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遼東公孫

一夜無話。

趙雲三人抱團取暖,關鍵是他們仨的手上,都拿着歪歪扭扭的婚書。

陳到第一個驚醒了,看着手上那幾乎不可辨識的婚書,只能用蚊子一般的聲音說:“兒子,對不起,我有罪,我檢討。”

該死的徐榮,怎麼不提前說清楚——家中有兩個女兒呢?

趙雲也醒了,看着手上的婚書,自言自語的說:“兒子,爹能替你做的,也只有這個了。”

徐榮看着手上的婚書,只能歸咎於天命了。

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至於誰好誰壞,那就抓鬮決定吧!

反正男子漢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個釘,說過的話是要算數的。

好在都是不愁吃喝的人家,倒也不至於坑女。

酒醒之後,徐榮拜別了衆人。

劉正說:“鎮東將軍,遼東就交給你了。”

我相信徐家一定可以成爲興漢國東面的堡壘。

你要記住,拿功勳養侯;用繳獲換裝備。

要麼打仗,要麼種地賺錢,反正人不能閒着。

興漢軍不養閒人。

仗怎麼打我不會過問,沒有錢買武器裝備也不要怪我。

反正只要遼東丟了,你那個徐家的爵位也就丟了。

徐榮說:“王爺放心,我一定會爭氣的。”

興漢軍一直都是自給自足,從來都沒有要求中樞扶養的道理。

劉正看着精神抖擻的徐榮,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憂慮——分家,這還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的,纔是真正的殺手鐗——士不據地。

只要搞定了遼東的土地歸屬,剩下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劉正想要看看,公孫家族是要內鬥呢?

還是要整個家族的延續呢?

徐榮帶着八萬大軍回了遼東,獨自攀登徐無山。

與公孫延老頭子當面鑼對面鼓的談論遼東三郡的歸屬問題。

公孫度和公孫淵也參與了家族會議。

公孫延問:“一龍哪,你這是打算要與公孫家分道揚鑣嗎?”

徐榮恭恭敬敬的回答說:“老頭子,如今興漢軍已經佔據了玄菟和遼西,還有昌黎。”

北面的通遼也在興漢軍的控制範圍之內。

再加上渤海灣內的四十萬漢化的烏桓人。

泉州海軍基地也有十萬的水陸戰隊。

一旦興漢軍發了狠,直接踏平徐無山,公孫家族擋得住嗎?

這仗無論如何也不能打,否則就要大禍臨頭了。

要是魏王曹操一統中原,任縣王袁紹控弦並冀兩州,還有可能牽制興漢軍的發展。

否則的話,咱們就是獨木難支的。

遼東三郡有百萬人口,其中八成是公孫家族的子弟,可是也無法阻擋興漢軍的步伐。

公孫一龍這個放棄了二十年的名字,已經沒有重新拾起的價值了。

就像是薊王公孫瓚,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已經回不來了。

男人一旦揹負上了責任,那就是獨立的小團體,想要放棄拼命掙來的東西,就會被身後的追隨者撕成碎片。

我現在是徐榮,在我的背後還有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徐家。

我也回不來了。

如今成了名正言順的鎮東將軍,徐家一定會成爲遼東望族的。

興漢王已經打定了主意,要驅逐公孫家到帶方以南,這是幽州的大勢,也是整個天下的大勢。

公孫家族準備逆天而行,真的可以抵擋興漢軍的猛龍過江嗎?

這是螳臂當車的事情,我不相信公孫家族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興漢軍在昌黎郡執行的二選一,未必不會發生在遼東郡。

公孫延說:“孫大不由爺,不管你是徐榮也好,還是公孫一龍也罷,都將會變成徐無山的新主人。”

只是興漢軍這樣咄咄逼人,就不怕引起公孫家族的反彈嗎?

從古至今,像秦始皇那樣雄才大略的人,都倒在了世家的洪流之下。

興漢王憑什麼給天下百姓立規矩呢?

一道“士不據地”的詔令,居然將千年世家的根基碾碎成泥了。

公孫家族只是想要喚醒天下世家,共同抵制興漢軍,這是作爲幽州世家之首的責任。

徐榮說:“興漢國已經在幽州站穩了腳跟。”

東方家族已經做出了選擇,如今又有北面的軒轅家族和呂家輔佐,公孫家族就算是不心甘情願的退出,又能怎麼樣呢?

大家都想要高高在上,興漢王只是想要替漢化的百姓,保留一份生存的本錢。

就算是公孫家族不答應,難道就可以,無視一千四百萬百姓的聲音了嗎?

公孫延搖了搖頭,也知道公孫家族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

進一步粉身碎骨,退一步海闊天空。

公孫度想要開口說話,被公孫延伸手製止了。

公孫延問:“興漢王的條件是什麼呢?”

說出來讓我考慮一下吧?

畢竟事關公孫家族的千年大計,不慎重可不行哪?

徐榮說:“興漢王的條件有三個。”

一是老頭子要壽終正寢,給幽州百姓一個交代。

二是公孫度一脈,必須要遷到帶方以南,替興漢國開疆拓土。

三是我的徐家自立在徐無山上,教化遼東三郡。

公孫淵說:“興漢王欺人太甚!”

不但殺害了那麼多公孫家族的子弟,還要逼死咱們的精神支柱。

我不願意坐以待斃,一定要闖出一條血路來。

公孫度說:“徐榮,你忘恩負義!”

老頭子,不能啊!

你要是沒了,公孫家族也就散了。

我獨木難支,扛不起公孫家族這座大山哪?

公孫延說:“站錯了隊,是要付出代價的。”

當初讓忠漢王劉備搶奪族譜,試圖攪亂范陽郡內樓桑村的劉氏一脈,好把公孫家族的觸角,伸進幽州南部。

然而興漢王劉正四兩撥千斤,不僅解決了劉備的問題,還擺脫了世家身份的束縛。

興漢王做了開國之主,別人想要憑藉着宗族,分上一杯羹一都不行。

原本以爲忠漢王劉備,可以成爲公孫家族的爪牙,卻沒有想到卻喂出了一隻白眼兒狼。

現在東窗事發了,遼東公孫家族的形象一落千丈。

逐鹿幽州的失敗,正式的撕碎了公孫家族。

咱們都不能忘本哪?

遼東三郡,有史以來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現在興漢軍強勢進入,行使領土主權。

作爲締約的隱族九姓之一,公孫家族也不能賴着不走哪?

英雄豪傑走四方,愚頑小兒守方寸。

這就是天下大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做錯了事情,就得接受懲罰。

公孫家族的人,一定要敢做敢當。

公孫度聽令:

帶領五萬公孫家族子弟,到帶方城建立公孫家族的新族地。

公孫家族永生永世,只爲守護華夏東方。

家族不滅,使命不休!

軒轅老頭,東方老鬼,公孫延先走一步了。

公孫延沒有辜負祖宗的厚望,迷途知返的繼續了隱族的責任。

我這把老骨頭,就留在徐無山上,看守着這片土地。

興漢王,後生不可小覷哪?

老夫……

公孫延走了,不知道是完成了與興漢王的約定,還是真正的壽終正寢了。

公孫家族的三十六位長老,並沒有立即向徐榮發難。

公孫度怒火攻心,直接暈了過去。

公孫淵大吼一聲:“徐榮匹夫,你去死吧!”

八百公孫家族的私兵,現身在公孫淵的左右。

徐榮嘆了一口氣,幽幽的說:“原來王爺說的分道揚鑣,是要流血犧牲的。”

手中的酒杯滑落,一聲脆響震驚四座。

八百子弟兵,在徐榮身後出現,領頭的人竟然是徐譽。

圖窮匕見,不外如是!

徐譽說:“將軍,殺不殺!”

八百興漢軍站在了徐榮身前。

隨時準備好了廝殺。

徐榮望着公孫延的遺體,又望着義憤填膺的公孫淵,一字一句的問:“公孫淵,老頭子屍骨未寒,你就打算要徐無山血流成河嗎?”

公孫淵恨恨的說:“背祖忘宗的畜牲,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公孫家族自有家規,興漢軍也不能干涉世家的內部事務吧?

徐榮說:“我現在的身份是興漢國的鎮東將軍。”

是代表着興漢王,前來討論遼東公孫家族的出路問題。

公孫延老頭子,已經替遼東公孫家族做出了選擇。

你們作爲主脈,難道是要抗命不遵嗎?

公孫淵說:“老頭子剛走,我們得替他守孝三年。”

有什麼事情,三年之後再說嘛!

興漢軍也得讓老頭子入土爲安吧?

徐榮傻眼了——原來王爺打定了主意要滅掉公孫家族的主脈。

一個公孫延,怎麼可能平息興漢王的怒火呢?

徐無山終究是要流血的。

爲了分化公孫家,這個惡人徐榮是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

徐譽已經現身了,一旦徐榮退縮,那就是對興漢軍的背叛。

沒有興漢國作爲後盾,纔剛剛有點起色的遼東徐家,將會在公孫家族的瘋狂報復中,成爲徐無山上的肥料。

徐榮已經沒有退路了,公孫度故意不省人事,讓毛頭小子公孫淵主持大局。

這樣一來,以守孝爲名推遲搬家,變向的推翻公孫延老頭子的臨終遺命。

公孫度作爲當家人,想要名正言順的推翻老頭子的決定,那就是不孝。

公孫淵只是晚輩,說錯了話,或者是做錯了事情,也只不過是少不更事。

徐榮就進退失據了,面對公孫淵的提議,既沒有理由拒絕,又沒有理由應承下來。

三年時間,徐榮要是敢專注於扯皮,興漢軍的養侯制度,可是法不容情的。

一旦徐榮削職爲民,後果就是他新組建的徐家,徹底的敗亡。

爲了生存,徐榮也得拼上一回。

徐榮對徐譽說:“王爺先禮後兵,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

既然公孫淵想要找死。

那就殺出一個太平盛世來吧!

徐譽說:“全體都有,目標公孫淵,殺!”

公孫度醒了,可是爲時已晚。

щщщ★ Tтkā n★ ¢O

八百興漢軍長刀出鞘,結陣而戰。

公孫度想要叫停,徐榮並沒有理會。

整個徐無山上,到處都是喊殺之聲。

興漢軍早就做好了廝殺的準備,讓徐榮冒險,只不過是增加一個正義的理由而已。

大戰一個時辰,公孫度力竭而亡。

再戰半個時辰,公孫淵失手被誅。

三萬興漢軍,以最強的姿態,拿下了遼東公孫家族的徐無山總部。

看着近兩萬公孫家族主脈的男女老幼,徐榮陷入了沉默之中。

徐譽說:“將軍,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這些人恨徐家入骨,留不得哪?

徐榮搖了搖頭說:“畢竟曾經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打斷了骨頭還連着筋哪?”

再說王爺有令:

遼東公孫家族主脈,遷入帶方城安置。

殺掉公孫度父子,咱們還可以理直氣壯。

要是對眼前的這些人動手,刑部就得向咱們舉起屠刀了。

這些人怎麼着也算得上咱們的親戚,殺不得!

徐家的晚輩,不能做溫室裡的花朵。

就讓這兩萬同根同源的公孫子弟,做我們遼東徐家的磨刀石吧!

我倒是想要知道——究竟刀厲害呢?

還是磨刀石佔據上風。

徐譽問:“將軍,爲什麼要對徐家人這麼狠呢?”

遼東公孫家的強大,已經深入人心了。

徐家必定會舉步維艱的。

徐榮說:“咱們已經背靠興漢軍這棵大樹了,就不要再顧慮太多。”

三心二意的人,通常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不但會作繭自縛,而且會貽禍後人。

興漢王不在乎咱們的態度是否恭敬,可是刑部會盯着咱們的。

忠誠是咱們唯一的護身符。

第248章 再戰難樓第1993章 掛印帥境第1436章 火中取栗第2195章 情傷別離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1843章 客串礦工第955章 激鬥問山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742章 刮骨療毒第1792章 真假婚書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1056章 狡兔三窟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773章 冀州大旱第538章 小路難走第337章 弩砲試射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477章 民心所向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1608章 喜新戀舊第529章 層層阻擊第1853章 集齊鑰匙第99章 卜巳東逃第439章 張承奮威第1176章 井上抉擇第1730章 登陸之殤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302章 戰鬥升級第1928章 專業方向第148章 曹操投董第1965章 競拍風雲第2139章 人微言輕第253章 理念之爭第918章 獨孤刀陣第100章 倉亭之戰第1341章 天價出租第1089章 至尊廂車第1719章 五方會談第1132章 大戰韓誠第937章 海軍青年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2006章 文人相輕第2220章 正冊金印第1959章 沮府悲壯第1487章 整頓九團第62章 秦頡用武第965章 學習榮耀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1318章 天地有情第631章 巧取潼關第325章 張遼揚威第1827章 呂布斬龍第956章 仙峰壯士第272章 單騎喋血第1956章 鬼嬰寧姝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368章 戰陳金亭第1438章 尋門之路第1373章 神射鎮關第1540章 修訂規則第926章 嶽貞道歉第1478章 叢林戰場第1583章 衆生爲棋第1637章 對手默契第75章 小將陳到第1347章 玉泉市場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107章 拜謁恩師第1878章 狡兔三窟第737章 國是無私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296章 盧秀回家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551章 夜長夢多第2179章 鎮東書院第873章 霸陵帝星第1603章 五行煉魚第1945章 陶氏覆滅第390章 興漢提案第392章 兵困張燕第1127章 英雄抉擇第8章 首立營規第1670章 肅清內部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730章 棋子理論第367章 飛馬奪寨第1613章 武德傳說第984章 紅纓戰魂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736章 興漢系統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1108章 情比紙薄第263章 隱族九姓第350章 焦觸之死
第248章 再戰難樓第1993章 掛印帥境第1436章 火中取栗第2195章 情傷別離第122章 桃花詩會第1843章 客串礦工第955章 激鬥問山第848章 嫡庶之爭第742章 刮骨療毒第1792章 真假婚書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1056章 狡兔三窟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773章 冀州大旱第538章 小路難走第337章 弩砲試射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477章 民心所向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1608章 喜新戀舊第529章 層層阻擊第1853章 集齊鑰匙第99章 卜巳東逃第439章 張承奮威第1176章 井上抉擇第1730章 登陸之殤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302章 戰鬥升級第1928章 專業方向第148章 曹操投董第1965章 競拍風雲第2139章 人微言輕第253章 理念之爭第918章 獨孤刀陣第100章 倉亭之戰第1341章 天價出租第1089章 至尊廂車第1719章 五方會談第1132章 大戰韓誠第937章 海軍青年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2006章 文人相輕第2220章 正冊金印第1959章 沮府悲壯第1487章 整頓九團第62章 秦頡用武第965章 學習榮耀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1318章 天地有情第631章 巧取潼關第325章 張遼揚威第1827章 呂布斬龍第956章 仙峰壯士第272章 單騎喋血第1956章 鬼嬰寧姝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368章 戰陳金亭第1438章 尋門之路第1373章 神射鎮關第1540章 修訂規則第926章 嶽貞道歉第1478章 叢林戰場第1583章 衆生爲棋第1637章 對手默契第75章 小將陳到第1347章 玉泉市場第503章 推波助瀾第107章 拜謁恩師第1878章 狡兔三窟第737章 國是無私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296章 盧秀回家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551章 夜長夢多第2179章 鎮東書院第873章 霸陵帝星第1603章 五行煉魚第1945章 陶氏覆滅第390章 興漢提案第392章 兵困張燕第1127章 英雄抉擇第8章 首立營規第1670章 肅清內部第1990章 趙國七府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730章 棋子理論第367章 飛馬奪寨第1613章 武德傳說第984章 紅纓戰魂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736章 興漢系統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440章 嚴畯善守第176章 烈士樊稠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1108章 情比紙薄第263章 隱族九姓第350章 焦觸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