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兩宮之爭

董老太后,老年喪子,在悲慟之餘,又見大將軍府衆人,獨攬朝政。

董家餘部,日益式微。

大將軍何進,更是權傾朝野。

衆人見少帝唯唯諾諾,朝臣們更是囂張跋扈。

何進掌朝三月,地位日益穩固,朝堂之上,一言九鼎。

號令百官,莫敢不從。

董老太后遷居永安宮後。

就派遣心腹,傳詔張讓等十常侍,秘密進宮,以秘法應對,咄咄逼人的大將軍何進。

接到董老太后的宣詔,張讓等人,匆匆忙忙的,進入了永安宮。

董老太后說:“何進和他妹妹,要不是因爲我的擡舉,他們怎會有今天呢?”

現在她的兒子,做了皇帝。

內外臣僚,都是何家的心腹,何家權勢太重了,我應該怎麼對付他們呢?

張讓說:“娘娘您,可以親自臨朝,垂簾聽政!”

加封皇次子劉協,爲陳留王。

加封國舅董重大官,並掌握軍權。

重用我等十常侍,與會朝政,則大事可圖。

董老太后聽了,張讓等人的話之後,心中大喜。

第二天,就是大朝會之期。

董老太后,擺駕溫德殿,頒佈懿旨:

加封皇次子劉協,爲陳留王。

國舅董重爲驃騎將軍。

張讓等十常侍,共同干預朝政。

何太后見董老太后專權,爲了避免婆媳矛盾,更想要趁機,緩和婆媳關係。

於是,她就在長秋宮中,專門擺設宴席,邀請董老太后赴宴。

酒至半酣,何太后站起了身來之後,就對董老太后,拱手拜了拜,隨後又說:“媽,我們都是婦道人家,不適合參預朝政。”

前漢初年,高祖的髮妻呂太后,因爲掌握重權,所以迫害重臣,順者昌,逆者亡。

然而到了最後,宗族一共千餘口人,都被斬殺棄市。

現在的我們,本是孀居之人。應當深居九重宮內,以免讓人閒話。

朝廷大事,可由大臣元老們,自行商議,這纔是國家的大幸。

希望您能夠,聽我一句勸。

董老太后聽完之後,怒不可遏的說:“你因爲嫉妒之心,所以用鴆酒,毒死了王美人,你真以爲行事機密,大家都不知道,你的惡毒心腸嗎?”

現在又倚仗着,你的兒子是皇帝,和你哥哥,大將軍何進的勢力,竟然敢胡言亂語!

我現在有董重掌宮禁,又有二十萬西涼鐵騎,作爲外援。

想要殺掉你們兄妹,就象翻一下手掌那麼簡單!

何太后也大怒說:“媽,我以好言相勸,您反倒這麼說,如此這般,不識擡舉,倒是讓兒媳婦,何以自處呢?”

董老太后說:“你們兄妹,是殺豬宰羊出身,本是卑賤之人。哪裡會有什麼,高明的見識,竟然敢教訓起本宮來了呢?”

一對婆媳,爭吵不休!

張讓等十常侍,急忙上前,勸董老太后,迴轉永安宮。

何太后氣不過,連夜召何進入宮。

她把白天宴會上,與董老太后,爭吵的內容,全部訴說了一遍。

何太后說:“大將軍,董老太后,失去了兒子,一朝失勢之後,心裡極不平衡。萬一她胡作非爲,代她受過的,就是你我兄妹二人了。得想個辦法,讓董老太后,絕了臨朝聽政的心思。”

何進說:“太后放心,只是這董老太后,事關國本大計。我也不好,自作主張。得與朝臣們,商議之後,再作定奪!”

何太后見何進,老成謀國,於是她就點了點頭,同意了這個建議。

何進回到府中,召集陳羣商議此事。

陳羣諫言說:“大將軍,董老太后,起於藩籬,咱們可以,拿這個大做文章呀!”

何進點了點頭,交給陳羣去安排了。

再一次大朝會。

太傅王允表奏:

董老太后,原來是藩妃。不適合,久居永安宮中。

按祖制,應當送往河間府安置,限期離開洛陽城。

少帝劉辮,本來就沒有什麼主見。

更何況,他自幼離開了皇宮,與董老太后的血脈親情,幾乎斷絕了。

又有何太后,從旁教唆。

最主要的是,他嫉妒二弟劉協,自小集寵愛於一身。

即便是他成了少帝,兄弟見面的時候,劉協的氣場,依舊蓋過了他。

劉辮心中有恨,他想讓二弟劉協,也嘗一下,被人拋棄的滋味。

於是就問何進:“大將軍舅舅,董老太后,爲老不尊,欺凌母后,編排是非。這份表奏,甚合朕意。你認爲應該怎麼辦呢?”

新進的驃騎將軍董重,出列諫言說:“陛下,漢室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故事,爲天子必修課。”

董重的言下之意,就是說少帝繼承漢統之後,也不能驅逐董老太后,以免落下一個,大不孝的罵名。

何進大怒說:“驃騎將軍,你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陛下的家事,你一個外臣,也敢妄加置喙嗎?”

劉辮想了想,決定任性一回。

親筆擬詔:

董老太后,非後入宮,不宜久住永安宮。

着河間舊府,擇地安置。

老太后儀冕,着有司收回。

欽此!

張讓領了詔書,前往永安宮宣詔。

董老太后,接過詔書之後,癱倒在地。

很久之後,她問張讓:“驃騎將軍董重,身居高位,爲什麼不諫阻呢?”

張讓嘆了一口氣,朝臣大部,依附何進兄妹。

少數明哲保身的人,也恪守中立,不敢逾雷池半步。

驃騎將軍董重,孤立無援,獨木難支。

大將軍何進,更以安置董老太后,份屬皇家內部事務,應當由少帝,專斷獨行。

以此絕了朝臣們的,勸諫之心。

張讓等十常侍,本是皇家奴才,偶而干預朝政,那是向少帝表達忠心。

何進就算是不爽,也得忍讓三分。

然而在董老太后的,這件事情上,十常侍不敢造次。

若是發聲,被朝臣奏一個——以奴克主。

皇宮內外,就再也沒有,十常侍的立錐之地了。

董老太后譏諷說:“你們不敢說話,那西涼刺史董卓呢?”

董老太后最後的指望,就是董卓和二十萬西涼鐵騎。

張讓說:“先帝明詔,已經發出數月了,按理說應該來了呀?”

董老太后絕望了,看來她已經想明白了——董卓是故意的,讓董重做驃騎將軍,那不是和皇甫嵩強奪董卓兵權,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一步錯,步步錯。

董老太后,情緒激動;隨後暈倒,不省人事。

北軍的護衛隊,已經等候在永安宮的大門口之外了。

張讓只得強令左右,扶董老太后,卸了儀冕,送上馬車。

董老太后,在昏迷之中,就被送出了洛陽城。

這場兩宮之爭,以長秋宮的何太后,完勝而告終。

從此少帝后宮,何太后獨攬大權。

再說西涼刺史董卓,得了漢帝明詔之後,立即整軍。

二十萬大軍過了陳倉,浩浩蕩蕩的進了長安城。

收了皇甫嵩的大軍之後,就要揮師東進。

軍師李儒,勸諫說:“明公,如今洛陽城中,永安宮和長秋宮,明爭暗鬥,你打算爲了董老太后,火中取栗嗎?”

董卓只好說:董老太后是河間本家,與河東董家,也有同宗之誼。

更何況,在擁兵西涼的事情上,董老太后,也有援手之德。

這樣看來,董老太后,還是器重河東董家一脈的。

李儒毫不留情的,拆穿了董卓的自欺欺人。

就在董卓帶領大部隊,進入潼關,前鋒牛輔,進駐新安的時候,洛陽城的新消息,傳入了西涼軍中。

董老太后,臨朝聽政,居然加封,沒有一兵一卒的董重,做了驃騎將軍。

反而對於手握重兵的董卓,不聞不問。

這搶奪兵權的意圖,已經是昭然若揭了。

董卓覺悟了,立即傳令牛輔,按兵不動,就在新安,不再前進半步,坐觀天下局勢。

潼關,西涼軍大營中。

董卓召李儒議事。

董卓說:“文優,這洛陽城,咱們是勢在必得。”

然而就這麼等下去,也不是辦法呀?

畢竟能夠影響天下局勢的,除了西涼軍,還有幷州軍,荊州軍和興漢軍。

李儒逐一分析,興漢軍很強,不過遠在幽州,暫時不足爲慮。

荊州軍,有地方豪強世家拖後腿,只要派人進佔武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董卓立即派校尉張濟,領一萬西涼鐵騎,進駐武關,南拒荊州大軍。

最後談起,威脅最大的幷州軍,李儒建議說:“明公不必擔心,我好好謀劃一番,十萬幷州鐵騎,肯定會爲我所用。”

董卓說:“文優辦事,我放心!”

李儒得了命令,派遣華雄和胡軫,以李肅爲參軍,秘密的向東運動。

關於參軍的來歷,是李儒效仿興漢軍的參謀長制度,弄出來的新職務。

全稱是——參議軍事的謀士,負責替武將出謀劃策。

華雄三人帶着一萬大軍,進入汜水關附近的密林裡,悄悄的潛伏待機,負責監視汜水關的動靜。

李儒的這一番謀劃,就是爲了,一口吞下,十萬幷州鐵騎。

董卓爲了保險起見,命中郎將董越,帶兵回河東老家,牢牢控制住西涼軍的側翼。

不久之後,董老太后,在兩宮爭奪戰之中,失去了一切。

被少帝的一封詔書,趕回了河間老家。

朝野上下,鴉雀無聲。

張讓等十常侍,也不敢造次。

李儒笑着對董卓說:“明公,何進死期將至,待到何進死後,就是西涼軍,入主京師洛陽城的,最佳時機。”

董卓問:“文優,董老太后走了,十常侍蔫了,如今何進大將軍,一家獨大,怎麼可能死於非命呢?”

李儒說,豪強世家的貪婪,永無止境。

如今得了便宜,自然是想更進一步。

爲了重新洗牌,就得把矛頭指向十常侍。

不過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標是,——賣官鬻爵中,獲得升遷的那些官員。

這就是豪強世家,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本性。

……

建安元年五月,劉正接到消息,漢帝駕崩,少帝繼承大統。

劉正哭暈了過去,隨後命令興漢軍上下,佈置靈堂,一個月之後,遙祭漢帝。

算是全了君臣之誼,盡了人臣之禮。

祭典之上,蔡邕和盧植,三醒三暈,像是大病了一場。

參與祭典的人,全都嚎啕大哭。

建安元年六月,劉正在梅園,再一次收到了消息,兩宮之爭,終於出結果了。

董老太后被趕回了,河間老家。

劉正知道,接下來的,就是董卓進京的大場面了,爲了迎接這一盛大的時刻,興漢軍開始着手準備。

劉正命郭嘉,組織一支隊伍,下轄:

陳到的紅衣衛,一個團五千人。

典韋的黑衣衛,一個團三千人。

黃忠的弓騎軍,一個團三千人。

趙雲的白馬軍,一個團三千人。

馬超的學生軍,一個營一千人。

廖化龔都的特戰營,正式編制一百一十人。

總計兵力一萬五千一百一十人。

大軍集結之後,在中山城的興漢軍大營,進行集訓。

特別配備了,兩名謀士。

行軍主簿郭嘉,以及護軍司馬賈詡。

董奉的戰地醫院,還有王越的情報部,一起參加了磨合訓練。

關於這支隊伍的,組建目的,以及作戰目標。

劉正一個字,都沒有透露。

至於劉正,爲什麼敢帶走賈詡——一方面是,興漢軍已經步入正軌,各項制度已經相對完善,下一步就是,在施政的過程之中,逐步微調。

另外就是,甄宓作爲洛神——即就是興漢小精靈,把後方交給她,劉正放心。

劉正也投入了磨合訓練,這是一種嘗試,積累相關經驗之後,打算推廣全軍。

興漢軍的戰爭機器,隨着天下局勢的變化,再一次運轉起來了。

就在劉正組建新隊伍的,同一時間段裡,千里之外的京師洛陽城,正上演着,新一輪的權力鬥爭。

第1468章 消耗之戰第1010章 愛恨情仇第71章 校尉孫策第572章 美女顧蕊第1549章 幸運俠客第778章 梅花從軍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427章 拙劣表現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350章 焦觸之死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89章 曹操孟德第1326章 君子如玉第1355章 配置技能第1659章 王牌對決第1819章 慶功晚宴第1309章 資源流動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2098章 風起玉門第1948章 陳氏兇猛第1071章 無極星功第2105章 孔城大儒第182章 斷盟宣言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1724章 初窺超脫第445章 廬江首戰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1030章 餓鬼亂華第654章 高遠潰逃第174章 鬥戰呂布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2053章 挽救陳志第742章 刮骨療毒第2147章 進入皇榜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1003章 希望之名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777章 去職留爵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597章 設備加持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1492章 問仙路斷第102章 鬼帥張饒第1221章 海莎擇郎第1605章 智能投喂第1693章 演武思索第291章 趙雲扒甲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1836章 考官成濟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2036章 劃地而治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1231章 蛇帥之死第994章 神座姐妹第98章 陽谷張伯第684章 攻略長沙第732章 旅途偶遇第840章 仗勢欺魏第1107章 入星辰湖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870章 驕兵必敗第1561章 天命難違第454章 牛金之死第102章 鬼帥張饒第720章 將星公約第20章 至孝魯肅第641章 碣石問對第2221章 玄黃天兵第429章 同袍之誼第2076章 朝歌阻擊第977章 綿竹暗流第208章 定陶聚兵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1175章 人各有志第872章 酣戰陳倉第353章 袁尚曹昂第1742章 機械軍屯第948章 邀民觀陣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1593章 內幕交易第42章 典韋揚名第1475章 前往靈山第61章 宛城失守第382章 裡應外合第1042章 沙漠黃昏第286章 小兵龔都第1890章 四象神威第1613章 武德傳說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282章 公孫五虎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884章 兄弟之爭第578章 辛甜領兵第320章 戰慕容南第354章 樓船夜話第1392章 關城血戰第211章 酈縣之戰第1307章 天命難違
第1468章 消耗之戰第1010章 愛恨情仇第71章 校尉孫策第572章 美女顧蕊第1549章 幸運俠客第778章 梅花從軍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427章 拙劣表現第697章 靈魂監控第350章 焦觸之死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1835章 做多必錯第89章 曹操孟德第1326章 君子如玉第1355章 配置技能第1659章 王牌對決第1819章 慶功晚宴第1309章 資源流動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2098章 風起玉門第1948章 陳氏兇猛第1071章 無極星功第2105章 孔城大儒第182章 斷盟宣言第833章 經濟措施第1724章 初窺超脫第445章 廬江首戰第2019章 手足相殘第1030章 餓鬼亂華第654章 高遠潰逃第174章 鬥戰呂布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2053章 挽救陳志第742章 刮骨療毒第2147章 進入皇榜第1133章 貪狼上榜第1003章 希望之名第725章 啃老問題第777章 去職留爵第494章 攻克米河第597章 設備加持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1492章 問仙路斷第102章 鬼帥張饒第1221章 海莎擇郎第1605章 智能投喂第1693章 演武思索第291章 趙雲扒甲第136章 五行金璽第1836章 考官成濟第1866章 戰爭需求第2036章 劃地而治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1231章 蛇帥之死第994章 神座姐妹第98章 陽谷張伯第684章 攻略長沙第732章 旅途偶遇第840章 仗勢欺魏第1107章 入星辰湖第1421章 壽春之戰第870章 驕兵必敗第1561章 天命難違第454章 牛金之死第102章 鬼帥張饒第720章 將星公約第20章 至孝魯肅第641章 碣石問對第2221章 玄黃天兵第429章 同袍之誼第2076章 朝歌阻擊第977章 綿竹暗流第208章 定陶聚兵第929章 茶磚談判第1175章 人各有志第872章 酣戰陳倉第353章 袁尚曹昂第1742章 機械軍屯第948章 邀民觀陣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1593章 內幕交易第42章 典韋揚名第1475章 前往靈山第61章 宛城失守第382章 裡應外合第1042章 沙漠黃昏第286章 小兵龔都第1890章 四象神威第1613章 武德傳說第234章 韓猛出征第282章 公孫五虎第462章 孫權出兵第751章 抑制世家第884章 兄弟之爭第578章 辛甜領兵第320章 戰慕容南第354章 樓船夜話第1392章 關城血戰第211章 酈縣之戰第1307章 天命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