,硝煙瀰漫,只驚得那些個平時訓練有素的戰馬驚惶不安,駭然四逃,頓時間叫敵騎衝鋒的前陣亂作一團。

敵陣亂則己陣安。

以步卒爲主的第一、第四旅更抓住機會,殺入敵陣,橫衝直撞,殺得燕胡人抑馬翻、哭爹喊娘,打得他們直往駐營回縮,而一時間不敢再仗着人高馬疾的優勢,來侵凌在夜色突進的淮東步旅……

在拂曉之時,陳漬率第一、第四旅搶佔張家灣西翼的無名矮山,消滅此處營盤駐敵之後,則以步旅欺凌騎旅之勢,在從側後翼而來的第五旅的配合下,強攻虜兵在張家灣的駐營。

虜兵營盤可以說是冷兵器進代的騎營典範,以張家灣居大道之側的一座大寨爲主,營盤環環相接,掘土爲壕、編木爲柵,但由於是騎兵爲主的營地,在整個營地的外圍倒沒有挖深壕;大概也是虜倉促間從衛河以西調來,沒有時間挖掘長壕。

這樣的營寨,在淮東軍精銳步旅面前,只能說是簡陋了。

無數淮東甲卒逼進寨前,限制住敵騎的衝鋒,數以十計的輕型火炮從北側及東北側兩翼給集中拖到陣前來,正對敵營,進行瘋狂的轟擊,將柵牆、將下馬而戰的敵卒防陣無情的撕成粉碎……

站在張家灣前山頭眺望戰場的佟化成,此時只能無力的看着兩名親信給一枚實心彈同時射穿胸膛而死去。

熱血濺得他一臉,佟化成站在張家灣最高的山丘之上,能看到三墩橋、駱河店等營壘燃起點火,知道大勢已失,已非人力能挽回,而入夜前偵察到進入潮白河北岸的淮東騎兵此時還沒有進入戰場,他們這時候想往西逃,也必將遭到無情的攔截……

淮東軍在佔領津海之後,先期從兩翼展開的兵鋒,看似較弱,但實際是要將大燕主力吸引到中路來進行決戰;而在十六日夜間淮東軍渡河作戰的也談不上特別的強勢,甚至叫那赫烏孤看到有一絲擊潰淮東軍的可能,說到底淮東軍是想將他們像賭徒一樣牢牢的吸引在鳳河西岸的戰場,叫兩翼兵馬有展開圍殲他們的機會。

不然在渡河戰中,淮東軍就使用那擲來就炸得驚天動手的伏火雷,也許在十六日夜過後,他們就會果斷西撤,而不會拖一日、拖到局事徹底的糜爛!

“佟將軍,佟將軍……”

佟化成抹去臉上的熱血,回頭見是成濟郡王葉濟羅榮之子、那赫烏孤帳前左參領葉濟左麟渾身浴血的策馬而來。

“小王爺!”

葉濟左麟雖然自幼習武,弓馬嫺熟,但如此殘酷的戰事還是首次參與,但見茸須初生的脣上不知道是驚懼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微顫着,到佟化成跟前,帶着哭腔斥道:“佟將軍,老公爺給鐵彈擊中,喚你過去領兵……”

受淮東炮擊即使不死,也難長命,聽得主帥那赫烏孤不幸中彈,佟化成也是驚得手足打顫,驚問道:“烏圖額慶呢?”

佟化成是客將,雖督掌西寺監也是權高位重,那赫烏孤若是有什麼不測,也應是他的副將代替指揮戰事——

“烏圖將軍已經戰亡了……”葉濟左麟哀嚎道。

佟化成翻身上馬,隨葉濟左麟馳到土山東山腳,在院牆給打一片塌的大院裡看看到左肩膀給打爛的那赫烏孤。

那赫烏孤只來得及看佟化成一眼,就一命烏呼,連一句話都沒有留下,諸將只是絕望的看着佟化成——院中范文瀾披頭散髮的闖進來,看到這種情形,而耳畔已能聽到兩三百步外淮東軍戰卒衝鋒及火炮轟鳴的聲音,一屁股坐到地上,哀嚎道:“西撤晚矣,唯降爾……”

“胡扯!”佟化成撥出佩刀,惡狠狠的朝范文瀾砍去,見他驚懼的往牆角爬去,心裡百味陳雜,垂下刀來:兩萬東胡少年皆戰死此地,他有何面目投降乞活?

**************

佟化成臨危受危,戰局已經殆壞到非人力能挽救的地方,只能下令殘部往西突圍,寄希望淮東軍在西面封堵缺口的速度不會那麼快,希望能多逃出去一些人,爲大燕多保留一些元氣,希望燕京諸王公大臣這時候已經清醒過來,做好棄都逃往大同或太原的準備……

太陽躍出地平線之時,佟化成率殘部擺脫淮東軍從東面而來的追擊,他使殘部繼續前進,他勒住馬停在大樹之下,希望能聚攏更多的殘騎。

在入夜之前,在張家灣、在駱河店,在三墩橋,大燕還有四萬多馬步兵精銳,多爲東胡本族子弟,對大燕、對東胡,忠心耿耿,然而在這一刻,佟化成實在懷疑有沒有三分之一的人馬逃出來。

血勇之氣有時候是要不得的,要是那赫烏孤能早一刻放下絕死相戰的心思,四萬騎兵不說全部,七八成人馬撤出來是沒有問題。

而淮東軍要推進到燕京城下,也需要兩天的時間,兩天的時間也足夠他們護送王族緊急從燕京撤去,逃往大同或大連——只可恨那赫烏孤遲疑了半夜,使兩三萬東胡男兒的性命白白的葬送於在血腥的戰場之上。

只是情形容不得佟化成多想,這時候北翼警哨大作,緊接着隱隱的馬蹄聲如驟雨馳來……佟化成絕望的閉上眼睛,這一刻他也有所預料,趁夜往西迂迴、一直都沒有出現在戰場之上的淮東騎兵,總是要發揮出些作用,也許候在這裡有些時間了,只等着他們經過撲出凌厲的必殺一擊……

佟化成看着周遭皆陷入絕望的將卒,他們從最初的無知武勇,變成這時奪路西逃的驚弓之鳥,已經喪失與淮東軍正面相戰的勇氣。

佟化成拔出佩刀,往北側揮刀,也無言語,只是緩緩催起馬速,然而僅有十數騎追隨他向淮東騎兵陣列發起絕死的衝鋒,其他人則喪膽的往西南方奔逃……

第98章 鄂東防線第15章 做賊心虛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86章 纏殺第11章 肘腋生變第4章 內府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69章 渡口大潰第18章 長亭相迎第7章 曬鹽第36章 徐州攻略第30章 以緩待急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8章 兵亂難止第39章 特使駕臨第95章 經難念第38章 臣子忠心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23章 歸塵第136章 大私第49章 人心惶惶第99章 進逼圍塞第70章 豔若桃花第53章 北伐猜想第58章 廟堂第31章 土地第55章 黃河決堤第57章 北進側擊第58章 北燕有新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42章 伏火弩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38章 勤王之議第116章 強動員第139章 借刀第80章 鐵橋營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50章 北伐疑雲第65章 賑災第38章 入冬第10章 嫡爭(一)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65章 賑災第51章 五月第66章 大動作第105章 陷阱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49章 東行第49章 東行第61章 密投第32章 水煮田雞第68章 攻守之謀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7章 驚瀾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50章 北伐疑雲第77章 前哨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37章 分功酬勞第39章 戰械第10章 入甕第19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30章 以緩待急第71章 南陽第72章 昔日童子第65章 開漕諸策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15章 借名清匪第32章 水煮田雞第34章 請戰第32章 天子氣象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56章 顧嗣元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34章 鴆酒第7章 城門觀戰第53章 梟首取級第38章 勤王之議第21章 敵戰奇謀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71章 軟禁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14章 鶴灘第六章 殺威風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
第98章 鄂東防線第15章 做賊心虛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86章 纏殺第11章 肘腋生變第4章 內府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69章 渡口大潰第18章 長亭相迎第7章 曬鹽第36章 徐州攻略第30章 以緩待急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8章 兵亂難止第39章 特使駕臨第95章 經難念第38章 臣子忠心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23章 歸塵第136章 大私第49章 人心惶惶第99章 進逼圍塞第70章 豔若桃花第53章 北伐猜想第58章 廟堂第31章 土地第55章 黃河決堤第57章 北進側擊第58章 北燕有新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42章 伏火弩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38章 勤王之議第116章 強動員第139章 借刀第80章 鐵橋營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50章 北伐疑雲第65章 賑災第38章 入冬第10章 嫡爭(一)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65章 賑災第51章 五月第66章 大動作第105章 陷阱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49章 東行第49章 東行第61章 密投第32章 水煮田雞第68章 攻守之謀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7章 驚瀾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50章 北伐疑雲第77章 前哨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37章 分功酬勞第39章 戰械第10章 入甕第19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30章 以緩待急第71章 南陽第72章 昔日童子第65章 開漕諸策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15章 借名清匪第32章 水煮田雞第34章 請戰第32章 天子氣象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56章 顧嗣元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34章 鴆酒第7章 城門觀戰第53章 梟首取級第38章 勤王之議第21章 敵戰奇謀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71章 軟禁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14章 鶴灘第六章 殺威風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