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劉正放糧

興漢軍周泰部,順利的接管官倉之後,劉正帶着黃忠等人,實地考察了一番。

劉正發現,官倉裡囤積了,大量的糧食。

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有近十萬斛呢?

怪不得可以讓那張飛,見財起意,不顧一切的挑起,兩軍內訌。

劉正命典韋,從糧倉中提取兩千斛糧食,專程送到了,范陽軍中。並且讓范陽郡太守鄒靖,親自簽收。

又讓各團,支取足夠的糧食,補充軍需。

忙完這些之後,郭嘉看着,堆積如山的糧食,就問劉正:“校尉大人,剩下的糧食怎麼辦,派人運回南山城嗎?”

劉正看了看天空,若有所思的說:“奉孝,這些都是屬於開陽城,及其周邊百姓的財產。如今興漢軍代管,據爲私有,實屬不義。我等南下討逆,爲的就是安定地方。傳我命令,馬上在鬧市各處,張貼告示:三天之後,官倉前面的廣場上,幽州興漢軍,討逆校尉部,開倉放糧。望各位百姓,互相轉告,爲期三日,過時不候。”

告示通篇,用白話文寫成,人人都能聽得懂。

落款處用上了兩個大印,一個是:興漢軍司令劉正的大印;另一個是:討逆校尉劉正的官印。

劉備正在范陽軍中,焦頭爛額的安撫軍心。聽到劉正開倉放糧之後,也想學着興漢軍的義舉。本來打算,把兩千斛新得的糧食,拿出來作秀一番,不料被鄒靖給拒絕了。

劉備不肯死心,就派簡雍來找劉正。

劉正問:“憲和,你不在范陽軍中,替玄德大兄拿主意,來我這裡幹什麼?”

簡雍說:“校尉大人,我主玄德公,有心賑濟開陽城百姓,特命我來向大人借糧食。”

劉正說:“玄德大兄不用麻煩了,我已經出了告示,開倉放糧的事情,一事不煩二主,我討逆校尉部,可以一力承擔。”

簡雍說:“多個人就多一份力量,還請校尉大人,成全我主的善心。”

劉正說:“憲和不必多言,這件事情沒得商量,奉孝,替我送一送簡先生。”

郭嘉會意,忙站起身,對着簡雍說:“簡先生,請吧!”

簡雍還想說什麼,劉正已經轉身離開了。

簡雍無可奈何,只得灰溜溜的回去,向劉備彙報。

劉備見呆在開陽城中,無所事事,還得眼巴巴的看着,劉正放糧,邀買人心。於是就攛掇鄒靖,帶着范陽軍離開。

打算離開興漢軍單幹。

鄒靖收到消息,泰山黃巾軍逆賊的主力,正在圍攻定陶城。單經所部的一支偏師,就在奉高集結。

奉高三面環水,唯有北面,是那綿延不絕的羣山。

東面有一條河,名字叫做嬴汶河,是奉高城的天然屏障。

嬴汶河的東面,有一座倚山而建的小城,牟城。駐守在牟城的黃軍巾大將,就是單經麾下的,第一大將,山陽鉅野人,姓李名典字曼成。

這李典本是良家子,奈何蒼天不佑,誤入單經大營,走脫不得,於是就成了一員賊將。

李典奉命駐守牟城,倒也與民爲善,大軍進駐三月,秋毫無犯。

牟城百姓,不以李典爲賊,反而把他當成了守護神,牟城上下,萬衆一心。

劉備的目標就是牟城,更想收李典爲己用,這才決定提前行動。

回頭說起劉正,張貼完告示之後,就開始做起了,放糧前的準備工作。

他命人:把興漢軍的故事,編成了小人書,連夜讓顧家書店的掌櫃,趕印了十萬份。前來領糧的百姓,每人贈送一本。

放糧三天,十萬本小人書,隨着百姓流動,進入了開陽城中的,千家萬戶,掀起了一股,讀書識字的熱潮。

幽州興漢軍,和討逆校尉部的大名,在開陽城中家喻戶曉。

放糧結束之後,劉正看着官倉中,剩下的五萬餘斛糧食,決定讓張世平安排人,提走四萬斛,存放在興漢商會的,秘密糧倉之中,以備不時之需。

劉正又讓人,把倖存的開陽城屬吏找出來,代爲接管官倉,等待着新任上官的到來。

重新整飭一番之後,大軍起程,沿着范陽軍的前進路線,快馬加鞭的急行軍。

再說劉備三兄弟,領着范陽軍單幹,爲了擺脫興漢軍的陰影,特別的加快了行軍速度。

不日便到了牟城東面,看着堅固的城池,和城牆上旌旗林立的,黃巾軍守城部隊。劉備有些後悔莫及了,僅憑手上的四千餘人,想要攻城,只能誘敵出城,在野戰中斬殺黃巾軍賊將,纔有可能一舉成功。

劉備令張飛上前挑戰,張翼德的那張嘴,死人都能罵活。李典氣得七竅生煙,就要不顧一切的出城。

衆人勸不住,李典衝出城門之後,才與張飛交手兩合,便被丈八蛇矛,刺在肩膀上,拉開了一道,深可見骨的口子。

李典受了重傷,倉惶逃回。

數百名黃巾軍戰士,擁護着受傷的李典,從西門逃出了牟城。

要是換了別人,牟城就大局已定了,只需要派人招降,城池就唾手可得。

然而第一個攻進牟城的,是張飛。他一門心思的,想要斬殺李典,成就討伐黃巾的,斬首之功。對於那些擋路的人,不問青紅皁白,一矛捅過去,非死即傷。

劉備帶着主力趕到,見張飛正在向前衝殺,還以爲牟城黃巾軍,仍在負隅頑抗,也加入了戰團。

其實李典和黃巾軍主力,早就已經逃走了。剩下的這些人,都是牟城本地人,只要開口招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結束戰鬥。

然而張飛殺得性起,剛開始還是,只殺黃巾軍賊衆。後來殺紅了眼,凡是反抗范陽軍的人,都是一刀下去。直到最後,見人就殺。

劉備進了牟城之後,馬不停蹄的追趕張飛,當他趕到的時候,正是:牟城全民反擊的關鍵時刻。

若是劉備理智一點,以大義招降,也可以免除牟城的悲劇。

怎料劉備見張飛有危險,關心則亂,二話不說,就下令全軍出擊。

牟城的百姓憤怒了,以前都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屁民家中安心坐,現在倒好,飛來橫禍,大家都沒有了生路。於是就開始了,殊死抵抗。

那些本來就,對漢室極度失望的豪強,更是揭竿而起,給了范陽軍,沉重的打擊。

眼看這牟城,就要上演一場大屠殺,好在鄒靖及時趕到,才避免了,更大的悲劇發生。

牟城百姓紛紛告狀,鄒靖無奈,只得交給劉備全權處置。

劉備爲了保護張飛,不得不找出幾名屯長,做替罪羊,才暫時的安撫了百姓。

劉正來到牟城,聽說了城中發生的慘案之後,忙命張繡帶着西涼團,幫助百姓安葬死者,重建家園。替興漢軍爭取民心,以免受到范陽軍的拖累。

鑑於范陽軍的這次意外,劉正緊急的召開了,營以上會議。

劉正說:“發生在范陽軍,身上的事情,也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落到在座的諸位身上,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戰場上殺紅了眼,同袍義氣一上來,誰能擋得住!大家都說幾句,如何避免悲劇發生?”

太史慈說:“校尉大人,想要避免這一點,其實很簡單,令行禁止就可以了。”

劉正冷笑着說:“子義,你真的認爲,是那些屯長的錯嗎?”

太史慈問:“校尉大人,難道這中間另有隱情?”

劉正說:“你可別忘了,領軍之人,可是張飛,幼平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呢!”

太史慈說:“難道這些屯長,都成了替罪羊?”

劉正說:“十有八九,要是領軍大將犯糊塗,想要避免悲劇,可就有些難辦了。”

典韋說:“校尉大人,這好辦,你叫我往東,我決不往西;你叫我追狗,我決不抓雞。紀效新綱都寫着的,誰敢當成兒戲?”

張繡陷入了沉思,黃忠則是在腦海裡捉摸着,還不時把眼光看向了黃敘。

黃敘忙說:“父親,我的字可是知書,您老人家的教誨,我可銘記在心,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郭嘉說:“校尉大人,我建議:興漢軍上下,但凡是行軍打仗,必須要遵守三條鐵律。第一,戰略目標必須明確。這是防止,偏離戰爭意圖的,最好辦法。具體可以到人或者建築,這樣就可以靈活的,圍繞着戰略目的,展開戰鬥。第二,打擊範圍不可擴大化。戰鬥之前要讓戰士們知道,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可以爭取的對象?誰是需要保護的對象?才能更有效的選擇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堅持百姓本位的思想,永不動搖。對於戰士們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常抓不懈。只有把這個理念,融入靈魂深處,才能確保,執行具體任務的時候,不會發生偏離,最後導致事與願違。”

劉正聽了郭嘉的話之後,認真的總結說:“奉孝的意見很好。整理出來之後,送到蔣欽那裡,讓咱們的軍官們都知道,興漢軍,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隊伍?到底是在爲誰而戰?到底是爲什麼而戰?這三個問題,加上奉孝提出的三個問題,值得興漢軍上下三思。”

隨着劉正的一聲令下,這三個“誰是……”,以及三個“到底是……”,成了興漢軍上下,廣泛討論的話題,更成了興漢軍內部,治民和治軍的,核心指導思想。

劉正讓衆將士,認真的學習領悟,爭取做到,軍民魚水情。

劉正回到房間裡,興漢小精靈,又跑了出來,似乎有話要說。

劉正問:“小姐姐,我最近沒有做什麼呀,有什麼不妥嗎?”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宿主,你最近越來越敏感了。我只是覺得,你的興漢思想,越來越成熟了,對於你完成使命的可能,也提升到了九成,繼續努力吧,加油!”

劉正問:“小姐姐,有獎勵嗎?”

興漢小精靈不好意思的說:“對不起,宿主,我最近收集的能量,都用在了,程序的升級上。沒有多餘的人德值,生成特殊獎勵。”

劉正說:“小姐姐,天大地大,你最大,只要你好,我沒事的,獎勵什麼的,根本就不重要。”

興漢小精靈說:“好了,我要睡覺了,回頭見!”

劉正望着空蕩蕩的房間,心中一點也不覺得孤單。有着興漢小精靈的陪伴,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不能讓他,停下腳步。

劉正心想,或許是開陽城的人德值,給了興漢小精靈,晉階的契機。這些天所付出的努力,還是有意義的。

青州的征程,還沒有結束,盤踞在奉高城中的,單經部偏師,李典部黃巾軍逆賊,還等着興漢軍,前去剿滅呢?

劉正看着,忙碌的牟城百姓,對於戰爭,生出了極度的厭惡,也感覺到了,興漢軍的責任重大。

第68章 鏖戰趙慈第379章 蘭桂梨荷第1772章 趙雲屠龍第98章 陽谷張伯第2020章 各方雷動第280章 香山夜話第1255章 海戰殲敵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2068章 救治無忌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1435章 竹海盛會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1615章 拜讀歷史第1471章 全員重修第435章 解煩五豪第1420章 內外兼修第1401章 戰場人道第197章 皇甫堅壽第1810章 金城大戰第541章 快樂廖峰第351章 賣身葬父第178章 十萬流民第761章 因果之說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384章 各逞心機第1978章 清河趣事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198章 精銳風波第768章 曹爽之死第532章 同門相見第575章 梅園之怒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624章 犧牲之說第1782章 逃兵之死第1420章 內外兼修第2095章 桃源秘技第187章 割須棄袍第573章 影衛辛甜第4章 得將子龍第460章 制定規則第543章 曹操二笑第72章 拜見朱雋第173章 移師虎牢第1669章 五虎建功第1561章 天命難違第263章 隱族九姓第401章 論戰羣相第1449章 難以抉擇第1998章 喋血孤城第2140章 弄巧成拙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67章 董卓興師第1447章 生命平等第1337章 陣仙之道第2171章 書院之爭第57章 東海糜竺第11章 首戰街亭第1284章 挾民自重第151章 袁紹脫身第959章 喚醒百姓第1057章 十脈同行第1084章 惡狼戰隊第809章 屠曹弒君第2130章 孔宣殞落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1407章 一擒桂花第672章 淮陰大戰第2020章 各方雷動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297章 師徒暗鬥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1109章 金風玉露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1654章 威服火種第347章 昔陽之會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1661章 蒙恬之死第352章 袁紹之憂第1419章 大明帝國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1659章 王牌對決第1650章 江楓漁火第2089章 吳情投誠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1763章 樂不思蜀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1812章 空中會戰第2017章 十大英傑第1942章 董承奉詔第588章 神行之名第147章 真龍護體第1813章 五坊爭鼎第1834章 掌握分寸第414章 自食其力第491章 顏良退兵第292章 薊城大戰第343章 圍洛救宛
第68章 鏖戰趙慈第379章 蘭桂梨荷第1772章 趙雲屠龍第98章 陽谷張伯第2020章 各方雷動第280章 香山夜話第1255章 海戰殲敵第1582章 輪迴之路第2068章 救治無忌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1435章 竹海盛會第1875章 引而不發第1615章 拜讀歷史第1471章 全員重修第435章 解煩五豪第1420章 內外兼修第1401章 戰場人道第197章 皇甫堅壽第1810章 金城大戰第541章 快樂廖峰第351章 賣身葬父第178章 十萬流民第761章 因果之說第866章 經濟戰爭第384章 各逞心機第1978章 清河趣事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198章 精銳風波第768章 曹爽之死第532章 同門相見第575章 梅園之怒第880章 嫡庶失序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770章 分道揚鑣第1452章 兵進崑崙第1624章 犧牲之說第1782章 逃兵之死第1420章 內外兼修第2095章 桃源秘技第187章 割須棄袍第573章 影衛辛甜第4章 得將子龍第460章 制定規則第543章 曹操二笑第72章 拜見朱雋第173章 移師虎牢第1669章 五虎建功第1561章 天命難違第263章 隱族九姓第401章 論戰羣相第1449章 難以抉擇第1998章 喋血孤城第2140章 弄巧成拙第1382章 殊死抗爭第167章 董卓興師第1447章 生命平等第1337章 陣仙之道第2171章 書院之爭第57章 東海糜竺第11章 首戰街亭第1284章 挾民自重第151章 袁紹脫身第959章 喚醒百姓第1057章 十脈同行第1084章 惡狼戰隊第809章 屠曹弒君第2130章 孔宣殞落第666章 世家野望第1407章 一擒桂花第672章 淮陰大戰第2020章 各方雷動第2173章 竹枝遇刺第297章 師徒暗鬥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1109章 金風玉露第268章 避子香囊第1654章 威服火種第347章 昔陽之會第1754章 雲夢酣鬥第1661章 蒙恬之死第352章 袁紹之憂第1419章 大明帝國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1659章 王牌對決第1650章 江楓漁火第2089章 吳情投誠第523章 適訓體系第1763章 樂不思蜀第1634章 錢語斬情第1812章 空中會戰第2017章 十大英傑第1942章 董承奉詔第588章 神行之名第147章 真龍護體第1813章 五坊爭鼎第1834章 掌握分寸第414章 自食其力第491章 顏良退兵第292章 薊城大戰第343章 圍洛救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