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不嫁

蘇湄的脫籍還良,在江寧城裡是一樁大事,消息從午後傳出,很快就傳遍整個江寧城。

消息很突然,不過藩樓那裡很快就證實了消息的正確性,蘇湄在河口藩家酒樓裡擺謝門宴,受邀的數人都是江寧城裡的才子佳人。聞訊趕來河口看熱鬧的倒是成千上百,衆人都好奇:在江寧成名近十年都能出淤泥而不染的這枝清蓮到底是給誰家摘得?

顧君薰只是備了賀禮,讓人送去。小蠻換了儒衫,倒像是個清俊的小廝,跟在林縛後面,走進藩家酒樓。

看到老國公在裡面,小蠻不倫不類的斂身施禮,惹得酒樓裡衆人側目。

除曾老國公外,趙舒翰、陳明轍、餘闢疆等人雖政見不一、派系不同、仕途前程有差別,但無疑都是江寧才子人物的代表,連着永昌侯世子元錦秋及永昌侯次子元錦生也給邀來。

王超、藩知美在江寧雖有公子之名,行徑與地痞無賴沒有什麼區別,卻是沒有資格受到邀請的。

餘闢疆心裡對林縛是大不滿,但也知道吳黨此時要依重淮東,看到林縛進樓來,與陳明轍等人都依足禮數問候。元錦秋哂然一笑,走過來,攬過林縛的肩膀,笑道:“你今日炙手可熱,昔時友想見你難於登天,今夜這一席酒,你可以陪我等喝好!”

“錦秋兄說笑話呢,我的酒量怎能陪你喝好?”林縛笑道,請沐國公在前,邀陳明轍、餘闢疆、趙舒翰等人一起登樓。

登上樓纔看到蘇湄邀來赴宴的女賓,陳青青等人,無一不是與蘇湄齊名的江寧仕女人物,無一不是一時之選的絕豔麗容。

有些人還在樂籍,如陳青青、鄭梵容、江妙華三人,本是與蘇湄並稱江寧四豔的人物,而徐照佩等人則已經脫籍從良,特地過來慶賀。

說到徐照佩,原也是名動江寧的歌姬,替她贖身脫籍的不是旁人,正是林縛在山東結下的政敵柳葉飛。柳葉飛給剝去官職之後,便到江寧城裡做了寓公,積蓄也厚,將徐照佩收入房,這兩年在江寧也是逍遙快活;不過他復出的時機也應該快了。

江寧風月便如大染缸,也是交際場,林縛在江寧前前後後生活了一年多時間,實際與江寧風月還隔閡了一層,彷彿是霧裡看花,總看不透徹。

陳青青等人都過來給沐國公曾銘新、林縛等人見禮,這邊自然也是謙謙君子的回禮,在寬敞的雅舍裡,男女分桌而坐。

蘇湄淡妝輕施的走來,斂身而禮,說道:“多謝諸位賓朋賞臉,列席蘇湄的謝門宴。過往時日裡,蘇湄有輕慢之處,還請大家寬囿小女子的任性……”

“你這一走,姐姐我就只能顧影自憐了!”陳青青說道,“怕是身子、心都要腐爛在江寧的風月中,也找不到一個好人家去嫁……”

蘇湄時年二十三歲,以後世來看,正值芳齡之時,但到二十三歲還沒有脫籍出嫁的樂籍名姬,也就陳青青等寥寥數人,像鄭梵容、江妙華二人與陳青青齊名,年紀才十七八而已,算是後起之秀。

難怪陳青青有顧影自憐之嘆。

陳青青年齡比蘇湄稍大,卻也只有二十四歲,誰能想到她倒已經歷了這麼多的坎坷?

“說倒是今日脫籍,我們人也到了,卻還不知道是哪個官人替蘇湄妹妹擺這謝門宴呢!”柳葉飛的妾室徐照佩語音軟嗔嗔的呼道,她的聲音聽上去就讓人骨子裡酥軟。

說到蘇湄脫籍後花落誰家,倒是雅舍內外衆人都迫切想知道的,好些人都直接將視向轉到林縛身上來。

蘇湄輕聲說道:“蘇湄孤女一人,能寄生於世,已承上天好生之德,哪敢再奢望其他?今日當着衆人面,倒是要明瞭心志,難得自由身,今生有青燈、書卷與古琴相伴,足矣,不願嫁作他人婦,再受什麼羈絆!”

蘇湄此話一出,倒讓衆人吃了一驚。小蠻更是費解的抓緊林縛的胳膊,不清楚姐姐爲何當衆說這樣的話。

林縛心裡一嘆,蘇湄是極有主見的一人,這事不跟他商量一聲,是她早就拿定了主意。

沐國公也搖頭苦嘆,說道:“你這孩子,倔犟得很!”

雅舍裡的話很快都傳了出去,便有人大聲吆喝着傳話:“蘇湄脫籍得自由身,立志今生不嫁!”藩家酒樓內外看熱鬧的人彷彿給點燃似的,又彷彿是燒開的沸水,都沒有料到等來是這個消息。

好不容易挨着宴散人離去,酒樓內外的熱鬧也漸歇了;曾老國公倒是看明白似的,沒有留下來追問蘇湄爲何在宴前表明不嫁的心志,宴後倒是最先離開。

小蠻迫不急待的問道:“姐姐,前兩天都好好的,你今日爲何說那麼絕情的話?”

“傻丫頭,我的心在哪裡,你與相公又非不知,何苦要這個名份?”蘇湄牽過小蠻的手,看向林縛,說道,“這邊今日便算是了結掉前緣,我隨你們去崇州定居。亂世飄搖之際,大家都應該自力更生、勵精圖志,納一歌姬爲妾,於相公的聲名有大害,所以,不要覺得我會受委屈!”

小蠻才知道姐姐是這麼打算,對林縛又直接是以相公相喚,心裡惆悵,但想到日後能住在一起,也就不那麼難以接受。

“唉!”林縛輕嘆一聲,牽過蘇湄嬌軟的手,說道,“我在江寧這些日子,倒是大半時間在獄島上渡過,這一別江寧,怕是天就要變了。再來江寧時,獄島怕是要大變模糊,你陪我夜遊獄島去!”

“嗯,相公與妹妹先行!”蘇湄嬌羞的說道。

**************

林縛與小蠻先離開藩家酒樓,到船上等候,蘇湄隨後而來,在月夜下渡江前往獄島。

獄島是林縛最初的立足之地,也是林縛最初的試驗田,無論是集雲武衛還是獄島作坊,都爲淮東基業提供了一個試驗範本,林縛到崇州後,就少走了許多彎路。

蘇湄一直都在到近處看看林縛的心血,卻一直囿於身份,沒能登上獄島,今夜倒是如償所願。

在金川大獄裁撤、崇州另設牢城之後,林族與東陽鄉黨合夥將獄島上的土地都買了下來。

由於獄島的地理位置對河口十分重要,林族緩過勁來之後,便將整座獄島都盤了下來。如今林家在獄島建了大規模的堆棧,儲糧超過二十萬石,開墾菜園子兩千餘畝,東灘的營寨也保留下來。

隨林縛西進的騎兵,除了兩哨駐在金川河西岸外,其他都駐在島上,津海號及兩艘護航的集雲級戰船也都駐泊在獄島的東灘碼頭上。

月下緩行,江風吹來,倒不覺得夏夜炎熱。

走到半途,林夢得、林續祿、孫文炳上島來,卻是林續宏從津海趕回來,給林縛請安,蘇湄與小蠻先離開。

淮東辦錢莊,對林族都是一樁大事。在收到林縛的信後,大公子林續文特地讓林續宏代表他到江寧走一趟。

在上林裡的田產,是林家最重要的一項資產,林家在最艱難時,都沒有想過要賣地變現。

在亂世,土地是最值錢又最不值錢的。

戰禍四起,給戰火卷及到的地方,無數人背井離鄉,大片土地給拋荒,無人耕作。

林續文在河間府暗中侵奪土地極易,短短兩三年間,就近千頃糧田不動聲色的轉移到他的名下。周、孫等族,都大規模的在河間府賣地變現,往崇州轉移,使得津海的田價大跌,實在是便宜得很。

與此同時,江寧等地的田價又是寸土寸金。

即使林續文沒有大半削減自家田租的決心,也不會不知變通的要將田地牽牽的抓在手裡。

淮東辦錢莊,林家不能不支持。

林續文的意思,他在津海拿五萬兩銀子,林庭立、林續祿這房拿五萬兩銀子,江寧林記貨棧替本宗拿五萬兩銀子出來,合計十五萬兩銀子先投入錢莊做本金。

然後再將林家在上林裡的糧田拿出三分之一出售,得銀投入錢莊,便作爲本宗的出資。

林家如今也是家大業大,林庭立雖然在身前定了六夫人之子繼承家業,但也不能真讓全部的家業都給一個半大少年繼承去,分房析產是遲早的事情。

提前分房析產,大家都還能繼續同氣連枝、互相援應,不爲族產的事情鬧離心。

說起來是林續熙所代表的本宗分得最少,上林裡三分之一的田產拿出來,差不多也有十四五萬兩銀子,加上林記貨棧這次再拿出十萬兩銀子來,本宗一共也就能分得二十萬兩銀子左右,除此之外,就是林續文與林庭立兩房的事情。

比起林族此時的龐大家業,二十萬兩銀子已經只能算很小的份額,但這也是合乎規矩的。

林家撤出上林裡時,幾乎滅族破產,後面的家業再大,也是林縛、林庭立、林續文三人努力攢下的。林縛早就獨立門戶,掙下的是淮東基業,自然不能厚着臉皮再到林家族產裡分一杯羹,林庭立、林續文卻不能將他們努力的部分都給本宗佔去。

林續文、林庭立兩房都兵強馬壯、勢大滔天,要不是林續熙所代表的本宗在崇州受到林縛的照應,一分銀子都分不得,那纔是最常見的世態炎涼。

聽林續宏轉達了大公子林續文的意思,林縛說道:“幾位夫人都說讓大哥跟二叔拿主意,要是二叔明天聽了七哥的傳話沒有意見,那事情就這麼定下來!”

“淮東辦錢莊,父親不會不支持的,這兩天就是等大哥從津海捎話來。”林續祿說道,如此分房析產,他家分得最多,父親又怎麼會不同意?不過他話裡仍說是對淮東辦錢莊的支持,“上林裡賣田急不得,這邊可以先拿銀子墊給錢莊,一切都要以淮東爲先。”

林續祿是林庭立的長子,自然能做這個主,林縛說道:“那行,就這樣定下來吧。”

淮東得到的好處,就是錢莊能從林族得三十萬兩銀子的本金,這比什麼都強。如此一來,東陽鄉黨加上崇州及南遷海商,淮東錢莊迄今爲止籌得的本金就已經超過兩百萬兩銀子。

第1章 濟南城外第22章 突圍第54章 殘敗第28章 雙面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34章 秘倉第70章 淮山第65章 河中第12章 拖延第45章 行路難第79章 深宅之事第31章 淮陽初雪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62章 嶽冷秋第47章 刺客第52章 嵊州第41章 遼海崩潰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46章 錢莊第62章 窺一斑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23章 南洋擴張第67章 自顧不暇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2章 紅顏禍水第38章 縱虎歸山第70章 意外相逢第129章 還都第18章 巡政(一)第16章 誰能知心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22章 滯敵第120章 降服第134章 鴆酒第49章 南門之變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146章 賊船第7章 大寇於城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52章 棄第8章 伏兵第15章 裂痕第48章 暗夜秘情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47章 崇國公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14章 合圍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6章 淮陽鎮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55章 黃河決堤第42章 伏火弩第25章 海陵知府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7章 誤中副車第12章 大功將成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43章 入城擡棺第90章 殘敵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52章 列裝第29章 陣戰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13章 七寸吐信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22章 攻寨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1章 遼海崩潰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14章 立場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65章 雪中送炭第38章 死守王府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77章 前哨第8章 伏兵第78章 回崇州第78章 密議出兵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62章 遷島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6章 糧荒第61章 赴宴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5章 初襲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17章 釣魚作戰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69章 爲何造反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54章 殘敗第116章 強動員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46章 點天燈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
第1章 濟南城外第22章 突圍第54章 殘敗第28章 雙面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34章 秘倉第70章 淮山第65章 河中第12章 拖延第45章 行路難第79章 深宅之事第31章 淮陽初雪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62章 嶽冷秋第47章 刺客第52章 嵊州第41章 遼海崩潰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46章 錢莊第62章 窺一斑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23章 南洋擴張第67章 自顧不暇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2章 紅顏禍水第38章 縱虎歸山第70章 意外相逢第129章 還都第18章 巡政(一)第16章 誰能知心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22章 滯敵第120章 降服第134章 鴆酒第49章 南門之變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146章 賊船第7章 大寇於城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52章 棄第8章 伏兵第15章 裂痕第48章 暗夜秘情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47章 崇國公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14章 合圍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6章 淮陽鎮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55章 黃河決堤第42章 伏火弩第25章 海陵知府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7章 誤中副車第12章 大功將成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43章 入城擡棺第90章 殘敵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52章 列裝第29章 陣戰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13章 七寸吐信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22章 攻寨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1章 遼海崩潰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14章 立場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65章 雪中送炭第38章 死守王府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77章 前哨第8章 伏兵第78章 回崇州第78章 密議出兵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62章 遷島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6章 糧荒第61章 赴宴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5章 初襲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17章 釣魚作戰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69章 爲何造反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54章 殘敗第116章 強動員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46章 點天燈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