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

碧兒前面帶着路,後面李令月拉着李威的手,半步不離。

清晨的太陽照在她圓乎乎的小臉上,好看是好看,但傲氣十足。

李威哭笑不得,自己這個小妹從自己這裡嚐到了甜頭了,越來越有半步不離的傾向。難道真成了自己的尾巴?

那面褚紅色的高牆就近了,到過大明宮,東宮已經熟悉了。但還沒有到達太極宮,對着高牆那面,李威心中委實很好奇。

一步步地跨出,黃綢布鞋,在青石板上踩出細微的聲響。響聲便震散了此許晶瑩剔透的露珠兒,撒了一地綠草銀星。

通訓門就到了,籠罩在左庫房巨大的陰影裡,莫名地讓李威生起了一種畏懼。

………

“那些兒大儒委實可惡,一個個才學不及我,卻給了我一箇中下的考評。”許彥伯氣憤地說着。

“一些酸儒兒,彥伯,你計較什麼,要麼我替你出口氣,讓他們將你的考評改過來,如何?”

“多謝國公相助。”

“那我們就走吧,”賀蘭敏之和藹可親地拉着許彥伯的手,一道上了馬車。

………

“元年春,不書即位,亂故也。狄人伐邢。管敬仲言於齊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宴安鴆毒,不可懷也。《詩》雲:‘豈不懷歸,畏此簡書。’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従簡書。’齊人救邢。民安方國泰,刁民羣小亂魯,君即位不書也,可悲可嘆。”老博士看着下面的一羣學生,搖頭晃腦地講着《春秋》。

但也不迂闊,因爲唐朝奉行的民族政策,戎狄豹狼,點出蕃胡本質,卻略過不講。

“夏六月,葬莊公,亂故,是以緩。秋八月,公及齊侯盟於落姑,請復季友也。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於郎以待之。“季子來歸”,嘉之也。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亦嘉之也。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對曰:‘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顛,而後枝葉従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昬亂,霸王之器也。’魯之亂,十一月後莊公方葬也。何故,慶父不死,魯難未己。慶父者,莊公庶兄,魯公上卿也,莊公崩,謀上犯子般閔公也,所以有亂。大盜不死,國家不平也。”

李威正好帶着李令月走了過來,聽到這段講解。笑了一下。

自古以來只有國泰民安的說法,可這位老先生將它顛倒過來。再說魯國那段時間的混亂,純是慶父製造的,是魯國上層階段的爭鬥,與老百姓有何關係?

眼睛看了一下屋內諸人。

李世民於弘文殿,聚書二十萬卷,設立了弘文館,匯聚人才。外帶了一個小小的任務,選皇族與權貴子弟,入館學習經史書法。但許多開國功臣家族倒了下去,成色已經大不如從前了。這一間講室裡面全部坐着歲數較小的弟子,包括李旭倫在內。

只是這個老四不象李令月調皮,正在授學時間,不敢過來打招呼,只是驚喜地看着他們。

李威愕了一下首,算是示意了。

博士已經伏了下來,說道:“臣叩見皇太子。”

語氣很卑恭,越是這些老儒,越是尊重儒家的名份。

“請平身,”李威帶着微笑,將他扶起來道:“孤的妹妹今天前來就學,還望先生多多指導。”

弘文館早就接到通知了,不過李令月在李威處搞七搞八,耍了好一會兒賴,才讓李威勸過來。所遲到了一會兒。

說完了,李威回頭,卻看到李令月大咧咧地走到學堂裡,東瞅瞅,西瞅瞅,瞅中了正中的一個位置,來到哪裡,老氣橫秋地指着一位李威也不認識的少年,說道:“你,讓開。”

少年有些不甘心,大約是得到了通知,忍了忍,最後不情不願地挪動了位置,將自己座位讓給李令月。

李威道:“公主,快過來給先生見禮。”

“爲什麼要見禮,是他應當向孤見禮。”

老博士雖然是大儒,但並不太方朽,想到李令月在皇上與皇后心中的位置,說道:“殿下,公主年幼這個禮就免了。”

這不是學生,是姑奶奶,那個禮嘛,得了,老朽受不起。

“嗯,下午籍田,要不要跟我過去。”

李令月只好站起來,走到老博士面前,說道:“見過先生。”

甚是不恭。

老博士連忙答道:“臣不敢。”

讓李威啼笑皆非,這個課象這樣下去,還能教好麼?得,還是先胡弄幾個月,等到父母親回來,讓他們煩惱去吧。

老博士又來到李威面前低聲說道:“殿下,臣有一事相詢。”

“不敢,請先生髮問。”

“公主現在讀過什麼書?”

李威還沒有反應過來,在他想法中,只要將李令月哄進了弘文館,就算完成了母親交待的任務了。

老博士又說道:“是這樣的,弘文館與國子監授課相似,書學時先教《字林》,後教《說文》、《石經》,算術先教《五曹》、《周髀》、《五算經》,後教《張丘建》、《九章》、《海島》、《綴術》等課目。經義先教《論語》、《孝經》,後教《尚書》、《左傳》、《公羊》等課目。就不知道與東宮崇文館那邊相不相同了。”

我怎麼知道相不相同,不過李威臉上一怔,他都疏忽了一個問題,這裡是弘文館,不是崇文館,崇文館所有儒生皆是爲他一人服務的。但弘文館卻有若干名學生,並且按年齡分成了幾等。

也就是說,李令月進了弘文館等於拖了這十幾個少年所有人的腿了。

看到李威怔忡的神情,老博士說道:“太子不必擔心,子曰溫故而知新,這些少年子弟,正是心智尚未成熟之時,課目多學一遍,也是大有幫助。”

李威愕然,心裡說道,你要拍我父母的馬屁,連其他的學生都不顧了,好不好,何必說得大義凜然。

手招了招,將李令月喊過來,問道:“《字林》有沒有讀過?”

李令月到底讀了多少書,李威也沒有在意,畢竟還是一個小孩子,但知道她識一些字。

“讀過了,”李令月驕傲地說。

李威發現自己問錯了,《字林》七卷,收錄了一萬多個字。就象《新華字典》一樣,看過的小學生很多,可是能認識多少,是一個疑問。於是又問道:“看過多少?”

“反正看過就是,我哪兒知道看了多少?”

得,等於沒有問。

“那麼《說文》呢?”

“也看過了。”

李威抹了一把汗,又問道:“還看過什麼書?”

“《論語》、《左傳》、《公羊》、《禮記》……”

“你別說,說了我頭暈,”李威連忙打住,終於明白她看過了的意思,是看過了,大約曾經翻開看了書裡面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看過。

思考了一下,對李令月說道:“你還是先回去坐下吧。”

又對這個博士說道:“我們到後面商議一下。”

自己不來罷了,來了也不能真讓弘文館這羣少年成爲李令月一個人的陪讀。但又不能不考慮李令月,恐怕母親在此,也不好讓弘文館成爲小妹一人的學堂,畢竟要考慮一下宗族與權貴的想法。至少現在是這樣的,況且老四也在其中。說不定這本身就是父母對自己一個考驗。

弘文館自從昨天傍晚接到李威送來的消息後,也在頭痛。如果是其他弟子,慢慢跟後拖吧,不可能爲一人耽擱其他人的。但李令月,那個敢這樣做?再說這樣猛的送來,本身就不合制度。但這個誰敢提出來?

聽到李威的話,老博士立即點頭。

兩個人進入後堂,李令月看了看李旭倫,喊道:“四哥。”

李旭倫應了一聲,李令月又看到自己旁邊坐的小胖墩,問道:“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這是跟着李威講故事時學到的。

小胖墩唬得一愣一愣的,坐在哪裡都不敢回答了。

李旭倫說道:“他叫尉遲文斌。”

“鄂國公尉遲寶琳是你什麼人?”

“是我的祖父。”

“那麼三車和尚是你的叔祖了?”

“什麼三車和尚,我的叔祖中間有一個是窺基大師,不是三車和尚。”

“太子說的,你叔祖叫三車和尚。”

一聽是太子說的,小胖墩又不敢作聲了,過了半天才吱唔地問道:“什麼三車和尚?”

“你家裡面的人難道不知道?好,孤說給你聽,”開始擺龍門了,將自己聽李威講的三車和尚的傳說,原原本本地講了出來。記性很好,幾乎一字不差。

“那個,那個,公主,你說錯了,”小胖墩鬱悶萬分,他這個叔祖確是唐三藏收的徒弟,可怎麼扯到了前世佛法世界羅漢身上了,什麼時候又弄出了三車,一車美女,一車書籍,一車美酒?

“難道你膽敢說太子說錯了?”

“是啊,是啊,是你家人沒有告訴你。”正聽着熱鬧,一羣少年齊聲反對。

尉遲文斌嚇得又不敢作聲。

李威與一干儒生商議了大半天,最後決定還是一邊學一邊看,看李令月到底認識多少字,兩邊將就。難題還是踢給了弘文館。但沒有時間了,下午就要到東效外籍田。

走了出來,見到李令月正在講三車和尚故事,到了結局了。然而他看到了賀蘭敏之,邊上還站着一個人,碧兒輕聲在他耳邊介紹道:“這是許相公的孫子許彥伯,你們以前見過面的。”

李威皺了一下眉頭,許相公就是許敬宗,紅極朝野,他孫子怎麼也與賀蘭敏之走到一起。而且最不妙的是李令月在講三車和尚故事。當時自己也只是隨口說的,沒有想到傳說是錯誤的。

尉遲恭是西域入長安的胡人尉遲氏之後,這一脈不但出了尉遲恭,象現在的有名畫家尉遲跋質那及乙僧父子,也就是大小尉遲,也是這一脈族人。他們在長安同樣有不少族人居住,因爲是胡人,有不少人喜歡出家爲僧。窺基法師是尉遲敬德小妾的子女,叫尉遲洪道。自幼死了母親,因此性格孤靜,受族人的影響,喜歡佛法。不是三藏尋人的,是他主動投入三藏門下,倒是尉遲恭捨不得,送了許多東西。這大約就是三車的誤會。

另外尉遲恭居住的環境也有關係,尉遲宅與楊宅皆在長壽坊,坊內有許多寺院,其中有名氣的就有永泰寺、大法寺、崇義寺。不過長壽坊在西市南二坊處,人煙已經漸漸稀疏,除了楊宅與尉遲宅還有閻立本的宅子外,其他皆是民宅,要麼有許多家廟。

就算羅漢找錯了地方,也不會投奔於尉遲府上的,儘管尉遲府確實很大。

既然這個賀蘭敏之敢當面折辱自己,這個機會是不會放過的。

腦海裡思索着對策,腳步沒有停下,果如他所料,賀蘭敏之已經迎了過來。

PS:因爲是新書衝榜,不得不掃各位大大的一點興兒。如果本書能讓各位大大勉強看上眼,懇請拜託各位大大用票票收藏支持一下。

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69章 煙塵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211章 渡(上)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190章 象墓(上)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252章 決心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48章 親事(下)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146章 定(八)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47章 我的國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255章 殖民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56章 莫愁樂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79章 合(七)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131章 春雷(三)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458章 空見說(三)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134章 春雷(六)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69章 煙塵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147章 定(九)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144章 定(六)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213章 渡(下)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74章 微調第141章 定(三)第83章 曙光(下)第134章 春雷(六)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289章 地下水第157章 啓航(三)第130章 春雷(二)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01章 會戰(二)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
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69章 煙塵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211章 渡(上)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190章 象墓(上)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252章 決心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48章 親事(下)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146章 定(八)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47章 我的國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255章 殖民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56章 莫愁樂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79章 合(七)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131章 春雷(三)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458章 空見說(三)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134章 春雷(六)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69章 煙塵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147章 定(九)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144章 定(六)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213章 渡(下)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74章 微調第141章 定(三)第83章 曙光(下)第134章 春雷(六)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289章 地下水第157章 啓航(三)第130章 春雷(二)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01章 會戰(二)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