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

“爲什麼他要這麼做?”

“有可能他得到了賀蘭敏之要綁架楊家小娘子的事,於是有意將這趟水弄混掉。成一勞永逸,敗也沒有人會懷疑他。不過狄寺丞看過案宗後,還是找出幾個疑點。”

“什麼疑點?”

“這個殿下暫先不要問,總之,看事不能看表面,外面的人看殿下風光,其實很是艱難,但未必是這樣的。這一段時間,正是調查許少師的最佳時間,”出於對朝廷禮儀的尊重,有時候魏元忠繼續稱呼少師,然而太憤恨了,有時也在直呼其名。但沒有人計較了,魏元忠又說道:“因爲外面的謠傳很多,即使陛下對殿下有什麼處執,這幾個月卻是不能動的。正好幾個月下來,許敬宗一案真相大白,知道了真相,陛下也會解消心頭之氣。這反而是一件好事。”

李威不由地揉了揉腦袋。

這繞過來繞過去,讓他頭都大了三分。終南案行刺案又變成了許敬宗指使的,更大了六分。

魏元忠同樣是苦笑,太子終是一個仁太子,雖然有時候真性子發作,也會發那麼一回兩回飆,心機還是略淺了一些。作爲太子,不但要防備小人,還要防備不同的政敵,現在沛王略小了一點,長大後,沛王資質也不錯,如果有心,同樣會有大臣相助!這些大臣未必全是小人。當然,最主要的是與陛下與皇后的相處。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磨練過程,必須的磨練過程!

否則作爲帝王,馭不了臣子,同樣不大好。

別以爲作爲帝王,爲所欲爲,那麼不是暴君,就是獨君。對國家都沒有好處。如果軟弱了,又很可怕的。所以作爲一個帝王,首先必須學會用人,還得駕馭好人才,又要學會抓權與放權。該抓的權必須抓在手中,該放的權必須放下去。沒有一人治天下的,那樣要那麼多大臣做什麼?所以要放一些權利,可一味放權,全是良臣倒也罷了,遇到一兩個小人,得了逞,又是亡國之兆。

實際上殿下,這幾年遭遇一些磨難,未必不是好事。

但有兩條,第一皇太子很是智慧,聰明是一切的前提,有了這一點,其他的可以慢慢學習。第二皇太子仁愛,關心百姓,無論將臣子駕馭得多好,是一個暴戾之君主,國家更是堪憂。

太子這兩條倒佔了十成十。因此,不急,慢慢來,先將眼下的事處理好了。

又說道:“殿下,朝野內外,輿論紛紛,這時候,殿下不可再出去了,並且有一條要切記,除了少數大臣是真心對待殿下外,還有一些大臣,只是藉此事,表達對皇后不滿,還有是分去陛下權利。”

“分父皇的權利?”

“正是,上到宰相,下到羣臣,想要做實事,必須減少掣肘,存在這兩種心思的大臣未必是奸宵之徒。除非象閻相公,是不爲而治爲宗旨的臣子……”但對閻立本,狄仁傑很感謝,魏元忠對他的不爲卻是不屑的。沒有好深說,又說道:“然而更多的大臣,只是看到大勢,胡思亂想,於是搖旗吶喊,這些臣子更不可信任。此時多事之秋,殿下結交大臣更是要小心,最好不要交往,反正楊家小娘子,平安已保。”

“嗯。”

“還有狄寺丞,殿下不要再去他的府上,這段時間,他必須藉助大理寺丞之職,以免走動過多,兩位聖上遷怒……”

“……”

“其實殿下謹記,孝爲殿下首要的任務。只可惜臣等官小言微,”魏元忠說到這裡嘆了一口氣。對太子有好感的大臣倒有不少,但一個個是人精兒,不敢露面露得太多了。這一次不算,是一個意外,本來賀蘭敏之就讓大臣有些積怨,再加皇后、許敬宗,太子狠狠地打擊了明崇儼,以及皇上與皇后爲了大義,用佐了方法,所以上下全部彈劾的。

但平時不是這樣的,否則都不會有太子上書兩位公主的事了。

這類大臣人還不少,比如戴至德、郝處俊、蕭昭德,就不知道劉仁軌一旦回到朝中擔任要職,對太子如何。可他本來就致仕了,回到朝中會不會擔任要職不好說,擔任了,也比不上長孫無忌的威權。

如果朝堂中有一個象長孫無忌那樣的重臣,一心褊袒,自己這些人跟着補漏拾遺,太子只要在東宮“裝孫子”就是,都不會象現在這麼累。皇帝以前就是這樣的,唉,到了太子時,不但沒有了,還有一個強勢的皇后。未免不公平。實際上陛下有時應當要捫心自問一下的……

金內侍歡天喜地跑過來,說道:“殿下,禽獸果然需要人飼養才肯通人性的。”

“金內侍,何來此言。”

“殿下,你稍等一下,”說着小跑着回去,拿來一隻鳥籠子,裡面養着兩隻小黃鸝鳥。

“你這是何故?”

“奴婢聽了殿下的話,在東市上買下它們,然後飼養了幾天,果然認識奴婢了,你看看,”說着金內侍將鳥籠門打開,一對小黃鸝飛了一圈,又自己兒飛回了鳥籠子。

“金內侍,果然它們也通人性了。”上官婉兒畢竟還小,放下書,立即跑過來看。連碧兒都圍在旁邊看着。

“不是它通人性,是殿下通鳥性。”金內侍喜滋滋地說道。

通鳥性,我看你纔是一隻傻鳥,李威噎着了,不過幾個人正高興,李威也沒有點破他這一句語病。

看到生人了,一對小黃鸝有些害怕,不安地鳴叫着,不過沒有一個發覺。正好它們的叫聲,將窗外一隻黃鸝吸引過來了,也跟着鳴叫,不知道是不是在打招呼,別再呆着了,快到我這裡來吧,這裡有自由。於是一對小黃鸝再度飛了起來,飛出了窗外,跟着那隻黃鸝飛到了樹木中間看不到了。

金內侍說道:“不打緊的,一會兒就會回來。”

不是一會兒,許久都沒有回來。

看着金內侍越來越失望的眼神,碧兒大樂道:“應當讓殿下來養,你養不通靈的。”

“是的,是的,奴婢怎麼好與殿下相比。”

“比什麼比啊,你養的時間短,又遇到陌生人,受了驚嚇。所以沒有飛回。不過它們對你還有些印象,你這幾天按時去樹下餵食,它們飼養慣了,在野外捕食不易,看能不能認識你,如果認識你,還能回來,如果不認你了,也不要指望它們會回來了。”

“是,是,不過還須殿下養,通靈才快。”

“孤養……”個屁沒有吐出來,道:“西京東宮,也是碧兒她們在餵養燕子,與孤沒有多大關係。”

“是,是。”

正說着,一個老太監走過來,道:“陛下與皇后傳殿下進宮議事。”

不是不見嘛,現在議什麼事?帶着狐疑來到宮城,不過這一次面見他,是在李治的御書房。

李治說道:“弘兒,後天就是白馬寺法會,你跟朕一道去吧。”

“是,父皇。”李威一邊答道,一邊看着父親的臉色,無喜無憂,也看不出來。就是有喜有憂,他多半還是看不出來。但到白馬寺卻能會意,都說他在虐待自己,一家三口,估計小妹多半去不成,做出一個和睦的樣子,給大臣們看,給百姓們看。

李治說完了,正要揮手讓他退下去,李威伏在地下了,玩心眼,不要說母親了,父親也不及他一根手指頭,但“裝孫子”還是會的。再說了,向父母親裝孫子,也不是醜事。然後說道:“兒臣一時衝動,不顧後果。直到近日聽到坊間裡的傳聞,才知道兒臣給父皇母親惹下了多大的麻煩。請父皇母后責罵兒臣吧。”

“你是國家將來,社稷神器,本宮與你父皇,怎麼敢責罵你!”武則天陰不丁地來了一句。

能罵比不罵好,就怕不罵來着。要是滿面春風,更是可怕。

李威幾乎是爬着過去的,拱進武則天寬大的胸懷中,號淘大哭道:“母后,兒臣不知事,給了母后困惑,給了父皇煩心,兒臣罪該萬死。”

李首成看不慣了,你這個太子,伏在母親懷中哭就哭,何必用頭蹭?嗯,又來了一下,又來了,還來……

這一回是老太監疑心了,李威在拼命擠眼水,於是扭來扭去的,倒不是有意吃武則天的豆腐。心中卻在想,怎麼看不到辣椒,這時候有一個辣椒水往眼睛裡擠一下,什麼淚珠都流出來了。只不知道現在船似乎已經很大,能不能航行到南美洲去……

“你且起來。”

“是,”李威半爬着,頭沒有擡起來,用衣袖擦着眼睛,有沒有真的擦到眼水,就是武則天那麼精明,硬是沒有看出來。

“你不用惺惺作態了。兩位公主之事,讓本宮與你父皇蒙羞,然後上奏自奏。賀蘭敏之之事,更是先斬後奏。這一次明大夫之事,有過之無不及。看來你真是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材。越來越有心機了……”

這一句讓李威後背上冷汗“嗖嗖”地冒,剛纔的慶幸之心半份也沒有了,說道:“兒臣那敢。”

“你還敢再敢,再敢,本宮與陛下只好乖乖地到西苑養老了。”

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140章 定(二)第256章 圈地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54章 進宮(上)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166章 探(四)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66章 甜(下)第161章 啓航(七)第461章 等多時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87章 西風烈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56章 莫愁樂第73章 刺激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66章 長槍縵纓萬里(三)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136章 春雷(八)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68章 探(六)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87章 前夕(五)第152章 問鼎(四)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286章 哭好啊第140章 定(二)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148章 定(十)第191章 象墓(下)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82章 曙光(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66章 去紈絝吧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269章 竹籠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64章 探(二)第159章 啓航(五)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85章 前夕(二)第67章 圖窮(中)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241章 誤會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167章 探(五)第189章 一年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76章 報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253章 背水
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140章 定(二)第256章 圈地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54章 進宮(上)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166章 探(四)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66章 甜(下)第161章 啓航(七)第461章 等多時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87章 西風烈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37章 孤身郊遊 商人法事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56章 莫愁樂第73章 刺激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66章 長槍縵纓萬里(三)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136章 春雷(八)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68章 探(六)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87章 前夕(五)第152章 問鼎(四)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286章 哭好啊第140章 定(二)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148章 定(十)第191章 象墓(下)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82章 曙光(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369章 龍出海(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34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中)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66章 去紈絝吧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269章 竹籠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64章 探(二)第159章 啓航(五)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85章 前夕(二)第67章 圖窮(中)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241章 誤會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167章 探(五)第189章 一年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76章 報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253章 背水