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襲

浙閩之間,山嶺橫亙,走陸路唯衢州與建州相接的仙霞嶺道最爲短直,自古以來就闢有山道。

然仙霞天險形勢險要,從南而北,梨嶺、楓嶺、大竿嶺、小竿嶺、茶嶺、窯嶺六山相接,巍峰壘嶂,雖然闢有山道,但至險處,僅容一馬通過。在跨越仙霞嶺之後,兩邊纔有水道相接,不過嶺南建州境內的建溪枯源,嶺北衢州的甌江之水,相當長的一段水道也都枯淺,僅能通航小船,通航能力有限。

就這麼一處險道,自古以來卻是浙閩之間最緊要的關隘。

浙閩未陷戰事之前,仙霞嶺兩邊的衢州跟建州,有數以千計的腳伕爲商旅扛活。一件百十斤重的貨物,從衢州扛到浦城的碼頭或從浦碼扛到衢州的甌江碼頭,收二三十枚銅子的腳錢。

千名腳伕走仙霞嶺道一年所扛運的貨物,甚至不如一艘大型海船走上一個來回。

以往浙閩之間的貨物流通量極少,海路艱險,又有海寇阻路,遂仙霞嶺道能勉強滿足浙閩商旅往來兩郡的需求。然而奢家佔據浙閩之地,需要大量的將明州、會稽的米糧運往晉安,將建安、晉安的鐵運往明州、會稽,兩地之間的資源交換量大增,險窄難險的仙霞嶺道,就完全不能滿足需求。

奢家的用兵重心雖然從海上轉移到陸地,欲從西線尋找突破進入江西、徽南的機會,但銜接閩北與浙南的主要通道,則以海路爲主,仙霞嶺陸路爲輔。

三艘三百石載量的雀頭船自閩清的碼頭而下,順着秋後清澈的閩江江水而下,繞過巍峨的晉安府城,進入閩江下游的白龍江。

閩江自晉安府城東側的南臺島分爲南北兩汊,南汊寬淺,積沙渾濁,人稱烏龍江;北汊水窄,約七八十丈寬,但水急流深,是出海船舶的主要航道。

春福堂的掌櫃胡阿祥,站在船甲,眺望南邊草樹蔥蘢的南臺島,江面與他們一樣,還有二三十艘雀頭船準備出海,看桅上懸旗,以去明州府的船居多,也有去泉州府,倒是沒看到去扶桑鹿兒島的船。

胡阿祥心裡盤算着,去鹿兒島雖說海途艱險,在海東那塊,海盜出沒頻頻,但纔是真真的厚利。所謂富貴險中求,尋常人家要是有膽量往船捎十擔八擔生絲,運到鹿兒島一賣,這一輩子就不愁吃喝了。

晉安的海船多以雙桅雀頭船爲主,載量三百石到五百石不等。造脊長窄的雀頭船與平底寬頭的海鰍船,是東閩沿海最爲成熟的船型。雀頭船吃水深,但揚帆借風行得快;海鰍船吃水淺,能直接靠上淺灘,早些年倒是很受海盜的歡迎。

以往閩江口出沒的商船僅有三五十艘雀頭船。這兩年來往明州去的海船需求增加,如今專走明州、晉安一線的海船就有一兩百艘之多,走泉州的海船主要也是以三五百石載量的雀頭船爲主,不過走夷洲、琉求及扶桑鹿兒島,甚至遠走南洋諸島的海船,差不多都已經改成三桅大船了,只是數量相對也有限。

海上風波險惡,大海船抗風浪的能力,遠非小海船能比;大都督府也一再諭令各家多造大型海船。相比較前些年,晉安府出海的船舶質量要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江口有兩艘兵船在巡哨,船上插滿迎風凜冽的戰旗,隨行的夥計魏阿福湊過來,有些忐忑不安的說道:“掌櫃啊,聽說北邊的形勢緊了,淮東也正式對這邊宣戰了,會不會我們剛出去,就有淮東的戰船繞到南邊來?”

胡阿祥橫眉冷看了夥計魏阿福一眼,要不是平日依仗手腳麻利的做事,說這樣的晦氣話,早就一巴掌甩他臉上去。倒不知魏阿福從哪裡知道淮東軍司的禁海告令,胡阿祥冷哼一聲說道:“我晉安在明州府有兩萬水軍精銳,淮東的水軍滿打滿算,加起來也不超過一萬,便是有一兩艘小船漏過來,你就嚇破膽了?”

不要說胡阿祥了,便是浙閩大都督府的絕大多數將領,仍然停留戰線爭奪的陸戰思維裡。如今浙閩與淮東在岱山諸島與嵊泗諸島之間形成清晰的、涇渭分明的防線,而且浙閩水師在岱山防線的側後,從昌國到明州府以及明州府東部沿海,形成四五百里寬廣的戰略縱深,再到晉安府,還將近千里之遙,即使淮東水軍會有戰船深入侵擾,必然也是小規模的。

作爲東閩八姓之一的胡氏,入閩兩百餘年來,在閩清合族而居的胡族宗族有七八千戶之多,是僅次於奢、宋的大族。

浙閩大軍佔下浙南,斷了江西瓷器的入浙之路,胡家所產的瓷器,便成爲浙南緊俏之物,專用來運瓷北上的雀頭船,就有八艘之多。如此大宗貨物往來,非要走海路,走仙霞嶺道,一年能運出十一就算了不得了。

胡阿祥這次率領北上的三艘雀頭船,所載都是瓷器。受到大都督府的告誡,三艘船共有百餘武衛隨行護船,抵擋一般的騷擾足以。不過根據大都督府的要求,建議出海的船舶結成船隊而行,水軍甚至會根據情況派出戰船護航。

胡阿祥倒覺得大都督府多此一舉,從淮東到晉安有小兩千裡,淮東制置使吃了瘋藥,派船繞到晉安來打劫,真要派過來,浙閩水師難道是吃素的,還會讓他們安然脫身?

船行到南臺島的下島,浙閩水師在這裡有一處碼頭,按規矩是靠港駐泊,或接受檢察,或等候其他商船過來編隊而行,胡阿祥心裡嘀咕着,倒不敢公然違抗大都督府的諭令,下令將船靠過去。

這會兒有數支高桅露出在海平面上,有幾艘海船往白龍江口而來。海船出沒江口也是尋常事,胡阿祥倒也沒有在意。倒是更靠江口巡哨的兩艘兵船突然調整方向,往來船駛去,許是檢察來船身份。過了片刻,來船藉着回涌的潮水接近江口,胡阿祥纔看清過來的五艘船都是海鰍子船,插滿戰旗,迎風飄展。

在這五艘船突然襲擊巡哨兵船之前,胡阿祥都以爲那是浙閩水營的戰船,大概那兩艘巡哨兵船也是這麼認爲,才毫無戒備的接近檢察!

白龍江口的戰事爆發得很突然,兩艘巡哨船毫無提防,幾乎在眨眼間的工夫,就給傾泄而來的箭矢、裝滿火油的特製燃燒罐覆蓋。而發動突襲的五艘敵船,目標顯然不僅僅是江口的兩艘巡船,甩開給兩艘給打蒙又引起大火的巡船,就藉着回涌的潮頭,往南臺島下島碼頭襲來!

“是敵船,是敵船打進來!”雀頭船上的夥計多數沒有見過什麼場合,看到五艘敵船氣勢洶洶的衝來,驚慌大叫。

胡阿祥恨不得抽烏鴉嘴的魏阿福一巴掌,真是說什麼來什麼,他心時也是駭然,不清楚爲何會有五艘海鰍船能繞過外圍的警戒線混進來,碼頭上駐泊的十多數艘商船,都慌不迭的拉碇欲逃。

碼頭上僅有百餘戍卒,還都是雜散兵勇,慌作一團,只是拿了弓箭兵器往碼頭上涌,實際上也幫不上儘快。烽煙這時候倒是及時燃燒起來,但是等上島水寨的水營戰船過來,需要一段時間。

胡阿祥首先要保住船上的貨物,可不敢憑藉船上百餘武衛逞能,疾聲吆喝,讓船工變帆掉頭往上游避逃!

船上的護衛都紛紛拿出來弓弩刀矛,十幾個領頭的,在別人的幫助下,七手八腳的將鎧甲穿起來。要是商船逃不脫,援軍又不能及時趕來,就要他們這些武衛抵擋一陣子了。

胡阿祥還是幸運的,剛好還沒有拋下大碇駐泊,大帆也才降下一半,船工水手都在各自的位子上。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三艘雀頭船就很快掉頭往上游走。

大部分在下島駐泊的商船卻沒有這麼好運,剛從水裡拉起大碇,就給五艘敵船殺到近處。商船雖多少有些護衛,但敵船接近後根本就沒有劫船的心思,在接舷還有些距離時,就大量拋擲一頭燒着的火油罐。

火油罐在甲板上砸碎,火勢頓時就隨着飛濺的火油瀰漫一片,弓弩箭矢交疊而來,船上帆桅都是易引火之物,船上護衛缺少弓弩對抗,給壓制着無法救火。

商船跟戰船無法相比,甲板薄,又不會蒙熟牛皮,防火差,側舷沒有護牆,很難抵擋弓弩的攢射。也不曉得敵船所擲陶罐裡裝的是什麼火油,火勢極旺,大白天裡有幽幽的藍光,還噼哩啪啦的炸響,時間稍長些,火勢將甲板燒透,火油往船艙裡浸透,這火就沒法救了……

看着下島碼頭十數艘商船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陷入焰天火海之中,胡阿祥心裡駭然:這五艘海鰍船是淮東僞裝來偷襲的戰船,換作普通的海盜船,應該是劫掠爲主,怎麼可能直接縱火燒船?

上島水寨的戰船出動速度也不慢,這時候就有五六艘快漿船先操槳而來。南臺島北的白龍江僅有六七十丈寬,水面狹窄,利槳船不利帆船,奔襲的五艘敵船看到這邊戰船出動,就放棄登岸襲擊下島碼頭的機會,遠遠的就掉頭往外海逃竄!

胡阿祥看着下島碼頭左右給燒着的十數艘商船,他背頭出了一身冷汗,暗道好險:要是早一刻過來,多半也要下碇降帆脫不開身。

晉安府能出海牟利的商船,絕大多數跟八姓大族關係密切,或者直接就是八姓大族名下的船舶。看着這麼多船給引火燒着,許多水手、護衛被迫跳水逃生,胡阿祥也不能見死不救,看到這邊水營戰船出動將敵船逐走、又有十多艘出海去追趕,他下令手下掉頭往下島碼頭靠過去幫着救人滅火,心裡也不由的感慨:戰火這算是燒到晉安府來了!

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145章 惡奴第14章 激將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60章 梟臣第116章 叛逃第79章 戰前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107章 海攻第35章 落花流水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36章 捉虜賞刀第163章 擊潰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80章 王成服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88章 故人相見第3章 海塘說策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108章 戰黃陂第5章 困獸無計第33章 滲透第4章 宋家子弟第26章 歸心第54章 清算降叛第96章 傳捷第50章 收六夫人第89章 鏖戰第145章 壽州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73章 青州軍第139章 借刀第94章 圍困南陽第72章 海上接戰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94章 圍困南陽第27章 失城第132章 江灘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68章 鄉兵自雄第16章 滄南大捷第37章 遷族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46章 點天燈第135章 恩仇第60章 賜婚傳言第30章 津海會戰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34章 鐵流第9章 拔營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64章 入土爲安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107章 海攻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33章 滲透第42章 政務第59章 負荊請罪第78章 密議出兵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10章 援軍第38章 入冬第67章 北地第54章 清算降叛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33章 滲透第155章 風起第4章 備戰糧荒第52章 鬍子叔叔第27章 結營第78章 大勢已去第55章 黃河決堤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9章 拔營第36章 受降第83章 南歸第33章 迷離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80章 鐵橋營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89章 潰敵第18章 兵亂難止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72章 遠交近伐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27章 變化第十九章 劫囚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
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145章 惡奴第14章 激將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60章 梟臣第116章 叛逃第79章 戰前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107章 海攻第35章 落花流水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36章 捉虜賞刀第163章 擊潰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80章 王成服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88章 故人相見第3章 海塘說策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108章 戰黃陂第5章 困獸無計第33章 滲透第4章 宋家子弟第26章 歸心第54章 清算降叛第96章 傳捷第50章 收六夫人第89章 鏖戰第145章 壽州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73章 青州軍第139章 借刀第94章 圍困南陽第72章 海上接戰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94章 圍困南陽第27章 失城第132章 江灘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68章 鄉兵自雄第16章 滄南大捷第37章 遷族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46章 點天燈第135章 恩仇第60章 賜婚傳言第30章 津海會戰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34章 鐵流第9章 拔營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64章 入土爲安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107章 海攻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33章 滲透第42章 政務第59章 負荊請罪第78章 密議出兵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10章 援軍第38章 入冬第67章 北地第54章 清算降叛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33章 滲透第155章 風起第4章 備戰糧荒第52章 鬍子叔叔第27章 結營第78章 大勢已去第55章 黃河決堤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35章 暴雨將傾第9章 拔營第36章 受降第83章 南歸第33章 迷離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80章 鐵橋營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89章 潰敵第18章 兵亂難止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72章 遠交近伐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27章 變化第十九章 劫囚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