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深入交流

廖化跟在劉正的身後,亦步亦趨,似乎欲言又止。

劉正問:“元儉,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想說就說吧!

沒準兒還能給我,提供一些參考的意見呢?

畢竟所謂的共同理想,就是求同存異的升級版。

我需要你的意見,以及更多興漢國百姓的意見。

廖化回答說:“王爺,先來了一個神秘莫測的東方月先生,又來了一個古老傳承的軒轅無雙小姐。”

梅園興漢宮,從此只怕就要不太平了。

隱族的力量有多強大,我也無法說清楚,炎黃子孫的理念,已經貫穿了整個華夏曆史的上下五千年。

軒轅家族作爲這一理念的創始人,傳世永恆而不朽。

東方家族生於紅塵,又超凡脫俗。

與軒轅家族並駕齊驅,想來也是求仙得仙,求仁得仁。

這可是給了華夏民衆,最獨一無二的超脫思想。

軒轅家族腳踏實地,用血肉之軀鑄萬里長城。

東方家族放眼未來,滄海桑田可以養育天下。

興漢國與這兩個龐然大物比起來,簡直就是可憐的弱雞。

以我的武力,居然在月先生手上走不了三招。

在尖端戰力方面,咱們與隱族差距太大了。

幾千年的積累,華夏經過了反覆的鍛打之後,更是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傳說。

炎黃立族,大禹定鼎,周封天下,秦掃六合。

漢有大義,與世長存。

這些東西,可都是伴隨着隱族九姓流傳下來的。

炎黃出軒轅,大禹定東方;周退南宮出,六合靖,西門生。

劉正聽了廖化的話之後,才知道了更多的東西。

這裡面肯定會有很多不爲人知的隱秘。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又有誰能夠知道——廖化的家族,其實也是大有來頭的。

至少比隱族九姓的來頭更大。

然而廖門獨戰天下,只留下一曲悲歌了。

劉正福至心靈,輕輕的問:“廖化,你們的家族,是不是姓盤呀?”

廖化回答說:“王爺英明!”

盤古開天,纔有了天地的定義。

正如老子所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盤古一力成就了天地,不僅留下了一個傳說,還留下了精神傳承者。

女媧造人,這個生長於天地之間的人,就是盤古思想的傳承者。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後來不周山倒塌,天地四分五裂。

先有天災,令人陷入絕望之中。

再有人禍,邀猛獸爲鄰。

三皇創道,五帝鑄魂。

這人就複雜了起來。

然而盤古思想的傳承者——臨危受命,頂天立地。

三十年前漢室無道,又到了盤古遺姓出世的時候了。

本以爲張角是仙人弟子,可以站在高處看華夏。

卻沒有想要他鼠目寸光,幾次三番想要讓張家成爲天下共主。

天下張很是強大,只是他們分列於三教九流,十根手指張開,根本就沒有辦法握成拳頭。

這是張姓的生存智慧,也是他們的致命弱點。

張氏雖強,卻不可能合而爲一,從而擁有掌控天下的力量。

盤古精神,無法依附張氏而生。

王爺橫空出世,既有悲天憫人之心,又有開疆拓土之志。

盤古族人,決定轉投王爺,也是爲了守護天地之間的人類秩序。

劉正聽了廖化的話之後,忍不住的陷入了沉思。

做天下先鋒,續盤古精神。

廖門的頂天立地,成就了人的輝煌。

劉正說:“眼界決定一切。”

要是興漢國沒有力量勾動天下大勢,就沒有資格得到廖家的認可。

想當初面對黃巾軍,興漢軍只是一支地方力量。

諸侯討董,纔有機會伸張大義於天下。

開元立國,三大政策深入人心。

這些都是興漢軍的成長經歷。

世家的形成源於共同的理念,志同道合則爲一家。

只有實力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纔有資格接觸更高層面上的東西。

就像一個普通的百姓,所行不過方圓十里,所住不過一屋一廬,能夠接觸的高官,也只不過是里長。

若是獲得了察舉,就會走出鄉村,邁向郡縣,甚至成爲一州賢達,從而獲得好名聲。

揚名一州而引天子注目,就可以伸張大義於廟堂,達則兼善天下。

這是一個人的成長,擁有了不朽的理念之後,就會形成一種傳承,有後人願意傳承這種理念,就可以團結在一起,從而聚爲世家。

不朽的輝煌,永恆的真理。

一切紮根於百姓的思想,都有資格被髮揚光大。

這是劉正對世家的理解。

擁有一份久經考驗而不朽的理念,就是世家。

三皇五帝定華夏之名,周封天下制聖人之禮。

秦掃六合定天下秩序,漢揚雄威樹大道之基。

陳湯立足西域,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吶喊。

霍去病封狼居胥,讓華夏的脊樑骨挺直。

冠軍侯成爲了天下武將的精神領袖。

這些都是華夏的明星時代和明星人物。

廖化說:“王爺的興漢壯舉,擁有一千五百萬百姓的支持。”

已經有資格永恆傳承了——大漢當自強。

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

脫胎於周制的分封,又強化了歷代的侯爵制度。

以前是代天牧民,如今是爲天地立秩序,讓秩序成爲永恆。

以百姓作爲根本,心甘情願的成爲領路人。

施教化於人前,灑希望於華夏。

強者走出去,看更多的風雲變幻。

弱者留下來,育新一代的棟樑。

劉正說:“我願意爲守護華夏而生,令天下世家各赴五湖四海。”

留華夏於民,植根基於整個時代。

正在這個時候,甘若男走了過來。

廖化識相的閉上了侃侃而談的那張嘴。

甘若男說:“王爺,月先生有請!”

劉正忙走向了馬車。

想要聽一聽東方月的解釋。

東方月問:“王爺,隱族現世,已經成了定局,不知道興漢國的對策是什麼呢?”

這可關係到天下大勢的走向,若是方寸之地,倒也可以一言而決。

然而華夏的大好河山,那可是五湖四海的超級藍圖。

其實隱族問世,對於目前的興漢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軒轅家族的精神,那是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爲天地立心。

南宮家族的理想,正是繼承上古先賢的爲生民立命。

東方家族的壯志,可是永垂不朽的爲往聖繼絕學。

西門家族橫刀立馬,自是響徹天下的爲萬世開太平。

文治武功,正是東西兩世家的生存根本。

東方家族傾向於文治,傳承的是以德服人。

這纔有了人文盛地的不朽。

軒轅無雙插話說:“月月,你好虛僞。”

想要以德服人,那就是在養虎爲患。

恥於教化聖人文章,卻把百家精髄拱手奉上,直接讓茹毛飲血的非華夏百姓,從此超越了大漢民族。

烏桓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弱於仁義教化,專供百家技藝。

直接讓內附的烏桓人,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鐵器時代,帶給了幽州百姓沉重的災難。

再看興漢國立國之後,講漢語,進漢食,行漢禮。

至於百工根本,那可是要嚴守秘密的。

大家可想而知,如今興漢國中,膚色各異卻語言相同。

這纔是真正的教化。

十幾年的時間,漢語成了唯一的通用語言。

那尚未成型的烏桓語,再也沒有機會成長壯大了。

劉正說:“同一個華夏,同一種語言。”

這就是興漢國努力奮鬥的目標。

既然東方家族專注於教化,不如到狼居胥山勒百修書,將聖人文章佈施於大草原上。

語言是溝通的橋樑,漢語應該成爲更多人的驕傲。

支持興漢國的教育事業,從鮮卑人抓起。

一定要真正的普及聖人絕學,而不是那些苟延殘喘的百家理念。

東方月說:“王爺放心!”

東方家族計劃在草原上興建七十二座教化之城。

把仁義禮孝的思想發揚光大。

讓鮮卑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認同華夏一家人的理念。

劉正說:“興漢國會支持東方家族的教育事業。”

這是大草原之民的福音。

軒轅家族移駐北海,華夏本土拓地千里,這可是百姓的呼聲。

讓草原之民知書達禮,讓漢室百姓明白——人民當自強。

堅持同化教育永不動搖,纔是興漢國傳承久遠的基石。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得硬。

第1560章 韓信入秦第2182章 四大王子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1195章 性格缺陷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2038章 雄關鐵血第870章 驕兵必敗第204章 黃縣糧案第948章 邀民觀陣第1625章 造化之說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2000章 奔襲壺關第1734章 山下之死第266章 樓桑往事第1808章 陳氏分流第720章 將星公約第596章 老將退隱第1565章 重寶鐵玉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335章 弩車之威第2091章 西村阻擊第658章 桓仁大戰第387章 冀州辛毗第1788章 冰爆之威第1127章 英雄抉擇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853章 思想問題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1711章 苦鬥橙狼第1949章 寰宇千府第150章 捨生取義第923章 沙漠風暴第1954章 四大部洲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186章 太原王林第141章 蹇碩之死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1874章 投鼠忌器第1479章 中毒風波第1331章 金剛境界第117章 前往洛陽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012章 興漢學宮第937章 海軍青年第1540章 修訂規則第1527章 黑暗帝劍第1291章 弱水三千第212章 鳳雛龐統第446章 水煮城牆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2115章 方老出面第260章 俘虜安置第272章 單騎喋血第1033章 鄧艾出戰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2128章 亂軍之殤第2027章 李丹奇論第470章 夾石對決第1460章 劉正自污第2194章 夫妻互助第2229章 番外篇:戰海守關人(3)第496章 麒麟女兵第2196章 恢復鎮東第352章 袁紹之憂第1035章 荊州亂局第1783章 南北大戰第397章 警鐘長鳴第2205章 龍山秦家第164章 潘鳳之死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1380章 中軍之威第1307章 天命難違第1571章 規則化道第14章 漢中義舍第159章 俞涉之死第529章 層層阻擊第1805章 重組格局第969章 郭穎之謀第471章 石亭之戰第437章 議定對策第329章 張高曹成第1774章 排名之爭第1586章 包準的路第1520章 八營軍演第237章 張燕稱王第1138章 勾踐復活第322章 英雄鄧草第1488章 元氣之說第1251章 立體打擊第99章 卜巳東逃第34章 梅園結義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2034章 改名換姓第1335章 九類力仙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2011章 德才兼備
第1560章 韓信入秦第2182章 四大王子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1195章 性格缺陷第1982章 大戰公孫第2038章 雄關鐵血第870章 驕兵必敗第204章 黃縣糧案第948章 邀民觀陣第1625章 造化之說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2000章 奔襲壺關第1734章 山下之死第266章 樓桑往事第1808章 陳氏分流第720章 將星公約第596章 老將退隱第1565章 重寶鐵玉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971章 鳳凰山陵第335章 弩車之威第2091章 西村阻擊第658章 桓仁大戰第387章 冀州辛毗第1788章 冰爆之威第1127章 英雄抉擇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853章 思想問題第376章 兄弟之爭第1711章 苦鬥橙狼第1949章 寰宇千府第150章 捨生取義第923章 沙漠風暴第1954章 四大部洲第1090章 行業生態第186章 太原王林第141章 蹇碩之死第1911章 矯詔勸降第1874章 投鼠忌器第1479章 中毒風波第1331章 金剛境界第117章 前往洛陽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1012章 興漢學宮第937章 海軍青年第1540章 修訂規則第1527章 黑暗帝劍第1291章 弱水三千第212章 鳳雛龐統第446章 水煮城牆第576章 辛酸碎了第2115章 方老出面第260章 俘虜安置第272章 單騎喋血第1033章 鄧艾出戰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2128章 亂軍之殤第2027章 李丹奇論第470章 夾石對決第1460章 劉正自污第2194章 夫妻互助第2229章 番外篇:戰海守關人(3)第496章 麒麟女兵第2196章 恢復鎮東第352章 袁紹之憂第1035章 荊州亂局第1783章 南北大戰第397章 警鐘長鳴第2205章 龍山秦家第164章 潘鳳之死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895章 南鄭集訓第1380章 中軍之威第1307章 天命難違第1571章 規則化道第14章 漢中義舍第159章 俞涉之死第529章 層層阻擊第1805章 重組格局第969章 郭穎之謀第471章 石亭之戰第437章 議定對策第329章 張高曹成第1774章 排名之爭第1586章 包準的路第1520章 八營軍演第237章 張燕稱王第1138章 勾踐復活第322章 英雄鄧草第1488章 元氣之說第1251章 立體打擊第99章 卜巳東逃第34章 梅園結義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2034章 改名換姓第1335章 九類力仙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2011章 德才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