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人心向背

夕陽垂於遠村的林梢,林縛站在圍攏屋西側的高處,看着河口的景象。

河口這邊已經建成四座圍攏屋,一座圍攏屋可以容納八十戶到一百戶民衆居住。兩座圍攏屋用來安置最初的募工流民以及新編武卒的家眷,新建成的兩座圍攏屋用來安置此次流落到河口的避禍難民。

一棟獨院通常安置三四戶難民,兩座大型圍攏屋安置難民近四百戶,約一千八百人。奈何河口這邊滯留難民人數已經超過三千人,還是有大量難民都臨時安置在安置條件更爲簡陋的窩棚區。

林縛使集雲社一次性在西邊再購入一百二十畝地,同時開工建造四座圍攏屋,還專門闢出一塊空地搭建臨時窩棚。

林縛站在一處稍高的土臺子上,看着聚集起來的鬧事鄉勇,過了片刻,才負手說道:“鄉營遇襲,二公子遇害,此事殊難料,錯不在你們,你們中無需有人爲此承擔責任,而且這些年來你們盡心護衛鄉里,勞苦功高,我林縛生、長皆在上林裡,對你們的功勞,我心裡最是明白,在這裡要跟你們說一聲‘辛苦了’……”當下就合手朝着衆人長揖。

臺下的鄉勇皆啞雀無聲。

林縛繼續說道:“上林裡遭此大難,林家損失之重,也超乎想象,迫不得以要做諸多調整,也要請大家能諒解。我與本家已經談妥,你們可以選擇進入集雲社充當武衛,亦可選擇脫離林家離開河口。念在大家多年來盡心護衛鄉里,不管誰今日決定選擇離開河口,此間都會奉送上二十兩銀子當路資——”

這次大家鬧翻臉,有些人怕林家秋後算賬,希望離開也不是多麼難理解的事情。

林續祿不吭聲,這些鄉勇是林縛一口要接手的,對那些選擇離開的鄉勇許下贈送路資之諾也是他的事情。

五個領頭鬧事的站在林縛身後,他們知道詳情,知道林家遺孀以及族老們對他們這些鬧事者是什麼態度,要不是林縛願意收留,他們這些鄉勇真的就要給強行解散了,也根本就沒有什麼路資不路資的;這些銀子都是林縛他私人解囊掏出來的。五人心裡感動,看臺下鄉勇竊竊私語,見他們甚至都以爲每人二十兩銀子的路資是本家拿出來,更是有一團熱烘烘的火堵在胸口。

臺下鄉勇覺得林縛說出的這兩個選擇都還不錯,一時難以決定。

二十兩銀子對平民百姓不能說少,在江寧可買四五十石細糧,就算拖家帶口在江寧熬過難關不成問題。

鄉勇今日聚衆鬧事,只希望給解散時林家能給大家發一些安家費,甚至都沒有奢望能得這麼多。

“好話都說盡了,現在該將醜話說在前頭了,”林縛這時候臉色沉下來,稍等片刻,等臺下都安靜下來,才繼續說道,“爾等對林家處置有所怨意,可使人溝通商議,但是任意持械聚衆相脅迫以逞私念,是爲忤逆。若在戰時,我會毫不猶豫調兵彈壓之,便是在此時此地,亦爲難容忍之大錯。從犯者可既往不咎,雖說本家對首罪者也寬容,不予追責,但是我不能容忍這些人進入集雲社爲武衛……”

臺上領頭鬧事的五名鄉勇哪裡想到林縛會突然做出這樣的處置,一起跪下來懇求:“我等自知行事魯莽,以下犯上、罪該萬死,但求林大人給我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哪怕是抽幾十鞭子,我們都甘願受刑,只是不要將我們趕出河口……”

“好話、醜話都說盡了,”林縛負手說道,“今日趕你們走,我心裡也不好受,陳魁立、韓採芝、苟敬忠,你們五人,我認識三個,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們到草堂來每人領二十兩銀子帶家人離開河口去別處安身吧,我不會留下你們的。其他選擇離開河口的,將兵甲交到草堂來領二十兩銀子離開;選擇到集雲社當武衛的,將兵甲穿戴整齊也到草堂前集結,今夜有船送你們去獄島……”

“我們走吧,讓他們自己做選擇吧……”林縛跟顧盈袖、林續祿、林夢得說了一聲,便先下了土臺子,往東邊的草堂走去,將聚衆鬧事的鄉勇都留在原處。

林續祿回頭看了一眼那五個給林縛趕出河口的領頭鬧事鄉勇,他們還跪在土臺子上懇求林縛收留。其他鄉勇都面面相覷不明所以:畢竟這五人領頭鬧事,應該更擔心給林家秋後算賬,能拿二十兩銀子帶着家人到別處安頓簡直就不能算是懲罰,爲何竟要如此哀求林縛收留?

林續祿掌控大局的能力不強,膽色、氣魄不足,有些事情卻看得明白,也大概就是所謂的“眼高手低”吧。

林續祿心裡微微一嘆,說到底林縛只是要將鬧事鄉勇收歸己用,又要將五個領頭鬧事的驅趕出去,以免留下後患日後再發生類似聚鬧事件。

要是硬繃繃的趕人,即使林縛暫時豎立起賞罰分明的權威,不要說給趕走的五人心裡會有怨恨,其他鄉勇心裡也多有不服,會留下很多的後患。

但是眼下呢?跪下哀求的五人竟是滿臉的自責與愧疚,對林縛哪裡有半點怨恨?想來其他鄉勇在知道事情真相後,絕大多數人都會打消給秋後算賬的顧慮選擇留下來編入集雲社武衛。

也就是說林縛僅用百十兩銀子趕走五個領頭的就將諸多後患都較爲徹底的解決掉了,這樣的手段,當真不是一般人會使。

林續祿跟在林縛後面,有些灰心喪氣,他給今日之事鬧得灰眉土臉,此時又真覺得差林縛當真是太遠,到河口以來,自信心第一次受到這麼嚴重的挫折。

****************

事情的發展也恰如林續祿所料,絕大多數鄉勇在知道事情真相後都選擇留下來編入集雲社武衛,近一百五十人兵甲整飭到草堂前集結,林縛當即就派船將他們送到隔水相望的獄島進行整訓。

除了五個領頭鬧事者,還有十多名鄉勇選擇離開。這些鄉勇選擇離開也不是因爲擔心會給林家秋後算賬,而是他們的家人沒有能夠逃到江寧來,他們放心不下,這時候能有機會離開,就想着潛回石樑縣去找家人。

天已入夜,眉月清輝,再加上角樓投來的燈火,將草堂廳前的院子照得雪亮如晝,二十多名將離開河口的鄉勇都跪在院子裡跟林縛告別。

“銀錁子、碎銀子以及散錢,我都替你們準備了些,湊足二十兩官銀。刀或者長矛都不能隨身攜帶,容易藏匿的剔骨刀我都替你們準備了一把,希望你們不要用之作惡……你們每人領一隻包裹走吧。想回石樑縣的,我夜裡就派船送你們到古棠縣北境過哨卡,想去江寧另處安生的,可以明天再走。”林縛說道。

“只求大人給我們立功戴罪的機會。”韓採芝等五名領頭鬧事的鄉勇還是不甘心就這樣離開河口,跪頭哀求道。

“走吧,我不會改變主意的。”林縛硬着心腸說道。

“大人恩情,我們永記不忘……”韓採芝等人見林縛心意已決,知道再難挽回,當下叩了頭離開草堂而去。其他三名領頭鬧事的鄉勇,家人都在河口,明天會遷往另處安置,原先就有些積蓄,再有林縛給的二十兩銀子當路資,相互扶持、幫襯在江寧熬過難關不是什麼大問題。

韓採芝老父老母都隨之逃到江寧來,但是洪澤浦亂起之時,其妻攜幼子回孃家探親,至今仍滯留在石樑縣下落不明,另一名領頭鬧事的鄉勇陳魁立他妻兒倒是跟着逃出來了,老母卻留在石樑縣。韓採芝與陳魁立將在江寧的家人託給其他三人照應,他們隨另十多個回去尋找家人的鄉勇一起潛回石樑縣去,當夜就坐林縛給他們準備的船離開了。

***********

事情很順利的就解決了,近一百五十名編入武衛的鄉勇也給船送上獄島,林縛留林續祿、林續宏在草堂裡簡單的用過晚餐,在席間跟林續祿說道:“你要將餉銀送回東陽府擔心途中遇到流寇——我看這樣好了,集雲社兩艘快帆船這兩天就要正式收貨,河口這邊人手還算充足,過兩天我送你們回東陽去。河口這邊諸多事也暫時安頓下來,我要去東陽見顧大人一面。”

東陽號在駱陽湖裡的戰績,林續祿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是這些天聽到的也多,要是有這樣的三艘船護送去東陽府城,還真不用擔心一般的流寇水匪。

“那這樣真是再好不過了,”林續祿欣喜的說道,“我還在發愁怎樣才能將銀子送回去呢。”

林縛說道:“本家的事務,我本不想多說什麼,但是從今天的事情來看,要將林家都交給幾位夫人做主,實在不是一件恰當的事情。我這次去東陽,會跟二叔商議希望能讓三哥你長久留在江寧主事。”

林續祿心裡慚愧,今天事情的處置,他也不得法,只不過林縛的說辭讓他心裡聽起來很舒坦,畢竟將責任推到別人頭上是誰都忍不住想要去做的事情,林續祿心想要不是幾位嬸孃驚慌失措的指揮東指揮西,他也不至於失了法度。

林夢得坐在一旁不說話,林續宏心裡卻真正的明白林續祿當真是遠不如林縛。

“上林裡一時難以收復,林家在江寧的產業經營要維持,就要從別處尋找貨源。各地大宗貿易都給地方勢力控制,林家貿然插足進去,衝突不會少,”林縛說道,“這些衝突說起來千奇百怪、手段繁多,地方勢力勾結水寇或者直接冒充水寇來打劫是較爲普遍的。本家有船隊,總載量計有五千石,但是多爲普通木船,防禦性與航速都很一般。以往船隊主要走石樑河水路,不用擔心太多,日後到另處尋找貨源卻不能如此麻弊大意。我希望本家多添能置武備的大船,畢竟本家在河口還有一百五十名鄉勇可用,實際上本家在河口不需要留這麼多的私兵,只有保留二三十人守衛宅院就可以,多餘下來的鄉勇都可以安排上船。明天我請三哥到東陽號上看看武衛演練,就知道時局難測之際多備這樣的快速堅船對林家好處更多一些。說不定將來東陽也可能用到,即使收復上林裡後,用大船在石樑河運送貨物,載量更大,人手更少……這些事情,我去東陽後會跟二叔仔細商量,也希望三哥也考慮一二。時間不早,我還要去島上走一趟,畢竟人剛送過去,放心不下,就不送三哥回去了。”

林縛送林續祿、林續宏送出草堂,跟林夢得說道:“你跟三位族老接觸時,也多說說備大船堅船的好處。”

江東郡地處廣袤平原之間,地形之險要全在於“水”字之上,再說林縛以長山島爲根基,以揚子江水道連接長山島與河口兩處彈丸之地,自然視堅固的大帆船爲廣袤水域裡浮動的堡壘。

待過兩天新船到手,林縛手裡就擁有四艘千石大船。如今東海寇的主力戰船也是千石載量的大帆船,雖說東陽號等船堅固程度以及風帆航速可能要強過東海寇的主力戰船,但在海上對抗,畢竟敵不過東海寇船多勢衆。

林縛是希望長山島能儘量避免跟東海寇起衝突,但是奢家整合東海寇大規模入侵沿海諸府的時間不會拖太久,他們到時候會不會容忍位於揚子江外海口的長山島勢力的存在?

林縛喜歡將籌碼抓在自己手裡,根據長山島對東海寇勢力的偵察,林縛希望能擁有五桅甚至八桅超大型快速帆船。在大帆船上置蠍子弩、牀弩等戰具,以少量的精銳戰力,也能在海面取得對東海寇多艘主力戰船的優勢。

以東陽號抵禦近海風浪與抗撞擊能力爲標準,五桅八千石載量的超大型帆船造價約一萬八千兩到兩萬兩銀。

雖然這次林縛他們渾水摸魚摸到近十萬兩現銀,要是可以,林縛恨不得都用來買船,但是這筆錢絕不能大手大腳的明着花。

林縛這纔要千方百計的鼓動林家多買大船,至少也要現在就以林家的名義跟龍江船場下訂單,大不多日後他再多林家手裡將這些大船加價買回來就是。

一艘大型帆船,就算材料備全,完全造成也要半年的時間。林縛擔心半年時間後,東海寇經整合後的勢力差不多已經將爪牙伸到揚子江出海口了,時間真是不等人啊。

************

PS:第二章,兄弟們投紅票鼓勵我接着碼第三章吧!

第5章 幕僚第88章 夢圓江寧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章 林政君號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39章 虛實相機第17章 山南第42章 政務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52章 下聘禮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2章 江寧風潮(2)第6章 賞匠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16章 強動員第19章 惑敵第102章 西行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5章 王相第13章 將田種好第13章 兵援第82章 形勢緊迫第8章 決勝東線第67章 暗將第3章 聯曹第1章 風雨相援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52章 列裝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55章 風起第73章 青州軍第60章 梟臣第3章 投石問路第69章 渡口大潰第106章 渡河第48章 花亭第51章 三女爭豔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37章 遷族第26章 糧食第45章 行路難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0章 豔若桃花第46章 點天燈第76章 藥材貿易第3章 聯曹第31章 說服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47章 崇國公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108章 戰黃陂第66章 意外升官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53章 梟首取級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22章 勸降第5章 幕僚第91章 站隊第148章 制衡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7章 密會第3章 投石問路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57章 破口罵娘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18章 長亭相迎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81章 了無牽掛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38章 勤王之議第74章 顧慮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117章 橋渡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60章 宮廷陰影第80章 鐵橋營第58章 還鄉第3章 風災第52章 下聘禮第27章 結營第11章 潛伏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107章 海攻第43章 潰不成軍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14章 驚疑第27章 結營
第5章 幕僚第88章 夢圓江寧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章 林政君號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39章 虛實相機第17章 山南第42章 政務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52章 下聘禮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2章 江寧風潮(2)第6章 賞匠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16章 強動員第19章 惑敵第102章 西行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5章 王相第13章 將田種好第13章 兵援第82章 形勢緊迫第8章 決勝東線第67章 暗將第3章 聯曹第1章 風雨相援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52章 列裝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55章 風起第73章 青州軍第60章 梟臣第3章 投石問路第69章 渡口大潰第106章 渡河第48章 花亭第51章 三女爭豔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37章 遷族第26章 糧食第45章 行路難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70章 豔若桃花第46章 點天燈第76章 藥材貿易第3章 聯曹第31章 說服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47章 崇國公第4章 江寧風潮(四)第108章 戰黃陂第66章 意外升官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53章 梟首取級第38章 濟南失守第122章 勸降第5章 幕僚第91章 站隊第148章 制衡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7章 密會第3章 投石問路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57章 破口罵娘第三十九章 黨爭避嫌第18章 長亭相迎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76章 戰地數故人第81章 了無牽掛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38章 勤王之議第74章 顧慮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117章 橋渡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60章 宮廷陰影第80章 鐵橋營第58章 還鄉第3章 風災第52章 下聘禮第27章 結營第11章 潛伏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107章 海攻第43章 潰不成軍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14章 驚疑第27章 結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