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顧嗣元

顧嗣元給外祖湯浩信守孝期滿,三月末出潼關,沿黃河東進,其時豫東、豫南大亂,豫北、魯西北等府縣給樑家父子控制,去青州的路途給堵了個嚴嚴實實,只能扮成流民軍,想找機會從淮泗地區穿過去。

楊樸、趙勤民率去接顧嗣元出潼關的兩百餘精銳,都是對顧家忠心耿耿的扈從,紀律與忠誠都值得考驗。途經河中府,從流民中撿選健銳而收留編伍,又使家屬隨行,卻成了進入淮泗地區假扮流民軍的最好掩護。

流民軍以八大寇爲首,但其下山頭、杆子林立,來路錯綜複雜。

諸路流民軍,以劉安兒聲勢最大,幾乎每天都有人馬來投靠歸附,也不乏投機趨勢的地主武裝,像顧嗣元這種帶着大量家眷四處流竄的兵馬跑上門投靠,又怎麼會受到懷疑?

在汴水西岸接連攻陷幾座難攻的寨子、爲流民軍繳獲上萬石糧草之後,顧嗣元所部便給劉安兒視爲可以信任的精兵,五月中旬給拉入流民軍在淮泗的核心戰區,調歸渠帥馬蘭頭所轄,駐守睢寧南寨地區。

早在五月初旬,接到顧嗣元所遣秘使,林縛本打算出兵將他們從淮泗接出來,送往青州去。那時流民軍對汴水、泗水的河道還談不上什麼封鎖,倒是顧嗣元主動提出要留在淮泗、伺機而動。

這一留便是兩個月,一直到劉庭州率渡淮軍進入泗陽,馬蘭頭將宿豫、睢寧一帶的流民軍精銳調走,在林縛率江東左軍穿插突進到泗水河西之後,顧嗣元纔有機會伺機而動,幾乎不費什麼吹灰之力,就奪下睢寧城。

新月如鉤,懸於天際,淡淡青輝灑下,勾勒出左近山崗、疏林、河流的疏影,那影影綽綽的暗影,是借夜色奔逃的流民軍的潰卒散兵。只怨夜色太好,林縛都沒有藉口讓顧嗣元收兵,放過這些潰兵,少收割一些人頭。

對於顧嗣元,對於他麾下的年輕將領們,耀眼的戰功還需要首級來襯托。即使他們昨日還披着流民軍的皮子,絕大多數兵卒都真把自己當成流民軍的一分子,但不妨礙他們今日換過身份,對昨日的袍澤下手。

顧嗣元親自在城下督戰,指揮調度部卒追殺流民軍潰卒,趙勤民在他身邊出謀劃策,青衫羽扇,頗有天下謀主的意味。

顧嗣元在河中府招募流民,兵馬就擴充千餘人,假扮流民軍進駐睢寧南寨,自然也沒有停下擴張的步子,所部兵馬擴充到四營,加上隨軍家屬,差不多有近六千人的樣子。

淮泗地區向來富裕,糧草不成什麼問題,兵甲只能靠打地方私兵繳獲一些補充,還是嚴重不足,但有兩百餘兵甲精良的精銳做底子,又以林縛所傳的治軍之法練軍,顧嗣元這四營兵馬,比起普通的流民軍,要精銳得多。

楊樸這些年淡了戰場廝殺的心思,打算過了這事,將這支兵馬交給顧嗣元親自掌握,他還會回顧悟塵身邊去當一個忠心耿耿的老僕去,這時候來城頭見林縛。

林縛蹙眉望着城下的殺戮,待楊樸走近來,纔回過神來,說道:“楊叔,這幾個月倒是讓你受累了。”

“有什麼受累不受累的……”楊樸淡然一笑,他距花甲之齡還有數年,新月下鬚髮已是霜白,穿着鐵甲,倒是個錚錚老將。

城下只有顧嗣元所部兵馬在追殺潰卒,江東左軍除水營外,鳳離營、長山營、騎營都相繼進入城中休整了。在外人看來,好像就是林縛要將奪睢寧的功績都拱手讓給顧嗣元,與林縛接觸深的楊樸卻是知道,林縛不屑拿這些亂民首級取功。

這時候有人匆忙登上城頭稟報:“睢寧知縣李衛在縣衙後宅懸樑自盡,剛給衛兵發現,醫官已過去搶救,特來稟報大人……”

“啊!”林縛也是一愣,不知道這是哪齣戲。

有顧嗣元這個大臥底,淮泗地區的官員、鄉紳在失陷後什麼作爲、什麼嘴臉,林縛是一清二楚的。

知縣李衛在睢寧城給破時被俘,因其在睢寧聲譽頗好,劉安兒想要招降他做謀士,他寧死不從賊,一直給關押在睢寧縣大牢裡,直到今夜纔給放出來。

那些屈從流民軍的官員,只要沒有太令人憤恨的劣跡,林縛都打算幫他們掩飾其罪,不奏朝廷追究,對李衛這種經受住考驗的官員,自然是更要上奏朝廷加賞。

這個李衛,在流匪獄中倒活得逍遙,沒道理苦日子到頭,便來個懸樑自盡啊!

林縛也不曉得怎麼回事,但是這事未同小可,不能不理會,也趁勢下令收兵:“讓嗣元與趙先生回城來,直接到縣衙來找我們……”他與楊樸先去縣衙後宅看沒事懸樑自盡的李衛。

林縛與楊樸前腳尖剛踏進縣衙後宅,就聽到裡面大譁:“小姐懸樑了!小姐懸樑了!”接着又聽見蒼老虛弱的聲音在嘶喊:“讓她死了好,死了好!”

林縛更是一頭霧水,走進明燭高燒的廂院,醫官走過來稟告:“李大人剛回過氣來,幸好早一刻發現……”

“怎麼回事?”林縛問道。

醫官早一步過來,倒是知道了詳情,壓着聲音問道:“聽伺候的婆子說,李大人從獄裡出來,知道女兒給賊人強佔爲妻還有身孕之事,拿了刀想殺女,倒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先懸樑了……”

林縛輕嘆一聲,豎眉看向左右,說道:“此事誰也不許外傳!先把人都救下來。”走進裡廂房,看到李衛穿着破舊不堪的官袍子,老淚縱橫的坐在牀邊上,林縛揮人讓其他人都先退出去,拉了一張凳子,坐到李衛面前,說道,“李大人,何苦呢?”

“老夫下不了手將從賊的逆女殺死,唯有一死以報朝廷,”李衛老淚縱橫,強撐枯瘦的身子跪下來,顫巍巍的從懷中掏出一份拜表,遞到林縛面前,“請制置使代老夫將表上呈朝廷,死而無憾了……”

林縛心想這老頭雖視清譽如命,但還有些人性,沒有真一刀將懷上身孕的女兒殺死,拿過拜表,卻摔到一旁,訓斥道:“胡鬧,睢寧城殘屋破,百姓流離未歸,街巷伏屍千萬,你身爲睢寧父母官,不思振作釐清政事,倒學小女人來尋死覓活,我看你是老糊塗了!是黎民百姓重要,還是你李衛的清譽重要?你自己想清楚了!”回頭吩咐隨從,“連夜派人將李大人的女兒秘密送走,對外便說死於賊手,屍骸不見。誰敢泄此事,殺!”袖手站起來,對跪在地上發愣的李衛說道,“着你立即吃飽了喝足了,去前衙署理公務,此間事千頭萬緒,沒有時間讓你在這裡兒女情長!天明之前,要你釐清城中大致情況,向我稟告。”

楊樸微微一嘆,心想別人還真沒有辦法像林縛處置得如此乾脆利落,這時候怕是誰都不會再去注意他才二十三歲吧。

林縛甩袖離開,李衛跪坐在地上,彷彿死去一樣,也聽不見隔壁院子裡車馬轔轔,將他哭哭啼啼的女兒及伺候的丫鬟、婆子接走,過了許久,才從地上站起來,整了整衣衫,吩咐左右:“燒碗辣湯麪去前衙……”便往前衙署理公務去了。

顧嗣元、趙勤民收兵回城,林縛先回驛館行轅,他們趕去見他。顧嗣元等人意猶未盡,問道:“城中發生什麼事情,這時夜色還好,拖到明日,城外的潰兵倒要逃遠了。”

“糊塗官做糊塗事,不說也罷,人救下來就好,”林縛也不是長舌婦,沒必要逢人就說睢寧知縣李衛的家事,要顧嗣元等人都坐下說話,說道,“比起追殺逃卒、多取一二百首級,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們坐下來,好好商議下一步怎麼走……”

“眼下看來,守住睢寧、解了劉庭州之圍,不僅能威脅圍徐州之流匪主力的後翼,更斷其糧道,嶽冷秋能守住徐州,流匪只能北去山東,正好讓他們跟樑家打去……”顧嗣元說道。

不知道顧嗣元這番見解的背後有沒有趙勤民幫着出謀劃策,但相比較當初進江寧時、給王超、藩智美等江寧公子之流耍得團團轉的顧嗣元,已經成熟多了,當真是今非昔比,要刮目相看了。

流民軍在徐州外圍的兵力過於集中,就地籌糧不足,泗陽、宿豫、郯城、雲梯關及西邊的臨淮、濠、泗等地區,纔是流民軍的主要籌糧區。

林縛率部進佔睢寧,又有水營戰船封鎖汴水、泗水,實際上就等若斷了流民軍圍徐州主力的糧道。

在這種情形下,劉安兒要麼在糧草短缺之前全力打下徐州,要麼就撤圍而去。

戰爭的主動權,已經不掌握在流民軍手裡了。

林縛心想劉安兒也許不會甘心收手吧,嶽冷秋也不是什麼善茬,眼下揮師南返先解劉庭州倒是當務之急,不能讓馬蘭頭、孫壯在泗陽、宿豫從容整頓兵力,與劉安兒從徐州派兵夾擊睢寧。

關鍵還在於一個快字。

劉安兒從徐州派出的援兵,應該纔剛剛出動,離睢寧還有一百來裡;江東左軍從睢寧出發,去援劉庭州,差不多也還要走一百多裡。

“我天明就起兵南下去泗陽,但到泗陽時,想來徐州方向的流匪也要推到睢寧城下。等我救下劉庭州,再揮師北上支援睢寧,可能要耽擱兩天兩夜的時間,”林縛看着顧嗣元,問道,“你還要我支持你多少兵力,才能守住睢寧?”

也許留秦承祖守睢寧最合適,但不管於公於私,林縛都要讓顧嗣元來當一路主將。有楊樸、趙勤民相佐,顧嗣元也能獨擋一面了。

“馬蘭頭、孫壯在宿豫、泗陽還有兩萬多兵馬,皆多精兵,你去救劉庭州,關鍵在快,兵馬不能再少了,我這邊有水營依託,不怕後路給斷,”顧嗣元說道,“你有兵甲弓箭多餘,借我一些,我便守睢寧兩天,等你回師……”

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1章 匪禍第32章 定計第62章 臨戰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88章 故人相見第72章 昔日童子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34章 耐心第44章 陷阱第48章 雪天圍獵第104章 轉機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56章 見疑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9章 邸報第53章 梟首取級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38章 臣子忠心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13章 七寸吐信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11章 嫡爭(二)第三章 柳月兒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91章 伏誅第54章 河西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42章 棋子第44章 人口隱憂第49章 逆而取之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59章 加徵第85章 逃都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1章 捍海堤第81章 渡河第133章 主公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35章 抉擇第72章 山河倒旋第82章 紅顏禍水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3章 暨陽磐石第74章 密約(一)第94章 關門第30章 堵口第五十章 特權第63章 寧王一系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43章 泄水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88章 對峙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2章 議兵第79章 算計第44章 兵備將行第83章 帝心第56章 飛熊之死第12章 大功將成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1章 奇襲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79章 深宅之事第44章 危機不知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87章 試探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6章 私糧入京第116章 強動員第72章 昔日童子第66章 獻平虜策第81章 藩樓依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60章 分贓擴軍第79章 不能回頭第119章 禮山第112章 謠言第139章 借刀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42章 再勤王第37章 叛第59章 加徵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16章 斬將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3章 甄氏第140章 北還崇州
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1章 匪禍第32章 定計第62章 臨戰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88章 故人相見第72章 昔日童子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34章 耐心第44章 陷阱第48章 雪天圍獵第104章 轉機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56章 見疑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9章 邸報第53章 梟首取級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38章 臣子忠心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13章 七寸吐信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11章 嫡爭(二)第三章 柳月兒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91章 伏誅第54章 河西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42章 棋子第44章 人口隱憂第49章 逆而取之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59章 加徵第85章 逃都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1章 捍海堤第81章 渡河第133章 主公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35章 抉擇第72章 山河倒旋第82章 紅顏禍水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3章 暨陽磐石第74章 密約(一)第94章 關門第30章 堵口第五十章 特權第63章 寧王一系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43章 泄水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88章 對峙第12章 餌與陷阱第12章 議兵第79章 算計第44章 兵備將行第83章 帝心第56章 飛熊之死第12章 大功將成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1章 奇襲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79章 深宅之事第44章 危機不知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87章 試探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6章 私糧入京第116章 強動員第72章 昔日童子第66章 獻平虜策第81章 藩樓依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60章 分贓擴軍第79章 不能回頭第119章 禮山第112章 謠言第139章 借刀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42章 再勤王第37章 叛第59章 加徵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16章 斬將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3章 甄氏第140章 北還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