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袁門野望

敖倉,地處滎陽東北敖山,北面是滔滔不絕的黃河天險。

敖倉位於黃河南岸的三皇山中,具體的位置是在桃花峪一帶。

敖倉,自古以來就是古代漕運的中轉站。

洛陽城成爲天下中心之後,漢室將從黃河而來的山東漕糧轉運長安、洛陽。

經由黃河水運而來的山東漕糧,往往因爲黃河中上游弱小的水運能力而滯留。

爲了保證糧食的安全,於是就在桃花峪渡口,興建船運碼頭,供往來漕船停靠。

敖倉作爲中轉基地,也擁有了巨大的儲存能力。

漕船在敖倉卸糧後,既可以在敖倉就地存儲,又可經陸路直達兩京。

先帝時期,漢室爲了討伐各地黃巾軍。又對敖倉進行重新修築,同時在桃花峪外面,規劃興建倉城一座,用來保護敖倉的安全。

先帝爲了加強對討伐大軍的控制,就在倉城設置敖倉官治理倉務,直屬中央。

敖倉作爲聯繫關中與山東之間的要衝,更是解決洛陽城吃飯問題的關鍵節點。

時至今日,敖倉的儲糧,依舊豐富,其戰略價值,猶爲重要。

袁紹知道——糧草是三軍的命脈,這才獨自攻打敖倉。

董卓也知道敖倉的重要性,纔派郭汜把守倉城,看護糧草。

此時的敖倉令,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荀諶。

關於荀諶,爲什麼會成爲敖倉令呢?

這得從先帝解除黨禁說起。

作爲黨禁最大的受害者,穎川荀家。

先帝解禁之後,補償了一個敖倉令的職位。

荀家爲了表示忠於漢室,只得派出荀諶,就任敖倉令,替盧植等人看護糧草輜重。

後來先帝西園酬功,大封有功之人。

荀諶受封列侯,依舊執掌敖倉令。

同時在黃河南岸,桃花峪隘口北,修築倉城。

董卓進京之後,爲了穩定天下局勢,並沒有裁撤荀諶。

虎牢關戰役開始之後,董卓才命令郭汜進駐倉城。

荀諶專心管理敖倉,雙方倒也相安無事。

荀諶仰慕袁紹,痛恨董卓專權。

聽說袁紹軍進攻倉城之後,立即曲意奉承郭汜。

郭汜不疑有他,全盤接受了荀諶的好意。

當袁紹大軍,開到倉城之外的時候,荀諶派遣心腹,秘密的求見袁紹。

信使姓荀名亮,是荀諶的書佐。

荀亮說:“任縣侯,我家主人有意攜帶敖倉糧草來投!”

袁紹問:“不知道貴主人,有什麼額外的要求嗎?”

荀亮只說荀諶義氣投袁,絕對沒有額外的要求。

田豐說:“主公,既然荀諶大人有心,不如就任命他爲袁紹軍長史,專門負責大軍糧草吧!”

袁紹點頭稱是,關於如何接納和安置荀諶,就這樣定下來了。

荀亮得了袁紹的承諾之後,連夜回到了敖倉,向荀諶轉達了袁紹軍的態度。

荀諶心中有底之後,就開始着手佈置,打算拿下郭汜的兩萬西涼鐵騎,作爲投奔袁紹軍的見面禮。

郭汜是個粗人,對於荀諶的奉承之言,聽得是心花怒放。

對於荀諶的信任程度,也越來越高。

荀諶就開始見縫插針,便宜行事,打算把倉城的防禦,弄成一個篩子。

郭汜依舊醉生夢死,任憑荀諶假公濟私。

……

洛陽城中,董卓相國府。

弘農王郎中令李儒,正在整理洛陽城外各處守關將領的資料,突然看見了,敖倉令荀諶的名字。

李儒大喊一聲:“來人!”

一名書佐走了出來,大聲說:“軍師,請吩咐!”

李儒說:“快馬傳訊郭阿多,荀諶有問題!”

書佐領命,忙出去安排了。

郭汜接到了李儒的消息之後,不敢怠慢,忙親自去安排防務,以防萬一。

纔剛走出西涼鐵騎的大營,迎面碰上了荀湛和敖倉守備軍。

荀諶見計劃失敗,不敢怠慢,忙揮軍進攻,並且放出響箭,通知倉城外的袁紹軍,強攻倉城。

顏良帶着盾槍兵,強行撞破了倉城的大門。

袁紹軍趁着倉城大亂,殺到了西涼鐵騎大營。

郭汜見倉城破了,不敢再戰,於是就帶着剩下的西涼鐵騎,向西撤離了敖倉。

袁紹軍不僅順利的拿下了倉城,還得到了敖倉儲存的糧草輜重。

慶功宴上,袁紹任命:

荀諶爲別部司馬,作爲袁紹軍繼田豐之後的第三位謀士。

荀諶大喜,正式拜袁紹爲主公。

袁紹得了好處,也沒有忘記其餘的師兄弟們。

盧門五郎,都有好處。

……

劉正把袁紹軍送到虎牢關的糧草。

全部分給了附近的流民,並且建議他們去清河郡避難。

有想法的流民,聽了劉正的建議,從此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安土重遷的流民,在接下來的動亂中,成了白骨一堆。

劉正站在虎牢關上,看着熱火朝天的流民隊伍,心情很不好。

郭嘉問:“侯爺,百姓們可以填飽肚子,你有什麼不開心的呢?”

劉正想了想,纔回答說:“奉孝,我情願一粒糧食,都發放不出去。”

看着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流民。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作爲興漢軍的帶頭人,劉正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呢?

作爲立志興漢的一員,劉正怎麼敢高興呢?

流民需要救濟,爲了吃食而放棄了尊嚴,劉正又怎麼會高興呢?

郭嘉說:“侯爺,咱們已經幫助了幾郡百姓,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劉正嘆了一口氣,幽幽的說:“奉孝,不甘心失去土地的豪強,紛紛選擇了各路諸侯,這可是一場硬仗呀!”

開弓沒有回頭箭,興漢軍只能迎難而上。

看着百姓受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是亂世的痛苦,大多數的傷痛,都得由普通的百姓來承擔。

劉正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在興漢軍的控制範圍之內,普通百姓在痛苦的時候,不會餓着肚子。

郭嘉說:“戰吧!只要興漢軍還有一個人,就永不止步!”

劉正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郭嘉的話。

荀諶帶着敖倉投奔袁紹軍,這讓劉正看到了,興漢軍面臨的隱憂。

這纔是讓賈詡,如臨大敵的真正原因。

內部成員的野心,纔是最可怕的。

荀諶爲了一己私利,居然明目張膽的投奔袁紹軍。

這可是刷新了,豪強無恥至極的下限。

逐舊主而尋新歡,還能高舉天下大義的旗幟。

荀門家風,果然是不同凡響。

馬超走了上前,對劉正說:“侯爺,賈司馬請侯爺回去議事?”

劉正點了點頭,帶着郭嘉離開了放糧的現場。

賈詡一見到劉正,忙對他說:“侯爺,都安排好了!”

劉正說:“文和,荀諶之事,警鐘長鳴!”

教育下一代的事情,得抓緊時間了。

時不我待呀!

一旦普及教育,興漢軍纔算是固若金湯了。

賈詡又取出另外一份情報,劉瑁在登基之前,由於得不到吳氏,就放縱自己,拿侍女開刀。

最後得了馬上風,死於非命。

劉焉的小兒子劉璋,見三個哥哥橫死,終於覺悟了。

連夜關閉了皇宮,封存了皇帝儀冕,重新啓用成都的益州牧府,恢復了益州牧的稱號。

劉正看着成都情報站的消息,總算是放心了。

劉璋是個識時務的人,應該可以活得更久吧!

對於劉璋的命運,劉正沒有過於在意。

只要益州不稱帝建國,劉正就不想管得太多了。

暫時不用去盯劉璋了,就可以把那部分力量,轉移到荊州方面。

郭嘉問:“侯爺,袁紹軍拿下了敖倉!”

諸侯聯軍的後顧之憂,從此就不復存在了。

袁紹手握糧草,只怕周邊的諸侯,會唯袁紹軍馬首是瞻。

興漢軍,是不是也該動一動了呢?

劉正回答說:“既然大家都跑出了一圈,那就再領跑一段吧!”

劉正覺得,興漢軍可以挪動一下了,畢竟在虎牢關中久住,也不是長久之計。

興漢軍連夜召開了軍事會議。

郭嘉主持會議並進行了發言:

旋門關,是先帝爲了抵禦黃巾軍大起義,才設立的洛陽城八關之一。

它是扼守洛陽城東大門的重要關隘,位置險要,易守難攻。

董旻退守旋門關之後,不僅推遲了每日開關的時間,連宵禁都提前了。

大量商旅滯留旋門關中,倒也令這座古老的關城,進入了虛假的繁榮階段。

咱們拿下旋門關之後,興漢軍與洛陽城之間,就只剩下偃師了。

董旻作爲董卓老賊的親人,應該明白旋門關的重要性。

董旻擁有兩萬西涼鐵騎,旋門關最多可容納八千人進行拼殺。

董旻完全可以,把西涼鐵騎的隊伍,一分爲五。

然後再輪番上陣,不斷的進行消耗戰。

劉正說:“奉孝,關於旋門關的資料,讓大家自行領悟就好了。”

還是直接把作戰計劃公佈吧!

同時指出計劃的優勢和劣勢,供大家參考分析。

行軍參謀部,一共準備了兩個方案。

第一套方案:

由黑衣衛扮作商旅,奇襲旋門關。

優點是:

黑衣衛訓練有素,馬術過硬。大將典韋,更是有萬夫不擋之勇,可以有效的震懾西涼鐵騎,提升興漢軍的士氣。

缺點是:

黑衣衛裝備沉重,容易露出破綻。

第二套方案:

由紅衣衛出戰,同樣是奇襲。

優點是:

紅衣衛單兵作戰能力強,可以迅速的適應戰場形勢,用最短的時間打開局面。

缺點是:

西涼鐵騎與紅衣衛,接觸過很多次了。

雙方算是知根知底,一旦雙方接戰,肯定會暴露身份。

再有就是——紅衣衛的防護能力,比起黑衣衛來,差了很多。

要是陷入僵局的話,會造成大量的戰損。

簡單的來說,紅衣衛出戰,取勝的概率很大,但是會死人,死很多的人,甚至會超出,興漢軍的承受極限。

郭嘉說:“大家都好好想想,看哪一套方案更好!”

劉正問:“奉孝,難道就不能綜合一下嗎?”

郭嘉回答說:“旋門關太小了,根本就不可能,安排兩支隊伍,同時進攻。”

郭嘉更是直接指出,攻擊旋門關的隊伍,必須要孤軍奮戰半個時辰,援軍纔會到位。

劉正說:“既然如此,我傾向於黑衣衛出戰。”

劉正給出了理由——黑衣衛可以頂得住,畢竟讓西涼鐵騎,衝擊半個時辰而不崩潰的隊伍,除了黑衣衛,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了。

賈詡說:“侯爺,我傾向於紅衣衛出戰!”

賈詡的理由,只有一個——拿下旋門關,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郭嘉說:“侯爺,我選擇黑衣衛出戰!”

郭嘉的唯一理由——以人爲本。

能夠不死人,儘量不死人。

能夠少死人,一定要優先考慮。

馬超說:“侯爺,黑衣衛出戰更有利。畢竟扮演商旅馬隊,他們更有優勢。”

趙雲說:“紅衣衛亮相的次數太多了,容易適得其反!”

黃忠說:“興漢軍的每一個人,都珍貴無比。然而爲了大計,犧牲是必須的。”

黃忠覺得紅衣衛出戰,比較妥當。

畢竟拿下旋門關,纔是興漢軍出動的目的。

劉正說:“既然大家的意見,都不一致,那就舉手表決吧!”

究竟是哪支隊伍出戰呢?

大家都拭目以待吧!

第2077章 華山論劍第221章 曹操屠城第2215章 岳陽洞天第496章 麒麟女兵第995章 星武初戰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1685章 耶律分家第130章 司徒陳耽第239章 西守東攻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265章 強勢租客第1892章 一戰封神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1847章 全面清洗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438章 火彈之威第1084章 惡狼戰隊第2076章 朝歌阻擊第313章 濮陽戰事第583章 戰七裡崗第575章 梅園之怒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1531章 小兵舒田第1640章 遭遇硬茬第138章 公孫崛起【恭喜書友(秋葉飄零寂落傷)成爲三月份的第一粉絲】第901章 習慣趨同第1124章 吃肉喝酒第1628章 兵戰艱危第1961章 寧姝兇猛第2203章 小站風雲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701章 烏德之名第392章 兵困張燕第578章 辛甜領兵第2205章 龍山秦家第887章 雄鷹突擊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2042章 時過境遷第993章 貪狼臨世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133章 初見甄宓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178章 十萬流民第2208章 討伐蒼家第125章 整治衛家第216章 獵侯計劃第1027章 秦楚之爭第2196章 恢復鎮東第791章 品級告身第589章 堡壘苦戰第609章 煤山大戰第952章 認祖歸宗第151章 袁紹脫身第1698章 武力拆城第926章 嶽貞道歉第431章 逆流而上第1864章 瑯琊老怪第673章 平安許貢第928章 青山李部第993章 貪狼臨世第362章 軍中二代第1725章 副職當家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1336章 新秀大會第1359章 天命帝君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223章 泰山練兵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422章 邀遊柴桑第1742章 機械軍屯第1453章 南沼會戰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811章 水土不服第506章 棄子安民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383章 智鬥左校第1638章 冰湖盛宴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9章 北地殺胡第370章 劉石之死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148章 間諜之戰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845章 過猶不及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1955章 化龍威武第538章 小路難走第34章 梅園結義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1946章 立場堅定第160章 孫策大敗第338章 旗鼓相當第278章 初哥龐統第19章 酒鬼郭嘉第1817章 帥不離位第1705章 君子小人
第2077章 華山論劍第221章 曹操屠城第2215章 岳陽洞天第496章 麒麟女兵第995章 星武初戰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1685章 耶律分家第130章 司徒陳耽第239章 西守東攻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265章 強勢租客第1892章 一戰封神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1847章 全面清洗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438章 火彈之威第1084章 惡狼戰隊第2076章 朝歌阻擊第313章 濮陽戰事第583章 戰七裡崗第575章 梅園之怒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1531章 小兵舒田第1640章 遭遇硬茬第138章 公孫崛起【恭喜書友(秋葉飄零寂落傷)成爲三月份的第一粉絲】第901章 習慣趨同第1124章 吃肉喝酒第1628章 兵戰艱危第1961章 寧姝兇猛第2203章 小站風雲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701章 烏德之名第392章 兵困張燕第578章 辛甜領兵第2205章 龍山秦家第887章 雄鷹突擊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2042章 時過境遷第993章 貪狼臨世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133章 初見甄宓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178章 十萬流民第2208章 討伐蒼家第125章 整治衛家第216章 獵侯計劃第1027章 秦楚之爭第2196章 恢復鎮東第791章 品級告身第589章 堡壘苦戰第609章 煤山大戰第952章 認祖歸宗第151章 袁紹脫身第1698章 武力拆城第926章 嶽貞道歉第431章 逆流而上第1864章 瑯琊老怪第673章 平安許貢第928章 青山李部第993章 貪狼臨世第362章 軍中二代第1725章 副職當家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1336章 新秀大會第1359章 天命帝君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223章 泰山練兵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422章 邀遊柴桑第1742章 機械軍屯第1453章 南沼會戰第2102章 昌武齊天第811章 水土不服第506章 棄子安民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383章 智鬥左校第1638章 冰湖盛宴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9章 北地殺胡第370章 劉石之死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148章 間諜之戰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845章 過猶不及第357章 諸葛之憂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1955章 化龍威武第538章 小路難走第34章 梅園結義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1946章 立場堅定第160章 孫策大敗第338章 旗鼓相當第278章 初哥龐統第19章 酒鬼郭嘉第1817章 帥不離位第1705章 君子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