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海上接戰

橫陳在前方的是嵊泗諸島的主島大橫島,是座東西狹長、南北狹窄的大島,東西延伸開來有近二十里寬,最西端的南北縱深有四五里,但狹長的東部就彷彿是伸入湛藍海水裡的長戟。

大橫島的最高峰金雞山也位於島西端,有七八十丈高,林縛站在津海號的甲板上,望着蔥蔥郁郁的金雞山,依山而建的塢堡牆壘在山林間若隱若現。近六七十年來,嵊泗諸島一直都是東海域的海盜窩,屢剿不絕,時常有大寇盤踞大橫島上,金雞山的塢壘也給經營得固若金湯,只有要一兩千精悍寇兵據守,想要強行用兵,便是三五千兵馬涌上,即使不計傷亡,也很難猝然間攻陷。

這時候大橫島南端的海灣裡,陸續駛出十數艘海盜船來,以六艘海鰍船爲主,外圍則以小型的蒼山船爲哨船,快速的朝這邊船隊駛來,欲加以驅逐,甲板上站滿寇兵。

寇兵都穿上統一的禇紅色兵服,半數穿有各類鎧甲,船桅、船頭及護舷上所插的各類旗幟嚴整密集,軍容遠勝過去年暨陽血戰時期的東海寇。可以看出化名東海鷂袁庭棟的奢飛熊在過去一年時間裡,對東海寇的整合非常的有成效,至少將嵊泗諸島的寇兵都直接置入他的麾下、直接指揮。

軍容嚴不嚴整,很大程度上是觀察旗幟,所以作戰時,時常用增減旗幟的方式來迷惑敵軍哨探。江東左軍整編近七千人,包括林縛指揮帥旗在內,各類指揮旗、將旗、營旗、傳令旗幟共七百一十二面,旗幟丟失在軍中是大罪。即使林縛在實際戰訓中,重演戰,輕行操,訓練或出戰時,仍然將旗幟的整飭與否作爲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

寇兵操舟隊列嚴整,出島後沒有直接過來接戰,而往上風向劃去。

“寇兵自知船小不利接戰,有意佔上風位,好搶得主動。”葛存雄看着敵船動作,與林縛解釋,這時候趙青山在另一艘津海級戰船下達變帆指令,要求船隊所有船舶與寇船爭搶上風位。

除津海號外,靖海水營第一營整編隨林縛離開崇州巡海,靖海水營第一營以趙青山爲營指揮,編隊出海時,林縛不干涉趙青山的指揮權,津海號上也沒有升起他的帥旗。除靖海水營第一營整編隨林縛巡海外,仍從親衛營、崇州步營抽調六百精銳甲卒乘津海號、東陽號,編成林縛的護軍,是爲此次巡海的加強主力,所以調第二營副營指揮葛存雄上津海號,親自擔任津海號、東陽號這兩艘船的戰船指揮。

巡海船隊編有兩艘津海級、四艘集雲級的大型海船,借風勢而行,極爲迅捷,船體龐大且堅固,寇船也知在下風向絕無與巡海船抗衡的可能。

津海級、集雲級的大型海船,載量都在千石以上,雖然船上都備有大櫓,以人力搖櫓,逆風而行時,還是遠不及海鰍船、蒼山船這類帆櫓齊全的輕型海船便捷迅速,逆風時很容易給拉開距離,很難展開攻勢。

在威力強大的遠程武器大規模應用於海戰之前,水戰還以接舷戰或以船隊直接衝撞爲主時,搶戰風位就顯得極爲的重要。寇船搶佔上風向,便能在海戰中有效的限制津海級、集雲級大型海船發揮作用。

巡海船隊,除了六艘大型海船爲主力外,仍編有近二十艘海鰍船、蒼山船、艨艟、大翼船等中小型快速戰船,規模不見得比出島接戰的寇船小。巡海時,這些中小型戰船繫於大船尾後,節省人力,這時候都解開纜繩,散於外圍,穿梭船隊之間,充當護衛船及哨船,使得巡海船隊的戰術編隊更加靈活。

這時候趙青山在靖海水營第一營的指揮船上傳出搶佔上風位的指令,船隊變帆轉向,以之字形逆而行,與寇船幾乎是隔着三四里海路平行而行。

宋博站在林縛的身側,看着海戰一觸即發,也不由的緊張起來。雖說化名袁庭棟的奢飛熊在嵊泗諸島佈下少弱的兵力,但是船隊的規模要比巡海船隊小得多,而且缺少在海戰中能發揮大威力的大型海船。

江東左軍巡海到嵊泗諸島,對盤踞於此的東海寇勢力是嚴重的挑釁,東海寇不能龜縮在島上不出戰,但是實力不濟,出海作戰不利處又太多。

寇船隻能借風向的便利進行試探性的接戰,只要能糾纏拖延時間,若能尋機奪下一兩艘船,便能將無法在海上長久停留的巡海船隊趕回去,不讓巡海船隊繼續南行,去騷擾塗山、岱山諸島。

大型海船靠風帆逆行搶佔上風位,需要走出大“之”字形才能借到風力,要比直接逆行的槳櫓船慢許多。巡海船隊遂以十數艘海鰍船、蒼山船、艨艟船及大翼船等中小型戰船獨立編成一隊,與寇船先搶佔上風位,集雲級、津海級大型海船獨立成隊,在廣闊無垠的海面上走出更大的“之”字,想要繞到上風向然後借風勢直接衝擊寇兵船隊。

寇船見巡海戰船隊分作兩部,沒有能力將巡海主力船隊吃下,看着主力船隊揚帆繞開四五里遠之後,便想着分而擊之,先將中小型戰船分出來的船隊吃下來,行船接近有意接戰。

這邊只以弓弩迎擊,寇船接近到三五十步以內,便槳帆齊用,往下風向行,拉開與寇船的距離,避免接弦混戰。

寇船心裡也明白,如此糾纏,會不知不覺的給拖到下風向去,一旦給巡海主力船隊佔據上風向後,將會給他們迎頭痛擊,看着這邊誘戰,便停止追擊,繼續往上風向行。這邊也便變帆轉向,繼續逆風而行,三番數次,拖延寇兵的行速,消耗寇兵的體力。

在廣闊的海面上,逆風不借風力,搖櫓划槳而行,對槳櫓手的體力消耗是巨大的,兩方三支船隊在海上糾纏了約兩個時辰,離開大橫島往西行了有三四十里的距離,在遠遠能看到大小洋山島出現在海平面上,寇船的速度終於是緩慢下來。

宋博站在津海號的甲板上,他是清楚津海號除了五杆船桅共二十一面縱帆外,還配有八副大櫓以便在海面上能逆風直行。

津海號主甲板下除最下層的裝壓艙石的底艙下,還有一層貨艙、兩層藏兵艙,從船底龍骨到宋博所站的主甲板有兩丈六尺高,在主甲板的尾部還有三層尾艙,尾艙甲板距海面就有三丈高。

櫓艙就在主甲板下藏兵艙室的兩側,平時舷板封閉,需要用時纔打開來,將大櫓放下水。

在寇船逆行速度緩下來之後,雖說巡海主力船隊還是沒有能佔到上風位,但是這時候趙青山所在的指揮船變換了指令。

宋博看不到腳下津海號的情形,卻能看到其他戰船兩側的舷板開,長達數丈的大櫓伸出來落下水中。先借風帆儘可能的接近寇兵,緊接着八名輔兵合力操作一副大櫓,在櫓室裡合力搖櫓逆風直行,逆行的速度還是比不上輕便的蒼山船,但是竟然不比中型的海鰍船慢。

寇兵這時候才面臨接戰以來的最大危機,看到在逃到大小洋山島之前,六艘海鰍船根本擺脫不了追擊,便調整陣形,轉向揚帆,欲借風勢對巡海船隊發動攻勢,想要衝開巡海船隊的陣形,好借風勢往大橫島方向逃竄。

整個巡海船隊經過加強之後,正卒輔兵總數加起來近兩千人,是出島寇兵的兩倍,而且戰船所佔的優勢很大。林縛不怕寇兵接舷作戰,就怕寇兵藉着船小輕便的優勢在海上兜圈子或龜縮在島上不出海。

看着寇船衝來,兩艘津海級主力戰船先變帆轉向,讓開到兩側,以四艘集雲級戰船爲接舷戰主力,輔以海鰍船、蒼山船,將十數艘寇船糾纏住。在十數艘寇船給拖到下風向之後,兩艘津海級主力戰船,變帆轉向,直接以船體高大的優勢壓迫寇船,箭矢磚石以及裝滿火油的陶罐一起泄下,打擊寇兵。

津海號咬住寇兵的一艘海鰍船,周同、葛存雄在主甲板上親自指揮作戰,林縛在敖滄海等人的護衛下,帶着宋博、王成服等人退到尾艙甲板上,觀望整個戰局。

宋博心裡替寇兵暗感可惜,雖說寇兵幾乎都是招募奢家在東閩沿海地區裁撤下來的精銳,作戰悍勇不比江東左軍差多少,兵甲也利,但是雙方在戰船的差距,此時看來尤其的刺眼。

津海號的主甲板比海鰍船要高出近丈,堅固厚重的橫撞過去,幾乎要將海鰍船直接撞沉,有數名寇兵冷不及防,給直接撞落下海。津海號寬闊的甲板上,甲卒輔兵多達二百餘人,多持弓弩、刺槍,打擊寇兵,防止寇兵強登主甲板;甲板下的兩層藏兵艙室也有甲卒輔兵二百餘人,小孔弦窗打開,弓弩射擊,或拿槍矛攻擊接近的寇兵,尾艙甲板更設有兩架牀弩射擊遠處的寇船,在津海號的兩側,還有兩艘海鰍船、兩艘蒼山船護衛,防止其他寇船合圍津海號。

接舷糾纏而戰了大約半個時辰,寇船便不支潰敗,殘部往大橫島方向逃竄,巡海船隊這邊拿數十支鉤鑲鎖住兩艘海鰍寇船、五艘蒼山寇船,將這幾艘寇船上頑抗的寇兵剿滅之後,沒有對寇船殘部進行追擊,而繼續變帆走“之”字形,逆風往大小洋山島方向航行。

大小洋山島是嵊泗諸島最西端的兩座島嶼,是東海寇最接近海虞縣的兩處據點,距海虞縣最東端的陸地,才七八十里海路,是東海寇進攻海虞縣的橋頭堡,盤踞的寇兵不多。攻陷大橫島的難度很大,聚集江東左軍所有兵力,才能放手一打,但是還要防備東海寇主力從昌國縣諸島來援,江東左軍的兵力還是嚴重不足,林縛此行巡海,主要是將大小洋山島的東海寇清除掉。

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91章 難易有別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16章 斬將第23章 三月潼原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24章 魂歸何處第125章 起霧第42章 政務第50章 彭城郡公第17章 使臣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69章 不臣第96章 合議第146章 賊船第136章 大私第94章 新婦初妝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60章 分贓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65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65章 雪中送炭第153章 前奏第3章 海塘說策第55章 浙北軍司第4章 分歧第65章 開漕諸策第67章 北地第66章 淮陽行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147章 暗流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9章 火中慄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13章 兵援第4章 分歧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95章 危機未解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94章 新婦初妝第9章 三沙灣第27章 失城第70章 攻守第67章 自顧不暇第55章 伏兵多時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2章 寧則臣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48章 花亭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62章 臨戰第61章 論農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36章 捉虜賞刀第69章 江門島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28間 應子第65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憂降第2章 江寧風潮(2)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2章 寧則臣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8章 虎毒食子第69章 不臣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23章 客訪深山第57章 自薦爲妾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92章 雜魚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6章 糧荒第39章 封河第74章 津海登陸第111章 異動第33章 滲透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26章 糧食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47章 網更密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36章 舊瓶新酒第54章 河西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5章 割土權謀第74章 雁過拔毛第21章 奇襲
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91章 難易有別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16章 斬將第23章 三月潼原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24章 魂歸何處第125章 起霧第42章 政務第50章 彭城郡公第17章 使臣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69章 不臣第96章 合議第146章 賊船第136章 大私第94章 新婦初妝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60章 分贓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65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65章 雪中送炭第153章 前奏第3章 海塘說策第55章 浙北軍司第4章 分歧第65章 開漕諸策第67章 北地第66章 淮陽行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147章 暗流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9章 火中慄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13章 兵援第4章 分歧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95章 危機未解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94章 新婦初妝第9章 三沙灣第27章 失城第70章 攻守第67章 自顧不暇第55章 伏兵多時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2章 寧則臣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48章 花亭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62章 臨戰第61章 論農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36章 捉虜賞刀第69章 江門島第118章 必有一戰第28間 應子第65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憂降第2章 江寧風潮(2)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2章 寧則臣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8章 虎毒食子第69章 不臣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23章 客訪深山第57章 自薦爲妾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92章 雜魚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6章 糧荒第39章 封河第74章 津海登陸第111章 異動第33章 滲透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26章 糧食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47章 網更密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36章 舊瓶新酒第54章 河西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5章 割土權謀第74章 雁過拔毛第21章 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