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單騎喋血

張土帶着一百名槍騎軍,才衝出兩裡地,迎面撞上了一支隊伍。

將旗上一個巨大的“嚴”字,身後嚴陣以待的白馬士卒,勒馬張弓,當道而立。

張土大吼一聲:“弟兄們,狹路相逢勇者勝。”

長槍一舉,冒着箭雨衝鋒。

嚴綱揚起大刀,劈向了張土。

張土不是嚴綱的對手,直接藏身馬腹,殺入了白馬義從之中。

嚴綱掉轉馬頭,正要追擊張土,卻被兩名槍騎軍戰士截住廝殺。

就在嚴綱殘殺兩名槍騎軍戰士的時候,張土已經帶着人衝出了白馬義從的方陣。

有十名槍騎軍戰士沒有衝出重圍,張土調轉馬頭,就要重新衝陣,接應陣中的兄弟。

都尉張乙說:“張校尉,任務爲重,你先走,我帶二十個人去接應兄弟們。”

張土知道事情緊急,只得說:“想辦法活下去!”

張乙點了點頭,帶着二十人衝向了白馬義從。

張土不敢耽擱,帶着剩下的人衝鋒。

才衝出十里,又遇上了一羣人,竟然是烏桓突騎。

想不到樓班居然親自到了,就是爲了消滅一隊信使。

張土沒有辦法,只得硬衝。

又是一場血戰,僅有十餘騎衝出重圍。

烏桓突騎收刀換弓,開始了血腥的追殺。

張土肩膀中箭,只得快馬加鞭的逃跑。

短短十里的距離,身後的同伴紛紛落馬。

張土不敢回頭,生怕一回頭就不肯再逃了。

爲了完成任務,張土只能咬緊牙關,拼命的催馬向西。

樓班一馬當先,看着落荒而逃的張土,不由自主的嘀咕了一句:“想不到興漢軍一個小小的校尉,居然如此驍勇。”

烏桓突騎,不該來廣陽城的!

丘力嘉說:“大王應該射殺敵將,向烏桓突騎的勇士們展示武力。”

樓班點了點手,伸出了左手。

丘力嘉忙奉上寶弓。

樓班調試了一下弓弦之後,又伸出了右手。

丘力嘉會意,忙取出一支狼毒箭。

樓班運足力氣,張弓搭箭。

他用眼睛瞄了一下張土,狼毒箭就破空而出了。

眼看張土就要命喪樓班的狼毒箭之下,一支隊伍衝殺出來。

同樣是張弓搭箭,截住了狼毒箭。

張土擡頭一看,見是一員女將。

沒有等張土開口問話,女將卻開口了:“本將巾幗將軍黃舞蝶,你是什麼人,怎麼會被烏桓突騎追殺呢?”

張土說:“槍騎軍校尉張土,奉命求見興漢王!還請黃將軍代爲通傳。”

黃舞蝶正愁沒有合適的藉口進入軍中,如今有了張土,立即分出一半人馬與樓班對峙,隨後就護送着他,朝着興漢軍廣陽大營方向走去。

劉正剛好與陳到等人碰頭,突然見黃舞蝶帶着一名校尉走了進來。

黃舞蝶說:“王爺,巾幗軍正在附近一帶拉練。”

我們在機緣巧合之下,從烏桓王樓班手下救了槍騎軍校尉張土。

龐統忙問:“巾幗將軍,你確定是烏桓王樓班嗎?”

黃舞蝶說:“不會有錯的。”

當年我和徵東將軍在昌黎郡的時候,與樓班對陣過幾次。

那個時候的樓班,一直都是以文弱書生的模樣示人。

如今做了烏桓王,居然不再掩飾了。

郭嘉說:“王爺,看來這次伐燕之戰,得圍繞廣陽一帶展開了。”

燕王劉虞還真的是喪心病狂,居然引烏桓人進入幽州腹地。

這回恐怕是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劉正說:“先讓董奉過來給張校尉治傷。”

張校尉,還得勞煩你堅持一下。

畢竟你帶來的消息事關重大,必須要立即彙報詳情。

張土忙說:“王爺言重了!”

這次燕王聯軍有備而來,一開始是想誘使槍騎軍進入廣陽城。

張繡將軍識破了劉和的詭計,卻落入了更大的圈套之中。

我一路向西,遇上了兩波劫殺。

第一波是嚴綱帶領的白馬義從。

第二波是樓班帶領的烏桓突騎。

一百名同袍從槍騎軍大營出發,居然只活了我一個。

槍騎軍危在旦夕,還請王爺發兵救援。

正在這個時候,董奉帶着一名小護士走了進來。

劉正忙讓張土去野戰醫院治傷。

龐統說:“王爺,看來咱們各個擊破的計劃夭折了。”

既然劉虞選擇了在廣陽一帶決戰,就註定了他會死得恥辱。

劉正說:“士元,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增援槍騎軍。”

然而劉虞聯軍的具體數量,咱們還沒有搞清楚。

也不知道劉虞用了什麼條件,居然可以讓仇恨烏桓人的公孫瓚,與樓班的烏桓突騎聯合作戰。

郭嘉說:“王爺,咱們這裡看似最近,然而卻不能輕動。”

咱們的身後就是房山,一旦紅衣衛有什麼閃失,范陽郡的防禦體系就是紙糊的。

五大山城從建成以來就沒有遭遇過兵災,興漢軍不能讓五大山城有事,否則就會陷入無休無止的麻煩之中。

是時候調動徵東將軍趙雲南下了,五萬白馬軍,可是確保興漢軍不敗的根本。

再讓徐榮從昌黎城出發,拿下遼西郡,隨後大軍北上赤峰,將烏桓人一網打盡。

劉正說:“奉孝,以十萬大軍,對戰三方聯軍,已經足夠了。”

傳令五大山城:

啓動屯墾團聯防制度。

至於烏桓人,就交給趙雲的白馬軍收拾。

巾幗軍既然來了,那麼保護野戰醫院的力量,就可以抽調出來。

紅衣衛全力東進,與槍騎軍會合。

咱們這次作戰,以匯合槍騎軍爲主要目的。

我親自帶一萬人保護左翼,陳到帶領一萬人保護右翼。

奉孝和士元,你們和黃舞蝶一起帶領中軍正常行軍。

記住:野戰醫院是重中之重。

所有的紅衣衛,到後勤保障處領取三天干糧和戰時飲用水。

這是大規模的戰役,要是有什麼緊急情況,只能向廣陽城集結。

大家立即準備,我和叔至一刻鐘之後出發。

主力半個時辰之後再走。

劉正拿起梨花槍,開始做起了戰前準備。

一刻鐘之後,劉正一馬當先,率領一萬人沿着官道北側,向東搜索前進。

東方月緊隨其後,似乎皺起了眉頭。

難道東方家族依舊不肯死心,居然想要打爛半個幽州嗎?

劉正並沒有理會東方月的想法,只是迅速的遊走,確保大軍北側的安全。

才前行十里,居然發現嚴綱帶着三萬白馬義從當道而立。

樓班帶着三萬烏桓突騎從北面壓了下來。

劉和帶着五萬燕軍,從南面穩步推進。

十一萬大軍,居然三面合圍了劉正這一萬大軍。

劉正不由自主的苦笑着——擒賊先擒王,自己居然也成爲了敵軍算計的對象。

既然如此,那就斬了劉和,坐看他們三家如何扯皮。

劉正的想法不過是一瞬之間的事情。

梨花槍向前一指,紅龍馬心領神會。

一萬大軍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撞入了五萬燕軍之中。

劉和年輕氣盛,居然不知死活的找劉正交戰。

劉正痛恨劉和父子引狼入室,下手毫不留情。

僅僅一個回合,燕軍統帥劉和戰死。

樓班傻眼了,追擊興漢軍的步伐直接慢了半拍。

嚴綱莫名其妙的笑了,三萬白馬義從,居然毫無徵兆的撤回了薊城。

五萬燕軍羣龍無首,只得四散奔逃。

劉正立即整軍,衝向了樓班和三萬烏桓突騎。

沒有了燕軍和白馬義從的存在,樓班才知道大禍臨頭了。

打馬就想北逃,不料迎面撞上了南下增援的趙雲和五萬白馬軍。

一場混戰,三萬烏桓突騎損兵五千,卻是沒有衝破白馬軍的防線。

折返向南,又撞上了一騎絕塵的陳到。

劉正也追上了樓班的尾巴。

包圍圈中的樓班,就像一條垂死掙扎的魚,似乎不肯認命,卻又跳不出這張大網。

劉正見趙雲和陳到爭搶樓班,也就指揮大軍,對負隅頑抗的烏桓突騎進行清剿。

丘力嘉手無縛雞之力,竟然昏了頭撞上了趙雲。

樓班毫不意外的成了陳到的功勳。

趙雲無可奈何,只得挑斬丘力嘉。

蚊子腿也是肉,趙雲沒有得選了。

兩萬羣龍無首的烏桓突騎,居然降了。

劉正讓趙雲歸整俘虜,派兵送回定縣俘虜改造營。

第一批鮮卑俘虜已經開始盈利了。

嚐到了甜頭的興漢商會,居然大量招募鮮卑人。

在吃飽穿暖的誘惑之下,鮮卑俘虜主動學起了漢語。

畢竟就算是做乞丐,語言不通也難以謀生。

有了成功的俘虜改造經驗之後,定縣勞動改造營的知名度提升了。

從此興漢商會,再也不缺人了。

打掃完戰場之後,劉正把紅衣衛交給了陳到指揮。

劉正問:“子龍,你怎麼來得這麼快呢?”

趙雲回答說:“王爺,我收到赤峰情報站的情報。”

上面只是說烏桓王樓班神秘失蹤,三萬烏桓突騎去向不明。

後來又有廣陽郡和漁陽郡的難民逃到了居庸城。

難民們一致聲稱——烏桓突騎禍害郡縣,燕軍袖手旁觀。

我爲了探個究竟,就帶兵進入了廣陽郡。

纔剛打下軍都,就碰到了北上的信使。

接到了王爺的軍令之後,立即快馬南下。

纔在機緣巧合之下圍上了烏桓突騎。

如今烏桓人的問題,算是解決了一半,剩下的就是教化了。

咱們應該鼓勵漢人百姓到大草原上放牧。

畢竟解決了防寒問題,特別是牲口防寒問題之後,大草原肯定會變成一塊寶地。

劉正說:“子龍的想法挺好,可以弄成書面文件,交給子敬去安排吧!”

咱們這些人打江山行,至於如何治理江山,很多時候都是一時衝動。

交給政事堂論證一下,再交給三侯俱樂部去討論。

哦,對了,舞蝶妹子也到軍中了,正帶着巾幗軍保護野戰醫院,你還是去看一下她吧!

免得她揪住了你的把柄,你也不好交差呀。

趙雲說:“王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拿下廣陽城,普及興漢國的制度。”

爭取在短時間之內消化地盤,恢復百姓的信心。

至於兒女情長的事情,容後再說吧!

反正這次大戰,應該會持續一段時間。

劉正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東方月,只得訕笑着對趙雲說:“子龍所言極是。”

等進了廣陽城,再讓你和舞蝶妹子團聚。

趙雲帶着白馬軍先一步出發,做爲先頭部隊替槍騎軍解圍,然後接收廣陽城。

興漢軍主力向東,順利的會合了槍騎軍。

趙雲帶着白馬軍,奉命接收廣陽城去了。

陳到也去安排紅衣衛的傷員救治工作去了。

畢竟興漢王劉正強行衝陣,以一萬紅衣衛,居然衝散了五萬燕軍。

而且還是在身陷重圍的狀態下全力以赴的進攻。

一萬紅衣衛戰士追隨着劉正的步伐,殺出了威風。

然而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是以強戰強的一場硬戰。

一萬紅衣衛,居然傷亡過半。

劉正在五萬大軍中,取了燕軍統帥劉和的首級,替紅衣衛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陳到其實很感激劉正,上谷郡的塑造軍魂之戰,紅衣衛一戰成名。

今日廣陽城外這一戰,纔算是鞏固了紅衣衛的軍魂。

陳到離開之後,大帳之中就只剩下張繡和劉正了。

至於小兵打扮的東方月,甲冑上沾了血,已經不知道躲在什麼地方清洗去了。

張繡趁機向劉正稟報具體的戰鬥經過。

第70章 力斬趙慈第1198章 專款專用第2142章 話狠心慈第355章 醉話英雄第1038章 逆流而上第2章 初晤劉備第1506章 主戰多情第675章 數字戰爭第8章 首立營規第1536章 人才戰略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715章 逆臣授首第82章 轉戰穎川第1059章 實力坑姐第2052章 老兵不死第418章 少女之心第1170章 戰略價值第280章 香山夜話第533章 趙統攻營第1996章 圈地運動第1397章 武威大戰第94章 張寶之死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1848章 沙剛之殤第1459章 追擊窮寇第1120章 天龍說戰第1632章 四成原則第1710章 衛單使申第2章 初晤劉備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12章 贈槍馬超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1440章 兵主羽翼第146章 劉忠獻璽第1542章 碰強危機第261章 王越退休第1817章 帥不離位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553章 守軍甲乙第1932章 重建九華第1938章 袁術出山第1651章 神機馬鈞第802章 鄧艾出兵第1993章 掛印帥境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1503章 利益至上第321章 智勇鍾會第2209章 大戰邊境第2047章 陳八出山第24章 青州管亥第1119章 白桐受傷第1949章 寰宇千府第1515章 重器之名第1360章 袁智道消第1508章 慘烈攻防第1031章 循環之道第129章 平亂西涼第657章 騎兵威武第1804章 談判交鋒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471章 石亭之戰第609章 煤山大戰第438章 火彈之威第1540章 修訂規則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1934章 生存至上第145章 何進之死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019章 夫唱婦隨第332章 班師途中第429章 同袍之誼第1170章 戰略價值第219章 除夕宴會第1447章 生命平等第891章 精銳之名第794章 告身之威第1799章 各顯神通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337章 弩砲試射第1705章 君子小人第911章 謝恩的淚第1880章 堡壘誘敵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1595章 爭奪天樞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704章 沙漠課題第1346章 尷尬金風第179章 袁門野望第1314章 鐵騎肆虐第2074章 追悔莫及第710章 競爭進步第222章 于禁棄曹第205章 管承造反第1662章 吳盟掙扎第692章 十大英才第559章 子睹父刑第1958章 袁府支柱
第70章 力斬趙慈第1198章 專款專用第2142章 話狠心慈第355章 醉話英雄第1038章 逆流而上第2章 初晤劉備第1506章 主戰多情第675章 數字戰爭第8章 首立營規第1536章 人才戰略第912章 酒泉糜照第715章 逆臣授首第82章 轉戰穎川第1059章 實力坑姐第2052章 老兵不死第418章 少女之心第1170章 戰略價值第280章 香山夜話第533章 趙統攻營第1996章 圈地運動第1397章 武威大戰第94章 張寶之死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509章 凝聚軍魂第1848章 沙剛之殤第1459章 追擊窮寇第1120章 天龍說戰第1632章 四成原則第1710章 衛單使申第2章 初晤劉備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12章 贈槍馬超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1440章 兵主羽翼第146章 劉忠獻璽第1542章 碰強危機第261章 王越退休第1817章 帥不離位第1140章 劉康之死第553章 守軍甲乙第1932章 重建九華第1938章 袁術出山第1651章 神機馬鈞第802章 鄧艾出兵第1993章 掛印帥境第1507章 激活軍功第1503章 利益至上第321章 智勇鍾會第2209章 大戰邊境第2047章 陳八出山第24章 青州管亥第1119章 白桐受傷第1949章 寰宇千府第1515章 重器之名第1360章 袁智道消第1508章 慘烈攻防第1031章 循環之道第129章 平亂西涼第657章 騎兵威武第1804章 談判交鋒第536章 重甲神威第471章 石亭之戰第609章 煤山大戰第438章 火彈之威第1540章 修訂規則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1934章 生存至上第145章 何進之死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019章 夫唱婦隨第332章 班師途中第429章 同袍之誼第1170章 戰略價值第219章 除夕宴會第1447章 生命平等第891章 精銳之名第794章 告身之威第1799章 各顯神通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337章 弩砲試射第1705章 君子小人第911章 謝恩的淚第1880章 堡壘誘敵第916章 自保策略第1595章 爭奪天樞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704章 沙漠課題第1346章 尷尬金風第179章 袁門野望第1314章 鐵騎肆虐第2074章 追悔莫及第710章 競爭進步第222章 于禁棄曹第205章 管承造反第1662章 吳盟掙扎第692章 十大英才第559章 子睹父刑第1958章 袁府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