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徐庶擇主

關於徐庶其人,三國志中並沒有單獨留下傳記。

裴松之引注了魏略之中所記載的一段文字:

徐庶本名徐福,是寒門子弟,少年時期喜好任俠擊劍。

中平末年,曾爲了友人報仇殺了人,然後逃逸。

由於他白堊突面,披頭散髮而走。

被路過的縣令派人拘押,問他姓甚名誰,徐庶閉口不言。

縣吏於是就在囚車上立柱維磔,綁着他遊街示衆。

並且鳴鑼擊鼓,穿行於市廛,讓大家認人。

百姓感念徐庶的俠義,都裝作不認識他。

徐庶的狐朋狗友們秘密的謀劃,把他救走了。

徐庶深知,一人一劍,蕩平不了天下惡人,於是就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

他給自己起了個新的名字叫做——徐庶,從此折節學問。

剛開始的時候,徐庶拜謁長社城中的經館書舍。

經館的諸生聽聞他以前殺過人,心中害怕,不肯與他一同求學起居。

徐福只能卑躬早起,經常獨自洗熱水澡,換身乾淨的衣服。

隨後密切關注先生的動向,在門外偷偷的聽習經業。

一段時間之後,倒也義理精熟。

徐庶以爲學有所成,這才離開了長社城,打算遊學四方。

不料在舞陰生了場大病,幸得韓忠所救,這才轉危爲安。

舞陰獻策,小試牛刀。

韓忠部兩千黃巾軍全身而退。

徐庶見計謀成功,於是就膨脹了。

博望坡再獻計策,卻遭遇了當頭棒喝。

徐庶終於明白了——十年寒窗纔是爲學的態度。

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要是沒有這份恆心和毅力,想要學有所成,那就是一個笑話。

徐庶南下襄陽,拜入了荊州書院,開始了爲期十年的學習。

在學院中,他與水鏡先生司馬徽亦師亦友。

與崔鈞字州平,石韜字廣元,孟建字公威,龐統字士元,以及小屁孩諸葛亮字孔明一同進學。

徐庶年長是大師兄。

龐統其次是二師兄。

諸葛亮最幼是小師弟。

然而名師歷來偏愛關門弟子,更是賜諸葛亮臥龍名號。

龐統不服氣,吵鬧了幾回。

水鏡先生司馬徽氣極敗壞之下,又不好意思拂了龐德公的面子,這才隨便丟了一個鳳雛的名號給龐統。

至於徐庶,則是拒絕了水鏡先生的賜號,認爲大丈夫建功立業,得靠手中的三尺長劍和胸中的韜略機敏,而不是以訛傳訛的好名聲。

水鏡先生本來想說——天生臥龍,地起鳳雛,人間猛虎,三才齊出,則天下可定。

然而徐庶不受,就只能傳出——臥龍鳳雛得一,則天下可定。

河內司馬懿,自從大哥司馬朗死後,家勢日漸衰微。

爲了振興家業,書信求助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就以“冢虎”兩個字相贈,算是與臥龍鳳雛齊名。

然而龐統越長越難看,水鏡先生不喜,後來在益州某地立一塊石碑,上面書寫——“落鳳坡”三個字。

算是給龐統的一個教訓——天命自有定數。

龐統竟然妄爭天意,就當經歷生死劫難。

活則成就豐功偉績。

死則一切皆消,更會成爲天下人的笑柄。

至於普通弟子崔鈞,孟建和石韜,水鏡先生司馬徽只是好言安撫。

建安五年六月,荊州書院的六大弟子已經到了畢業季了。

水鏡先生司馬徽先讓三名普通弟子自行下山,各自尋訪明主去了。

輪到三名核心弟子的時候,水鏡先生司馬徽,開始了正式的談話。

司馬徽問:“孔明,你有什麼打算嗎?”

諸葛亮說:“明主求賢若渴,纔是良臣的歸宿。”

諸葛亮自請入南陽郡內的臥龍崗,耕讀以待天時。

水鏡先生司馬徽,不置可否。

只是嘆了一句——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又自比管樂,視衆謀如糞土,可惜了。

輪到龐統的時候,水鏡先生司馬徽依舊問了一句。

龐統回答說:“幼時與興漢侯劉正,有過一面之緣,我想去定陶城看看。”

水鏡先生司馬徽說:“興漢侯不敬豪強,又苛刻世家,你應該如何自處呢?”

龐統回答說:“豪強命運如何,自有天數來定。”

興漢侯十年如一日,爲生民請命,爲萬世開太平。

龐統不才,也要助上一臂之力。

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那你去吧!”

龐統拜別了荊州書院的人,取道直奔定陶城。

徐庶問:“先生,士元此去會如何呢?”

水鏡先生司馬徽回答說:“如魚得水龐士元,知人善任劉佑興。”

緊接着,水鏡先生司馬徽又問徐庶的志向如何呢?

徐庶回答說:“先生,匡扶正道,就是我等的使命。”

司馬徽問:“你有王佐之才,爲什麼不去替明主效力呢?”

徐庶忙請教了一番。

司馬徽忙把劉備在樊城大練兵的事情講了個一清二楚。

徐庶點了點頭,忙告辭下山去了。

下了鹿門山之後,徐庶心想,世間明主,只有興漢侯劉正,當年在南陽的行事還算公道。

其他的人大多都是以訛傳訛。

至於樊城劉備,也只是略有耳聞而已。

徐庶北上樊城的時候,恰逢劉備軍出動攻打宛城,這才尾隨北上。

劉備治理地方,都是以各地豪強作爲代言人。

劉備軍向豪強徵收物資作爲軍費,倒也有幾分秋毫無犯的態度。

只不過最底層的普通百姓,怕是要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不過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

在徐庶看來,劉備有梟雄之資,可以成就一番偉業。

這纔有了博望坡大營前的那一聲冷笑。

簡雍問:“先生爲什麼要譏笑我呢?”

簡雍自認爲忠心可嘉,然而能力不足以濟世,這也怪得了人嗎?

徐庶回答說:“我笑你見事不明。”

袁術的根基在汝南郡。

至於南陽郡對於袁術來說,雖然是一塊肥肉,但是卻可有可無。

如今袁術軍放棄伊闕關,就是不想與咱們劉備軍拼個你死我活。

畢竟在袁術看來,咱們是光腳的,糾纏不清的話,會給周邊的鄰居們可乘之機的。

簡雍聽了之後,就對劉備說:“我自從追隨主公以來,多有謀劃,少有成功。”

幽州謀程遠志,卻惡了興漢軍。

定陶謀單經,又讓青州刺史龔景大人不喜。

昔陽亭謀張樑,到手的人頭卻變成了狗頭。

洛陽城城中謀官,僅得授安喜縣尉。

按兵不動以求雷霆一擊,卻又在沙汰洪流中成了督郵大人手中的把柄。

安城數年,僅籌措千軍物資。

汜水關前枉興兵,千軍損失過半。

虎牢關前圖揚名,三百安城勁卒做了刀下鬼。

樊城棲身,幸好有劉泌幫襯着,纔沒有釀成大錯。

如今執掌南陽郡政事,又有些力不從心。

簡雍說到這裡,跪請劉備另擇賢能。

簡雍實在是無法勝任軍師之職,無法盡到軍師的義務。

劉備說:“憲和,你跟了我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怎麼忍心讓你坐冷板凳呢?”

簡雍說:“主公,國家大事自有法度,不能私情誤國呀!”

簡雍的態度很堅決,做劉備的軍師看似風光,其實箇中辛酸淚,只有自己才知道。

如今簡雍可以甩鍋了,當然得抓緊時間卸任。

劉備問:“憲和,你究竟想要什麼呢?”

簡雍說:“我可以替主公安頓後方。”

劉備心想,家中妻兒都在樊城,劉泌雖然忠心耿耿,但是他終究不是自己人。

劉備命令:

南陽郡屬吏,樊城令劉泌遷南鄉令,與劉封一起保護南陽郡的西大門。

晉簡雍爲隨縣侯,樊城令。

與虎牙將軍關平一起,鎮守樊城,看護後方。

簡雍終於如願以償了,千恩萬謝的離開了博望坡,啓程南下。

劉備當機立斷,拜徐庶爲左軍師,至於右軍師的位置,暫時空缺以待大賢的到來。

徐庶與劉備一拍即合,當即就認了主公。

從此,天下著名的謀士,戰俠徐庶,成了劉備軍的座上賓。

定了主臣名份之後,劉備開始向徐庶問計。

劉備問:“軍師,雲長一個人守酈縣,不會有什麼問題嗎?”

徐庶回答說:“主公,袁術擁有甲兵二十萬,要是全力南下,南陽必失。”

然而劉備軍也不是吃素的,十五萬大軍,血拼之後,也能讓袁術軍元氣大傷。

現在的情況是——劉備軍退無可退,只能拼命到底。

袁術軍還有汝南郡和豫州要保,不敢和咱們拼命。

一旦南陽打成了一鍋粥,袁術拿什麼保衛豫州。

曹操和劉繇,正在虎視眈眈的看着呢?

那曹操軍可不講什麼同門情誼,司馬朗在青州東萊郡黃縣的動作,正是宣告了盧門內鬥的開始。

連萬金油的盧門七郎,興漢侯劉正都遭遇了曹操軍的算計,袁術和曹操的交情可沒有那麼深。

袁術軍爲了防備曹操,敢和劉備軍拼命嗎?

劉備終於放心了——這就是擁有超級謀士的好處。

什麼事情都看得一清二楚,分析得頭頭是道。

劉備說:“軍師,看來咱們可以專心致志的發展南陽了。”

徐庶卻說:“主公,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了。”

袁術軍不會全力以赴的攻打劉備軍,但是派一支偏師試探一下,這絕對是板上釘釘的。

要是劉備軍一觸即潰,袁術肯定不會介意收回南陽郡的。

劉備問:“軍師,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徐庶回答說:“迎頭痛擊袁術軍的偏師。”

只要打痛了袁術軍的偏師,南陽郡就會得到一段時間的安寧。

然而能夠帶領偏師的統兵大將,肯定是袁術的心腹愛將。

這人可不能殺,一旦雙方結成了死仇,袁術就是砸鍋賣鐵,都得死磕到底,這是一方諸侯的氣度。

這其中的分寸,卻是要把握好。

打得輕了,會引來袁術軍的覬覦。

打得重了,又會迫使袁術軍不得不展開報復。

劉備說:“壞了,二弟心高氣傲,要是對方武力值偏低,必死無疑呀!”

隨後,劉備又將關羽和張飛的性格,詳細的解釋了一遍。

關羽爲人愛惜士卒。

有時候爲了減少麾下的傷亡,會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是萬軍之中斬上將首級,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張飛卻恰恰相反,爲了保護將領,麾下大軍死傷殆盡也可以面不改色。

徐庶聽了之後,心想東路暫時無憂了。

畢竟張飛懂得一個道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張飛是不會輕易斬殺敵方將領的,只會千方百計的逼降對手。

關羽砍殺對手,有如砍瓜切菜一般毫不心痛。

徐庶聽到這裡,於是就說:“主公,虎威將軍那裡,咱們還得親自走一趟。”

袁術軍的偏師只能敗而不能滅。

要是逼着袁術軍死磕到底,劉備軍也會陷入四面受敵的困境。

武關張濟,兵多糧少。

洛陽城中的袁紹,那可是兵多將廣的主兒。

東面的袁術軍,勢力雄厚,也不能往死裡得罪。

南面的劉表可是樊城侯,爲了名符其實,肯定會北上找麻煩。

劉表手下的大將:

蔡瑁和張允,擅長水戰。

文聘和王威,擅長陣戰。

一旦劉表軍北上,劉備軍又得全力以赴呀。

劉備說:“軍師,事不宜遲,咱們先北上搞定袁術軍的偏師。”

徐庶點頭同意了。

就這樣,劉備和徐庶,帶領三萬劉備軍北上酈縣,增援虎威將軍關羽。

第1366章 百花道衛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1737章 花隱慘案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1088章 龍膽勳章第1935章 鄭遠大婚第186章 太原王林第955章 激鬥問山第1676章 宋氏之殤第170章 雁門鐵獅第1883章 楊賈合謀第2085章 聯合演練第603章 溝通交流第687章 反攻楊莊第702章 遷徙朔方第823章 陣前對峙第1700章 嘯天登場第137章 徵北定製第2131章 宋剛出關第2045章 鄭林審案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1888章 幼麟姜維第1242章 矛盾爭鋒第1458章 神蛇叩關第711章 有緣無分第204章 黃縣糧案第461章 曹仁撤兵第1177章 德川立國第230章 李傕之死第1050章 加油好累第60章 火燒博望第1346章 尷尬金風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2022章 楊夏之死第80章 戰裴元紹第2026章 龐會揚名第599章 飛龍在天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2121章 僱傭出戰第1280章 盧江博弈第285章 中盤拉鋸第1157章 架橋計劃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2026章 龐會揚名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985章 太行書院第1475章 前往靈山第1013章 象兵襲城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244章 義縣之戰第1093章 大戰鐵牛第1457章 處置俘虜第981章 駐村觀察第1282章 盧江之家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2148章 收編狼皇第557章 如意夫人第1046章 奇石破陣第1197章 將不過李第336章 傲嬌糜圓第2011章 德才兼備第487章 山林大戰第990章 戰地巾幗第876章 南望長安第801章 徐庶襲營第2130章 孔宣殞落第898章 蜀軍來襲第493章 俘虜文蕊第2123章 靖武出征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1981章 南擊袁紹第2091章 西村阻擊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92章 張寶來襲第1033章 鄧艾出戰第2116章 馬市聯盟第1952章 陳府抉擇第1011章 無情有情第2152章 趙皇殞落第1635章 衛道真諦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765章 六出祁山第1032章 雨花石劍第917章 堅昆八部第1052章 平衡之道第1589章 金陵書院第2077章 華山論劍第328章 陳宮勸進第148章 曹操投董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1345章 因果無垠第1869章 嘯天噬主第1463章 萬物皆刀第1812章 空中會戰第199章 李傕興師第1993章 掛印帥境第8章 首立營規第1940章 沮授兵敗
第1366章 百花道衛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1737章 花隱慘案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1088章 龍膽勳章第1935章 鄭遠大婚第186章 太原王林第955章 激鬥問山第1676章 宋氏之殤第170章 雁門鐵獅第1883章 楊賈合謀第2085章 聯合演練第603章 溝通交流第687章 反攻楊莊第702章 遷徙朔方第823章 陣前對峙第1700章 嘯天登場第137章 徵北定製第2131章 宋剛出關第2045章 鄭林審案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1888章 幼麟姜維第1242章 矛盾爭鋒第1458章 神蛇叩關第711章 有緣無分第204章 黃縣糧案第461章 曹仁撤兵第1177章 德川立國第230章 李傕之死第1050章 加油好累第60章 火燒博望第1346章 尷尬金風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2022章 楊夏之死第80章 戰裴元紹第2026章 龐會揚名第599章 飛龍在天第2211章 幻尊傳承第2121章 僱傭出戰第1280章 盧江博弈第285章 中盤拉鋸第1157章 架橋計劃第1673章 西山不智第2026章 龐會揚名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985章 太行書院第1475章 前往靈山第1013章 象兵襲城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244章 義縣之戰第1093章 大戰鐵牛第1457章 處置俘虜第981章 駐村觀察第1282章 盧江之家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2148章 收編狼皇第557章 如意夫人第1046章 奇石破陣第1197章 將不過李第336章 傲嬌糜圓第2011章 德才兼備第487章 山林大戰第990章 戰地巾幗第876章 南望長安第801章 徐庶襲營第2130章 孔宣殞落第898章 蜀軍來襲第493章 俘虜文蕊第2123章 靖武出征第236章 復仇怒濤第1981章 南擊袁紹第2091章 西村阻擊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92章 張寶來襲第1033章 鄧艾出戰第2116章 馬市聯盟第1952章 陳府抉擇第1011章 無情有情第2152章 趙皇殞落第1635章 衛道真諦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765章 六出祁山第1032章 雨花石劍第917章 堅昆八部第1052章 平衡之道第1589章 金陵書院第2077章 華山論劍第328章 陳宮勸進第148章 曹操投董第1885章 榨乾價值第1345章 因果無垠第1869章 嘯天噬主第1463章 萬物皆刀第1812章 空中會戰第199章 李傕興師第1993章 掛印帥境第8章 首立營規第1940章 沮授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