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建設錦州

徐譽帶着扶黎軍作爲先導部隊,負責與馬超進行協調,安排興漢軍進城的相關事宜。

張繡在遼東屬國奮鬥了十幾年,槍騎軍獲得了第一支入城隊伍的殊榮。

劉正和趙雲,龐統一起,帶着一萬白馬軍隨後入城。

至於剩下的將士,留守昌黎大營。

鑑於遼東屬國三面環敵,劉正決定保留昌黎大營,保護昌黎城的安全。

徐榮已經在昌黎城中佈置好了興漢王的臨時行宮。

劉正順利的入主臨時行宮之後,立即召開了軍政會議。

龐統主持了會議,並且把劉正處置昌黎城中十萬漢人奴隸的辦法公諸於衆。

張繡和徐榮一致同意了劉正的辦法。

畢竟昌黎城外的良田已經廢棄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已經改造成了烏桓人的放牧場。

想要退牧還耕,難度倒是不大。

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十萬漢人奴隸都得吃飯,靠興漢軍養着,那也不太現實。

必須要實現自給自足。

關於遼東屬國,劉正已經讓總執政官魯肅頒佈了法令:

興漢國中無二國。

所有的封國一律改爲郡縣。

劉正決定:

改遼東屬國爲昌黎郡。

在賓河渡口建立內河港口城市錦州城,作爲昌黎郡的治所。

周倉爲臨時太守,帶領兩萬興漢軍,指揮七萬烏桓俘虜,按照馬鈞提供的圖紙進行建設。

在錦西一帶擇地建設海港城市,甘瑰帶領一支艦隊進駐錦西,建立環渤海海軍訓練基地。

至於建築工人,等到錦州城的主體建築完工之後,將抽調五萬烏桓俘虜供甘瑰使喚。

接下來就來昌黎郡的防禦問題。

徐榮帶領五萬興漢軍,作爲大軍統帥,坐鎮昌黎城。

徐譽帶領一萬興漢軍,進駐險瀆城。

至於扶黎城,由興漢國警察部隊接手。

至此,徐榮成了昌黎郡的最高軍事長官。

至於昌黎郡的正式太守,就由北山大學的優秀畢業生田豫擔任。

田豫抵達錦州之後,將接替周倉的職務,並且主持錦州城的建設。

爲了加強上谷郡的力量。

劉正命令:

徵東將軍趙雲,帶領兩萬白馬軍,進駐上谷郡。

徵西將軍馬超,帶領兩萬神威軍進駐安平郡。

張繡帶着槍騎軍,隨劉正回中山城休整。

興漢二年冬,興漢王劉正平定遼東屬國的烏桓人叛亂。

改遼東屬國爲昌黎郡,興建錦州城作爲昌黎郡的治所。

以田豫爲昌黎郡太守,徐榮爲昌黎郡駐軍統帥。

昌黎郡的設立,標誌着烏桓人的主導地位消失。

樓班帶着二十萬青壯烏桓人,在赤峰建立了新的烏桓王帳。

興漢軍順利的佔據了昌黎郡全境。

史稱:遼東屬國改制。

一個月之後,劉正帶着龐統,張繡和槍騎軍,回到了中山城梅園。

郭嘉忙把整理出來的情報交給了劉正。

劉正只得逐一審閱。

興漢二年八月,魏王曹操陳留誓師,北伐趙王張揚。

雙方在平丘一帶展開了激戰。

……

平丘城中,曹操軍大營。

在戲志才的謀劃之下,以夏侯惇和夏侯淵爲先鋒,曹洪和曹純爲中軍大將。

史渙和許褚親自保護曹操作爲後軍,共出動八萬魏軍步騎,正式拉開了伐趙之戰。

看着文盛武衰的中軍大帳,魏王曹操忍不住的嘆了一口氣。

曹操忍不住的羨慕起興漢王劉正來——那麼多的文臣武將,團結在以劉正爲核心的興漢國四周。

再看看魏國,地不過陳留一郡,將不過曹、夏侯兩家。

想要打一下趙王張揚,都得先攢足了力氣。

曹操定了定心神,不再胡思亂想了。

這形勢比人強,一步慢步步慢呀!

曹操問:“志才,你說我真的不如七郎嗎?”

戲志纔回答說:“主公,興漢王只是起步比較早而已。”

曹操不服氣,想當初討伐黃巾軍的時候。

興漢軍兵不過萬數,將不滿十員。

然而興漢軍陽城斬張寶,卻把功勞讓給了大軍主帥皇甫嵩,落下了仗義疏財的好名聲。

千里援東郡,倉亭平卜巳。

興漢軍的大名才傳遍了天下。

後來冀州數戰,興漢軍撈足了名聲。

討伐黃巾軍結束之後,朝廷論功行賞,十常侍和大將軍府,居然放任先帝封賞平賊校尉部。

這其中恩師盧植的偏愛,朱雋和皇甫嵩大人又是拿人手短。

到後來河東衛家自尋死路,興漢軍替先帝掙了一大筆錢。

興漢軍纔算是在洛陽城中站穩腳跟了。

西涼平叛之戰,悔不聽七郎所言,導致了典軍校尉部戰死沙場。

曹家積累了幾十年的精銳部隊,居然損失得一乾二淨。

大將軍府的落井下石,直接導致了典軍校尉部煙消雲散。

從那一刻開始,曹家就在走下坡路了。

直到後來矯詔討董,曹家和夏侯家,集結一衆親朋好友的力量,這才東山再起,混了個聯軍副盟主的位置。

當時都怪我太沖動了,明知道諸侯聯軍一盤散沙,還要自告奮勇的去追國賊董卓。

原以爲可以撈取大量的人望。

我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撞到了徐榮的槍口上。

割須棄袍,真的是奇恥大辱哪?

其實個人榮辱,我是真的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一戰敗光了所有的本錢。

以至於匹夫邊讓,也敢借機要挾。

這種下了惡因,就得收穫惡果。

曹家的最後一份家底,居然成了袁術崛起的助力。

好在七郎沒有落井下石,魏軍這才獲得了喘息之機。

曹操的這一番回憶,說出來的都是淚呀。

戲志才說:“主公,是我等無能。”

夏侯惇也說:“主公放心。”

魏軍是打不垮的。

區區趙王張揚,敢趁火打劫奪了東郡,簡直就是找死。

程昱說:“主公,如今拿下了平丘,伐趙之役正式開打了。”

魏軍兵少,後勁不足。

咱們必須要速戰速決,以最快的速度消滅趙國,收攏軍心民心。

興漢軍拿下中山郡之後,已經揮師東進,正在攻略遼東屬國。

要是興漢軍解決了後院危機,咱們還是沒有辦法走出兗州的話,只怕到時候就得面臨興漢軍的三面合圍。

徐州是肯定擋不住興漢軍的。

面對定陶城中的賈詡,魏軍也有些底氣不足。

東郡在徵西將軍馬超的虎視眈眈之下瑟瑟發抖。

這樣的的局勢下,魏軍的處境將會越來越艱難的。

曹操說:“仲德,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如今趙王張揚坐鎮白馬城,與濮陽城田家互相呼應,咱們必須要分清楚主次才行呀!

戲志才說:“主公放心。”

魏軍主力進駐平丘,田家十三英之首的田光,一向驕傲自大,肯定會帶領田家軍南下阻擊。

不如讓史渙帶領三萬魏軍,去燕縣牽制趙軍楊醜部,咱們的五萬大軍北上長垣,優先擊破田家軍。

曹操說:“志才,就這麼辦吧!”

魏軍主力的調動,很快就傳到了韋鄉的田家軍大營。

田光立即帶着五萬大軍南下抗魏。

雙方在長垣西面的野外相遇。

夏侯惇名聲在外,不宜出戰,以免嚇跑了田家十三英的將士,到時候就進退兩難了。

曹操說:“安民,你去會一會田家的人,看看我曹家兒郎的本事。”

曹安民身高八尺,面若黑棗,手拿一把長柄大砍刀,是魏軍名將曹洪的嫡傳弟子。

如今曹洪在平丘坐鎮,曹安民才得以出人頭地。

曹安民座下的戰馬,是花重金從世家商會手中購得的五花馬,耐力和負重都是一流的。

長柄大刀重五十四斤,曹安民直接拖刀而走。

田光見曹安民只不過是無名小輩,就想着鍛鍊一下自己的兄弟。

田光轉身大吼一聲:“老九,你去出戰,砍了對面的大將,揚我軍威!”

田家十三英排行第九的,名字叫做田樹。

田樹身高七尺七寸,手中一把玄鐵大槍,剿滅山賊水寇的時候,倒也殺過不少人,算是見過血的沙場悍將。

田樹來到了兩軍陣前,提槍直指曹安民。

田樹問:“小娃娃,魏軍沒有人了嗎?”

怎麼派你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出來送死呀?

難道你不是你爹的親生兒子嗎?

曹安民一想起慘死在碭山的父親,眼睛就紅了。

男兒想到傷心事,眼淚就止不住的往外流。

曹安民大怒說:“賊將匹夫,你這是找死!”

然而掛滿了淚珠的臉,讓他說出來的話顯得格外的滑稽。

田樹說:“小朋友,我不殺你。”

你回家找媽媽去吧!

曹安民生氣了,不再說什麼廢話,揮動大刀,直接往田樹的要害上招呼。

田樹見曹安民的刀氣勢驚人,也不敢再調侃對手。

畢竟小河溝裡翻船的事情,也是司空見慣了的。

田樹可不想明年的今天吃上冷豬肉。

玄鐵大槍架開了曹安民的刀,兩人交錯而過。

曹安民終於進入了戰鬥的狀態。

田樹調轉馬頭,直面曹安民。

兩人交錯而過的時候,曹安民說:“你的功夫不錯嘛!”

田樹問:“你可比你爹高出了一個頭,你們真的是父子嗎?”

曹安民手中的刀沒有停頓,兩人換了三招,才錯身而過。

第三回合的時候,曹安民一見面就解釋說:“魏王是我叔!”

田樹笑着說:“小子,人家都是拼爹的,你居然拼叔。”

難道就不怕別人笑話嗎?

曹安民不以爲然——有得拼就不錯了。

拼哥拼姐的人,早就已經傳遍天下了。

甚至還有人拼舅,不照樣成了名揚天下的紈絝子弟嗎?

拼叔而已,這關係還能近一些吧!

田樹不再理會曹安民的想法,管你拼什麼,到了戰場之上,都得憑本事說話。

就算是曹安民拼爺爺,該死的時候,還是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田樹啥都不拼,想要建功立業,就得靠手中的玄鐵大槍。

曹安民的刀法越來越熟練了,使出來的時候,居然有幾分大家風範了。

田樹這才收起了輕視之心。

專心致志的鬥了起來。

曹安民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畢竟武將身上的煞氣,對於初哥來說是很致命的。

田樹一開始並沒有仗勢欺人,只不過是覺得曹安民好打。

然而鬥了十幾個回合之後,兩人居然旗鼓相當。

這讓田樹情何以堪哪?

必須要仗勢欺人,收拾不了曹安民,都沒有臉見其他十二位兄弟了。

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田樹全力以赴的對戰曹安民。

直接導致了曹安民的發揮失常。

田樹是越打越痛快了,曹安民卻是險象環生。

正在魏軍大陣中觀戰的曹操,身邊出現了一位身高八尺三寸的青年。

這位面若冠玉的青年,正是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字子脩。

曹昂上前兩步,拱手施禮說:“父王!”

曹操看着氣宇軒昂的兒子,滿意的捊了捊頜下的短髯。

說來也奇怪,自從割須棄袍之後,曹操的鬍子居然不長了。

曹操問:“子脩,你有什麼事情嗎?”

曹昂回答說:“安民哥哥好像敵不過敵將田樹,我得去幫幫他。”

曹操見兒子第一次上戰場,居然敢主動請纓,這讓他不由自主的感慨萬分——有子如此,夫復何求哪?

第539章 許褚救駕第388章 化鹽破敵第26章 海上風雲第1371章 出嫁從夫第614章 賈詡入營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292章 薊城大戰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146章 劉忠獻璽第1357章 八九成就第982章 半坡之戰第1397章 武威大戰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2067章 良幣劣幣第1591章 阻擊王濤第1804章 談判交鋒第1345章 因果無垠第127章 拜謁何進第1423章 攻佔城頭第399章 五相制度第1700章 嘯天登場第1545章 俠客大賽第522章 魚與熊掌第1893章 洛陽之亂第1205章 納新考覈【謝謝書友請叫我佛系小主的打賞】第167章 董卓興師第1706章 嚴厲處置第1501章 助人尋門第2218章 文章鎮世第297章 師徒暗鬥第2152章 趙皇殞落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2180章 情之所鍾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1204章 個人表演第1180章 阿蘇亂局第849章 西平韓安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034章 劉表出山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2194章 夫妻互助第1662章 吳盟掙扎第396章 攻克南城第1799章 各顯神通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41章 黃巾力士第1960章 趙雲連勝第1819章 慶功晚宴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498章 麒麟參謀第605章 各種考驗第336章 傲嬌糜圓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2092章 自作多情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1164章 特授令牌第766章 向天借壽第1105章 戰爭博弈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1272章 光盤行動第279章 賈珍初謀第815章 身體優勢第50章 分兵出擊第366章 暗流涌動第1309章 資源流動第448章 劉勳投曹第1871章 汜水殘陽第708章 世家問題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2028章 各取所需第1125章 三傑四將第1865章 利益重組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2106章 殺手來襲第1561章 天命難違第2049章 賀壽失軍第2166章 帝威初顯第473章 皖城之戰第2139章 人微言輕第832章 法令難行第1321章 肉仙鍛魂第2060章 大戰成皋第1437章 血戰邪盟第620章 守護之利第2016章 納新風波第196章 陳宮首謀第11章 首戰街亭第1771章 美女搏獅第222章 于禁棄曹第264章 天女臨凡第943章 嚴家擴張第1978章 清河趣事第1500章 剝殼新生第1343章 百口莫辯第1160章 吳越合流
第539章 許褚救駕第388章 化鹽破敵第26章 海上風雲第1371章 出嫁從夫第614章 賈詡入營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292章 薊城大戰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716章 火燒連營第146章 劉忠獻璽第1357章 八九成就第982章 半坡之戰第1397章 武威大戰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2067章 良幣劣幣第1591章 阻擊王濤第1804章 談判交鋒第1345章 因果無垠第127章 拜謁何進第1423章 攻佔城頭第399章 五相制度第1700章 嘯天登場第1545章 俠客大賽第522章 魚與熊掌第1893章 洛陽之亂第1205章 納新考覈【謝謝書友請叫我佛系小主的打賞】第167章 董卓興師第1706章 嚴厲處置第1501章 助人尋門第2218章 文章鎮世第297章 師徒暗鬥第2152章 趙皇殞落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2180章 情之所鍾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1204章 個人表演第1180章 阿蘇亂局第849章 西平韓安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034章 劉表出山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1305章 請君入甕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2194章 夫妻互助第1662章 吳盟掙扎第396章 攻克南城第1799章 各顯神通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41章 黃巾力士第1960章 趙雲連勝第1819章 慶功晚宴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498章 麒麟參謀第605章 各種考驗第336章 傲嬌糜圓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188章 青州大學第2092章 自作多情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1164章 特授令牌第766章 向天借壽第1105章 戰爭博弈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1272章 光盤行動第279章 賈珍初謀第815章 身體優勢第50章 分兵出擊第366章 暗流涌動第1309章 資源流動第448章 劉勳投曹第1871章 汜水殘陽第708章 世家問題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2028章 各取所需第1125章 三傑四將第1865章 利益重組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2106章 殺手來襲第1561章 天命難違第2049章 賀壽失軍第2166章 帝威初顯第473章 皖城之戰第2139章 人微言輕第832章 法令難行第1321章 肉仙鍛魂第2060章 大戰成皋第1437章 血戰邪盟第620章 守護之利第2016章 納新風波第196章 陳宮首謀第11章 首戰街亭第1771章 美女搏獅第222章 于禁棄曹第264章 天女臨凡第943章 嚴家擴張第1978章 清河趣事第1500章 剝殼新生第1343章 百口莫辯第1160章 吳越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