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漢中義舍

陽平關下,守關鬼卒對劉正等人的通關令牌進行了查驗,覈對無誤之後,纔打開路障,放劉正一行人進入關城。

關城南面,建義舍無數,供往來商旅行人打尖食宿。

說起這義舍,就不得不介紹其淵源。

東漢安帝年間,有徐州豐縣人張道陵於巴蜀鶴鳴山巔開壇佈道,奉老子爲聖賢,敬道德五千真言爲經典,效仿聖人孔子,收徒衆三千,立二十四治,遍佈漢中各縣。

安帝歿,太后廢先帝太子劉保,立少帝劉懿,外戚專權,婦人聽政。

少帝福薄,在位七月便逝去了。大臣江京奉太后閻氏之命,降罪廢太子劉保。

中官孫程,心懷忠義,智除江京,迎奉劉保爲新帝。

劉保繼位之後,爲除太后閻氏,怨恨朝中大臣多爲閻氏黨羽,不可大用,遂寵信中官,以固權勢。

孫程等人得勢之後,被漢帝劉保引爲心腹,密謀害了閻太后。

閻氏外戚,盡遭屠戮,唯餘一子,是那閻圃之父。

入得鶴鳴山中,拜入天師道,向天師張道陵哭訴家門不幸。

歷時十餘日,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天師感念其孝悌,親率精銳鬼卒八百,與閻父一道北上,入北邙山中,廣佈教義,招納教衆,謀誅中官,報家仇國恨。

天師張道陵,詐稱得道飛昇,常演示天地異象,又有閻父爲謀,編練鬼卒以爲大用。

時值天子病危,欲求長生。

中官江康,獻媚漢帝。並言天師法力無邊,可敵鬼神。

漢帝聞言大喜,遣使入北邙山,宣詔天師。

天師恨漢帝忠奸不辯,好壞不分,拒不奉詔。

漢帝大怒,令北軍萬人圍攻北邙山。

歷時三月有餘,天師道山窮水盡。

天師張道陵和長子戰死,閻父率精銳鬼卒且戰且退,護送天師膝下二公子張衡迴轉鶴鳴山之後,終因傷重,不治而亡。

張衡悲泣父兄慘死,無心教務,專司奇淫技巧,傳位於長子張魯。

張魯自幼聰慧,見識不凡,胸有宏圖大志,得到了閻圃的效忠之後,重新整頓教衆,自號師君,設祭酒與護法,建立了全新的管理體系,更爲有效的統領教衆,割據一方。

張魯以精銳鬼卒爲護法大軍,分別由左護法張衛和右護法楊昂統領。

一時之間從者雲集,天師道勢力大增。更有百家後人,入事天師道。

張魯見大局已定,又命令祭酒楊任,於各縣廣置義舍,免費爲往來商旅行人提供食宿。

漢中郡治南鄭,成爲西南商賈雲集的貨物集散地。

漢中偏安一隅,商業興旺。張魯釐定捐稅,所得錢糧,大部分都用來賑濟逃難的百姓。

有流氓無賴,不事生產者,一經舉報,罰修繕道路,爲勞動改造之始,這一壯舉,千年沿用,自是功德無量。

劉正入得義舍,恰逢祭酒楊任親臨陽平關城巡視。

楊任說:“漢中楊任,歡迎諸位老客!”

劉正說:“涿縣劉正,討擾了!”

劉正與楊任寒暄完畢,又令劉義奉上錢糧無數,作爲借宿之資。

楊任拒而不納,對劉正說:“天師道迎天下客,置義舍待四海賓朋,說好了分文不取,又怎麼敢壞了教中規矩,還請老客不要爲難楊任,宿資一事,休要再提!”

劉正說:“天師道義舍萬千,廣濟天下百姓,自是功德無量。劉正不才,亦當盡綿薄之力,還請祭酒代爲行事,莫要再作推脫之辭!”

劉正又取來紙筆,立字爲據。言明所奉錢糧,皆爲賑濟百姓之用。

楊任見無法拒絕,只得坦然接受,於義舍之東,勒石爲憑,盡述劉正的善舉。

後來者爭相效仿,義捨得以發揚光大,香火綿延不絕。

劉正於義舍之中,召集諸將議事。

劉正說:“諸位,入得漢中,方纔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大隊人馬,長途跋涉,極爲不便,諸位以爲,該如何是好?”

賈詡說:“團長,天下局勢,漸漸的明朗了,太平道舉事,迫在眉睫,應該早做準備,以免猝不及防。”

趙雲也說:“參謀長言之有理,大隊入蜀,於遊歷無益,不如兵分兩路,一路按照既定路線繼續遊歷,一路從漢中出發,取道荊豫,北渡黃河,經冀州返回涿縣。”

賈詡又說:“大隊返回涿縣之後,宜結交豪強,特別是北軍中候鄒靖,可用金錢開道,廣置田地,招納流民,補全義卒編制,於樓桑村南面的大山之中安營紮寨。切記:不得與太平道爲伍,所納流民也不能跟太平道有任何的瓜葛。”

劉正見賈詡已經謀劃妥當,便一錘定音的說:“我命令:北返涿縣的人員名單是張繡,方悅和劉義。一路之上,由張繡總負責抗胡義卒各項事務,方悅和劉義爲副。抵達樓桑村之後,劉義負責購置田地的具體事宜,方悅負責招募流民,編練鄉勇,擇其精銳者,補充進抗胡義卒軍中。張繡負責南山大本營的建造,事成之後,立即着手補充編制,展開軍事訓練,順便把周圍的山匪流寇全剿了,還涿縣一片安寧。抗胡義卒第一團,擬定編制三千人,預備團,編制兩千人。爲了避免指揮系統紊亂。我任命:方悅爲第一營營長,張繡爲第二營營長,劉義爲第三營營長,郝昭爲預備團團長,其餘各級編制,由各營長就地任命代理人員。待我回到南山大本營之後,視其功績,再討論具體的任命。你們幾個分頭去準備吧,明天早上出發!子龍,文和,你們倆留下來,我們討論一下入蜀的相關事宜。”

張繡和方悅離開之後,劉義也在劉正威脅的目光下極不情願的離開了義舍。

賈詡問:“團長,就我和子龍,不覺得勢單力孤嗎?”

趙雲也說:“團長,還是挑選二十名近衛吧?”

劉正說:“子龍,文和,有你們倆這一文一武,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得?”

趙雲見劉正信心滿滿,便不再規勸,只是對劉正說:“士爲知己者死,雲定竭盡全力,保護團長和參謀長的周全。”

劉正說:“有子龍在,我等可以高枕無憂了。”

賈詡也說:“子龍不必擔心,這天下暫時還亂不起來,沒有必要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趙雲見狀,忙轉移話題,問劉正:“團長,你把我們留下來,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賈詡也附和着點了點頭。

劉正見狀,對賈詡說:“參謀長,你覺得天師道這義舍的構想怎麼樣?”

賈詡說:“流芳百世,僅憑這一壯舉,張家人便永生永世被世人銘記,縱有不肖子孫一二,也不損張家的門風。”

趙雲疑惑不解,問:“不可能吧,俗話說:人亡政息!這天師道憑什麼傳承千秋?”

賈詡說:“僅憑這三千義舍,足以讓天師道受用無窮。”

趙雲問:“一旦張魯勢窮,這義舍還能維持下去嗎?”

賈詡說:“當然可以!”

趙雲又問:“憑什麼?”

賈詡回答說:“就憑團長捐錢捐糧的壯舉,但凡這天下還有一名義商存在,義舍就是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師道得義舍助力,不管世事如何變遷,都不會有滅頂之災,也不會出現傳承斷絕之患。”

劉正說:“將來若是時機成熟,我打算效仿這天師道義舍,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集治下的財力物力,解天下人之急。這個機構的主旨便是:廣佈仁德,宣揚慈善,是爲仁善堂,天下商人,願意從善如流者,皆可在仁善堂中樹碑立傳,令後世傳頌,洗刷無商不奸的惡劣影響。”

趙雲知道,仁善堂一旦成立,必將伴隨着劉正勢力的擴大而發展壯大,從而惠及無數黎民百姓。

趙雲很感動,當即表態說:“團長,雲到此時此刻才弄明白,天下大義不是紅口白牙說出來的,而是一點一滴做下來的。雲願意粉身碎骨,助團長達成所願!”

賈詡也說:“團長,詡也悟了。這最好的護身符,不是獨善其身,似那陶朱公,到最後連妻子都無法保全,更有淮陰侯,死於婦人之手;而是兼善天下,集民願以爲屏障,則諸邪避讓,自是可保無虞!”

劉正說:“窮則獨善其身,是爲了避免小人作祟,累及家人;達則兼善天下,是爲了宏揚大義,讓更多人得到保護,從而反過來壯大己身,讓壞人無從下手。民心即天心,民心所向,便是光明大道!”

趙雲說:“團長,參謀長,就讓我們共同努力,給百姓們一個安居樂業的地方吧!”

劉正伸出雙手:“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賈詡沒有猶豫,也伸出了雙手,搭在了劉正的雙手之上,沉聲念道:“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趙雲也伸出雙手,壓在了賈詡的手上,吼出了這八個字的誓言:“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這一刻,三雙大手緊緊的握在了一起,三個男人之間生死相托的情誼,慢慢的建立起來了。

興漢小精靈也出來湊熱鬧了:“恭喜宿主,得神謀毒士賈詡效忠,從今以後,所有的毒士之謀,人德值消耗減半。”

劉正大喜,得隴望蜀,對興漢小精靈說:“小姐姐,那趙雲呢?”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宿主的宏圖壯志,成功激起了粉絲趙雲的義氣,令那趙雲獲得了悍將屬性,開啓被動技能:七進七出!”

劉正見趙雲終於成長起來了,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劉正深知,趙雲的命運軌跡已經從趙家村開始,就被影響了,沒有了那份激戰烏桓的經歷。

雖然趙雲在幷州和涼州有過抗胡的戰鬥,但是均爲一戰即走,沒有那份切身的體會,生怕他被養廢了。

好在這義舍裡的一番話,成功的激起了趙雲的義氣,把趙雲送上了超級武將的地位,與那神級武將,天下無雙的貪狼神將呂布呂奉先,也只有一線之隔,讓突破桎梏成爲了一種可能。

劉正堅信,當趙雲徹底的解開心結的那一天,一定會成爲至尊級神將中的一員,他很期待趙雲的表現。

興漢小精靈又對劉正的四維數值進行了評估,得出了一個結論:統帥值由於抗胡義卒的正式成軍,突破到一流;武力值由於暴雨梨花槍法登峰造極,也達到了一流;智力值可與賈詡對話,突破了一流達到了超品;思想值由於撥開雲霧,終現興漢使命,達到了神品。

劉正問:“小姐姐,統帥值和武力值如何突破?”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統帥值超品爲御將,神品爲八方來朝;武力值超品爲自創武技,神品爲用自創武技斬殺一名神級武將。”

劉正說:“後面兩個我知道,智力超品肯定是擊敗四大神謀級別的對手;神品就是搞定司馬懿,讓興漢之路再無波折。思想值超品就是勝過劉備,至於神品,只能用永無止境來形容。”

劉正奮鬥的目標更明確了。

第1037章 潛入南昌第1732章 東條長林第164章 潘鳳之死第1757章 長安豪宴第51章 鄒全之死第1822章 四面楚歌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1040章 沙匪來襲第92章 張寶來襲第2155章 四將出徵第276章 劉平來投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1629章 張林練兵第1766章 競技博弈第214章 曹操興兵第420章 嚴肅處理第1016章 龍紋星蝶第80章 戰裴元紹第2072章 屍山血海第730章 棋子理論第1772章 趙雲屠龍第541章 快樂廖峰第596章 老將退隱第1356章 佛門惠風第392章 兵困張燕第16章 神醫華佗第1947章 亂拳出擊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724章 遺留問題第431章 逆流而上第931章 堅昆之行第1210章 流雲舞袖第1924章 壽春戰役第1916章 羣嬌之戰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2127章 孔方泣血第1440章 兵主羽翼第319章 呂門虎女第1018章 算無遺策第1821章 司馬說事第1494章 封神之戰第2203章 小站風雲第836章 周瑜三問第825章 循序漸進第1390章 互相傷害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2090章 聯合出擊第991章 封閉訓練第1224章 欲加之罪第1959章 沮府悲壯第1899章 五學並舉第302章 深入交流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84章 彭脫之死第1188章 軍功體系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2004章 重複建設第1882章 賈充甩鍋第968章 四女救夫第519章 米河賈才第48章 請命出征第1299章 鴻安之死第652章 趙統整軍第1326章 君子如玉第1497章 窮奇元氣第1808章 陳氏分流第827章 諸葛孔明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662章 沙羨之戰第330章 呂布獻璽第1539章 俠路委屈第1007章 星武四友第1856章 勇於擔當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1265章 巴氏爆雷第1539章 俠路委屈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630章 鐵騎雄風第1524章 風城兒女第953章 嚴家之殤第445章 廬江首戰第1168章 八歧大蛇第1025章 十殿閻羅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1934章 生存至上第2100章 昌武齊銳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1930章 刺殺孫策第556章 有如夫人第253章 理念之爭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1943章 孤立無援第1239章 鑽石永恆第1617章 柳東出現第530章 屯長洪平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1738章 富山大戰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428章 大戰英沙
第1037章 潛入南昌第1732章 東條長林第164章 潘鳳之死第1757章 長安豪宴第51章 鄒全之死第1822章 四面楚歌第685章 柴桑風雲第1040章 沙匪來襲第92章 張寶來襲第2155章 四將出徵第276章 劉平來投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1629章 張林練兵第1766章 競技博弈第214章 曹操興兵第420章 嚴肅處理第1016章 龍紋星蝶第80章 戰裴元紹第2072章 屍山血海第730章 棋子理論第1772章 趙雲屠龍第541章 快樂廖峰第596章 老將退隱第1356章 佛門惠風第392章 兵困張燕第16章 神醫華佗第1947章 亂拳出擊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724章 遺留問題第431章 逆流而上第931章 堅昆之行第1210章 流雲舞袖第1924章 壽春戰役第1916章 羣嬌之戰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2127章 孔方泣血第1440章 兵主羽翼第319章 呂門虎女第1018章 算無遺策第1821章 司馬說事第1494章 封神之戰第2203章 小站風雲第836章 周瑜三問第825章 循序漸進第1390章 互相傷害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2090章 聯合出擊第991章 封閉訓練第1224章 欲加之罪第1959章 沮府悲壯第1899章 五學並舉第302章 深入交流第277章 薊城會晤第84章 彭脫之死第1188章 軍功體系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2004章 重複建設第1882章 賈充甩鍋第968章 四女救夫第519章 米河賈才第48章 請命出征第1299章 鴻安之死第652章 趙統整軍第1326章 君子如玉第1497章 窮奇元氣第1808章 陳氏分流第827章 諸葛孔明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662章 沙羨之戰第330章 呂布獻璽第1539章 俠路委屈第1007章 星武四友第1856章 勇於擔當第689章 袁曹病重第1265章 巴氏爆雷第1539章 俠路委屈第391章 內部整飭第630章 鐵騎雄風第1524章 風城兒女第953章 嚴家之殤第445章 廬江首戰第1168章 八歧大蛇第1025章 十殿閻羅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1934章 生存至上第2100章 昌武齊銳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1930章 刺殺孫策第556章 有如夫人第253章 理念之爭第690章 同階競爭第1943章 孤立無援第1239章 鑽石永恆第1617章 柳東出現第530章 屯長洪平第1984章 王炸碰撞第1738章 富山大戰第615章 圍點打援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428章 大戰英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