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博山之役

裴元紹見冠軍縣四面起火,就知道以民房爲依託進行巷戰的計劃徹底的破產了。

當冠軍縣的城頭上響起了周瑜的琴聲之後,他就明白大勢已去了。

爲了保存實力,裴元紹下達了向博山方向撤退的命令。

冠軍縣城在一片大火之中化爲了灰燼。這是漢室大軍第一個用火攻抹殺掉的城池。

南陽黃巾軍的根基,被周瑜這一把火給燒掉了。

從此之後,周瑜在火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裴元紹帶着殘存的五千黃巾軍退到了博山縣城。

這冠軍縣城的戰鬥打得太慘烈了,很多人都在大火中犧牲了。

據戰後北軍統帥部的軍史記錄:黃巾軍戰死兩萬人以上,孫策部九千餘人投入戰鬥,戰後能夠站着說話的不足三千人。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這還是北軍見勢不妙就放火燒城。要是按照正常的攻城手段,只怕後果會不堪設想。

孫策得知黃巾軍主將裴元紹帶着五千人逃往博山之後,於是就主動請纓前往追擊進剿。

朱雋不想讓老友白髮人送黑髮人。

那裴元紹能夠臨危不懼,又有巷戰的勇氣,肯定是本領不凡。

再加上與黃巾軍的戰鬥到了這個份上,能夠活下來的都是百戰精銳。

以孫策部的三千殘軍,根本就不足以應對五千精銳的黃巾軍。

然而要是主力大軍進山圍剿,長賊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先不說,關鍵是軍糧轉運會讓北軍望而卻步。

博山縣城是一座山中小城,易守難攻。那裡可不是人海戰術可以奏效的。

就在朱雋左右爲難的時候,劉正建言說:“中郎將大人,如今裴元紹殘部逃入博山縣城。大軍進剿多有不便,不如讓興漢軍進山,也好做到慎始善終。打好這剿滅南陽黃巾軍的最後一場戰鬥。”

朱雋大喜說:“有平賊校尉出馬,咱們就高枕無憂了。本帥靜候佳音!”

興漢軍一路攻擊前進,見博山的地勢居然比復陽還要險要三分,於是就喚來魏延、徐盛和陳到三人。

劉正對他們說:“文長、文向,還有叔至。我叫你們來此,就是想聽一聽你們如何進攻博山。博山城倚山而建,能夠投入的兵力非常的有限。只有最精銳的部隊,才能實現攻城的目標。我知道你們三個都不服氣對方,那你們就帶着各自的人馬攻城,誰的戰果最大,誰就是首功。”

魏延一聽覺得自己人少吃虧,於是就說:“校尉大人,這不公平,徐連長擁有五百部衆,我和叔至只有一百人。”

陳到卻說:“文長,校尉大人的安排,已經是最公平的了。文向人多的同時,目標也是最大的,容易吸引黃巾軍的火力。再說了戰場之上哪裡有什麼公平,保全自己消滅敵人才是王道。”

劉正冷冷的說:“魏連長,這樣的話我不想再聽第二遍。你們每個人的部衆,都是拿戰功換取的,而不是我心血來潮隨便弄出來的。想要編制沒有問題,得拿戰功來換。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個人才,寸功未立就理直氣壯的要官階要編制!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都好自爲之吧!”

劉正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給任何的人公平,他也給不起別人需要的公平。

誰渴望公平,就得自己努力的爭取話語權。

屈申關英雄連的編制,是那犧牲的一百多名勇士拿命換來的,誰想要公平,先打上一場那樣的仗再說,而不是幾句吹捧的話,就能一飛沖天。

魏延悻悻而歸,陳到追了上去。

陳到說:“文長,屈申關城門洞血戰,是徐連長和校尉大人心中的痛,你太無禮了。”

魏延問:“我只是有些不服氣,只不過是晚加入興漢軍而已,就只能低人一等嗎?”

陳到說:“興漢軍的規矩,拿戰功說話,你初來乍到,就覺得受命於人是屈才了,可是人家一步一個腳印拼殺過來的人又會怎麼想,你自己考慮清楚吧,要是覺得興漢軍不適合你,趁早離開。免得將來身敗名裂,成爲天下人的笑柄。”

魏延才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了,初來乍到就想凌駕於衆人之上,這簡直就是白日做夢,異想天開。

再說想要找黃蓋報仇,還得依靠興漢軍這支隊伍。

郭嘉見魏延離開之後,才上前問劉正:“校尉大人,你爲什麼要把話說得那麼狠,不怕傷了三位連長的心嗎?”

劉正說:“奉孝,響鼓也得用重錘,不狠狠的敲打一番,怎麼知道這隻鼓到底怎麼樣?”

劉正繼續解釋說,三個年輕人都有一股子傲氣,其中徐盛是揹着大山走路,放不下心中的包袱;陳到是知遇之恩,無以爲報,覺得過意不去,一心想要立個大功,好壓別人一頭;魏延則是驕傲自大,高估自己的實力,總以爲別人都得順着他,連自己姓什麼都忘記了。

這三個人,陳到最好用,用的時候也比較順手;徐盛的忠心和能力都不用懷疑,只是私心和功利心比較重,控制不好會捅摟子;最難把握的就是魏延,用好了開疆拓土,用不好丟城失地。

然而好用的要用,不好用的也得用。

郭嘉向劉正保證說:“校尉大人,我一定調教好魏延。”

劉正說:“魏延看不起謀士,這是他最致命的弱點。要是改不過來,越是重用他,越是會出大事。奉孝你的責任重大,什麼時候他改好了,才能單獨執掌一軍。要是改不了,就一輩子做連長吧!”

此刻的魏延還不知道,劉正已經給他的前程加上了緊箍咒,同時監督的人便是郭嘉。

魏延爲了證明自己,率先發起了攻城,他把自己和麾下化妝成了孫仲的殘部。

爲了演戲逼真,還讓徐盛和陳到真刀真槍的追擊。

裴元紹一開始是不肯相信魏延是孫仲的人,後來架不住左右的勸說。這才勉強的同意了開城門,接應友軍進入博山城。

只是裴元紹依舊存有疑慮,魏延在博山城外的表現,以及那份廝殺的狠勁,不應該是一副被追成了喪家之犬的樣子。

於是就多留了一個心眼,讓副將開門接應,又與一名身材相仿的黃巾軍戰士換了頭盔。

畢竟黃巾軍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樣,只有頭盔纔是唯一的判定身份的東西。

魏延爲了擒賊先擒王,跟着黃巾軍副將上了城。

當副將向戴着大渠帥頭盔的人行禮的時候,魏延暴起發難,先是一刀砍死了副將。

再倒轉游龍戲鳳刀,捅死了戴着頭盔的黃巾軍將領。

裴元紹在一旁看得真真切切,嚇得連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於是就大喊大叫:“大渠帥戰死了,兄弟們快逃呀!”

裴元紹身邊的黃巾軍聽見了這個熟悉的聲音,自然就明白了渠帥的用意,於是也跟着高喊起來,然後四處逃躥。

魏延人少,只能接應身後的弟兄們上城。

陳到帶着白毦兵衝入了城中,徐盛也開始高喊投降不殺。

魏延拿着“裴元紹的人頭”四處喊話,認識裴元紹的人知道人頭有假,也不聲張,只是悄悄的摘掉了頭上的黃巾,逃進深山之中找真正的裴元紹去了。

不認識裴元紹的人見主將戰死,也就沒有了戰心,只能棄械投降。

畢竟興漢軍優待俘虜,這是整個南陽郡都有名的,特別是那句“一人不殺”的宣言,更是讓黃巾軍上下都不恨興漢軍和劉正。

魏延偷斬裴元紹,劉正論功行賞,升他做了獨立營營長。其餘兩人都有賞賜。

劉正兌現了承諾,有戰功就有地位。

魏延這纔對興漢軍歸心。

直到多年以後興漢軍討伐荊州,裴元紹率領部衆走出深山向興漢軍投誠。

那個時候的魏延已經是一軍之長了,見到貨真價實的裴元紹之後,才知道被騙了。

魏延才知道當年博山之役居然謊報戰功,於是就上報軍部自請處分。

已經是興漢王的劉正親筆寫信告訴魏延,當年的事情另有隱情。

郭嘉見劉正一見裴元紹的首級,就迫不及待的提拔了魏延做營長,似乎有欲蓋彌彰的味道。

郭嘉問:“校尉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呀?”

劉正說:“奉孝,你跟我來!”

劉正指着裴元紹的首級向郭嘉解釋。

據說裴元紹頗有勇力,就算是被偷襲,也會條件反射的反抗一下才對。

這顆腦袋的主人卻是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

結合當時黃巾軍副將行禮的動作,可以斷定這人只是一個小人物。

博山溝連秦嶺主脈,想來真正的裴元紹已經逃進了深山老林裡。

按照戰後的統計,裴元紹的部衆應該不會超過三百人。

畢竟在聽到主將戰死的消息之後,還能冷靜思考的人,整個黃巾軍隊伍裡也不會有多少這樣的存在。

因此可以斷定,能夠跟着裴元紹一起逃的,肯定是當時就在城頭上的人。

後來魏延拿着裴元紹的人頭招降,也會有人發現其中的蹊蹺,可能會有人追出去。

裴元紹和殘存的黃巾軍已經對南陽郡構不成威脅了。

再說興漢軍必須要裴元紹已經伏誅,成全討伐南陽黃巾軍的大功。

朱雋也需要裴元紹的人頭來安撫人心。

至於這顆人頭的主人是誰,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這就是如假包換的裴元紹,南陽黃巾軍的最後一位賊首,斬殺他的人,就是興漢軍小將魏延字文長。

劉正重賞魏延,就是爲了增加這顆人頭的份量,讓反對的聲音徹底的消失。

劉正命人把裴元紹的人頭放入金匣子中,帶着得勝之師向朱雋的右中郎將府報捷。

在劉正託着金匣子向右中郎將朱雋獻捷的時候,周瑜也曾質疑過人頭的真假。

劉正理直氣壯的質問周瑜,說興漢軍謊報戰功,有證據嗎?

再說如今黃巾軍最後一位賊帥已戰死,正是人心思定的時候,爲什麼要搞出一個子虛烏有的裴元紹出來蠱惑人心?

朱雋覺得劉正言之有理,南陽郡的黃巾軍已經徹底的消滅了,就告誡周瑜不要節外生枝,以免漢帝聽了之後會不高興。

周瑜拿不出證據,只得放棄了繼續追究。

畢竟大家都需要裴元紹已經死了。

郭嘉終於見識到了劉正的老奸巨猾以及對人性的把握。

正是由於他對徹底的剿滅黃巾軍的不看好,纔有這樣出格的動作。

興漢軍不能被博山的黃巾軍殘部拖住,這纔是劉正決定謊報戰功的真正原因。

這件事情只有劉正和郭嘉知道,連魏延也是在多年以後的機緣巧合之下才得知。

後來裴元紹改名裴忠字元紹,這才騙過了已經是興漢軍校兵法課講師的朱雋。

朱雋臨死時告訴劉正:當年的人頭是假的,可是那顆人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卻是貨真價實的。

第718章 禹村會議第2162章 約戰南天第395章 提前總攻第2084章 拼命三娘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1111章 黑暗龍宮第1489章 殺氣模擬第1041章 理解至上第1747章 麗莎歸龍第482章 徐庶吐血第1623章 強加造化第424章 溫柔是刀第1048章 神女挖天第1279章 瓦蘭投誠第2195章 情傷別離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2206章 龍山秦府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1965章 競拍風雲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1657章 土城戰役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1501章 助人尋門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2100章 昌武齊銳第460章 制定規則第190章 鍛鍊楊修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1696章 休兵罷戰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1483章 再戰加拉第396章 攻克南城第1392章 關城血戰第190章 鍛鍊楊修第614章 賈詡入營第873章 霸陵帝星第398章 思想教育第1583章 衆生爲棋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2123章 靖武出征第1418章 大戰序幕第1437章 血戰邪盟第2100章 昌武齊銳第1825章 騎步爭鋒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867章 利字當先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733章 父子談心第367章 飛馬奪寨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1767章 江山美人第22章 丹陽募兵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744章 荊州改制第972章 拒絕談判第853章 思想問題第755章 街亭軍議第1008章 桃源夢碎第349章 迫降張南第375章 思想衝擊第1989章 關羽兵敗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815章 身體優勢第1656章 水城出兵第1278章 暗棋申蜀第863章 爲君之道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10章 北地槍王第405章 東海大學第1925章 霍濤之死第427章 拙劣表現第1455章 誅孔雀南第77章 再戰宛城第1320章 新的世界第2010章 文武科舉第1894章 重建洛陽第635章 曹彰戰死第1351章 豔冠天下第1301章 錦繡文章第1341章 天價出租第868章 西平暗戰第114章 夜宴風流第1564章 賢者之淚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2033章 輿論先行第23章 泰山之行【熱烈祝賀風過無墨成爲本書第一位打賞的書友,首位粉絲】第484章 程昱之謀第818章 謀士魯淑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142章 兩宮之爭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900章 劉瑤歸漢第1144章 化妝偵察第1165章 重定秩序第1908章 四海龍聚第2124章 五花三傑第1078章 魚人阿水
第718章 禹村會議第2162章 約戰南天第395章 提前總攻第2084章 拼命三娘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1111章 黑暗龍宮第1489章 殺氣模擬第1041章 理解至上第1747章 麗莎歸龍第482章 徐庶吐血第1623章 強加造化第424章 溫柔是刀第1048章 神女挖天第1279章 瓦蘭投誠第2195章 情傷別離第780章 擬建核心第2206章 龍山秦府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254章 鮮卑來襲第1965章 競拍風雲第951章 荊州黃家第1657章 土城戰役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1501章 助人尋門第1953章 滄海桑田第2100章 昌武齊銳第460章 制定規則第190章 鍛鍊楊修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1696章 休兵罷戰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1237章 毀書斬使第1483章 再戰加拉第396章 攻克南城第1392章 關城血戰第190章 鍛鍊楊修第614章 賈詡入營第873章 霸陵帝星第398章 思想教育第1583章 衆生爲棋第327章 驍騎王林第2123章 靖武出征第1418章 大戰序幕第1437章 血戰邪盟第2100章 昌武齊銳第1825章 騎步爭鋒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867章 利字當先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733章 父子談心第367章 飛馬奪寨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1767章 江山美人第22章 丹陽募兵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744章 荊州改制第972章 拒絕談判第853章 思想問題第755章 街亭軍議第1008章 桃源夢碎第349章 迫降張南第375章 思想衝擊第1989章 關羽兵敗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815章 身體優勢第1656章 水城出兵第1278章 暗棋申蜀第863章 爲君之道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10章 北地槍王第405章 東海大學第1925章 霍濤之死第427章 拙劣表現第1455章 誅孔雀南第77章 再戰宛城第1320章 新的世界第2010章 文武科舉第1894章 重建洛陽第635章 曹彰戰死第1351章 豔冠天下第1301章 錦繡文章第1341章 天價出租第868章 西平暗戰第114章 夜宴風流第1564章 賢者之淚第2009章 鼎開九州第2033章 輿論先行第23章 泰山之行【熱烈祝賀風過無墨成爲本書第一位打賞的書友,首位粉絲】第484章 程昱之謀第818章 謀士魯淑第1517章 內部分裂第142章 兩宮之爭第2184章 勸降宋西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900章 劉瑤歸漢第1144章 化妝偵察第1165章 重定秩序第1908章 四海龍聚第2124章 五花三傑第1078章 魚人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