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習慣趨同

定軍山,興漢山莊別院。

信使郭獵覲見劉正,呈上了劉安的書信。

“郭獵,劉安是什麼打算?”劉正問道。

“莊主,興漢軍攻克長安,主動的接過了晉平天下的大旗。”郭獵答道:“時至今日,人心思晉。陛下以爲當早定帝國名號,以安定世家庶民之心。”

劉正聽了郭獵的話,也是舉棋不定。

興漢軍的主要根基,是在幽州的五大山城。

如今大軍出擊西南益州,華夏大地十之八九,皆揚興漢龍旗。

定鼎新的帝國名號,就意味着遷都。

梅園毗鄰渤海,昭示着興漢軍的海權政策。倘若遷都中原,又恐後人忽略大海。

此等大事,涉及到了興漢國的千秋基業。劉正也不敢頭腦發熱,於是就決定,召集興漢山莊所有的成員,到定軍山別院參加建國籌備會議。

一個月之後,各方代表雲集定軍山。

文臣方面有:郭嘉,魯肅,沮授,華佗,荀彧,司馬敏,龐統。

武將方面有:呂布,甘寧,典韋,趙雲,黃忠,孫策,鄧艾。

梅園方面有:劉正,劉立。

特別代表:劉瑤。

就在大會即將召開的時候,幷州南匈奴左部帥劉豹之子劉淵,奉命向漢中前線運輸軍需物資。得悉大會日程之後,上表西京將軍府:請求列席會議。

龐統以爲:興漢軍有席捲天下之勢,當有包容一切之心。更何況南匈奴百姓承蒙教化,向漢之心早定。允許劉淵作爲代表列席會議,政治意義重大。

鄧艾則不然。幷州數郡,漢匈矛盾持續多年。幷州集團的存在,就是爲了鞏固漢土,打擊草原民族而生。

鄧艾以爲:戎狄獸心,不以義親,強則侵暴,弱則內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漢祖有平城之圍。

每當匈奴興盛之日,皆爲前代邊境重患之時。

自單于在外,莫能牽制長卑。誘而致之,使來入侍。由是羌夷失統,合散無主。以單于在內,萬里順軌。今單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則胡虜不可不深備也。

劉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爲二國,以分其勢。去卑功顯前朝,而子不繼業,宜加其子顯號,使居雁門。離國弱寇,追錄舊勳,這纔是御邊安民的長計。

若是興漢山莊允准劉淵列席會議,勢必會影響叛亂部落的鬥志。

一旦南匈奴以此爲準,重新凝聚成鐵板一塊,就會影響到幷州的歸屬。今日允准劉淵者,必將成爲歷史的罪人。

龐統則認爲鄧艾過於偏激。想那戰國時代,六國分秦,以爲秦人不受教化而天下卑秦。及至商君變法立信,大秦東出。合縱連橫,一強而六弱。

秦始皇雄才大略,大秦銳士席捲天下。六國貴族依舊卑秦,不奉秦法,不遵秦制。山東亂起,破釜沉舟。

高祖先入關中,約法三章盡收秦人之心。楚漢相爭,承製應命。漢律源自於秦法,治國當有規矩。

高祖能容秦人,以之爲根基建立漢統。吾等晚生後輩,爲什麼不能讓久居幷州的南匈奴人,成爲興漢國的正式成員?

鄧艾覺得龐統是婦人之仁。倘若南匈奴人奮起直追,掌握了中原的冶煉技術,就會對中原的防禦構成威脅。

這就是養虎爲患。

今日的疏忽,他日必定會付出代價。

兩人爭執不下,只得找劉正主持公道。

“士載,士元:你們認爲什麼是漢人?”劉正問道。

“大漢即爲壯士,華夏之民,但凡秉承軒轅之志者,皆可以漢人稱呼之!”龐統答道。

“男耕女織,安居樂業者,方爲漢人!”鄧艾說道:“漢人既是一種生存模式,也是一種傳承文化。”

匈奴遊牧,不事生產,逐水草而居。這樣的生活態度,就決定了牧民看天吃飯的態度。要是老天爺不給活路,那就讓鄰居也跟着痛苦煎熬。

南匈奴部族之亂,其實就是搶鄰居的不斷演化。我等部族牧民都在挨餓受凍,你們漢人農民憑什麼吃飽穿暖?

南匈奴人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漢人百姓爲什麼可以吃飽穿暖,總認爲是老天爺偏心眼。親兄弟之間要是覺得父母偏心,都會又哭又鬧的爭取好處。

南匈奴人眼紅鄰居的一切,自己沒有的就伸手去搶。種地的百姓起早貪黑,其實並不比頂着寒風放牧的人輕鬆。牧民們在吹冷風的時候,只會想着農閒季節圍着火爐琢磨生計的百姓。

牧民在忽略了農忙季節百姓的辛苦之後,就會產生一種戾氣。

這就好比興漢軍的攻城掠地,鎮帥府和督帥府的大將只在家中安坐,戰後論功行賞,卻拿了大頭。很多人都無法理解。

人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爲:只有在一線拼殺的將士,纔有資格享受論功行賞的榮耀。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西京將軍府總督並涼雍益四州軍事,鄧艾執掌三十萬大軍,應對三面之敵。怎麼打,打哪裡,都需要進行周密的安排。

玉門關北有堅昆,涼州西南是羌地,再有天府之國益州。可謂是三面環敵。

鄧艾的謀篇佈局,決定着西京將軍府的戰略方向。論功行賞拿大頭也是應該的。

決策者的意志,決定了執行者的前途。這就是爲什麼會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感慨。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將能一時,帥雄萬世。

自己人的內部,尚且有不平之人興風作浪。南匈奴牧民與農耕漢民的積怨太深,更是容易心理不平衡。

興漢軍總不能一味的遷就南匈奴人。不能因爲他們會哭,所以給予特別的優待。

“士載,中原漢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周圍的鄰居學會自給自足。從而讓更多的人吃飽穿暖,再也不願意爲禍地方。”劉正說道。

商君變法,秦人有制。鄭國修水渠,關中變糧倉。這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坑殺降卒”的悲劇。

想要南匈奴人不搶掠,咱們只需要教會牧民種地,由放牧轉向半牧半耕。溫飽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劉淵的向漢之心,將來肯定會改變南匈奴百姓的生活方式。

興漢國向南匈奴百姓提供同樣的教育,傳授同樣的農業知識。總有人會學有所成,最終讓農耕走進草原。

牧民學習了農耕技術,就會生出向漢之心。這就是漢統傳承的秘訣——承華夏漢制,有飽飯吃!

“莊主,你的意思那些靠耕作吃飯的牧民,嚐到甜頭之後,就會對漢人有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感嗎?”鄧艾問道。

“士載,在牧民的眼中,牛羊吃草可以長膘,吃莊稼更能長膘。那些放牧的人,對牛羊毀壞莊稼肯定會覺得無所謂。”劉正說道:“一旦牧民學會了種地,就會限制牛羊亂啃濫食。這就是對莊稼的態度的轉變。”

當半耕半牧的牧民,把保護莊稼的精神融入靈魂,就是漢化的開始。

一個保護莊稼的南匈奴人,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漢人的時令節氣,進而改變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

相同的生活習慣,勢必會衍生類似的管理制度。

這種趨同管理,會讓南匈奴人主動忘記那些細微的差別。

學種地!會種地!種好地!

第1617章 柳東出現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2162章 約戰南天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2140章 弄巧成拙第1449章 難以抉擇第2140章 弄巧成拙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931章 堅昆之行第287章 巾幗英雄第2132章 羽林飛騎第1598章 柳路主講第1章 族譜事件第524章 進軍烏巢第283章 下盤戰役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737章 國是無私第562章 借題發揮第1855章 觀念衝擊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1851章 巾幗若蘭第1626章 院長趙雲第437章 議定對策第2197章 漢賢勳章第143章 董重之死第752章 張任伏誅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123章 陳到遇刺第85章 襄城何曼第1225章 平陽之殤第882章 相對中立第1803章 版權之爭第1383章 道元炸彈第2054章 寅虎令牌第1565章 重寶鐵玉第157章 劉備攻關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1933章 劫貧濟富第1854章 升恩鬥仇第1069章 力量疏導第2097章 玉門關外第1292章 千手觀音第2101章 陣凝符線第844章 養虎之說第658章 桓仁大戰第1569章 獻祭愛情第1164章 特授令牌第884章 兄弟之爭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591章 遠走高原第1344章 情是何物第1850章 蘭陵蕭氏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869章 午夜黑影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490章 顏良突破第1371章 出嫁從夫第1134章 專屬特權第1952章 陳府抉擇第2013章 不動如山第722章 角色轉變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1712章 苟元論兵第2063章 再戰成皋第1304章 全軍覆沒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2197章 漢賢勳章第1147章 南宮清水第1862章 鄧艾掌軍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837章 利益至上第1684章 造化新村第253章 理念之爭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1368章 佛門金剛第864章 糧食戰爭第1620章 可造之材第477章 民心所向第559章 子睹父刑第636章 猗氏會盟第1977章 逃離樂山第1174章 天降雙榜第1091章 謀牛心石第1223章 陽謀手段第563章 榜上有名第1843章 客串礦工第61章 宛城失守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1302章 戰鬥升級
第1617章 柳東出現第1333章 作繭自縛第2162章 約戰南天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2140章 弄巧成拙第1449章 難以抉擇第2140章 弄巧成拙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931章 堅昆之行第287章 巾幗英雄第2132章 羽林飛騎第1598章 柳路主講第1章 族譜事件第524章 進軍烏巢第283章 下盤戰役第1514章 婚禮戰場第737章 國是無私第562章 借題發揮第1855章 觀念衝擊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1851章 巾幗若蘭第1626章 院長趙雲第437章 議定對策第2197章 漢賢勳章第143章 董重之死第752章 張任伏誅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123章 陳到遇刺第85章 襄城何曼第1225章 平陽之殤第882章 相對中立第1803章 版權之爭第1383章 道元炸彈第2054章 寅虎令牌第1565章 重寶鐵玉第157章 劉備攻關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1933章 劫貧濟富第1854章 升恩鬥仇第1069章 力量疏導第2097章 玉門關外第1292章 千手觀音第2101章 陣凝符線第844章 養虎之說第658章 桓仁大戰第1569章 獻祭愛情第1164章 特授令牌第884章 兄弟之爭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409章 真假印璽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591章 遠走高原第1344章 情是何物第1850章 蘭陵蕭氏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962章 夜校生活第869章 午夜黑影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490章 顏良突破第1371章 出嫁從夫第1134章 專屬特權第1952章 陳府抉擇第2013章 不動如山第722章 角色轉變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1712章 苟元論兵第2063章 再戰成皋第1304章 全軍覆沒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2197章 漢賢勳章第1147章 南宮清水第1862章 鄧艾掌軍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837章 利益至上第1684章 造化新村第253章 理念之爭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663章 街杖黃蓋第217章 火燒曹仁第1368章 佛門金剛第864章 糧食戰爭第1620章 可造之材第477章 民心所向第559章 子睹父刑第636章 猗氏會盟第1977章 逃離樂山第1174章 天降雙榜第1091章 謀牛心石第1223章 陽謀手段第563章 榜上有名第1843章 客串礦工第61章 宛城失守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1302章 戰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